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简历范文 > 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8-09-24 点击: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故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
    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
    这两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响起了掌声。)
    生:是《三国演义》的插曲。
    师:是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一样呀,好,那么,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说说,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
    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生:都是一声和二声。
    师:音律上一样,苏轼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样.!
    师:反正就是不一样。(生笑)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
    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
    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
    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
    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生:“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师:“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生:“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
    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
    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
    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背诵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
    (接着)再试着朗读、背诵下片。
    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有句话,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学生笑)
    师: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学生更笑得欢)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生:啊!(学生惊讶)
    师: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生: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
    (学生大笑)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学生还笑)―――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
    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
    (有学生又笑)
    师:这就对!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
    生:“雄姿英发”。
    师:是。“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说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开想想,我们在哪里,还曾经学过“风流人物”?
    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大家想想,毛泽东诗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毛泽东的原词,认真对比二者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否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大家可以试一试,不怕说错,只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
    (约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风流人物”,都不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样解释,都是一种简单化。
    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

    推荐访问: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