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正文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音乐欣赏体会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2-09 点击: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和其他门类的艺术相比,特别擅长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擅长于用有组织的乐音去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其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关键是把握音乐音响的整体情绪;
    基础是丰富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经历。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体验 On the Sentimental Experience in Enjoying Music Music is an art of emotion, compared to other categories of art, music particularly good at expressing the people"s inner feelings, stroking people’s heart with organized and moving music . Music is an lyric art, which has rich and profound feelings of content itself. Only when the feelings of the person who appreciate it is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feelings of the music itself, that can be called the right appreciation of music. Therefore, accurate, deep and detailed experience of the feelings of music cont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appreciation. Music is an music good at expressing and exciting emotion. The course of enjoying music is also the course of sentimental experience.The prerequisite is compreheriding the structure ofthe music work;
    the key to that is grasping the entire motion ofmusic aCOUStiCS;
    and thebase of that is the rich accompllshment in culture and experience in life.M usic appreciation which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way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musical cultivation,training the students capacity of musical feelingsand appreciation.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引言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培养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所以,上好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等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从而开拓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1)。一、 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所谓情感体验是指由欣赏作品或演唱、演奏作品而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是在音乐审美感受基础上的认识升华,它在音乐欣赏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音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既是欣赏者对音乐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当个人的情感与音乐共声息、同忧乐,犹如一股清泉自由流淌,并使欣赏者从中领悟人生、完善人格时,才可以说音乐欣赏到了最高的审美境界。因此,如何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 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例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以那深沉哀怨、饱含愤慨而又略带朦胧憧憬的旋律,真情而深切地揭示了阿炳在旧社会的坎坷经历所形成的复杂世界。再如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由英国管吹出的《念故乡》的旋律是那样的委婉、哀怨、忧伤,抒发了作曲家无限的离愁别情,难怪它的首次演出使许多观众感动得落下了泪,从而使这个乐章得到了“在一切交响曲的慢板中最动人”的评价。

    2.发展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音乐欣赏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一些音乐与标题一致的器乐作品和有明确词义的歌曲,可以使人浮想联翩、情意盎然,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我国春秋时期,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演奏的两首乐曲,分别以高山和流水的联想来理解。由于这种联想准确、深刻,从而使他们成为了知音。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在深沉的低音区奏出,而嚏用粗笨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演奏,很容易激起听者对庞大笨重的大象的视觉联想。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中的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老爷爷(大管)、狼(三支法国号的和弦)、少先队员(弦乐合奏),都根据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明确、具体的形象,很容易帮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建立联想。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歌剧《萨丹王》的幕前曲“野蜂飞舞”,如果不介绍曲名和标题、作者等音乐常识,而单纯让学生聆听,听后学生可能以“自行车比赛”、“追捕坏人”等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象。但如果熟知这首乐曲的标题和有关知识后再听,可以准确地进入联想、想象心态,从中领略到乐曲表现野蜂飞舞时的生动景象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3.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鉴赏力,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在音乐世界里,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复杂状态。欣赏无疑应以真善美的音乐为对象,通过这种正面教育,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们通过对具有崇高意味的音乐的欣赏,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对深刻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欣赏,培养起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

    4.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音乐的情感内容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道德内涵。贝多芬不仅认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而且还以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表达了“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经过痛苦换来欢乐”的伟大信念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我国古代也有“乐者,德之华也。”“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等论述。今天,我们重视通过音乐教育的途径提高学习的道德水准和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二) 音乐与情感体验的密切关系 1.音乐可以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普遍内心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歌曲、乐曲的聆听、比较,使他们能辨别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对音乐情感表现力的实践训练。由于音乐所表现的各种情感十分复杂,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因此,对学生听辨的歌曲、乐曲要注意情感的鲜明、直露,避免隐晦、多变,这样才有利于准确的情感表达。随着学生情感体验逐渐从肤浅到深化,由此相应地提高他们对音乐感知、表现的深刻性。在对音乐直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应学习和了解有关的音乐知识,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便于更准确、深刻地体验和表达好情感。

