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正文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 建设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5 点击:

    摘要: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本文从探寻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历史渊源出发,寻找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设  创新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方向性选择。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及其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公仆。近些年来,各地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纷纷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行政方式等内容作为公共服务创新的突破口,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时间,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了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共同举措与发展潮流。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渊源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流行程度最广、认可度最高的就是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的“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1]  

    南开大学朱光磊教授则提出了“规制——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所谓规制——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加强服务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和政府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强调以完善和加强规制为主要措施的政府管理,同时也不排斥必要的政府统治行为的行政创新的目标范式”。[2]朱光磊教授认为,规制和服务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院长认为,“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从经济层面上说,政府存在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主要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有效性,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应该直接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或者依靠垄断特权与民争利;
    从政治层面上说,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包括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有效的治理而不是统治;
    从社会层面上说,政府要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等,确保社会健康地发展”。
    [3]  

    无论是“服务型政府”也好,“规制——服务型政府”也罢,还是“公共服务型政府”,虽然叫法不同,但对其本质的理解和基本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强调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这样诸多“公共”的今天,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的“公共”性职能显得越发突出,社会的“公共”性问题也亟需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公众、企业为主体,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特征,以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新模式。  

    (二)、西方国家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理论基础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  

    20 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使得各国政府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传统公共行政日益遭到新的外部环境严峻挑战,已无法回答和解决西方各国政府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英美两国随之兴起,并迅速传播到西方各国。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为政府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其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政府相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因此,其主旨是力图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强调市场竞争、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行政过程的透明取向、成本效率和顾客导向等。  

    美国著名公共管理专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写道:“民主政府是为他们的公民服务而存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传统公共行政的主体(政府)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顾客’)中心主义,将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将个人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V·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提出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提供公民切实需要的公共服务;
    建立对话协商机制,公务员要帮助公民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
    政府要承担法律、社会价值等全方位的责任而不只是市场的责任。换句话说,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是一种以公民为服务对象,以尊重公民权、实现公众利益为目标,重视社会及公民参与,以实现公务员、公民、法律、社会协调运行的综合治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以公众服务为核心,以民主参与为手段,以是否实现公众利益为评价标准。这个理论的提出为当代公共服务的优化发展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我国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演进  

    1、“为人民服务”思想  

    1944 年 9 月 8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召开的追悼张思德同志会议的演讲中首次完整准确地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5 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作了更为系统完整的论述。要求“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通知都不要脱离群众,要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要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要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要团结和带领群众一道前进”。[4]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光辉的大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旧政权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成为激励全党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座右铭。  

    2、“领导就是服务”新理念  

    改革开放后,处于执政地位的党如何结合新的执政形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同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确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1985 年 5 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5]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思想在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全新阐释,也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回应打下了坚实的理念基础,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启迪了方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3年 2 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并且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使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理论、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是服务”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更具体的实践要求。  

    4、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还将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胡锦涛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论断。坚持以人为本,“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宗旨。2004 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6]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的内容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理念  

    1、以人为本  

    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上。“人”是指每一个公民,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而“本”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刻画了政府一切管理活动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选择。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理念和价值观,既是政府管理的合法性要求,也是公共行政存在及使命的唯一选择。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回应公民要求、倾听公民呼声、方便公民选择、鼓励公民参与、部门绩效评价以公民为主体。政府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公众的切身利益,面向公众的切身利益。面向公众,而不是面向权力,政府要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公众的社会需求。  

    2、以社会为本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是一种良性互动、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的关系。坚持社会为本就是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为目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积极发挥社会的能力,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诸多社会事务中,不该政府管的就一定不管,要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该政府管的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尽职尽责。需要社会协作的就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协作,通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共同满足社会需求,推进社会化进程。  

    3、以市场为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要以市场为本,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取向、以市场为基础。坚持市场为本,就要发挥政府的经济监管和调控职能,对市场经济利益主体进行调节,对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进行干预和纠正,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拓宽公共物品的提供途径,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进程。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讲,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导的价值和目标。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虽然各级政府的职能侧重点不同,但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样的。因此,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要求和目标,也同样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目标和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目标:  

    1、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型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官僚机构,而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积极回应公众需求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政府,它强调政府的服务者定位。在管理活动中,政府不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公众负责。政府需要积极了解公众需求和测评公众满意度,以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在传统的模式中,政府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公众位于顶端,是最重要的;
    那些直接为公众服务的人位居其次;
    管理部门则为了那些为公众服务的人们服务的。公共服务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今后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职能转变的目标。  

