•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滨海新区房价暴跌 滨海新区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6 点击:

                            天津滨海新区

    规划面积为78平方公里的轻纺经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轻纺经济区依托附近世界级重化工基地提供的原材料,拓展石化下游产业,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和轻纺商品流通基地。开工建设2年以来,轻纺经济区已经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入区企业已达140家,三个商贸物流项目计划年内投入运营。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跟随中外媒体走进十大战役百名记者采访团来到滨海新区轻纺经济区管委会。该区以十大战役开发建设为契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加快推进起步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轻纺经济区是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之首――“南港区域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滨海新区南部,与世界级重化工基地――南港工业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临港工业区紧密相连。石化产业的聚集,为经济区提供了丰富的石化中上游原材料。据测算,石化产业龙头项目与下游配套产业投资比在15左右,可带动石化下游配套投资2500亿左右,提供就业岗位约20万。  

      轻纺经济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区依托周边石化产业,构筑起滨海新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吃干榨净全部上游石化产品,主要发展轻工纺织、生活用品、电子汽配、新型建材等石化下游产业。预计轻纺经济区五年后,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远期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企业服务中心、蓝领公寓、标准工业厂房等启动器项目均已投入使用或具备了使用条件。起步区一期10万平米标准厂房,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部分投入使用,二期17万平米标准厂房已全面开工,计划20124月竣工;起步区2. 5万平方米 蓝领公寓及配套广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具备投入使用条件,二期10万平方米蓝领公寓已于6月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完成主体工程,计划20125月全部竣工。创新服务大厦、四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也将于年内完工。  

      据介绍,截止目前,轻纺经济入区企业共96家,协议投资额约达23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完成注册企业60家,注册资金共17.418亿人民币,到位资金约11.83亿人民币。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华恒包装材料、西控茵诺威达等四个项目一期计划11月底投产。一期10万平米标准厂房已全部出租,年内,多家租用标准厂房企业将投产。起步区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全部签订出让协议,已签约项目有西控茵诺威达复合树脂板材、华恒包装、中国国际家纺城、天守商贸城、达因集团、勤上光电、深圳新纶科技等33个,重点在谈项目元顺物流、金牛管业等20余个。轻纺经济区吸引投资综合效应已经凸显。  

      截止目前,已完成西控茵诺威达、华恒厦翔等60家企业注册手续;滨海国际商贸城、华恒塑膜、厦翔物流管材等23个项目(涉及用地27)在办土地出让手续,其中滨海国际商贸城、华恒塑膜一期及厦翔物流管材等12宗地已摘牌。近期已有工商、质监、水务、热电等部门及配套单位入驻企业服务中心。  

      轻纺经济区总体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预计建设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为目前国内同类型园区之最。目前,工业区起步区72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工业区二期192基础设施正在日以继夜的全面推进,所有基础设施及市政工程将于2012年年内竣工。轻纺新城生活区起步区3.6平方公里规划方案已正式通过新区规国局批复,基础工程计划年内全面启动  

    天津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提出“三五八十”的宏伟目标,其中的“十”就是“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基本建成的具体目标是,到2003年,新区GDP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0%。经过九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2年底,新区GDP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2%, 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高达62.1%, 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目标,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为天津市的发展做出巨了大贡献,同时也为新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非凡9年的经济发展成就  

        1.滨海新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对天津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  

        滨海新区连续9年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天津的经济发展,是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区域。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走过10年的历程,在新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功能区,GDP在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1993年的23%提高到2002年的46%。  

        滨海新区实现GDP由1993年的112.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812.7亿元。

    增长6.2倍,年均递增20.8%。1994 ——2002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6.1%。2002年滨海新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3%。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按新区户籍人口106万人计算,人均GDP为9200美元。新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3年的19.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34.2亿元, 是1993年的6.9倍。从业人员人均报酬由1993年的4855元/人,上升到2002年的1.8万元/人,增加1.3万元。  

        2.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现代化工业基地初步形成  

        滨海新区9年来最突出的成绩体现在工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700亿元,年均递增27.2%。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65.9提高到2002年的69.07%。

    三资企业总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62.1%。  

        9年来,新区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新技术得到了优先发展, 且培育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现代化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1993年新区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工业主要行业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化工业、海洋化工业、电子通讯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和修造船业。2001年新区工业产业提升为电子通讯制造(占工业总产值的39.5%)、石油天然气开采业(25.1%)、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8.6%)、石油加工业(3.5%)、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3.3%)。在开发建设的初期,新区经济主体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以三资企业为主。  

        滨海新区目前的电子通讯、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七大主导产业发展相当迅速,2002年完成产值1540亿元,约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90%。

    新区已经培植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5个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领先的产业群。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冶金工业区、化学工业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已经成型。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发展得益于新区一直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等大型企业科技水平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处于先进水平。无缝钢管公司等企业已采用了世界当代先进技术。新区现已创建了6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8家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已形成泰达创业中心、天大科技园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泰达生命技术研究中心、强芯半导体芯片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2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到新区总产值的42%,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  

        3.滨海新区经济开放程度迅速提高,跨入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行列  

        滨海新区从创建之日起就被确定为外向型的, 引进外资和出口是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9年来,区内外商投资规模和企业出口规模都获得了大幅增长。新区已经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跨入了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行列。  