    2.音乐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感 音乐能够使人摆脱某些消极情绪或不安状态,使心灵得到纯净、快慰和安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认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贝多芬也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的魅力使人能沉浸于艺术美的陶冶之中,自由、忘我,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3.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感 音乐很抽象,无语义。它给人的美感不是外界的客观事物和景象,而是音乐音响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一课中,聆听后,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
    听了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又激起学生们勇敢坚强、一往直前的感情。音乐的内容有某种不确定性,它的情感体验具有差异性,对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4.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情感 音乐对于人的情绪和心境有明显的影响,并具有调节情感的作用。例如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聆听一些旋律优美、节奏徐缓的轻音乐,可以帮助恢复疲劳,减少精力消耗,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二、音乐欣赏中情感的产生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很好地说明了音乐产生于感情激荡之时,是作者感情的倾诉,所以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欣赏者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不能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就谈不上音乐欣赏了。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台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而音乐欣赏中所产生的情感,就是音乐运用人声和乐器声音为手段,使用节奏、音调、曲式、和声、复调、强弱、速度变化等表现手法,将乐音组织成音乐语言,表现出优美、喜悦、崇高、悲壮、丑恶、幽默、滑稽等情感来刺激人们的大脑听觉区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而这些情感的产生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依赖于欣赏者的理解水平、心境,即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因为音乐表现具有不明确性、不规定性等特点,由音乐刺激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差异性、幻象性。(一)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再美的音乐,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说都是多余的。也就是说欣赏音乐就必须认识音乐、理解音乐,使认知和情感达到统一,从而进人音乐欣赏的最佳境界。之所以说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因为笔者认为.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是在理智的控制下进行的。否则,如果一个欣赏者到悲痛时就任意嚎啕,感到欢快时就哈哈太笑,这就不算真正的欣赏了。例如欣赏我国著名的琵琶协奏曲<草愿英雄小姐妹),如果不了解作者是以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那么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就谈不上深刻。又如贝多芬的第三、第五交响曲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等英雄性格的作品,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的,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再如‘走进新时代),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通过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产生了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豪感。这些子说明,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也唯有如此,欣赏者的情感体验才具有准确性、真实性。(二)情感体验的差异性既然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那么就与认识过程不同,它不是直接针对客观对象本身,而是针对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所以它表现为对待客观事物的一定的主观态度,也就是说我国的浒歌曲以流行歌曲的主要内容— — 爱情歌曲为例,许多歌曲喋瞧不休地唱着爱情,曾夸许多成年人大惑不解:你爱我,我爱你,能唱出那么多歌曲吗?”那么原因何在?爱情对成年人来说,是已知的、简单的.但对青年人来说,却是未知的、敏感的、复杂的。“少年不识愁滋昧”,正是青年人的特点。完美的爱情当然不真实,但是却具备成年人所失掉的那种珍贵的东西:真诚、纯洁。然而完美的爱情总.是能够震撼青年人。虽然这些歌曲大都单纯、虚伪、不食人问烟火,但是在以极大的热情酣畅淋漓地赞颂完美的爱情中获得了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成年人无法感觉到的。另一方面,情感之中又存在着某种对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共同具有成份.这就是情感的确定性,也就是同一性。这主要是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情感活动又遵循着某些生理、心理基本规律,如喜悦、悲哀、愤怒,这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情感。正因为有这种共内情感,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奠扎特等人的作品才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世界名地演出后获得极高的声誉,也才被认为是一部“非常迷人的神奇的音乐”。(三)情感体验的幻象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所有的音乐都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展示他全貌,在这个序列中,音乐是一种绵延运动形式,它创造了一个音乐本身的时间概念,所以音乐“时间可昕、使时间形式和连续可感,使时问可重复”。在这种重复的虚幻时空里,使欣赏者情感体验不断重复、升华,逐渐与现实时空相离,与音乐融为一体.在虚幻的时间和空间中融人自己情感,发挥想象,去感受海水的咆哮、疾风的呼啸、大寸的滂礴、雷电的霹雳、鸟虫的呜叫这一切都是由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作用,由某种音响很快过渡到某种模糊的幻象。有时候,音乐家为了使欣赏者更明确了解掌握作品,还给曲子加一个标题,以调动听众的想象。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可以从乐曲提供的“江楼钟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等标题的提示去感受、想象一片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但这些标题仅仅是为音乐欣赏者提供某种方向或规定某一大体范围,而不是提供更多的信息,否则,反而会束缚欣赏的想象力。由于音乐提供的不确定性信息,因而使欣赏者在不断重复一部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和幻象都有不相同的地方。因此,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能使人“百听不厌”,是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听众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呈现多种幻象。三、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进行情感体验的前提音乐作品是人们欣赏、审美的对象,而构成音乐作品、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都是以音乐的运动形态为基础的,这种运动形态的特点是在时间和运动中展开的,它主要表现为:节奏的张驰、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明暗等基本要素,其中以节奏作为骨架支撑发展成旋律线,再由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构成变幻万千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形式也称为音乐作品的物理结构,它是音乐欣赏信息的提供者(2) 。音乐欣赏只有首先了解音乐作品的物理结构形式,融理陛知识于感性体验中,才能使作品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的产生成为可能。

