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脱贫攻坚 > 正文

    新型农村“五化”建设典型材料---多措并举,,克难攻坚,**市扎实推进“五化”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点击:

    今年是青岛市全面推进以“五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目前尚未实现“五化”的村庄多数是经济薄弱、区位偏远,或村级组织力量不强、基层矛盾较多等。如何克难攻坚,加快“五化”建设,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即墨市坚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抓住关键、破解瓶颈,全力打好攻坚战,确保了“五化”建设顺利推进。

    一、坚持上下联动、凝聚合力,着力破解认识不到位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还没有实现“五化”的村庄,一般是受资金、区位、“两委”班子等多重因素影响,镇、村干部普遍存有畏难发愁情绪。根据这一实际,即墨市从领导、宣传、考核等方面入手,创新方式方法,凝聚工作合力,充分调动起镇村两级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对“五化”建设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用力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有关镇、村调研,逐村逐街查看,了解推进情况,现场解决问题。同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镇村主体”的原则,加强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力量,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2009年全市村庄“五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对各项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进行再明确、再细化、再落实。各镇、街道也把推进“五化”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辖区内村庄的“五化”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领导小组专门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市委工作简报及时宣传推广全市“五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有关镇、村也组织干部群众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观摩,现场感受“五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发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五化”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三是突出绩效考核。在2008年将“五化”建设纳入对各镇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对完成“五化”任务的镇,在原考核分值基础上加奖实分5分,使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市直部门、各镇和村庄的责任分工,由市考核办、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五化”推进情况定期督查和调度,形成了“每周一汇总、每月一通报、两月一督查、三月一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的推动,示范村庄的带动,督查考核的促动,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求发展、求变化的迫切要求,使全市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尚未实现“五化”村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二、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着力破解发展不均衡的瓶颈

    “五化”建设牵涉到资金、规划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村情、镇情,确定相应的建设方案和推进措施。鉴此,即墨市坚持因村因地制宜,加强了分类指导和梯度推进力度。比如,在对村庄主街道硬化的奖励补助标准方面,根据2004—2007年各镇财政收入情况将24处镇、街道划分为a、b、c、d四类,并根据2007—2008年村庄可支配收入情况将各镇村庄划分为一、二、三类,分为六档进行奖补。其中,一档包括a类镇1类村,补助标准为7元/平方米;二档包括a类镇2类村、b类镇1类村,补助标准为9元/平方米;依次类推,到六档d类镇3类村时,补助标准为17元/平方米。这样,经济越是薄弱的村庄,补助标准越高,村庄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对经济特别薄弱、班子力量不强的村庄,该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扶贫帮弱”的原则,选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进驻,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五化”工程。今年,共从市直部门选派156人,组成6个农村工作大队、50个工作组,自今年3月起进驻移风店、王村、丰城等12个镇的50个薄弱村庄,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五化”建设任务。

    三、坚持财政带动、多元投入,着力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

    “五化”建设任务重、投资大,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尊重民意、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通过市里补一点、各镇出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捐一点、村庄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市财政以奖代补。市本级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对村庄的街巷硬化和绿化、净化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其中,主街道硬化奖补标准为7—17元/平方米,背街小巷统一按7元/平方米予以奖补;绿化奖补标准由去年的100个增加到200个,平均每村补助2万元;新增净化奖补政策,安排资金471万元,对完成街道硬化并开展净化的村庄,验收达标后按每户每月3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据测算,今年市级财政用于新农村“五化”建设的资金将达到8341万元,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投资3570万元。二是各镇配套推进。在市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下,各镇也根据自身财力和村庄实际,相应加大对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等的配套奖补力度,切实减轻村级经济负担。其中,龙山街道对村庄“五化”建设按镇村1:1比例进行配套,并在工程开工时预拨配套资金30%作为启动资金;温泉镇按主街道硬化每平方米40元的标准给予村庄补助,并对绿化苗木实行免费供应;大信、普东、移风店等镇也对村庄街道硬化给予每平方米7—12元的补助。三是部门帮扶到位。农村工作组各派员单位对所联系村庄的“五化”建设高度重视,结合工作职能,从资金、规划等方面不断加强对村庄的帮扶力度,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工作组带来的积极变化。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已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504万元,帮助17个村庄硬化主街道16.7万平方米,绿化植树3万余株,安装路灯159盏,50个驻工作组村庄的环境面貌实现了整体改观。四是社会各界共同捐助。鼓励企业家和创业能人“富而思源”,捐助资金参与村庄“五化”建设,全市争取各类社会资金累计达到1100余万元。其中,移风店镇徐家沟村在潍坊创业的企业家孙红旗出资近200万元,帮助村庄整修街道,并修建了幼儿园和村委大院。五是村庄多方自筹建设资金。各村庄在市镇财政奖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公共积累投入、社会化融资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同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将小巷硬化奖补资金由原来发放到村改为直接到户,鼓励各家各户出工出力自行硬化邻近街巷,有力推动了全市面上“五化”建设进度。

