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正文

    神话小故事大全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大全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11-01 点击:
    小学童话故事大全

    小学童话故事大全

    1、蚂蚱和铁块

    一只叫跳跳的蚂蚱在草地里欢乐地蹦跳着。突然它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上,这个东西大叫:“呀——疼死我了!是谁蹦到了我的背上?”跳跳吓坏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硬硬的东西又说:“哎——我已经没有用了!不用说对不起!”跳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生了锈的铁块,忙说:“谁说你没有用了?我找它理论去!对了,我叫跳跳,交个朋友吧!”铁块开朗了很多,不过还是自卑地说:“你和我一个没有用的人交朋友干什么?”

    这时,一个穿军装的士兵走来,看见了铁块,笑着把铁块捡起来就往回走。跳跳紧追不舍,铁块见了,忙喊:“谢谢你跳跳!不过不用救我了,这一次我必死无疑!”跳跳气喘吁吁的说:“要死,也要------死在一起。”铁块不 禁潸然泪下。说着,被士兵带进了兵营,跳跳在兵营旁边的草地里住了下来,除了吃饭和睡觉,它每分每秒都想着如何救出铁块。

    过了一段时间,战争爆发了,这个兵营里的士兵被派去打仗,正巧,有拿走铁块的士兵,跳跳用力一蹦,蹦到了这位士兵的手枪袋里,“跳跳!老朋友,还认得我吗?”突然传来一阵声音,跳跳说“这声音是------铁块!哦上帝,老朋友,我还能见到你,你摘哪儿?”手枪上一个重要零件说:“我在这!”跳跳见了,兴奋地说“我就说你有用的!”手枪袋里传来了一阵轻盈的欢笑声

    这时一颗手榴弹飞来,把这位士兵炸死了,手枪和跳跳也不例外,不过它们兄弟俩脸上洋溢着欢乐。

    2、小虫子和小鸡

    曾经,有一只小鸡叫红红,有一天,它正在草地上玩耍,发现了一条小虫子,红红高兴地叫道:“哦!耶!我抓住了一条小虫子。”小虫子诚恳地说:“鸡小姐,求求你

    放了我吧!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了我,它们可怎么活呀!我可是一条好虫子,不信你可以问大树伯伯和狗大叔哟!”

    小鸡红红红听虫子这么一说,心一软,就想放掉这条虫子,刚巧,鸡妈妈赶来了,鸡妈妈说:“你想干什么呀!”小鸡红红眼圈红红地说:“听它刚才的话,我觉得它好可怜,而且它说它是一条好虫子,我还是把它放了吧!”鸡妈妈说:“什么?放了它?傻孩子,你„„你„„没发烧吧?”妈妈还伸出手来摸了摸红红的头。“可是它说它是一条好虫子,大树伯伯和狗大叔可以给它作证呢!”“那好吧!,我们现在就带它去找证人吧!”虫子听了就有点哆嗦,可是事到临头,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了。

    小鸡红红叼着小虫子跟着妈妈来到了大树伯伯身边,小鸡说:“大树伯伯,你还认识这么条虫子吗,它是一条好虫子吗?”“认识,就是它,你们看,我这头上的绿叶,一个洞一个洞的,全是它干得,我皮肤上的眼儿,到现在还流水呢?”小鸡红红听了,觉得大树伯伯说的是真的吗?心想还是去问问狗大叔吧!于是又和妈妈带着这条虫子来到了狗大叔家,“狗大叔,你认识这条虫子吗?”狗大叔忿忿地说:“认识,那天就是它咬大树,我来抱不平,它用它的毒针扎我,到现在还疼呢!”

    回到家,鸡妈妈问红红:“孩子,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小鸡没说话,一口把小虫子吞进了嘴里。

    3、小草和小雨滴

    一天,小草唱着歌探出头来。这时,一滴小雨滴落在了小草的头上。

    小草说:“哎呀!是谁落在我的头上了呀?好痛啊!”小雨滴说:“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是小雨滴白白。”小草说:“我是小草青儿,我们交个朋友吧!”“好啊!好啊!”白白答道。白白讲述了它为什么来到了这里,青儿说:“原来你要去找你的外婆呀。”“是的。”白白说。“可是,我走不动了,就落了下来。”青儿说:“原来是这样啊!”然后他们又玩起了游戏。

    到了晚上,青儿说:“你今晚就睡在我的叶子上吧。”青儿等白白上去,然后随手摘了一个棉花给白白当被子。到了第二天早上,白白不见了,这时,它才想起水珠、雨滴一见到太阳,就会化为水蒸气。因此,青儿又失去了一个朋友,它伤心极了。它又想雨滴飞到了天上,说不定就能找到它外婆呢!想到这,青儿又为它感到开心。

    4、小蚂蚁历险记

    一天,小蚂蚁想了一个计划:他要外出历险,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小蚂蚁开始收拾包袱了,他想:带什么哪?有了,他去冰箱拿了一些吃的,装了必要的工具,就出发了。

    他先来到了沙漠,“沙沙”,小蚂蚁跟着响声走了过来,原来是一条响尾蛇!它拿了一个催眠剂喷到了蛇的脸上,还没有等到响尾蛇开口,它就睡着了。突然,一阵龙卷风刮来,小蚂蚁被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小河边。这时旁边的小草开口说话了:喂!你的屁股压到了我,小蚂蚁急忙站了起来连声道歉。不一会的功夫它和小草成了好朋友,在一起玩起了游戏。

    在它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只老鼠跑了过来,小蚂蚁用花蜜粘住了老鼠,并打败了它。这时小蚂蚁一看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但是怎样过河呀?小草这时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小蚂蚁听后非常高兴并且顺利的过了河,回到了家里。你知道是什么点子吗?对了,就是利用树叶的浮力渡过了河,你猜对了嘛?

