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应急预案 > 正文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经济工作会议放什么材料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10 点击:

       

    愚公移山志   硬汉桑梓情   

                   

    “我是一个从不甘于现状的人,不屈于贫穷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这是居住在边远山区里一位普通农民的心声和愿望,也正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他的理想和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他就是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光荣村的村民王启武。今年45岁的他,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6年当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07年被县政府授予“务工能人”。2009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2010年被评为全县“全民创业标兵”,2011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县外出务工能人荣誉称号、县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市级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等,这一个个荣誉无不承载着他艰辛的心路历程。  

        人穷志远,用智慧与汗水创造生活奇迹  

        由于家庭贫困,王启武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那年他才14岁。人穷志不穷,认识到仅凭几亩薄田一双手要想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不屈于现状的他立志要走出去,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闯荡“江湖”发家致富。想做就做,在辍学的第二年,他求爹爹告奶奶,最终,硬是说动了他一个远方表叔,帮忙说情,在信用联社借贷50元钱,尝试着贩卖土特产等小本生意。他翻山越岭,一家一户收购农产品,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只能收购10几个土鸡蛋,但他并不气馁,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用自己的双脚跑遍了宋家镇的沟沟岔岔,有付出就有收获,他用50元钱的本钱尽赚两万余元的利润,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他也成了宋家镇光荣村仅有的万元户。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王启武认识到在家发展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带着做小本生意赚来的一万多元钱,毅然离开家乡,开始了10年的打工生涯。 1997年,他凭借在砖厂打工积蓄的人气和经验,带领当地农民工200余人到河南省平顶山市承包了两个砖厂,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和努力,年收益达40余万元。  

        有了管理和经营经验的他,在2006年扩大了经营规模,带领300余名农民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一次承包了3家砖厂,又在湖北省胡家营承包砖厂1个,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就这样,他凭着良好的信誉与务实的作风得到了窑厂老板的认可,从一个普通窑工成长为砖窑的“小包头”,一步步走向成熟,迈向成功。此时,他个人资本积累达400余万元,也带动200余名农民工走上了发家致富得道路,有100余名和他一块务工的农民工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王启武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外出务工能人。  

        饮水思源,返乡创业引领家乡致富  

        10年磨一剑,富裕起来的王启武,经常说道:“我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裕,赚钱了,只有带动家乡的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为他们办几件实事才是我发展的愿望……”他时刻提醒自己,虽然家乡贫穷,但是却是光荣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自己,如何让改变家乡贫穷的现状是他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时刻寻找机会帮助家乡改变生活环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现在有了资金积累,我要回家创业,让自己的家乡更加美好繁荣!”他说道做到,2006—2007年间,宋家镇争取到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在向农民筹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远在河南务工的王启武得知消息后,主动回乡承包了水泥路硬化建设项目。他说:“钱现在筹不够没问题,只要家乡的路能修起来就好,钱可以先欠着”。他先后垫资30余万,修通水泥硬化路5条,历程达31公里。在王启武的建设推动下,如今的宋家镇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这每条平整的道路无不蕴含着王启武的心血和汗水。要使农民增收有路子,王启武意识到仅靠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依靠发展产业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为此王启武串门入户,动员在家群众发展烤烟、茶叶、核桃等产业,2010年、2011年他个人先后流转土地100余亩,带头发展烤烟50余亩、种植茶叶50余亩,并帮扶两户烤烟大户种植烤烟40亩,资助资金2000元,带动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50余亩,茶叶500余亩,新建核桃示范园2000余亩,如今发展产业已成为光荣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路通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了,生产成本得到节约,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的持续增收能够实现了,农民的钱袋子也足了。富裕的农民感激他,发财的群众拥护他,但王启武依然谦虚的说:“我做的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做更多的事!”  

         慷慨解囊,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王启武同志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从没忘过他家乡贫苦的乡亲父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爱心。  

         1997年,他捐资4000元架设了通往长沟的便民桥,桥修通后,大大缓解了长沟200余名老百姓的通行难问题;
    2006年又为宋家初中捐资2000元,用于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
    2007年,宋家中心敬老院建设中期,资金十分紧张,王启武听说是为孤寡老人建敬老院,个人捐资10000元,通过个人努力为敬老院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逢人便说:王启武是个好人,他为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做了很多好事,我们真的很感激他。  

        2008年,当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中时,双喜村杨登高的妻子张龙英,却经医院诊断为恶性脑瘤,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6余万元的手术费对于杨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王启武知晓后,捐资5000元以解杨家之危。张龙英于正月初六成功实施了手术。出院后的张龙英到王启家致谢说:“要不是你,我可能活不到现在,是你救了我……”  

        2010年双喜村11组张晓考上了大学却凑不齐学费,打算放弃学业出外务工,王启武得知情况后立即为她送去了3000元现金,缓解了张晓的燃眉之急,之后张晓说:要不是王叔叔的慷慨解囊,我可能早就辍学外出务工了,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好的机会继续读书深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多年来,得到王启武同志救助的困难群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他不图回报,时刻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愚公移山,开山平地建设美好家乡  

         穷则变,变则通。2008年,当看到县上搬掉三座大山,平整土地千余亩,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准备在光荣村12组投资1000余万元,平整100亩土地建设一流的生态新村,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设想已定,说干就干,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一番努力,他的设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进自己全部积蓄,并贷款上百万,先后投入1000多万,按照工程计划改河开山,平整土地100多亩。  

    新村建设中,遇到了拆迁征地、筹措资金等难题,他没有打过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地给征迁对象做思想工作,通过以地换房和以房换房等优厚条件,最终取得征迁农户的同意。在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他发动全家动员,向亲戚、朋友、银行等四处筹借建设资金,累计筹措资金300万元,硬是凑够了投资资金1000余万元。如今,光荣生态新村建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建起房屋150余间,2011年底120户1000余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当地和附近村民无房户、危房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王启武挖山平地的举动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更是白河“三苦”精神群众苦干建家园的真实写照。在新村建设中,他不仅吸收100多名乡亲就业,而且把房屋以低于市场价300多元的价格卖给乡亲,仅首批60套房就少收入300多万元,被同行笑称为“傻子”。2009年10月,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来白河考察工作,在光荣村建设工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随行的干部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王启武这样的‘傻子’”。  

        也正是这种“傻子”精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各界媒体的认可和关注,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陕西日报》、《华商报》、《安康日报》及安康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我活了半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在这比有些城里还方便的环境里居住。政府和王启武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一位从高山搬迁下来的农民逢人便说。面对赞誉和认可,王启武依然坦然,每每谈到生态小区开发时,王启武总是说:“都是党和国家现在的政策好,给了我大量的扶持,能为新农村建设出点力,是我这辈子的荣幸!”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 全民 经验 创业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