        外商投资稳步增长。1994年以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3亿美元。 1994~2002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4.8亿美元,占全市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60.9%。新区9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4900多个。来自67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已在新区落户。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56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兴办了111家企业。  

        出口总值迅速增长。1993年,新区外贸出口总值为5.03亿美元,2002年达到72亿美元,增长13倍。新区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已达到62.1%,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7%。2002年新区经济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已高达73.4%。  

        4.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功能逐步完善,成为滨海新区服务业的支柱  

        滨海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天津口岸贸易值由1993年的125.04亿美元, 增长到2002年的365.35亿美元,是1993年的2.9倍。

    航道的加深和船舶的大型化使天津港吞吐能力大大提高,从1993年的3719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29亿吨,是1993年的3.5倍。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快速,由1993年的48万标箱,增长到2002年的240万标箱,是1993年的5倍。天津港已成为“亿吨大港”并迈入世界深水大港行列。滨海新区“南散北集”码头功能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天津港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天津港未来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天津空港进一步发展。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百万人次。保税区设立了空港物流加工区,引进了一批从事第三方物流的国际项目,培育和组建了一批现代物流示范企业。空港物流加工区的设立促进了北方航空货运中心的建设。滨海新区信息港建设加快,成为全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5.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趋于完善,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经过9年的建设, 滨海新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能够支持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新区管委会历来重视城市发展规划,并进行了较大的投入,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4亿元,其中外资占6成以上。

    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1.7亿元,开工建设了344项重点工程,竣工312项。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着滨海新区严格按照国际惯例为中外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9年来新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投资环境居国内前列。新区在产业配套措施、完善法制法规、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天津滨海新区条例》颁布实施,新区的性质、地位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得到确立,为新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之,2002年提前一年实现“基本建成天津滨海新区”的目标,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既建立了天津的最大经济增长点,又表明天津建成了走向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  

        二.滨海新区经济开放与经济发展取得的经验  

        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区域,滨海新区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谋求发展的。

    过去的9年,既经历了90年代以美国新经济为代表的世界经济长期繁荣与增长时期,也经历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IT产业从高频率创新阶段急转为低成本竞争阶段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2001年美国“ 9.11” 事件所引发的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及2002年美国大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对投资者信心的负面影响等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滨海新区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及投资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回顾新区第一阶段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一些宝贵经验。  

        1.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部署和领导下,以中国沿海城市的开放为契机,滨海新区适时选择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成为了天津市对外开放的前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同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放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在这种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1993年市委、市政府适时地做出了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决定。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滨海新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坚持不懈地走外向型的发展道路,使滨海新区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  

        滨海新区是在国际大市场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来源,还是产品及服务的去向都是国际化的,因此,新区企业抵抗入世冲击的能力较强,并为参与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经验,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经过起飞后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这些区域的经济转型或产业转移升级也是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欧美的朝阳产业并向亚洲等周边国家地区转移夕阳产业。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滨海新区的发展实现了高起步和高水准,适应了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9年来,新区无论在引进外资、出口还是投资环境的优化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飞跃。

    主要表现为:外商投资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国际跨国公司投资在全部外资中占有重要位置;
    企业的发展以出口导向型为主,掌握国际市场信息能力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区投资的软硬环境是优越的,被外商认为是投资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在新一轮发展中,新区仍要坚持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不动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2.产业发展规划的合理确定  

        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一套合理的产业规划,其间既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又要明确主导产业之间以及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连带关系。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其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超前的产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地区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条件。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新型工业和国际物流业,这种产业发展规划既体现了新区善于利用和发挥各种类型的经济优势,又具有合理性和超前性。  

        一方面,天津是中国的工业重镇,新区着眼于发挥天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建设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为此,新区工业的发展主要沿袭了两条路径,一是传统工业的布局调整与技术改造,二是现代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区还以中国北方重要港口为依托,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这是新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并不仅仅是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新区现代新型工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支持和推动新区工业的发展,符合新区外向型工业大进大出国际市场的要求。总之,新区的两类主导产业是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这种产业发展规划已使滨海新区形成和发挥了区位、资源、体制创新、产业传递和带动服务等四大优势,并为新区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滨海新区各个功能区有着不同的主导产业定位,开发区主要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现代化工业基地;
    保税区的主导产业是现代物流业等等。新区本着“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原则,使新区内部各次区域的产业发展仍然是在合理的规划下协调有序地进行。  

        3.经营管理体制的锐意创新  

        作为国内沿海城市率先开放的区域,滨海新区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严格按照国际惯例不断完善各种政策、制度、法规等,为新区企业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新区的各个功能区也通过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体制,使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得到了中外企业的认可。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实行混合型经营管理模式,兼具有行政、服务和一定的经营功能,新区主要从事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

    新区一直按照“高效、精干、统一”的原则和“抓大事、议大事、决大事”的管理模式,按照国际市场惯例和入世的要求,大幅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与市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个功能区也在强化服务职能、弱化经营职能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新区努力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将现有的综合经济部门转变为宏观计划和宏观调控部门、加快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信息咨询机构等的培育奠定基础。新区在不断探索依法治区的可行方式,《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的出台和相关功能区的管理条例的制定,为提高新区的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使新区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滨海新区的设立、发展和基本建成不仅是天津发展的骄傲,而且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更体现了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和广大员工所具有的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美好精神,这些都将继续鼓舞和激励新区不断迈上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我们取得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经验。  

    推荐访问: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