    回到家后它把一天的经历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夸它长大了,小蚂蚁非常高兴。

    害羞的小精灵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小精灵,她穿着清白的小裙子,还有一对绽放着五颜六色光芒的翅膀。这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害羞的小精灵,一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地躲起来。大家非常喜欢小精灵,所以常常来看望她。可是害羞的小精灵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只好经常搬家。搬来搬去,最后小精灵在一个大萝卜里安了新家。大萝卜里面很

    干净,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这个新家很温馨,小精灵开心地挥动着五彩翅膀跳起了舞。过一没多久,一个老婆婆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大萝卜,欢欢喜喜地把萝卜抱回了家,准备第二天煮一锅香喷喷的萝卜汤。好还不知道大萝卜里面住着一个害羞的小精灵呢

    小精灵不知道自己跟着大萝卜来到了老婆婆的家,所以准时开始了每晚的歌唱。好的歌声非常动听:“我的名字叫小精灵,喜欢月亮和星星„„”老婆婆被歌声吵醒了,发现了大萝卜里的小精灵“你是谁呀,唱歌的小姑娘?”老婆婆问。小精灵很害羞,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说:“我是小精灵。”老婆婆一听,高兴地问:“你愿意留在我家,和我做伴吗?”小精灵愿意吗?她可是最害怕陌生人的啊。 可是想到老婆婆那么孤单,小精灵勇敢地决定留下来陪伴老婆婆。就这样,小精灵成了老婆婆家的一分子,开心地生活着。现在,小精灵不再害羞了,她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给大家唱歌、跳舞。

    猫兄弟学本领

    猫妈妈在春天里生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猫,穿着花衣服的是哥哥, 浑身雪白的是弟弟,他们整天围在妈妈的身边喵喵叫着。小哥俩在猫妈妈细心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他们开始跟着妈妈学习捉老鼠的本领了。猫妈妈带着小猫兄弟来到院子里训练,把小猫兄弟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猫妈妈要回家为小猫兄弟准备午饭了,留下他们自己练习。"哥哥,我不想练了。"妈妈一走,弟弟就赖在地上嚷起

    来。哥哥擦擦头上的汗水,鼓励弟弟说:"弟弟,别泄气。我们一起努力练好本领,以后才能捉住老鼠,养活自己,成为有本领的好猫啊。" 听了哥哥说的话,弟弟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立刻站起来,和哥哥继续练习了。

    会打喷嚏的帽子

    魔术团里,有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有一顶奇怪的帽子。他朝帽子吹一口气,里面就会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有糖果、蛋糕,还有苹果„„ “嗨!把这顶奇怪的帽子偷来,该有多好!”这话是两l 只耗子说的。晚上,它们就悄悄地溜到老爷爷家里去了。老爷爷正睡着呢,那顶帽子就盖在老爷爷的脸上。“好啦,我看还是小耗子偷最合适,你个子小,脚步又轻。”大耗子挤挤小眼睛说。“吱„„” 小耗子害怕地尖叫起来,“我不去!我怕!” 可不是,老爷爷在打呼噜,呼噜呼噜,像打雷似的。 大耗子生气了,摸摸长胡子说:“好啦!好啦!都是胆小鬼,你不去,我去。话是这么说,其实,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它一步一抬头,刚 走到老爷爷床跟前的时候,呼噜不响了这下它把尾巴伸到帽子底下去,想用尾巴把帽子顶起来„„咦,这是怎么啦?尾巴伸到一个小窟窿里去了„„哎呀,是老爷爷的鼻孔啊

    !“阿嚏——”老爷爷觉得鼻孔痒痒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吓得大耗子连滚带爬,一口气跑到门口,对小耗子说:

    “快跑,快跑!”它们跑啊跑,跑出好远才停下来。大耗子说:“帽子里藏着一个阿嚏,这个阿嚏可厉害了。你们一碰它,它就轰你一炮,要不是我跑得快,差点儿就给炸死了。”

    勇敢机智的小黄鹂

    一天早上,小黄鹂的爸爸妈妈要出门了。临走之前,爸爸特意告诉小黄鹂说:"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千万要当心。如果有人敲门,一定要问清楚了才开门啊!" 爸爸妈妈走后,小黄鹂一个人在家看起了电视。过了一会儿,小

    黄鹂听见"咚咚"的敲门声。 小黄鹂问道:"请问你是谁呀?" "是我啊,我是喜鹊大婶。小黄鹂,快开门吧!"门外回答说。小黄鹂记得爸爸妈妈的话,就没有开门。 聪明的小黄鹂搬来一张凳子,站上去往窗外一看,天啊,原来是

    一只老鹰在敲门。 于是,小黄鹂说:"喜鹊大婶,你找妈妈吗?她正在睡觉呢,我这就去叫她。"咦,门外怎么没动静了?小黄鹂再一看,老鹰早就没影了。 勇敢机智的小黄鹂赶走了老鹰这个大骗子。

    中国神话故事小编

    月亮阴晴圆缺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岭山的草原上,有一个叫鲁布桑巴图的人,他见蒙古族的同胞们终年经受风沙的吹打、雨雪的袭击以及魔鬼的侵袭,便立志要为他们建造一种结实的房屋。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办成这件造福于民的事,鲁布桑巴图骑着马走遍了高山林海,带着斧头在树林中砍伐最好的木材,又历尽千辛万苦将木材运回草原。他要用这些木材建造一座最宽绰而且最坚固的房屋。

    房屋还在建造当中,有一天,鲁布桑巴图又去森林里选木材了。这个时候,有一个魔鬼从这里飞过,它看到这是鲁布桑巴图为了防范魔鬼的侵害才盖的房屋,十分生气,二话没说,马上动手开始搞破坏,一会儿的工夫,就把鲁布桑巴图还没有建完的房屋砸得七零八落。砸完之后,它担心鲁布桑巴图回来后不会放过它,便一溜烟地逃跑了。

