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医院总结 > 正文

    农家书生考科举的古文 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06-06 点击:

    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金朝贞祐南渡后,赵秉文、李纯甫等人借主持科考之机有意改革南渡前尖新浮艳、萎靡陈腐的文风,由此引发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科举事件,引起了士人的广泛关注。由于赵、李等人主张诗文要有突出的个性,又普遍赞赏奇古文风,而且有意培养和提携应举士子,促进了金末文坛奇古风尚的盛行。  关键词:金代文学 贞祐南渡 科举事件 奇古文风   北宋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有意摈弃险怪奇涩的文章,录取苏轼、苏辙兄弟和曾巩等人平实自然的文章,在当时曾引起极大的议论,却极大地打击了自景祐以来流行于科场和太学的怪诞文风(也即“太学体”文风),极大地推动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利用知贡举的权力和机会改革文风,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代科举考试中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它究竟缘何而起?又对金代文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贞祜南渡前的文坛风尚与科举考试之关系   金朝在世宗大定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到金章宗明昌、泰和时期,表面上国力仍然很强大,但实际上已经由盛转衰,社会风气趋于浮靡奢侈,诗坛上也出现了一股不良风气。刘祁《归潜志》有云:“明昌、承安间,作诗者尚尖新。”他还说张翥因作这类诗而出名,并且由一介布衣而得到朝廷召用,又举其诗句“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认为“大抵皆浮艳语”。味其诗句既表达了一种暂时的自我满足,又似乎流露出些许不遇的牢骚,但表达得较为隐晦难解,尤其是后两句不伦不类,令人难以捉摸。著名诗人王庭筠也刻意追求尖新。赵秉文曾说“王子端才固高,然太为名所使,每出一联一篇,必要使人皆称之,故止是尖新”。元好问也说他“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又如,王寂喜欢作次韵诗,且好用窄韵、险韵,在其现存的278首诗中,次韵唱酬之作即多达40余首。当时有位诗人文商(字伯起)作诗“善用强韵,往复益工”,王寂之子曾作诗为他送行,诗用险韵,且“用韵颇工”,王寂随之又作了十首和诗,都以“周”和“州”为韵脚字;王寂还有《上周仲山少尹寿》一诗,长达四十六句,却句句用韵,皆可谓竭尽用韵之能事。胡传志由此指出,王寂诗中已有“逞弄技巧”的倾向。王寂、王庭筠都是金代中期著名的诗人,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知,贞祐南渡前的诗坛上存在着一股次韵唱酬、逞才弄巧的不良风气。而这种文学风气的盛行与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很大关系。刘祁《归潜志》云“张行简知贡举,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瘢,苛甚,其一时士子趋学,模题画影,至不成语言,以是有‘甘泉’‘甜水’之谕,文风浸衰”。又云“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弊,盖有司惟守格法,无育才心,故所取之文皆萎弱陈腐,苟合程度而已。”《金史·赵秉文传》亦有大体同样的记载。   张行简(1156~1215),字敬甫,莒州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定十九年(1179)词赋状元,历任应奉翰林文学、翰林修撰、翰林待制、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提点司天台、礼部尚书兼侍讲、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太傅等职,卒谥文正。有文集十五卷,《礼例纂》一百二十卷,今皆不存。