    2、高效  

    相较于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行动迟缓、程序繁琐,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在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桥梁,使政府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公众需求、公众对公共物品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及时准确地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的目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充分使用现代的政府管理工具和手段,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如引用公众意见调查、竞争机制、全面质量管理、电子政务等方式来促使政府及时了解公众需求,迅速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以克服办事效率低下、回应性差、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3、民主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适当分权的政府。不同于管制型政府的等级节制、服从规则,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行政人员的参与与协作。通过赋予行政人员一定的办事自主权,公共服务型政府能充分调动行政人员办事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政府机关办事的灵活性和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公众参与,要求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渠道。一方面,政府能够通过信息渠道向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积极吸引公众参与管理;
    另一方面,政府也能够通过信息渠道了解公众所需要的公共物品的类型、品质和数量,保证其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  

    4、责任  

    责任行政理念是伴随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产生的。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在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中,行政人员只要服从上级命令,按章程办事就可以,而不必对自己的实际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负责。这种过分强调规则、程序、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经常导致行政人员以各种理由逃避责任。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管制型政府的革新和替代,它的“公共服务”理念必然要求其弥补管制型政府的责任机制的缺陷,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责任机制。责任政府的理念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履行其职责和义务,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5、法治  

    法治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的标志。法治政府要求法律是政府运行和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直接目标是规范公民的行为,管理社会事务,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最终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及其他基本权利。法治原理要求依法治国,在行政领域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或法治行政,其核心是政府权力的组织与运行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以法律来约束政府的行为,政府的侵权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法治的政府既规范公民的行为,更制约着政府的行为。  

    6、透明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创新,要以公开、透明为目标,其实质就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和公民的知情权。公开、透明,不仅是对权力的最好制约,也是还政于民的最好方式。政府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关系到公民对政府官员的有效制约,关系到政府的廉洁程度。透明政府不仅要求建立“阳光政务大厅”,“一站式办公行政”,更应该加强能够保证行政公开的制度建设,让每个公民都能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信息,以便公民能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和有效的政治选举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和政府官员实施有效监督。  

    (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创新实践的做法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及时总结和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创新,对于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公共服务创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已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做法,这里选取目前较有影响的一些做法略作分析介绍。  

    1、南京市的做法  

    2003 年 2 月,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年构建框架、三年逐步完善、五年全面完成”的计划,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体制,推行行政法定化,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设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同年 3 月,南京市政府又提出《市政府关于 2003 年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分解的意见》,提出了 2003 年南京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仅仅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基本框架。9 月,南京市政府又出台了《南京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规定》,以切实改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实践操作环节,南京市政府的主要做法是:(1)实行政务公开;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推进政府服务便捷化;
    (4)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5)强化政务投诉监督机制;
    (6)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7)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7]  

    2、成都市的做法  

    成都的特点是在充分调研、专家论证、部门试点的基础上,于 2001年 12 月率先提出全面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2003 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并在接下来的半年中制定了《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办法》等 8 个配套文件。成都市把政府服务的内容用制度的形式予以明确,这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的发展创造,也是对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比较好、比较准确的模式定位。其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做法是:(1)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依法执政”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2)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角色定位,进一步增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能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3)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政府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4)改进公共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三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出台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办法。(5)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服务的品质。各级政府和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6)开展政府工作公众评议与监督,完善部门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建设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机制。(7)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便民服务,进一步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政府形象.(8)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8]  

    3、珠海市的做法  

    珠海市在开展了为期 3 年的以“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市场环境,为政府施政打造良好的民主作风。珠海将“万人评政府”活动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突出抓30好窗口服务和现场服务。自 1999 年开始,每年由测评团向社会发放 1 万份测评问卷,让企业和市民自主地对机关部门的工作做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测。“万人评政府”的结果与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相结合,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差”的单位一把手免职。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营造新型机关文化,逐步确立和强化了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珠海特色的、为全体机关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认可并自觉履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大连市的做法  