    当鲁布桑巴图在森林里又选好木材回来的时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屋完全被毁坏了,此时又正赶上来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雪,天寒地冻无处安身,他只好用选回来的木材搭成一个简易的房子让人们暂时住在里面,以躲过这无情的暴风雪。

    人们都住下来了,鲁布桑巴图问大家: 我建造的房屋是被谁毁坏的。

    人们告诉鲁布桑巴图 就是那个怕你建好房屋,再也没有办法侵害人的魔鬼。它砸坏房屋后,马上就逃走了。

    鲁布桑巴图一听,顿时怒火中烧,他骑上了自己的宝马,下定决心,就算是找遍天涯海角,也要把魔鬼找到,狠狠地教训它一顿,让它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鲁布桑巴图骑着他的宝马走过了许多高山峻岭,越过了无数的河流池沼,无论是无边的草原,还是深深的山谷,他都几乎找遍了,可是却连魔鬼的影子也没找到。因为魔鬼知道鲁布桑巴图是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的,早就钻到山上的一个石头洞中躲藏起来了。

    布桑巴图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魔鬼,怎么办呢?恰好风婆婆从他的身边经过,他便向风婆婆说:“尊敬的风婆婆,你见到魔鬼了吗?”

    风婆婆停住脚,低下头想了想对鲁布桑巴图说:“我去过森林和原野,又刚从山谷的那边过来,我没有见过魔鬼,但你也不要灰心,我看你去问问彩云吧,也许它知道魔鬼的藏身之处。”

    “好吧,尊敬的风婆婆,谢谢你了。”鲁布桑巴图又继续向前走去。

    鲁布桑巴图见到了彩云大姐,于是走上前去问她:“彩云大姐,请问你看见那个可恶的魔鬼从这里经过了吗?”

    彩云大姐正低头忙着,听见有人问她,便抬起头来回答说:“我一直在地上收集露水,哪能顾得上这个,我飘得很低很低,因此没有注意到魔鬼是否从这里经过。太阳在高空,你不妨去问问太阳公公吧!” 对,对!我去问问太阳公公。鲁布桑巴图便去问太阳公公:“太阳公公,你老人家一直在高高的天空,有没有看到害人的魔鬼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太阳公公笑呵呵地对鲁布桑巴图说:“魔鬼刚过去,我正忙于照耀大地,以利于万物生长,没注意魔鬼跑到哪里去了,你去问问月亮姑娘吧!她晚上在天空中遨游,能够看到四面八方所发生的事情。一定会知道魔鬼的行踪的。”

    “对,我去问问月亮姑娘。”鲁布桑巴图马不停蹄又去找月亮姑娘。见到月亮姑娘,鲁布桑巴图问她:“月亮姑娘,你看没看到魔鬼到哪里去了?”纯真、诚实的月亮姑娘告诉鲁布桑巴图:“我看见了魔鬼,它慌慌张张地逃到大山的石洞里去了。你骑上宝马朝着东边走就可以找到它了。?

    “谢谢你,月亮姑娘。”鲁布桑巴图马上按照月亮姑娘指点的方向追去。很快,他来到一座大山的石洞门前。他把魔鬼从山洞里逼了出来,便和魔鬼打斗起来。只打斗了几个回合,魔鬼便被鲁布桑巴图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最后,魔鬼招架不住了,只好仓惶逃走。鲁布桑巴图知道魔鬼如果真的逃掉了,以后还会继续为非作歹,便骑着宝马追了上去。魔鬼逃到山谷遇到了风婆婆,它就面露凶相,问风婆婆:”老风婆子,你肯定知道是谁把我躲藏的地方告诉鲁布桑巴图的,快点说出来,如果你不说的话,我就一口吞了你!”

    风婆婆一看魔鬼的那副凶恶样,不免有些害怕,于是就把月亮姑娘说出魔鬼躲藏地方的事告诉了魔鬼。这下魔鬼对月亮姑娘可算是恨之入骨了,它飞向月亮姑娘。一看到月亮姑娘,就恶狠狠地向她怒吼了起来: “好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黄毛丫头,谁叫你将我躲藏的地方告诉了鲁布桑巴图?我非把你吞吃了不可。” 月亮姑娘一看魔鬼气势汹汹的样子,并不畏惧,也非常生气地怒视着魔鬼,她原本是一张金黄色的脸,一下子被魔鬼气得像银子一样苍白。

    她大声斥责魔鬼说:“你这个可恶的家伙能把我怎么样!”魔鬼气得嗷嗷怪叫,上去把月亮姑娘抓住,就要往口里吞,却见鲁布桑巴图正从远处追赶而来。魔鬼害怕,没有等到全部吞进去,就又吐了出来,马上一溜烟地逃跑了。但它却没有死心,一有机会遇到月亮姑娘,还是会不断地吞食她。这就是月亮阴晴圆缺的由来。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

