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条据书信 > 正文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监狱建筑的研究】监狱又叫什么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10 点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此,翻开了中国监狱建筑历史的崭新的篇章。新型监狱的建筑是在接管改造国民党旧监狱、吸取革命根据地监所建设经验以及借鉴前苏联监狱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走过了改造、曲折和逐渐规范化的历程。中国监狱作为惩罚和改造罪犯,造就新人,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健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监狱建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60余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监狱建筑已逐步由随意走向规范科学,由简朴走向文明,由粗放走向现代的转型。

     

    一    自律时期的监狱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于历史环境的原因,中国人民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完成建立国家基础的建设,这一时期被建筑学家称之为“自律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我国现代建筑在数量上、规模上、类型上、地区分布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时期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50年代我国建筑指导原则:“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这个方针影响了整个自律时期的30年的建筑。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全盘学习前苏联的热潮中,建筑界接受了前苏联当时的建筑理论,把建筑创作等同于一般文艺创作,把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视为“没落的世界主义”文化,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提到建筑创作方向的高度来贯彻,从而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60年代前期,中国处在经济调整时期,非生产性建设基本停止,建筑创作活动冷落。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进入“设计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筑设计队伍受到严重摧残,建筑工作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少量建筑活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格调清新的建筑,如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友谊商店、广州白云宾馆、杭州机场候机楼等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转折。但那时的建筑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缺乏时代气息,风格具有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鲜明的时代特点。建筑用料最常见的是水泥、钢筋、木材、普通砖等,建筑结构常见的多为砖混结构,厂房多为装配式的框架结构。

    对于这阶段的监狱建筑,受国内政治、经济及建筑大气候影响,监狱建筑有所发展,但不规范。

    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连续开展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镇反等运动,除了杀掉一批非杀不可的反革命外,对大批反革命犯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刑事犯,依法判处了有期徒刑和死缓,投入监狱改造。从而使押犯迅速增加,造成各地监所普遍出现“人满为患”现象,加之被推翻的国民党政府所建的一些诸如国民党“军统”、“中统”的白公馆、渣滓洞、息烽监狱之类象征着法西斯的场所,又不能为新中国监狱所使用。原有的监所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居住拥挤、防止大批犯人发生疾病和死亡问题,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小部分,人民政府是在接管原国民党旧监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省、市级监狱。这些旧监狱大多经历了满清王朝、北洋军阀、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政府40多年统治的老监狱,如上海提篮桥监狱、南京老虎桥监狱、河北省第一监狱、山西第一监狱、吉林监狱、安徽省安庆监狱等等,加之几经战火和环境变迁,大部分监舍破旧不堪、面积狭小、阴暗、潮湿、四壁透风,屋顶漏雨,设施简陋,有的监区没有厕所,犯人粪便倒在院墙里晒干,室内垃圾遍地,腥味难闻。老一辈监狱创业者在国家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学说和党的政策,着手对旧监狱建筑进行整理和维修,增添必要设施。如增建了厕所,取消了室内的马桶;
    清除了垃圾、粪便,疏通了排水沟渠;
    把小的监舍改为大间,扩大门窗通风透光;
    修复了被破坏的狱墙、监舍,迅速改变了旧监狱建筑阴森恐怖的面貌,使之成为人民的监狱,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在保卫政权和巩固政权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另一部分,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国家不可能给监狱更多的投入,而改造罪犯的任务日益艰巨。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遵守毛泽东“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的指示,并基本上借鉴了当时前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布局模式,为了巩固新政权,防止罪犯坐吃闲饭,提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的原则,把一大批监狱建立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地区,住的大多是芦席棚、茅草房、帐篷、地窖、地窝、窑洞,还谈不上真正意思上的建筑。如河北省第一劳改总队(现为保定监狱)在初建时期,干部与犯人住在窝棚里。窝棚夏不避雨,冬不避风。冬天迫近,盖监舍无资金,只好先盖“打干垒”。用砖或坯直接码成墙,里抹一层泥,上盖玉米秸,地上铺柴草。更为重要的是监狱大多建在山区、岛区、湖边、盐碱区、滩涂、大漠,进行“画地为牢”式的管理。这种布局在当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为解决犯人居住吃饭问题,并为国家创造了物质财富,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影响了监狱工作的发展,留下了甚至至今无法弥补的后遗症。即使一些原有的城市监狱,也纷纷搬迁到偏远之地。如吉林省吉林监狱,在1957年~1958年,当时吉林市人在代表反映,旧社会监狱设在闹市区是统治者为震慑老百姓,现在是新社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监狱再设在市内不合适,提出将监狱迁出市区。1958年7月吉林监狱就这样搬到了郊外。60年代为了保障政权和出于战备的需要,使原处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监狱,迁到了远离城市、交通闭塞的大“三线”。如吉林省吉林监狱在1968年又搬到更偏僻的山沟里——永吉县江密峰公社蛤蟆河子。甘肃省将初具规模的河西劳改单位进行战备搬迁,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损失,当然也包括国有固定资产——建筑。那时的监狱大多从事垦荒、水利、采矿、筑路工程等行业。犯人均居住在简易的工棚里,一律睡地铺。当时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劳动改造罪犯,而把劳动片面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
    在监管安全上,在偏远地区,罪犯一般不容易脱逃,监管的安全系数高等。截止到5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劳改事业财政拨款的增加和劳改生产的初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监狱采取了就地取材、少化钱多办事、白手起家的办法,建立起了一个个劳改农场、工厂、矿山,修建土木、砖木监舍、宿舍、办公室、生产厂房和必要的狱政设施,初步呈现出具有一定规模的监狱建筑群体,如北京清河劳改农场、湖北沙洋劳改农场、安徽白湖劳改农场、江苏洪泽湖劳改农场、黑龙江的北安劳改农场等等。当时监狱建筑结构以平房为主,也有少部分的是二至三层的砖混结构的办公楼或监舍楼,从勘察设计到建成,主要组织技术犯完成的。各个劳改农场下属于的科大队级别的分场,自成体系,一般都建有简易的教室、会见室、伙房(也称“食堂”)、礼堂、医务所(室)等,有的还建有犯人浴室。由于缺乏经验,建筑也没有统一规范标准,以致监狱建筑总体缺乏科学规范。农场不象工业单位那样采取筑围墙,架电网,建岗楼,设哨所,既没有高墙,也没有电网和铁门,而是用石灰划警戒线“画地为牢”,设置岗哨、壕沟(有的还在沟里放满水),沟外拉上铁丝网。由于监狱建筑简陋,设施不全,所以那时的劳改农场犯人逃跑是很正常的事。