    四、坚持规范运行、全程监管,着力破解管理不规范的瓶颈

    “五化”建设事关农村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确保“五化”工程真正建设成优质工程,让群众放心、干部舒心、工作省心,工作中严格把好“三个关口”:一是严格申报和审批程序。坚持村庄自主申报原则,即村庄在实施“五化”建设前必须广泛征求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杜绝越俎代庖、强迫命令现象。同时,要制定具体的“五化”实施方案,绘制平面示意图,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镇政府把关并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二是严格工程质量与监管。所有工程开工前都进行科学论证规划,力求硬化与排水排污、管线铺装、绿化美化等充分衔接、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无序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各镇成立项目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规范和运作,确保工程发包公开公正、规范透明,最大限度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全程监督,镇建设服务中心跟踪检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确保各项工程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及监督。在各镇设立财政专户,对各级奖补资金实行专户专管,村庄“五化”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作为保证金,一年后复检合格再足额拨付。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坚持建管并重,高度重视“五化”建设的后续巩固和提高,鼓励各镇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蓝村镇在去年所有村庄实现“五化”的基础上,又将“五化”建设成果巩固提高纳入对村庄的目标绩效考核,制定了《镇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套完善了村庄环卫设施和保洁队伍,镇村道路养护和环境保洁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随着“五化”建设的扎实推进,该市农村面貌、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有了新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探析即墨市推进以“五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历程,带来的启示是:

    ——“五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墨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社会和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紧密结合,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把以“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市规划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经济要素向农村集中,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以来,全市又有295个村庄开始实施“五化”建设,占全年完成414个村庄建设计划的71.2%,连同前两年已经完成“五化”建设任务的611个村庄,到年底前全市村庄将基本实现“五化”目标。实践证明,“五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的广大农民群众,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工程。

    ——“五化”建设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在实施“五化”建设中,各镇、各村庄注重突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环境。通济街道下泊村投资780万元进行了高标准“五化”整治,村庄的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提升,累计吸纳内外资项目20余个,发展个体工商户80多户,村庄年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移风店镇黄戈庄村在改善村内环境的同时,投资52万元实施了“五化”延伸工程,整修生产道路,改善水利条件,架设供电线路,为群众从事设施化蔬菜生产创造了条件,全村冬暖棚发展到34个、大拱棚发展到86个,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蓝村镇鲁家埠村通过实施“五化”建设,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皮鞋加工业的发展,全村从事皮鞋加工、辅料经营的专业户达到13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0家,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9360元。今年1-5月份,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300元,增长7.5%。实践证明,“五化”建设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给充分挖掘出来,给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化”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农村环境脏乱差,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影响干群关系、邻里关系的重要因素。各村庄“两委”班子按照市、镇的统一部署,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加快“五化”建设进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通济街道阎家岭村结合“五化”建设,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休闲广场、老年公寓、文化大院和幼儿园,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投资60多万元设立了监控网络系统和全市第一家村级消防站,并组建了160人的社会治安护卫大队,村风民风更加优化。通过实施“五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村庄党员干部的信任,减少了邻里之间的纠纷,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人心思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推荐访问:克难 建设 攻坚 并举 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