    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鄞县西30时里有祝家渡,村中有一老者名祝公远,只有一女名英台,长得既漂亮又聪明,父母爱如掌上明珠。英台慕杭州大儒张迂樵之名,想去救学。祝父不许,英台坚持要去,舅父滕康节与张相识,愿为介绍。祝父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化名九红,带婢女翠珍同行,取名人心。富绅马百万之子文才,野蛮而且专横。这天马文才外出打猎,策马飞奔,九红骑驴躲避不及,被撞倒地,文才反要殴打。正好梁山伯路过,抱打不平,又被文才随从打伤昏倒。文才扬长而去。九红救护山伯,知梁山伯也是去投张迂樵求学,于是和梁山伯结为好友,相伴而行。梁、祝到杭州张师处,因缺住处,二人同宿一室。九红谨慎小心,与山伯同宿数月,没有露出破绽。同学众生见九红容貌姣好,群起戏耍九红,九红非常窘迫,山伯为维护九红,衣衫被众生撕破。九红到屋里为山伯补衣,几乎被山伯看破女儿身。转眼之间,假期已到,九红欲返故乡,山伯送至渡口,不禁黯然神伤,九红极力劝慰山伯,并表示愿意把妹英台许山伯为妻,又把一纸包交山伯,要山伯在他走后再看。九红还嘱咐山伯三月内去探望她。山伯回家打开纸包,发现是一双女鞋,不知何意。祝父因英台年长,为英台择偶,舅父康节作媒说与马文才,祝父应允,择日行聘。翠珍闻讯告诉英台,英台急写信告知山伯。山伯赶来,才知道同学半年,共宿一室的好友是女子。二人相对无言,英台怨山伯没有会意而误期。山伯凄然别去,一病不起,终于亡故。英台前往祭吊,悲痛欲绝。成亲之日,英台拒不登轿,父母无奈,特许英台路过山伯墓祭奠。马文才先与邻家女陈小娥有约,但又抛弃了小娥。小娥为养母亲,多方求文才收留,极尽屈辱,反遭文才毒打,羞愤自杀。乡里众人抱打不平,数十人持棍棒寻文才。文才迎亲回家,英台从轿里认出文才是求学路上碰到的恶人,愤怨难当。这时,人群来到跟前,抓住文才痛打一顿,被仆人救去。英台乘乱来到山伯墓前,愿与山伯同穴而死。祭典期前,墓穴轰然顿开。英台奋力跳入穴中,墓穴复合。一双蝴蝶从穴中飞出。婢女翠珍见英台跃入穴中,急忙去拉,没有拉住,只留一幅裙角在土外。文才追至,见此情状,触碑而死。乡里人感梁祝二人的情意,在墓前建庙纪念。

    不是一个神话故事

    不是一个神话故事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 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

    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神话故事,我们该怎么读

      笔者曾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的访谈,发现神话故事占据首位。为什么?因为学生觉得神话故事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神奇在何处?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由此可见,学生虽然喜欢读神话故事,但并不会读这类课文。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这类课文呢?以苏教版第七册课文《开天辟地》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解读神话故事类文本:

      一、 品神奇的语言,呈现诗意画面

      读神话类故事文本,首先要品读它的语言,而它的语言与其他类课文有所不同,既通俗易懂,又回味无穷,充满想象的张力,能让读者产生神奇的感觉,带来诗意的享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品读这类教材的语言时,必须着力于读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画面,寻找那一份诗意。例如《开天辟地》这篇教材的第二自然段出现了十五个“一”,通过对比品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一”除了语调不同外,语势、语意、语境也各不相同,这些变异了的“一”整合在一起,不仅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更呈现出韵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回味无穷。这一段还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这句话连用了四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这些词语意思很直白,但内涵却很丰富,其中“冉冉”和“渐渐”不仅表示天地形成时间与速度之长,而且隐含了许许多多盘古开天辟地中艰辛的过程性画面。再如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初读这句话,觉得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可回味的,再读,又发现其中韵味无穷,极高,究竟怎样高?极厚,究竟怎样厚?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产生丰富的画面。同时,全文运用了对仗、排比、夸张、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虽然这些知识不必要求掌握,但我们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相关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感受其中的美与诗意。

      二、 读神奇的故事,理清行文结构

      神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文体裁,它之所以吸引学生,主要是因为故事情节的神奇性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个神奇性不仅表现在故事的内容上,还体现在它的行文结构上,而行文结构的神奇性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我们重点指导。《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化生万物的故事。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个故事内容,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的行文结构就像放电影一样,按照背景―人物―事件―结局的顺序展现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场景,而这三个场景又是主要描写了盘古的五看一行。五看为:睁眼一看,周围一片黑暗,感到很难受,于是翻身坐起来;借着光线侧身一看,有一把板斧和凿子,于是猛劈猛凿,大为快活;劈后上下看,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变成了地,十分欣慰;天地分开后细看,天地每天都在变化,于是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随天地变化而变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倒下时远看,天地不再合拢,于是含笑倒下,死而无憾。一行为:临死时,他用自己的身躯化生万物。如果学生理清了这些特点,对故事的阅读就会更有深度。

      三、 看神奇的人物,领悟英雄形象

      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他们崇拜英雄,向往神奇,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为具有神奇本领的英雄,学生读神话故事,常常被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所吸引,为主人公的神奇行为所折服,但对主人公形象的把握却不够准确,因此,解读人物形象应该是这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开天辟地》中的盘古这个人物无论是生还是死,无论是睡着还是醒了都十分神奇,这样一个神奇人物从一万八千年的昏睡中醒来后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个神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课文主要通过盘古醒后三个方面的行为来表现这个形象:第一,从开辟天地的行为描写中呈现他的勇:盘古与天地同生,一坐宇宙就裂了一条缝,可见他力大无穷;看见身边有斧子和凿子,立刻就猛劈猛凿,“大鸡蛋”也破碎了,可见他敢作敢为,卓有成效,完全是一个勇士。第二,从撑天地的过程想象里闪现他的忍:天地分开后,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一撑就是几千万年,他不累吗?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可能会经历怎样的苦难?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他会怎么撑?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他又会怎么撑?漫漫长夜,一片黑暗,他还会怎么撑?面对这么多的苦难,他会怎么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学生很容易走进他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位忍者的形象。第三,从死后化生万物的行为中凸显他的壮: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面对生命的终结,他是如此坦然,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身躯从容化生出世间万物,造就一个美丽的世界,充分展现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四、 学神奇的文化,放飞美好心灵