    (一) 肖邦:《c小调练习曲》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在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3) 充满深沉的情绪。(4) 悲哀、哀怨。(5) 远方的倾诉。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潇湘水云》的第一段用泛音演奏,不过不象其它古琴曲那样将泛音段主要用作引子。《潇湘水云》的泛音段可以看作是整个乐曲的序奏,也可以说是一段序曲,概括并预示了全曲的主题与发展。首句首先给出了曲子的主导音调,将人们从空冥中带进了一个寂静的世界,好象一阵清风飘然而过,来无踪,去无迹。次句重复,稍慢,较前清晰而坚定,预示着天地逐渐清朗,但仍静谧得象混沌一样。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1) 叙述某种痛苦。(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4) 喜悦。(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在呈示部中,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ABA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ABACA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
    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最后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呈示部: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自由的华彩乐段后,音乐进入副部。

    副部由一个从越剧变化而来的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回旋曲式,其音乐风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由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演奏,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嬉同玩的幸福情景。

    展开部:这是整部作品戏剧性发展的中心。音乐转入阴郁的气氛,由大提琴和巴松管奏一个阴沉的下行乐句,出现大锣、定音鼓声和乐队演奏的不协和音响,制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降临。突然,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

    独奏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描绘祝英台的惶恐不安和痛苦心情。经过乐队强烈的间奏,小提琴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由副部变化而来的“反抗”生题。刻画出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性格和精神。

    这一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反复交替出现,情绪越来激动,形成了强制与反抗的斗争高潮,封建主题占据了优势。音乐进入慢板,由单簧管领奏,引出了独奏小提琴的缠绵悱恻的“楼台会”主题。

    再现部只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一爱隋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把人们带入神仙般的境界中。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爱隋主题。由于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这时的爱情主题较之在呈示部中出现时,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这种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最后,音乐在慢板中静静地结柬。

    整部协奏曲由于作者艰苦地进行严肃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成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原理:作为美学范畴的音乐语言,是音乐借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它和它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紧密地联系着;
    它是各民族的音乐意识发展的结果,反转来又通过形象直接体现着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音乐语言具有民族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调式、音调的组织、节奏旋律的发展方法等等方面。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具备了这样的感知音乐音响一般运动和变化的能力,才能为欣赏者从辨别音乐的基本属性到能准确地体验、认识完整的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把握音乐音响的整体情绪是进行情感体验的关键音乐之所以有迷人的魅力,是因为它饱含着人类情思的喜、怒、哀、乐,是人类的精神产物。因此,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除了对音乐音响的物理结构形式进行体验外,同时对整体音乐所饱含的情绪、情感的内涵的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音乐本身并不是情感,只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情感的感知和领悟必须进行情感体验的激发和诱导。如“喜和乐”表现人们愉快、欢乐和热烈的情绪,在音乐中多用于节奏明快、句法短促、向上跳跃的运动形态 . 音乐通过其音调能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意。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爱、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荡。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情操。如“喜和乐”表现人们愉快、欢乐和热烈的情绪,在音乐中多用于节奏明快、句法短促、向上跳跃的运动形态(3) 。例如,管弦乐《春节序曲》前奏的第一部分:这鲜明、热烈的旋律,生动地体现了人们在传统的节日里,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欢乐场面。

