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正文

    创新业务支撑 是什么 为率先建成创新型**提供最强科技支撑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2-01 点击: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经济社会腾飞 

       

       

        接到市局《关于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的通知》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对**现实科技创新基础、今后科技创新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要举措进行了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科技创新现实基础  

    经过“十一五”的奋力拼搏,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等荣誉。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6年的80.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81.72亿元,五年增长了3.4倍;
    累计申请专利13418件,授权5576件,五年增长了10倍;
    争取上级无偿科技拨1.83亿元,五年增长了5倍;
    2010年R&D占GDP的比重达1.96%,共202个新产品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17个),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114项(国家1项、省级4项)。全县建有**各县(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建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家,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填补了苏中苏北地区历史的空白,建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市级2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3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2010年8月,**工业园区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荣誉称号(全省三家,苏中苏北地区唯一)。  

    二、我县“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把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以科技园区建设为牵引,推动高新产业超倍增发展;
    以产学研合为抓手,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优势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低碳经济科技项目建设为重点,扶持壮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科技创新工作领先苏中,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体目标:  

    1、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5% 以上;
    其中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 3% 。财政科技拨款增长幅度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比达 3% 以上。成立科技银行县级科技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和产学研合作风险共担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流向科技项目、科技型企业。形成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化投入为有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2、实现高新产业超倍增发展。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量超过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2010年相比,实现超倍增发展,超过1000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 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年增长速度3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3、做精建强创新创业载体。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园 2 家;
    新增国家级科搜集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家,全县孵化总面积超 50 万平方米;
    孵化企业销售超100亿元。销售3000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100%,其中省级研发机构建设率达50%。新建 6 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 个。  

    4、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0 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15项;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增长速度保持 15% 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增长速度达到 20% 以上;
    企业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达 65%以上。培育认定知识产权工作示范企业 30家;
    加大专利技术转化力度,到2015年实施专利技术转化项目20项。实施重大成果转化专项 8 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5 项。  

    5、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我县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0项;
    与高校院所合筹建现代纺织、建材装备、电梯部件、新材料、锻压机械5大高端技术研究院;
    建设50家具有行业特色和学科特色的院校人才实习基地;
    建立5 个行业产学研合作联盟。  

    6、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培育和凝聚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引进25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50名高层专业技术人才、25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25000名高校毕业生、25000名蓝领技能人才。特聘 50名高层次人才到县、镇部门和企业挂职。  

    三、我县科技创新发展举措  

    围绕省委提出的三个“翻一番”,三个“翻两番”目标,结合我县产业集群发展特点、科技创新现实基础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实施“四大发展计划”,启动“四大创新工程”,落实“四大保障措施”增强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竟争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提供最强科技支撑。  

    (一)实施四大发展计划  

    1、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优先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强化创新资源整合,提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努力把我县建成省、市新兴产业先行区。新能源(新光源)合理利用风力资源,大力开发太阳能,重点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LED新光源等,积极打造光伏、LED两大特色产业链条,加快建海安光伏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400亿元。新材料强化行业技术革新,加快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建成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200亿元。环保装备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建材机械、环保风机、辊压机、环保脱硫设备和除尘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等产品。支持工业废水处理、烟气控制与处理、固废物资源化等技术工艺装备的开发。建成有一定知名度的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200亿元。软件和服务外包。依托海安软件科技园,发展嵌入式软件、网游动漫、电子商务、IT教育等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电力自动化、现代物流信息和电信运营支撑等集成软件开发及产业化。大力扶持工业设计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系统的研发,加快在现代装备和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运作,建成苏中最具影响力的动漫创意、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等产品的交易平台,到2015年实现销售100亿元。  

    2、实施优势产业高端发展计划。坚持以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扩规模、调结构、上能级为抓手,以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高效节能建材机械装备加快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大型水泥成套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向大型化、自动化、成套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实现销售150亿元。电梯设备制造加快推进国家火炬计划电梯部件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提高整机生产能力。到2015年实现销售15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以原材料密集型通用机械设备为突破口,加快铁路器材配件产业园建设,加强与国内大型铁路及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配套,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高速轨道交通拥玻璃研发和生产基地。数控锻压机械装备突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实现数控配套系统的集成化,着力打造国家级锻压机械设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实现销售150亿元。智能电网装备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巩固中端、拓展高端市场,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大智能变压器的研发力度,打造节能电力装备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技术船舶配套依托周边县市大船舶产业,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做强做优,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专业机械、关键零部件等行业。汽车零部件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积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零件供应商。到2015年实现销售100亿元。  

