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阿Q正传,》精品,设计4 创意门头设计效果图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8-09-24 点击:

    阿Q正传
    鲁 迅
    [教学目标] 
    一、认识《阿Q正传》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统治者的变态心理和对人民进行封建医学专用教育,使劳动人民愚昧落后,忘却压迫和屈辱,以“精神胜利法”自慰,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二、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国民觉醒的极其重要性。
    三、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语言。
    四、掌握阅读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把握阿Q人物性格。
    二、《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一、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
    二、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意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要点:掌握内容概貌,理清小说结构
       1、 背景介绍:
       《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上,从1921年10月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完毕。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仍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最黑暗的时期。鲁迅的《阿Q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起沉睡的民众。它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镇“未庄”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Q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面。小说塑造的阿Q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以其巨大时空穿透力,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2、 国民性问题
       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剖析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那么,鲁迅是如何思考国民性的问题的呢?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中国民族的“种性”是“孱弱”的,他根据“优胜劣汰”的公式,认为中国民族有灭种的危险。而鲁迅所说的“国民性”的缺陷也是“种性”或民族的弱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正在走向衰亡。中国社会变得奇形怪状。畸形的社会必然产生畸形的国民。鲁迅敏锐的看到了中国的衰败,在于愚弱的国民。在日本,那个使鲁迅受到强烈刺激的日俄战争影片的被示众和看客,使他联想到所见的“愚弱的国民”,他首先指出国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为特点。医治国民精神的创伤,正是他弃医从文的缘由。辛亥革命中,鲁迅满腔热忱地投入革命,但他很快就失望了,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在这场革命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旧势力顽固、狡猾而凶残,革命党幼稚、脆弱而易变,老百姓则在“铁屋子里”酣睡;虽有一时的“梦游”,但最多像阿Q那样喊几声,抢点东西,做做权利、财产和女人的梦,并没有真正醒来。在辛亥革命这场戏剧演出中,鲁迅看到了几千年国民劣根性的总表演。
       鲁迅给我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猾、投机钻营、色情狂…….《阿Q正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总展览。
       3、 .写作动机: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呐喊〉自序〉〉
       他在谈到《阿Q正传》成因时,说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又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4、 结构梳理:
       小说共九章:
       第1章, 序言 交代四个问题:小说的名第2章, 目、阿Q无姓、无名第3章, 、无籍贯,第4章, 写阿Q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环境。
       第5章, 追述往事 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断,第6章, 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第7章, 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第8章, 刻画了阿Q畏强凌弱的性格。
       第9章, 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可悲的结果,第10章, 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11章, 写阿Q走投无路,第12章, 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第13章, 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14章, 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中兴”,第15章, 再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经过。
       第16章, 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第17章, 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
       第18章, 写辛亥革命引起未庄的变化,第19章, 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20章, 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全文仅仅围绕阿Q而传,以阿Q的行状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结构。前三章为情节的开端,中间三节为情节的发展,七、八章为高潮,最后一章是结局。
       5、 布置作业:
       1、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阅读全文,初步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研读小说情节,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特点和实质
       1、 讨论问题:
       序 1、在序言中交代了几个问题?(小说缘起、阿Q无姓、无名、无籍贯)
       2、鲁迅为什么要给阿Q作传?(暴露国民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
       3、给什么人作传?(地位卑贱的普通国民)
       优胜记略
       1、 这一章主要记述了阿Q的几件事?他又是怎么说,2、 怎么想或怎么做的? (注意抓关键词)
       2、结合本章的情节和人物语言、心态、动作,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狭隘保守、盲目趋时;争强好胜、忍辱屈从;自轻自贱、心满意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续优胜记略
       1、 本章记述了阿Q的哪几件事?(注意阿Q的言行,2、 抓关键词语)
       (败在王胡手下、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调戏小尼姑)
       3、 结合上述事例和阿Q的言行,4、 分析他的性格特点。(蛮横霸道,5、 懦弱卑怯;排斥异端,6、 奴性十足;欺软怕硬,7、 流氓恶习)。
       恋爱的悲剧
       1、 阿Q调戏了小尼姑之后,2、 产生了怎样的感觉?小说围绕“女人”一连四次用了“他想”,3、 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和心态? (既体现了他的本能和放纵,4、 又体现了他的正统和卫道)
       5、 在这一章中,6、 描写阿Q挨打时,7、 多处用了“仿佛”和“似乎”等词语,8、 它突出刻画了阿Q性格的哪一方面?
       (麻木健忘。他的精神扭曲变形,明明是被毒打的耻辱,却感觉麻木,淡化和遗忘)
       9、 你怎样看待阿Q向吴妈求爱和悲惨的结局?
       生计问题
       1、 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虎斗”场面的?体现了阿Q哪方面的性格特点?
       (动作、语言、神态和侧面烘托,阿Q畏强凌弱,死不觉悟)
       2、 阿Q偷萝卜的情节以及与老尼姑的对话,3、 又突出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点?
       (质朴霸道,圆滑无赖)
       从中兴到末路
       1、 说说阿Q从中兴到末路的变化过程。
       2、 结合这一章的情节,3、 分析阿Q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周围的人们趋炎附势、麻木不仁,与革命彻底隔绝,统治者残酷镇压和迫害,这便是产生阿Q精神胜利法的温床,而奴性十足的阿Q也必然走向末路。
       革命和不准革命
       1、 阿Q对革命党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深恶痛绝”--“神往”--“快意”--“投机革命”)
       2、 阿Q的革命目的是什么?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的?
       (杀仇人、抢财物、讨老婆 , 心理描写)
       3、 阿Q去寻找假洋鬼子之前和被赶出后的心情怎样?这种心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之前:不平,冷落,赶紧去商量,怯怯; 之后:忧愁,无聊,渐渐高兴起来。 这部分细致深刻的心理描写,既反映了阿Q的糊涂落后,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将农民群众拒之门外)
       大团圆
       1、 阿Q的

    推荐访问:《阿Q正传 》精品 设计4 阿q正传教学设计 阿q正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