    2001 年 10 月,大连市出台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提出从十个方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1)全面转变观念实现行政管理创新,实现政府管理观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转变。(2)强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由行政性直接管理变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调控,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3)加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职能,引导各行各业协调发展,重点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环境质量。(4)创造高效宽松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政性垄断或限制,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秩序。(5)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障公民权利,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时限制度、代理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卷宗阅览制度、联合决定制度以及行政协助制度等,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6)建立高效的政府机构,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市县和街道乡镇的服务职能,普遍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的便民、利民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7)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大连市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心。(8)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等途径,形成政府公务员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采取群众测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末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实施待岗、离岗培训、改任职务等调整措施。(9)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加大制度建设和监督力度,加强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行政性罚没收入与个人奖金、福利、部门办公经费挂钩的办法。(10)强化监督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建立和完善群众讲评制度;
    办好大连市民投诉中心,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9]  

       

    三、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的策略  

    目前以至今后的一个时期里,特别需要对各级政府的改革创新实践不断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出进一步完善的策略,从而有助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公共服务型政府,其核心理念就是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政府,是以社会公众的客观需求为尺度、尊重公民意愿、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优量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所以要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社会为本”、“市场为本”的思想,彻底摒弃“官本位”、“权力本位”、“政府本位”的观念,牢固确立“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培养“公仆意识”,真正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0]  

    (二)、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改革创新中,首先要实现的是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强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宽松的竞争环境和经济秩序。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对于公共职能,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务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第三部门来处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课题组的研究指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大力在以下五个公共服务领域中进行集中建设:第一,提高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普及 12 年制义务教育。第二,提高政府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第三,提升政府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第四,提高政府科技服务的公共服务水平。第五,投资战略性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完善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弱势群体社保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灵活多样地扶贫济困,建立医疗、教育、法律等相关部门的救助制度,不断扩大就业、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的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11]  

    (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实行党政职能分开  

    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党章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律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不能以党代政。  

    2.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一定利益上的权力关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把强化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扩大地方自主权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地方自主权不是单纯地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还应该包括扩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在此基础上,扩大地方政府在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以便使其在法律范围内,自主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3.要建立行政与立法和司法之间的合理关系  

    明确行政与立法、司法之间的权力界限和职能差别,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职能互补。要不断完善国家法律体系,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使国家生活有法可依。要健全行之有效的行政体制,确保国家法律严格执行,有法必依。要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有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权力,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4.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按照精简、高效、权责统一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建成“干净、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职责、机构、编制的法定化。还应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电子政务,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等。  

    (四)、改善政府间关系  

    政府间关系的创新和改善,主要应从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两个方面进行。  

    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放权就可以解决的。调整和改善纵向政府关系,既要发挥中央的积极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维护地方政府相对自主性原则,在两者间寻求双向制衡基础上的新型合作模式。正确的做法是,实行合理分权,区分国家事务与地方事务,也就是说,中央做“大事”,处理具有全国范围普遍性的公共事务,中央政府有决定权,地方政府有执行权和决策参与权;
    地方做“小事”,处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公共事务,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有监督权。一般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履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市政府的位置处于地方政府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职能主要是统筹和协调;
    县、区、乡镇政府的基础性和微观性决定了其执行性和直接面向基层的务实性,职能主要是履行公共服务。  

    从横向关系来看,政府间关系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处于横向关系中的政府及其部门,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公平竞争与合作来共同发展。谢庆奎教授在其《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一书中指出,横向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应该“以公平竞争、协调合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而且要以自觉为原则”。  

    (五)、培育、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在二者中起到连接作用的社会组织,也称第三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是市场经济的主宰,在政府从市场退出的过程中,多元化的中介组织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一空白,来弥补由于政府改革调整过程中所带来的空缺。我国目前已有的中介组织大部分是由政府培育甚至是政府机构转化而来的。这些中介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基础,也是部分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一个途径。举例子来说,可以将部分社区管理职能委托给资产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如环卫、路政维修、房屋物业管理、绿化等工作可以委托给环卫公司、物业公司等企业,由他们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对公益性、公众性、福利性的事务,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由社区和居民依靠自身力量自我管理。还可以将一部分职能转移给非营利组织。这样,政府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财力、人力、物力来搞公共服务建设,来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制化管理和监督,保障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康协调发展。  

    (六)、形成系统的公共服务制度,健全权力监督体系  

    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度供给、制度实施、制度裁定和制度完善创新。在市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今天,制定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已势在必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制度至少应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制度;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监管等制度;
    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制度;
    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下的公共财政预算等制度;
    科学有效的社会危机治理制度;
    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和绩

    推荐访问:创新 服务型政府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