    “怒”表现为激动、愤怒、气势扩展的情绪,在音乐中常用强的力度、突发的大跳、不和谐音等手段。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引子:d小调、急板:这段序奏曲从弱拍到强拍的力度变化,像是一种号召性的惊心动魄的音调,醒般的吼鸣似乎在告诉人们,只有所有的人都成为兄弟,人类才可获得真正的幸福。

    “哀”表现为悲哀和伤感的情绪,在音乐中节奏缓慢,音调低沉。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中序奏:这沉重、叹息的音调,好像一位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的老人在悲痛而沉重地思考(4)。在调式调性方面,大调式音乐的特点是气势磅礴、宏大,通常表现雄伟、庄严、坚强、乐观的情绪。不同类型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一)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音乐对于人们心灵的陶冶,灵魂的净化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如行云流水,像阳光般的温暖,空气般的清澈。有一篇文章提到音乐的疗法,并说:当你悲伤的时候听欢快的音乐。事实正好相反:人在被上的时候应该听悲伤的音乐,把悲痛的情结完全释放出来。不要企图在你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时候听悲哀的音乐,那样会适得其反。(二)音乐与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组的教授们,在对音乐的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也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音乐,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

    音乐不仅对于精神,情绪具有极大影响,对于疾病很好的治疗作用。音乐能减轻病人的痛楚,减轻精神的顾虑,康复的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和音乐疗法专家又把音乐疗法称之为“音药疗法”(5)。最近,心理专家发现音乐能提高情绪智力。因为和谐的音乐具有治疗作用的音乐,能疏导人们的心理,使大脑神经系统运动平衡,使意识得到调和,胜利的不健康精神因素的同时,使人潜在指挥发挥出来。伟大的母亲,可爱的孩子,时间最美好最纯洁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祝福。从而也使他们沉浸在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之中。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要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着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而促进了胎儿良好的发育成长。

    音乐的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美。音乐疗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感情移入法”音乐通过各种因素。如:音色,节奏,旋律,等造成一种‘情绪或感情印象“。人们是通过“印象”来了解自我提高情绪智力的。(三)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在音乐疗法中,对著名的指挥家指挥的著名乐曲鉴赏所产生的“感动体验”。叫做“感动音乐疗法”。它在音乐疗法中产生的效果最大。是的,音乐是能影响人的情绪,之间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于音乐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毛豆引起听者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成比例。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忌等。(四)音乐与人的生理活动(不同音乐不同的影响) 音乐对人们精神状态和心理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良的音乐能引发疾病,而优美的乐曲可以使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使其听镇定,安身,舒缓的乐曲,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云,多愁善感,失眠者使其听欢乐的音乐,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愤怒,恶心呕吐,头痛血管正常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愤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还会诱发心脏血管的疾病,其实有一些西方现代乐曲当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凋,那根本不是人们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现代医学资料统计表明由于情绪也就是心理方面引起的疾病大约占总数的50/100,为了避免不良心理矢横人体健康的损害和某些疾病的威胁,越来越多人开始音乐做为辅助治疗了。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五、 丰富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经历是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文化艺术源于生产生活,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经历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到生活与艺术分离、艺术高雅化成为少数特权阶层所独有,再到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高雅艺术逐步走向普通大众。尤其是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模糊,"消解经典"即是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