      神话故事之所以会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故事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扇通向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窗户。我们在研读神话故事时,要着力打开这扇窗,关注文化的因素,注意思考故事蕴含的精神,给孩子一份心灵的震撼。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从人物行为的观察中寻找文化的踪迹。盘古透过一丝微光,发现身边的斧子和凿子,于是拿起斧头和凿子就猛劈猛凿。盘古这一举动,很自然地让孩子感受到想干就干,而且要大刀阔斧地干,从而受到雷厉风行的做事文化的熏陶。第二,从人物行为的发问中发掘文化的因素。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一个人孤独地撑了几千万年,他不累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快要倒下了,却为什么还含笑?通过这三个发问,学生就很容易发现盘古为了战胜自然,创造新天地,不畏艰辛的创造精神和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从人物踪迹的寻找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盘古倒下了,它是神,是不死的神,它在哪里呢?在辽阔的大地上,在奔腾不息的江河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盘古就是天地,天地就是盘古,盘古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盘古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不仅是人虽死而精神不死的美好愿望,更是天人合一经典文化的传承。

      小学神话故事应该是儿童的故事,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言语智慧和言语生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解读这类故事应该从儿童的视野出发,让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中自然明白文本的情和意,使语言与精神共生,创造出阅读教学的神话。

    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党的伟大事

    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党的伟大事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体会

    平罗县委党校 谈伟华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应牢牢把握好“三条主线”。首先要牢牢把握建党90年的伟大历程,更好地尊重历史、回顾历史、缅怀历史、总结历史。其次要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机遇和重点。第三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党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创新辉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对90年的光辉历程进行了总结:一、回顾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二、提出党的建设党建目标。

    三、全面阐述治国方针。

    讲话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共同领会解读讲话的主要精神。

    一、回顾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

    一是干了“三件大事”;二是取得 “三大成就”;三是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四个坚持”。

    (一)90年奋斗完成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党肩负着开国、建国、兴国三大历史使命,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集中体现为完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党的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伟大的党正是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完成这三件大事努力奋斗着。

    “三件大事” 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完成了开国、建国、兴国三大历史使命,靠什么?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

    总书记“七一”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明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

    党同人民心连心。

    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三件大事”,用铁的事实来感受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从而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

    总书记讲话是中共90年历史的纲要。胡总书记的讲话,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我们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讲述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三件大事,赞颂了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讲得简明扼要、深刻科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理论三个方面都讲到了。理论是历史的魂,历史是理论的根,创造历史的是人,胡总书记的讲话,从历史、理论、人物三个方面,立体地、全面地、深刻地总结了我党90年的历史。

    (二)90年奋斗积累的 “三大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伟大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0年探索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艰辛探索我们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里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的工作。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二是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个“等”字不可忽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并作了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内涵。讲“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新内容。,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新观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曾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别作出过概括。在此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层次。人民代表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整体协调,整体统筹,整体推进。

    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讲话提出“两个前提”和“五个有利于”。“两个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五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三)总结90年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点

    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四条重要经验,是“四个坚持、四个始终保持”。这一论断,既科学总结了近一个世纪来党保持先进性的经验,又对以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要求与任务。这一总结,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从一个只有53名党员的小党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从接手旧中国时的一穷二白到今天领导中国人民开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屹立90年不

    倒,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秘密何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答案。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总结:发展的观点

    恩格斯多次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解决好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变化的世情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民主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出现右与“左”的错误,致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国情,把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决议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基于对错误的反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以其为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如何在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艰苦的探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加上摸着石头过河,曾出现超越中国基本国情的“大跃进”运动,以至于“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浩劫。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思考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十四大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邓小平所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结: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最终动力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理应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毛泽东曾借用司马迁的话,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90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的先锋楷模。在战争年代,他们为了人民的自由与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为了人民的吃穿住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 所为的奉献精神。坚定的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是他对党的先进性最生动的诠释。一位老共产党员,用一生的时间努力实现了自己对党、对人民的承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全国人民都为杨善洲的事迹而感动,更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恰恰说明,每一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部分的讲话中出现了“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这样的语句。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最重要的,这可以从“七一”讲话当中看出来。“人民”这个词用了136次,平均每

    104个字就有一个“人民”。“人民的利益始终是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从讲话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回顾过去,党依靠人民做了3件大事,面向未来还要继续依靠人民,这个思想是一致的。”他说。

    三是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

    总结:党的人才观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科学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掌控的,所以其中的另一层含义更在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事业成败、唯在得人。

    从1921年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聚集了社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有了党的政治路线指导,共产党员显示了无尽的战斗力。90年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1939年,毛泽东为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的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所强调的标准,就是政治坚定、品德良好、真才实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德以修身、德以服众、德以领才、德以润才。

    在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凭实绩使用

    干部,要坚信人人皆是可造之材,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同志之情、同事之情留住人才,用充分体现其价值的待遇留住人才,把党组织打造成积聚人才的“聚宝盆“、人才发展的“黑土地”,使党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只要这样,党的周围就能够聚集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能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总结:坚持党的纯洁性

    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纯洁性,是党的先进性直接体现。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从一些国家的发展脉络来看,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进入经济学家定义的“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会出现停滞甚至下滑。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都在这一阶段出现过经济停滞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腐败多发、就业困难等问题。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各阶层之间矛盾多发,反腐形势严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直接任务就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同时,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种种社会思潮各行其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自由化

    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党组织、共产党员也面临着肌体受侵的危险,党的纯洁性经受考验。在经济建设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双重压力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苏共肌体变质,严重蜕化,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警示共产党必须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腐败作为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问题,在网络上受关注度极高。如果不能有效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网络民意将大受打击,党的形象也会受损。但是,网络也具有无限的放大效应,一次言语不慎、举止不雅,而非关乎个人品质、作风的行为,经过网络的传播,都有可能上升到党的形象层面。信息社会加重了从严治党的任务。

    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优秀的、先进的。但是毋庸讳言,党内还存在一些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如果不严肃处理这些人,会影响党的纯洁性,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会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要按照组织规定和司法程序坚决处理。对于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只有及时处臵这些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才可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才可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提出党的建设党建目标