张行简家世显贵,其祖父张莘卿(字商老),为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曾为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最后官至镇西军节度副使;其父张唪(字明仲),正隆五年(1160)进士,官至御史大夫等职;其弟张行信(本名行忠,字信甫),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和吏部侍郎、尚书,最后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左丞等要职。由此可见,张行简祖孙三代皆以进士入官,都以政事、文学显于当世。赵秉文在《前御史大夫张唪赠父莘卿诰》文中如此评价其家族:“以德行为世检,以文学登世科,孙则尚书,子惟御史,门闾之懿,近代罕闻。”从金世宗后期至卫绍王时期,张行简又曾多次主文取士,元好问《中州集》小传云其“典贡举三十年,门生遍天下”,《金史》本传亦云其“典贡举终身”。他的文学喜好也必然会对南渡前的文坛产生重要的影响。   张行简的诗仅存3首,其中《六月二十九日北宫朝回》云:“疏柳衰荷又一时,清波飞叶梦灵芝。年年踏尽溪边路,不觉吴霜点鬓丝。”诗中抒发了一种淡淡的闲愁,“灵芝”“吴霜”等词语略显浮艳。其文仅存一篇《人伦大统赋》,通篇都在讲明人的命运决定于骨相的道理,宣扬人生命运是先天注定的唯心论调。“贵贱定于骨法,忧喜见于形容。悔吝生于动作之始,成败在于决断之中。”接下来分别从形体、容貌、神气、言语等多个方面来说明人生的寿天、祸福、善恶、智愚、贵贱、穷通等命运。如“气清骨赢,虽才高而不久;神强骨壮,保遐算以无穷。颜如冠玉,声若撞钟。四渎须宜深且阔,五岳必要穹与隆。五官欲其明而正,六俯欲其实而充。一官成十年显贵,一府就十载富盈。房玄龄龙目凤睛,三台位列;班仲舁燕颔虎颈,万里侯封。”文章长达3200余字,全部使用对偶句式,通篇押韵,形式虽美,却不过是一篇宣扬迷信思想和唯心论调的韵语文字。张行简虽是朝庭的股肱大臣,但其为文章只注重形式上的对偶、押韵之美,在内容上却充满陈腐的思想,缺少激动人心之志。   要之,贞韦占南渡前尖新浮艳、萎弱陈腐的文风与张行简长期主文取士极有关系。   贞祐南渡后的科举改革与科举事件   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大势南侵,金王朝被迫将都城由燕京迁到汴京,史称“贞祐南渡”。就在南渡后的次年,也即贞祐三年,张行简去世,宣告了一个科举时代的终结。从此,赵秉文、李纯甫等人登上了金朝科举的舞台。而此时的金王朝已经是内外交困,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时代呼唤改革。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赵秉文等人首倡科举改革,意欲借此来扭转当时的不良文风。在赵、李等人主持科举改革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冲突,甚至于酿成了影响较大的科举事件。   及宣宗南渡,贞祐初,诏免府试,而赵闲闲为省试,有司得李钦叔赋,大爱之。盖其文虽格律稍疏,然词藻庄严绝俗,因擢为第一人,擢麻知几为策论魁。于是举子辈哗然,诉于台省,投状陈告赵公坏了文格,又作诗讥之。台官许道真奏其事,将覆考,久之方息。俄钦叔中宏词科,遂入翰林,众始厌服。正大中,钦叔复为省试,有司得史学优赋,大爱之,亦擢为第一,于是举子辈复大噪。盖史之赋比李尤疏,第以学问词气见其为大手笔。又赋中多用禽兽对属,众言:“何考官取此赋为魁?”“盖其中口味多也。”又曰:“可号学优为‘百兽家’。”俄学优对廷策中之,议者亦息。嗟乎!士皆安卑习陋久矣,一旦见其有轩昂峭异者,其怪骇宜哉!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舍彼取此,使士有道逸之嗟,而赵公不徇众好,独所取得人,彼议者纷纷何足效也。   以上这段文字提到:第一件是贞事占三年(1215)省试,赵秉文(号闲闲老人)知贡举,有意录取文章格律较疏但风格鲜明的李献能(字钦叔)和麻九畴(字知几),广大举子认为其所取不公,议论纷纷,或作诗讥讽,或投状陈告,于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件事也为《金史·赵秉文传》所记载。馐第二件是正大元年(1224)李献能为省试主考官,因见史学(字学优)的词赋写得很奇特,于是取为省魁,结果又引起举子们的一番争议和喧哗。

    推荐访问:文风 科举 演进 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文学论文 杜纲研究硕士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