    (一) 丰富的文化修养有助于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而这种情感内涵往往又可在音乐之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和认识的依据。比如,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欣赏者能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才可能透过作品间接地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生活,熟悉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现的社会意义。例如,欣赏中国民间乐曲《江河水》,我们仅仅只从乐曲的音调、节奏及旋律中去感受一种悲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了解了作品所表现的那段历史背景,了解旧中国劳动妇女深受盘剥、欺压的境遇,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悲愤是中国劳动妇女在旧社会悲惨遭遇的情感抒发,是对旧世界黑暗势力和旧社会腐朽制度的控诉, 因此,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只有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才可能对音乐作品有准确无误的理解,从而更细致地把握乐曲情感的内涵。

    (二) 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有助于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体验和领会因为音乐作品源于生活,是音乐家的生活体验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直接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发生各种深切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常常伴随着思索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留下痕迹,当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有“类似性”时它就能唤起欣赏者深藏心底的记忆,敏锐地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生命节奏,并能捕捉到最激动人心、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真可谓:漫漫长河、悠悠历史,淹没了多少往事,然而一曲悲歌,却怆然唤醒逝去的记忆;
    大干世界沉浮了多少游子之心,然而一曲《乡音、乡情》却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正是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作品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的共鸣不是平自无故产生的,而是欣赏者在与现实生活的积极碰撞中形成的。所以欣赏者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才能以高层次的,灵直觉去真正领略、体味音乐作品的精神意蕴,并从中领悟人生,丰富人生境界,使自己的人格获得新的升华。六、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引申音乐欣赏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官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感官的欣赏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感受到音乐的悦耳动听。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也是音乐欣赏的基础;
    感情的欣赏是对音乐所抒发的感情的体验并由音乐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
    理智的欣赏是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的理解及认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学生从音乐感知人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后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意境,即从倾听到动情,从动感到理解。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才能完成(6)。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的表现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不要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生动、精炼、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欣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理想内容。

    (一)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从听觉开始,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更是听觉的艺术。人的音乐感觉能力是正在聆听的引导中被唤醒。如果说音乐离开了听,再动听的旋律,再美妙的乐意也不复存在,音乐也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人手。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敏锐的听觉,都有感受音乐的潜能,但我们不一定有良好的听觉习惯,认真听的品质。美妙的音乐,不时在人们耳边响起,人们却很少仔细地倾听,或与之擦肩而过。学会倾听要有方法,进入音乐要有途径,耐心而饶有兴趣地倾听是进入音乐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听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想,有所感。认真听正是学生跨人音乐大门的第一步,正象有人说的“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地感知‘听’,还要达到理智地‘听”’。

    (二) 音乐是一门联想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聘想象的空间。学生正处在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学会用审美的动态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可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唤起无限的遐想。

    (三)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欣赏的重要目的就是让欣赏者的内心情感与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撞击”而产生共鸣,使欣赏者从中得到丰富的情感经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不论是凄惨的,还是快乐的、痛苦的、幸福的。为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写作目的,从作品情感表达的整体角度去观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行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深入地挖掘出作品要表达的各种思想情感。

    1.学会分析、对比、表现音乐欣赏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可以用在不同音乐作品之间,也可以用在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乐句、乐段之间。选取《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两首乐曲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向学生指出,两首乐曲同是以月亮为题材,但艺术意境各不相同,也塑造了不同的艺术形象。《二泉映月》更多地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犹如见其人,一个风趣顽强的盲艺术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而《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人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地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犹如一副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通过对乐曲的审美情趣、审美角度等方面引导。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人的感情。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得到感情的释放和共鸣,从而获得和培养音乐的情感体验。