    (1)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中国共产党的清醒、务实、自信和成熟。总书记的讲话,

    对于过去90年党的历史的回顾不多,而更多的是谈如何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非常清醒、务实的风格。总书记讲到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困难、考验、危险时,他讲了四个方面的考验: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他认为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总书记的通篇讲话不回避问题,包括对过去思想理论战线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社会风险问题,对反腐败问题,都是清醒面对、科学分析,也提出解决的办法。总书记突出地讲了社会稳定问题,也提出了如何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讲得语重心长。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七一”讲话中有一段话特别耐人寻味,促人深思:“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里提出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

    四种危险是应对着我们所要经受的四种考验。我们能不能接受这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总书记在报告里一开始就提出,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重大的变化。从世情来说,整个世界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国际格局在发生着重大深刻的变化,随着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由于我们现在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是被提前的加速的放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都在注目着中国。中国现在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国际媒体对中国的成就有很多赞扬的声音。但是另一方面,国际媒体也有另外一些声音,想要唱衰中国,认为中国长期的发展似乎不太可能,不可持续。现在国际上,我们面临的,特别是美国,美国实施亚太战略,把重点移到了亚太地区,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我们面临很多新的国际上需要处理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这是世情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从国情来说,一方面我们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出现了很多阶段性的新特征。到上世纪末,我们进入到了小康社会,十六大提出,要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建设一个惠及13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现在我们经过三十年的长期高速的发展以后,现在我们可能也面临着一个“中等收入陷阱”。从世界范围来看,

    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当他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开始进入到一个比较高速的发展阶段,但是到三千到五千美元的时候,很多国家出现了停滞的局面。现在国际上,世界银行一般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到了这个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严重的停滞状态。现在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0美元。正好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上。从国内来看,我们现在要应对的是我们怎么去避免这个“陷阱”,使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够继续保持比较快速的、健康的发展。“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有一些特征,这些曾经陷入到这些“陷阱”里面的国家他们出现的特征,现在在我们中国这个阶段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比如说贫富分化的问题,现在贫富分化相当严重。比如说就业的问题,还有资源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遇到,怎么样避免这个“陷阱”,保持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从党情来说,现在我们最新的统计是80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大国执政,胡锦涛总书记用了“伟大、光荣、正确”,确实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但是我们这个党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8000万党员数字相当大,但是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有多少?党内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四个风险。

    精神懈怠主要是讲意志、精神、风貌。现在党内有一部分党员,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党员,没有很好地去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没有在老百姓中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精神懈怠,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区衡量自己。能力不足。世情国情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很多新问题。很多问题确实非常的复杂、非常的棘手,国际也好、国内也好,都是这样。现在国际上,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和周边国家现在关于海洋权益争议很大。一些国家这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很不太平。我们怎样在国际法公约的框架下面来保护我们的海洋权,怎么样能够妥善地处理同周边国家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议。当年邓小平就说“搁臵争议、共同开发”。这是一个大方针,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具体怎么做,在共同开发的过程中,怎么样维护好我们自己的权益,包括安全的问题。这些都是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增强我们应对的能力。国内怎么避免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去,那也有很多能力的问题。所以总是强调能力不足,确实说到了一个点上,非常中肯。

    至于另外两个危险可能更严重,脱离群众,共产党就是从老百姓中产生出来的,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共产党。什么时候脱离了群众,共产党就要下台、就要完蛋。所以脱离群众危险现在确实在我们党员,特别是一部分基层干部中,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的。高高在上,掌握的权利不为老百姓,而是为自己谋私利,严重的脱离群众。现在很多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接触很少。你不跟老百姓接触,就不知道老百姓的甘苦,就不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愿望,就不能为老百姓服务。所以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根本的。另外就是消极腐败,

    腐败在目前这一阶段还处在高发期。在这四种危险中,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是最大的、能够带来最坏后果的危险。

    老百姓最关注腐败问题。

    中国共产党掌握着权力,就必定会有权力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腐败。在中国转型时期,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不可避免,但这不能成为腐败存在的理由。中国共产党要生存,要发展,要真正有领导力,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消除和抑制腐败。反对腐败是实现伟大事业、获取群众支持的政治条件。腐败对于任何党和政府来说都是消解其政治合法性的腐蚀剂,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更关系到是否失去社会基础、丧失人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反腐败予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过多方面深刻论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治理腐败思路,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但是,相对于群众的期待,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反腐败依然是艰巨的任务。

    腐败问题有几个要点要把握好。第一,中国政府同腐败是势不两立的。从中国共产党来说,她要坚决地反对腐败、遏制腐败。我们党走过了九十年的历程,在党刚刚成立以后不久,在二十年代,我现在印象中是1923年,我们党就有了第一个反腐败的条例,后来我们到了根据地,在我们掌握了局部政权的情况下,当时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也有反腐败

    的条例。当年贪污五百大洋就枪毙,这是相当严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搞了“三反”运动,“三反”运动中一个典型就是当时天津地委的书记,前后两任书记,刘青山、张子善,他们拿的钱并不多,而是挪用,把救灾款挪用了。真正贪污的钱按我们今天算也就十万、二十万,但是毛泽东下决心把他们俩枪决了。毛泽东当年就说,枪毙他们两个人就是要挽救二十、二百个人,不能再犯错误。所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同腐败确实是势不两立,是坚决的在反对腐败、遏制腐败。但是现在我们的情况确实和以前不太一样。四种考验,这几个考验你要经受不住,可能就会有贪污腐败。他有权利,权利不受监督就产生腐败。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讲利益的。外部环境,现在外面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会影响。所以,由于这样一些考验,有一些人经不起考验。随着改革开放、随着长期的执政,我们腐败的现象在一个时期里面是比较严重的。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党有八千万党员,几千高级干部,几万中级干部,大量的基层干部,八千万党员中绝大多数是好的,这是应该有的一个基本判断。腐败的只是少部分,绝对值大,八千万,就是1%的话,那也要80万人。毛泽东当年老说95%的干部是好的,假如说有5%的干部是不好的或者比较不好的话,八千万的5%是四百万。一个是基数大了,犯错误的绝对值也大了。另外一个是环境的变化。给大家的印象是我们今天的腐败严重的不得了。一

