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语文社九年级 )_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07-24 点击: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87—90页。文章通过作者对一个戏剧剧情的讲述提出了戏剧和历史的区别,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考察,论证了该戏剧的剧情完全不符合历史。由此,作者提出了要正确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观点和自己对编写历史剧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2.仔细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章结构,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2.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要表达的思想、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学习作者论证的严密性。2.学会利用史料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论据。◆难点1.学会怎样使自己的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突破1.将论据分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将观点中主要的分歧找出来一一论证,边破边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关于吴汗的第一手资料。2.让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文中的文言文部分,理解其大意。◆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读懂文中的文言文,加深理解。2.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风格. 1.认真听讲,记忆。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和结论。 2.从文中找到论点并读出来。

    3.让学生找出论据并进行分析。 3.分析论据。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邓拓,笔名马南屯,当代历

    史学家,杂文家,邓拓的杂文重史识、

    史论,旁征博引,针砭时弊,短小精

    练。

    2.文章从一出戏说起,引起读者兴趣。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论点和结论,并提

    示学生:找结论时一定要联系文章的

    题目。从本文的题目看,主要在“何

    尝”两字上下功夫。(要学生学会用

    自己的话概括)

    1.通过听讲,对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特别要记住作者的笔名。

    通过了解作者的文风,为学习本文打下

    基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表明作者论点的

    句子在第三段第一句话。文章就是围

    绕吴汉有没有杀妻而展开议论的。通

    过分析“何尝”二字,可以看出吴汉没有

    杀妻。

    3.提问:文章题目其实是一个设问句,

    这样用问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3.回答: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

    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二、分析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及作者的论据(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先说许多人看过一出戏,

    以此来开头有什么好处?

    2.让学生读文章的第二段,看这个戏的

    主要剧情,了解作者认为它在哪个主

    要情节上不符合历史事实,然后才能

    知道作者是怎样用论据推翻它的。

    和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情节还有很多,

    试让学生概括出来。

    3.提问:和历史事实不符合的剧情很

    多,为什么作者选中杀妻这一情节展

    开论证?组织学生讨论,并提示学生

    联系第三段思考:这是不是无关紧要

    的,涉及到什么问题?

    1.回答:使看过的人马上想到剧情,没看

    过的人对此产生兴趣,起设趣的作用。

    2.读完后对剧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概括出

    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剧情:他娶了王莽

    的女儿,捉住刘秀报功;他与王莽有杀

    父之仇;他使王莽的女儿自刎,其母命

    令他杀妻,等等。吴汉确实是起兵反

    莽,后来的确成为中兴名将。

    3.联系第三段最后一句,回答:作者认为

    这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关系

    到历史人物的形象及其在人们心中的一

    地位。说到底是历史观的问题。

    三、分析论据.看作者是怎样论证的(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的论据分布在哪几段?

    2.提问:作者从哪些书籍的原始资料中

    寻找依据?第四段从《后汉书》中关

    于吴汉的生平中找到的有力证据是

    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就此作出结论,

    为什么还要再查究他的家庭和夫妻

    关系呢?从第五段找出原因,这说明

    什么呢?

    3.提问:作者在从《后汉书》找到了吴汉

    的生平和家庭夫妻关系之后,为什么

    1.回答:分布在第四、六、七、八段。

    2.回答:作者从《后汉书》和《东观记》寻找

    证据;他为亭长,并非总兵;而且对他和

    王莽的关系根本没提,因为作者想找出

    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想使读者更加信

    服。这说明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3.回答:作者其实是在旁征博引,使读者

    更加信服,因为如果单独从一本书上找

    又举出《东观记》中的文字作证明?

    这为什么不是多余的?

    4.作者在第七段介绍刘珍是为了说明

    什么?

    5.第八段作者又以吴汉的人品作证,只

    有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文

    章的最后一段说出了自己对编写戏

    剧的态度,作者用“虽然……但是

    ……”,这表明作者重点强调的是前

    者还是后者?

    证据,显得缺乏说服力,这样可以使它

    们相互印证。

    4.回答:是说明刘珍的《东观记》的可靠

    性,以使读者更加信服。

    5.作者从他的人品来说,是因为在封建社

    会忠孝是最大的美德,杀妻一事表明

    忠孝,一定会上书的。这是很有力的

    推断。最后一段作者用这组关连词,

    表明作者强调的是后者。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1.回答教师的提问。

    2.讲解本文的论证过程。 2.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效组织论据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组织论据的方法。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熟悉本文内容(约

    推荐访问:九年级 语文 杀妻 课吴汉 语文社九年级教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