    2.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创设意境,巧妙点拔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像一首轻快的抒情曲,又如一幅气吞山河的书画长卷。正因为艺术作品有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可以通过提供背景音乐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的意境。比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能使学生真正进入音乐,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伟大、深邃,将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花月夜》引入教学,配以多媒体画面,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体验。感情的交流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首动人的乐曲就这样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再如,在欣赏器乐曲《雨打芭蕉》时,结合张铽《菩萨蛮·芭蕉》一词所描绘的形象引导学生去综合品味,不仅倾听到了鱼打芭蕉的淅沥之声,从流畅明快的旋律中感受到人们的喜悦心情,还能对芭蕉“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几和鱼,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阴凉”的独特风姿和清高品性有具体的感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作品反映的景色画面,也包括一些自然声音的模拟;
    既有人们特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抽象思考。作为音乐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流于肤浅的表层认识,要通过自己的“导”,把学生引入较深的审美意象之中,使之在每一段“虚幻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一次次感情的磨砺,逐步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3.注重意象情感的挖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于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意象感情的挖掘上,而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去分析乐曲的结构,过于理性化使课堂变得枯燥。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门听觉艺术,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人点,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促使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在欣赏二胡曲《江河水》时,事先不告诉学生曲名、乐曲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乐曲,并给这首乐曲命名。有的同学命名为《悲歌》,有的命名为《月光下的愁思》,还有的命名为《孟姜女》,虽然学生的理解不同,想象和命名也不同,但他们对乐基本情绪的把握是相同的。音乐作品在反映感情时有许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老师应允许学生在欣赏时保留自己的观点,而不能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对一些意象朦胧、难以准确地确定“意味”的作品,众多的个体可台 在感情体验上出现较大的分歧,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

    4.尊重学生的感情体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要把学生从被动的欣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以体验作曲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的参与活动主要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某些表现手段的运用、理解和掌握,提示学生注意作品的重要部分,引起叙事诗对这些部分的再重视,并感受到它们的变化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把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节课5至10分钟的时间,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发挥,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化,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音乐教学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真挚的感情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
    多一起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发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当作为目标和宗旨,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音乐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教育。通过情境、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养,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真正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和其他门类的艺术相比,特别擅长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擅长于用有组织的乐音去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音乐艺术的形象性不同于造型艺术或语言艺术那样具有确切的含义,然而它能迅速、强烈地激发人的情感,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景的联想,具有强大的情感表现力。所以,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通过音乐,他实现了“对感情的回忆,唤起那从未有过的或中断模糊了的事物,涌现出一股早已熟悉但却是初次表露的诗意和感情激流”。音乐是人类伟大智慧的产物,随着音符的流动展示着人类与大自然的精髓。音乐是灵动的,音乐是有灵性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类的丰富情感,让人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音乐的博大精深与大自然的精髓不谋而合,或许音乐的本质也是自然灵性的体现。音乐的这些特征是与人本主义的思想相通的,尤其与倡导灵性的回归、重视精神层面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的超个人心理学一拍即合。如果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强音乐情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联系,再结合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相信音乐情感在我国的研究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注释 (1)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8. (3)徐希茅,付利民.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 (4)矛原.中外名曲赏析[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l998.3. (5)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4 (6)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 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 104-107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实践论》[C].263 [3] 《乐记》[M]转 [3]期刊-核心期刊 教育与职业EDUCATION AND VOCATION 2006年第14期 [4]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5]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6]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3月版 [7]蔡朝霞.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J];文教资料; 2007年16期; 182 [8]钟启泉. 音乐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版 [9]徐希矛 付黎民.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0]矛原.中外名曲欣赏[N].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版 [11]董凤玲.情感体验与音乐欣赏[K].<<中国职业教育>>,2006年10期 [12]张朝华.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音乐天地>>,2006年02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 [14]刘智强.音乐与人生[L].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5] 尚家骤:《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0年版 [16]王志远,王雅新; 在医学院校音乐欣赏课基础上开展音乐治疗学的尝试 [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3年 [17]小议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http://www.petrodragon.com/Beethoven9/bg.htm 致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默默的支持与帮助,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的谢意。本文主要是对音乐欣赏在情感体验中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虽进行了多次修改,但仍不满意。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大学生活的结束。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我的毕业指导老师刘继鹏老师,他在我论文的构思,写作,修改和定稿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的指导,本文不可能顺利完成。谢谢刘老师。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的516舍友和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谢谢你们。

    推荐访问:浅谈 音乐欣赏 基本要求 感情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