    方面我们要看到确实是严重,但是我们党的基本面、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4种考验,同时指出了4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4种考验此前就提过,而4种危险则是第一次放到一起说,是个新的表述。重申“4种考验”、强调“4种危险”,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自觉关注和深刻解读,它是一种由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来的力求突破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问题之所在的清醒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当今,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更为迫切,更为珍贵。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历史磨难的民族,世事艰难的艰难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体会。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任何一个民族都真切与浓烈。“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这些充满智慧的语句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是说,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往往因为充满忧患意识而生存下来,同时往往因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

    归于败亡。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当初50余位党员发展壮大到80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并且带领中华民族在从民族解放到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三大伟业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不容臵疑,这与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贯具有的忧患意识分不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提防“四种”情绪,都是深刻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党存在的问题,,因为胜利,党内可能生长以功臣自居的骄傲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也可能击倒党内某些意志薄弱者;邓小平始终强调一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败现象,否则,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党的十六大刚刚落幕,胡锦涛就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在讲成绩的同时,直面当下受到各方关注的问题,重申“4种考验”、强调“4种危险”,这样的忧患意识是正处于深刻变化时代的中国所必须的。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志存高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警自励与自信。这样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于不断提高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对于我们党坚持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长期执政,其重要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

    (二)提出当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个必须”的要求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构成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格局或者叫总体布局。“五个必须”,既是我们党90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也呼应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比如第一个“必须”就呼应思想建设,最后特别强调了学习。学习是我们党立党、兴党的传家宝之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稍有懈怠,我们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被历史抛弃。因此,汲取历史经验,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政党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第二个“必须”呼应组织建设,突出强调了用人。90年来,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

    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现在,选人用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大的关切之一。能不能坚持五湖四海,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关系党的声望、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个“必须”呼应作风建设,强调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上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我们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复杂,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难度增大了。而随着执政时间越来越长,脱离群众的危险也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有可能失去人民的拥护,失去执政的根基。

    四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四个“必须”强调了反腐倡廉。这本来是作风建设的一个内容,现在把它突出出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因为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党生命肌体的一个毒瘤,任其发展,我们整个党就将腐烂下去。

    五是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五个“必须”强调了制度建设。建设好、管理好一个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我们有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但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没有制度化、规范化。执政以后,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好的传统和作风制度化,同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增强党的创造力。

    总之,这“五个必须”,既是我们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当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着眼点,着力点。抓住了这五个方面,也就抓住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点。

    三、全面阐述治国方针

    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必须坚持“四个坚定不移” 胡锦涛总书记用了四个“坚定不移”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为我们今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我们党、我们国家永葆生机,才能为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国情仍然是“三个没有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没有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民主方式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全盘学习西方,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一种是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走自己的路。

    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连日来,文化领域的干部群众在全面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大家认为,在这样一个纲领性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两大文化使命,振聋发聩。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积极进行文化创造。

    传播中国文化展示文化实力

    需以创造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在谈及这些变化时,人们往往更看重物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忽视另一个伟大的变化。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认为,中国人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更加可喜的,“世界评论中国经济进步用了很多笔墨,其实与此同时,人们思想、观念、认识、心灵的变化才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伟大、最深刻的进步。今天,走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乡村,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人正以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积极的心态、丰富的文化追求,文明自信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赵实说。

    “中国人的开放、积极,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源于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更源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源于以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赵实认为,“从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中国的世界地位不仅在于她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实力。面对未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信心,这就是中国作为„创新型国家‟崛起的底气所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

    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他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的文化自觉运动。一次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一次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在改革开放前后又出现了文化的集体反思。这两次截然不同的文化自觉,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程。中国相隔一百多年的两次文化自觉运动都是对文化上与世界封闭隔绝的一个觉悟。文化自觉,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开端,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中国,拥有占世界1/5的人口,“我们国家的崛起,不仅是某个人的觉醒和自律,更是全民族的觉醒和自律。”陆贵山说。

    从封闭保守到自信开放

    中国人正在以新的面孔向世界微笑

    著名作家陆天明感慨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经验无一不深刻说明,要把中国建设富裕强大,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万万不能的,但只有经济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发展经济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和谐文明的社会中,创造并充分享受到高度文明的文化和社会富裕成果,才是我们的目的。一个伟大的执政党,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引导和组织起亿万民众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把一个几

    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问题已经被提到了重要的位臵。陆天明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人实现文明跨越的历程。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陆贵山认为,不论是个体的中国人,还是整体的中国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我们的集体面孔,是我们的“中国表情”。“经过了90年的披荆斩棘、62年的波澜壮阔、33年的奋力拼搏,从封闭保守到自信开放,中国人正在以新的面孔向整个世界微笑。”陆贵山说。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

    自觉自信促进创作繁荣催生精品力作

    文化的中国,正在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历史阶段,面临着大跨越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壮丽的伟大实践,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和素材,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源头活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同样,一个政党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就无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就会缺乏引领人民前进的旗臶所必需的精、气、神。”

    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更深刻地认识文化对于执政党,对于我们民族、国家发展前进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作用、思想引领作用,我们完全有信心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品力作。“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毛时安说。

    四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分好蛋糕,缩小差别,让人民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民生问题,这些国家之所以陷入到这个“陷阱”,就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现在我们同样的,民生问题已经提到了整个党的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面。这次报告,胡总书记在讲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第五个,就是讲要加强社会管理,创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直接面对的就是要怎样很好的解决民生的问题。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就是两条:一个就是