    十年浩劫给全国造成严重的内乱,也使监狱建筑遭受了严重破坏,严重地阻碍了监狱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许多计划建造的房屋也因此而中断。全国许多劳改单位实行了“清、搬、并、撤”,大批监狱、劳动改造场所被砍掉,如江苏劳改单位由32个减少至15个,安徽劳改工业单位由18个只剩下8个。有的省劳改单位甚至一度全部被砍光,如1968年的江西省、1970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所有劳改单位分别被撤销或移交。至此新中国以来劳动改造工作所建造的大量国有建筑群体被流失。对于明、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遗留下的一些旧监狱,也作为进行了批判对象,有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于被拆除,如著名明代的苏三监狱所有建筑群体就是在1971年期间被拆除的。尽管如此,在整个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广大干警怀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恪尽职守,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监狱各项建设任务,保证了劳改单位的监管安全,并在生产上也有所发展。在这十年期间,新中国监狱建筑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二  开放时期的监狱建筑

     

    1976年结束“十年内乱”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全面改革开放,我国进入新的转型期,这一时期被建筑学家称之为“开放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建筑事业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城乡建设、特区建设、旅游建设、高层建筑建设等蓬勃开展。“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引进外资、引进外来材料设备、引进国外设计、广泛介绍国外建筑理论等,进一步活跃了建筑学术思想和建筑创作活动。中国建筑思想开始摆脱狭隘的、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迈上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对于工业建筑,特别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建筑材料工业发展,钢结构及现浇混凝土结构增多,玻璃幕墙、多芯彩钢板、电梯等在工业、商业建筑中大量使用。对于居住建筑,上个世纪80年代后,空心砖成了标准砖的替代物,并由此开始了旨在追赶先进国家、保护人类环境的节能建筑运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提出了小康住宅计划,抗震等级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保,使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改善。对于公共建筑,大跨度、信息化、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性、人性化成为了建设发展方向。

    我国的监狱建筑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1年8月18日至9月9日,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简称“八劳”),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要求改善犯人的生活居住条件后,全国监狱及劳改农场掀起了一股建设的浪潮。有的省劳改工作局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设计室或设计处、组建了工程大队或建筑工程公司,在监狱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各地监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监狱的基本建设。1983年“严打”开始后,押犯骤增,用房也需要相应增加。这一阶段是监狱建设的高峰时期,解决大量新增犯人“收得下”的问题。这一时期由于国家财政并不富裕,一部分,劳改单位大力挖潜,挤出犯人的学习室、谈话室和库房等作为监舍。从1984年起,随着监舍条件的逐渐完善,腾出原来被占有的文化室、库房等;
    一部分,劳改单位的改、扩建工程同时也加大。按照建设文明监狱的要求,对现有的监舍进行更新、改造、扩建,大多数单位都按正规设计,新建了一批监舍,确保了罪犯监舍明亮、采光充足、保暖、空气流通。罪犯床铺全部换成了双层铁架木板床;
    另一部分,就是新建一批新的劳改单位或社会上的一些厂矿企业经简单改造后整建制的移交变为劳改单位。此时的劳改单位都按国家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监区里设有食堂、浴池和理发室,完善了医疗机构和设施。一些农场以大中队为单位相继新筑围墙并架设了电网、使用了铁门,城市监狱则加高了围墙。有的监狱还建成了监狱系统的超短波通讯网和配备了全方位监控系统设备。这一时期的监狱建筑主要体现“经济,实用”,规划布局简单,建筑风格单一。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为代表的一大批监狱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部分省份新建、改建了一部分监狱。这一时期监狱建筑规划设计开始走上了科学规范,风格具有一定特色,如上海的青浦监狱。1994年司法部提出了开展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之后,各地方监狱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些省市开始注意监狱建筑的布局、式样,并以安全、庄重、文明为其基本要求,监狱建筑突破了过去的旧、土、简的状况,出现了建筑风格各异的监狱建筑,如广东的番禺监狱、东莞监狱、浙江的乔司监狱、江苏的南京监狱、苏州监狱、无锡监狱、浦口监狱等。