    3、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计划。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巩固和提升丝绸、棉纺织、化纤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行业领先地位。纺织化纤丝绸应用高速纺、复合纺等先进技术,加快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纤维,进一步拉长产业链。特种水产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攻克河豚、鲥鱼、刀鱼、扬子鳄等特种优势水产的饲养、繁殖、加工技术难题,并形成标准体系,继续加大推广“中洋”品牌。加强紫菜及藻类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建成紫菜新品种繁育基地;
    加大蛋白片蛋黄粉、功能性蛋粉等禽蛋产品深加工、双低油菜籽、优质弱筋小麦等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  

    4、实施创新载体扩容增量计划。一是建强两大科技创业园。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提升创新创业载体的承载量和孵化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服务支撑。**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要围绕东部产业新城产业结构调整,吸引配套科技型企业入驻,联合高校共建研发机构、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增强创新载体的造血功能。江苏华新高技术创业园主要完善研发、生产、生活、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入驻,推动我县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江苏**、**茧丝绸等专业孵化器主要围绕完善配套产业上游链,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和新产品、新工艺研究,推动优势产业技术升级。二是规划建设三大科技产业园。建立以申**电器、**实业、***集团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通洋电器、亨特电器等科技型企业为关联,以规模化、高速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电梯设备产品为发展方向的电梯特色科技产业园,合力打造超百亿级产业群;
    建立以江苏**集团、江苏海建、江苏瑞安特机械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新业机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县天鹏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为关联,以大型化、自动化、成套化、节能环保建材装备为发展方向的建材装备特色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且技术领先的建材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结合临港休闲渡假区规划,以鑫缘集团桑蚕茧丝绸及其深加工,中洋集团的长江特种水产养殖、兰波公司的条斑紫菜养殖及产品深加工为主建设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努力建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外向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集聚区。三是努力筹建产业研究院。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结合我县产业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与高校院所共同筹建产业研究院,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解决一批技术难题、研究一批新产品,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江苏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东南大学—建材装备研究院、电梯装备制造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材料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学—**锻压装备研究院。四是新建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南阳机电公司建设电梯设备设计与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江苏鹏飞集团建设大型节能建材机械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鹰球、晨朗、万力等公司建设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江海机床、恒力重工、百协锻锤建设锻压机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江苏联发集团、双弘集团建设色织面料和纺织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鑫缘集团建设桑蚕茧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集聚骨干企业的仪器、设备、研发、人才和文献信息资源,为全县产业内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咨询、质量检测、服务外包等公共技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今年在开发区软件园建成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展示、企业技术需求征集、产学研对接洽谈、科技培训、科技咨询与一体的县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市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二)启动科技创新四大工程  

    1、产学研合作“ 1355” 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依托100所高校院所,帮助300家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50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00个。  

    2、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期间建立300家企业研发机构,每年组织申报100个科技计划项目,每年培育支持10个重点科技项目,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3、知识产权保护“8251工程”。培育80家专利示范企业,申请专利25000件,实施产业化专利产品100件,全县专利申请量超过4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6000件,力争实现5000万元制造业企业中均有专利的目标,形成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  

    4、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紧抓省厅启动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有利时机,稳步发展我县蚕业科技园,把我县蚕业科技园打造成全国先进的桑葚、蚕新品种培育基地,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三)落实四大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力度,增强全民创新共识。大力实施科技强县工程,建立由县长挂帅,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委、组织、人事、财政、统计、税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技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重大事项。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多种手段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工业经济奖励政策,凸显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继续实行对各镇党政领导的科技进步考核机制,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投入、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研发机构建设、科技项目实施等主要指标列入县工业经济按月按季排名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考核权重,强化镇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二是建立多元科技投入机制,激活企业内生动力。积极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资金为主、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行政、经济的手段和政策约束激励机制等,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主动牵线搭桥,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银企合作。建立县级风投机构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用于技术领先、成熟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建立县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营资本对科技项目、科技型企业投资,充分利用海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瓶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速发展。  

    三是加快建立人才集聚高地,提升创新创业层次。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程,采取柔性引才与重金聘才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各类科技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都要引进一名县外创新人才。聘任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和企业管理专家作为政府科技顾问到政府部门各镇和企业任职,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四提升科技部门管理绩效,确保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科技管理队伍网络,加大科技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确保科技经费和享受政策免税的资金真正用于科技创新,使科技项目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示范标杆,发挥科技创新集聚效应。加强对县镇科技统计监测数据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基层的调研,及时把握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动态,研究提出相关对策,指导基层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推荐访问:率先 建成 最强 支撑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