    要发展,一定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且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另外一个,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最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刚才我们说到居安思危的时候,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更大程度上就是你能不能解决民生问题。或者说,你忧,要忧民生,怀着民生之忧,把老百姓的问题看成你共产党的最大、最重的问题。让13亿老百姓中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样你才能赢得老百姓、赢得民心、赢得人心。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很严重,最近这一段时间物价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温家宝总理到辽宁考察,专门讲物价的问题。物价涨上去了,老百姓收入没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肯定要下降。出现了这种情况,和我们执政的理念是违背的。你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但是物价不停的在涨,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又没有提高。所以现在我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一方面让物价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北京前一段时间给低收入者发放补贴,尽管补贴不多,但是他拿到这一点钱总是一种安慰,他心理上总是能好受一点。所以说到底,我们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才能把我们当亲人。说到底就是要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让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好。

    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五个坚定不移”,正确理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政方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讲话》专门讲了青年问题。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是用了相当的篇幅专门讲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

    毛泽东讲过青年重要,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 我们共产党九十年,比如说一个人九十年肯定是进入到老年了,但是把共产党放在人类发展历史场合中来看,放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上来看,九十年还不是太长的时间。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党,八千万党员,十三亿人口执政,62年的执政,33年的改革开放。这个党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经受锤炼。应该说我们党的生机活力还是非常旺盛的。但是你怎么样能够可持续发展,怎么样能够保持在健康轨道上面的科学长久的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党要不断的吸收新鲜的、年轻的血液。要把青年当中的优秀分子、先进分子吸收到我们党的队伍中来,让这些优秀青年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努力。胡锦涛同志在最后讲话中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代表、赢得、依靠。胡总书记也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党成立的时候,13个代表,除了何叔衡比较大,快40岁,剩下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时50几个党员绝大多数也都是年轻人,最小的不到

    20。我们党建立的时候就是一批年轻的革命者,相当一部分年轻的青年学生,这个党就是由年轻人创立起来的。党成立以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总是不断地吸收青年中的先进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我们28年的民主革命,现在民政部的统计是牺牲了2100万人,这2100万烈士现在有据可查的也就是300多万,有名有姓的300多万烈士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年轻人。我们党在历史上为了赢得民族解放,有这么多年轻党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年轻人也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年轻人始终是朝气蓬勃的,是整个群体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群体。据中组部7.1前发布的一个消息,去年一年全党发展了400多万新党员,这400多万党员中,40%是大学生。80%多是35岁以下的。所以,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年轻的,特别是青年学生加入到党的队伍里来,使我们不断地有新鲜的血液来补充我们的队伍,才能给党带来一种生机、带来一种活力。所以,在这一次的讲话中,胡总书记用了很长一段话来讲这个。他说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充满崇高理想的年轻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没有这一批批年轻人加入进来,我们党就不可能永远保持这种蓬勃的生机。所以

    总书记讲,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总之,我们党经历了90年的奋斗历程,有近8000万党员,有380多万个党的基层组织, 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完成两个宏伟目标,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能否实现这两大目标,只有靠我们共产党人。因此,只要全党同志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神剪”小雷的“头等大事”

      说起小雷,官兵都爱叫他“神剪”,全名雷刚,是武警武汉支队的理发员,在支队只要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自然,他理发,战友们都觉得放心、省心。久而久之,官兵们的“头等大事”便成了他本人的“头等大事”。

      小雷入伍前在老家一间小理发店干过两个月的学徒,大多时候是帮人洗头,还没来得及摸上几回理发推子就穿上了军装。所以说,他学的那两下子还谈不上是理发技术。或许是与理发有缘,一看见理发工具他的手心就直痒痒。五年前,在新兵连里,他就尝试着为战友理发,还经常主动没事找“事”干。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战友们多持怀疑态度或“保持警惕”,他也知道要想赢得战友们的信任,唯有靠技术说话才行,更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但此时他是有干好的信心而没有说话的底气。不过,战友们看他那么热心肠,有不少甘愿当“小白鼠”,让他“瞎折腾”,尽管有时剪得凸凹不平,却很少有战友在意或埋怨,反正大家觉得在新兵连找谁理,结果都差不多。一天,新训大队的领导给小雷布置了负责百余名新战友理发的任务。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压力,他二话没说卷起袖子就开剪,3个多小时没停歇,中间只抿了两口水,膀子疼了,腰酸了,但他却一脸憨笑,不言苦累,硬是坚持把任务完成,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小雷精湛的理发技术在新训大队传开,很多新训干部和到新训大队检查、蹲点的领导得知后,都找机会“尝试尝试”,有时居然还得排队。此时,支队管理科也正为物色一名专职的理发员在全支队“摸底”。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一下子就嗅了过来,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下连后他到支队担任理发员,用著名演员黄渤的一句流行广告词来说“那都不是个事”。

    现代小说中的“神话叙事”

      神话无疑是一种文学叙述,若以“故事”论,神话是叙事体。神话叙事指向人类表达的心灵深层,这个心灵深层无论我们是否自觉发掘,都是创作的一种动力与反射,其象征性、隐晦性、比拟性,都是文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弗莱强调神话与文学艺术的同根关系。他认为,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是由于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这个故事体系会使自己不断完善,并且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勾勒出一整个宇宙;其中的众多神祗都以人性化形式代表着大自然,同时还按自己的视角说明人类的起源、命运,人的力量的限度及他们欲望滋长的地步。”山所以,神话作为一类故事,属于叙事艺术世界的一种。对于成熟的神话,就叙事而言,与后来的小说没有根本的不同。古希腊神话特别是荷马史诗,其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19世纪西方小说手法相比,简直没有多大差别。如果排除题材的因素,或许很难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标准判别哪些是神话,哪些是小说,神话实是小说的起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小故事 神话 大全 神话故事大全阅读 神话故事大全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