    2001年12月《国务院关于研究解决监狱困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1]73号),提出“监狱布局不合理,需要通过搬迁、合并、设施破旧、技术装备老化,急需进行改造维修”。2002年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司法部联合颁布了《监狱建设标准》(2010年又作了修改和完善),使监狱建设有了规范和标准,标志着监狱建设历史性的突破,使全国监狱建设真正意义上有了统一。从这以后,监狱建设具有了以下特点:规模大,起点高,设计有所创新。在上个世纪,我国监狱的建设从初创到逐步发展,60多年间经过新建、改建、迁移、撤销等多次变更,到目前为止,全国现有各类监狱700余所。按照所在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城市监狱、农村监狱二种,由于近十年来监狱布局调整,迁移或合并,或交通日渐便利,农村监狱与城市监狱概念已趋于淡化;
    按照犯人劳动生产方式,分为工业型单位和农业型单位。在城市监狱里,由于大部分犯人的劳动生产活动是在厂房或车间里进行的,他们从事工业化劳动项目,所以人们常把城市监狱称为工业单位。在农村监狱里,由于大部分犯人是在室外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劳动生产活动,所以人们习惯把农村监狱称为农业单位。近些年来,犯人的劳动已从室外转向室内,生产型转向劳务加工型转变,或者部分劳务加工活动,工业型监狱和农业型监狱划分也越来越模糊。城市监狱,占监狱总数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为旧监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天津市监狱、南京监狱、苏州监狱、上海的提篮桥监狱等;
    这些监狱经过改扩建或迁建,特别是经过近几年努力,改变了脏乱差落后的,在监狱建筑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例如新的苏州监狱,将监狱功能建设与苏州当地建设风格融为一体,建筑借鉴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等地方园林建筑风格,大量运用字画、牌匾、木刻、盆景、毛竹、太湖石等进行点睛布置,提高了监狱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运用了当今较为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在犯人的教学楼局部采用了玻璃幕墙;
    劳务车间楼面采用GBF无梁楼盖技术,使顶面平整,增加了空间使用率,地坪还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
    机加工车间采用钢网架结构等。还有因布局调整将一些由农村监狱迁移到城郊的,例如浙江的长湖监狱,这所监狱是新建监狱,2006上半年才投入使用。占地27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设计关押能力为4000人。一部分因监狱布局调整新建的,例如,北京的燕城监狱、上海青浦监狱、宝山监狱、深圳监狱、南京女子监狱、安徽省马鞍山监狱等,这些监狱建筑基本上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反映了当前中国监狱建筑总体水平。

    农村监狱,现在占我国监狱绝大多数,大多数位于山区、盐碱区、滩涂、湖边、大漠。地理位置相当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灵;
    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例如四川的雷马屏监狱、江苏的灌云监狱、青海的格尔木监狱、北京的清河监狱、新疆的石河子监狱等等。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监狱建筑基本上因陋就简,当时真的一穷二白,真正是白手起家,住在的草棚,睡的是地铺,还谈不上什么监狱建筑。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农村监狱的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江苏的灌云监狱,一座现代化监狱拔地而起,建筑群错落有致、造型优美、色调安静、场地开阔、绿树成荫。有的监狱因资源匮乏,或布局调整,迁移或合并,对监狱建筑也进行了彻底的新建或扩建,监狱建筑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例如广西的中渡监狱、英山监狱(现改为桂林监狱),河南的豫北监狱等等。

    21世纪,是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世纪。中国监狱建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监狱建筑正迈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

     

     

     

     

     

     

    参考资料:

     1.《图说中国监狱建筑》,王晓山编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

     2.《当代监狱规划设计与建设》,王晓山编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

     3.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主管刊物《监狱投资与建设》,49期~57期。

     

     

    作者:王晓山,男,1972年10月出生,江苏省宝应县人,毕业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现河北工程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中国监狱建筑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监狱系统“212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领军人,江苏省第四期“31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著有《图说中国监狱建筑》《逝去的影像——清末民国监狱老照片》《当代监狱规划设计与建设》,参与编写《监狱形态论》,发表在《江苏警视》、《中国监狱学刊》《南粤监狱》《监狱投资与建设》等刊物各类论文近二十多篇,散文二十多篇,历任副教导员、副科长,现任江苏省苏州监狱副监区长。

    通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路太东2888号

    邮政编码:215143

    邮箱:wxs636510@sina.com

     

     

    推荐访问:新中国 监狱 历史时期 建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