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入党志愿书 > 正文

    普华永道——中国啤酒市场研究报告样品报告2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9-30 点击:

      Research Report

     中国啤酒市场研究报告 2001

     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版 权 说 明

      中国啤酒市场研究报告为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所撰写和开发。本系列产品的版权归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

      任何公司、组织、个人在未经过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同意之前,不得擅自将本报告抄录、复制、发表以及出售。违者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依法索取赔偿。

      本报告的数据均源自权威部门和机构,内容真实可靠,但因为数据统计误差以及统计分析误差的客观存在,不能保证数据 100%的精确和完整。请客户谅解。

      本报告在调研、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食品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以及啤酒专家的支持,特此致谢。

      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01 年 3 月

     主要结论

      中国饮料酒工业在九十年代,一直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多档次、低耗粮”的发展方针,啤酒,作为一种低耗粮和低度的饮料酒,获得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饮料酒中的第一大类产品。

     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啤酒生产企业有 566 家,外商及港澳台啤酒企业有 99 家。其中,年产 20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20 多家;年产啤酒 5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120 多家;年产量在 5 万吨以下的企业占了 80%。啤酒生产企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型企业达到规模生产,装备水平高,技术先进,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技术落后,市场份额逐年缩小,正面临被兼并和淘汰的命运。

      目前,国际通行的啤酒种类,中国都能生产。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啤酒,以原麦汁浓度 10—12%的淡色熟啤酒为绝大部分,且主要为淡黄色清爽型啤酒;鲜啤酒(包括纯生啤酒和扎啤)和干啤酒占一定比例;全麦芽啤酒、冰啤酒、黑啤酒所占比例很小;低酒精度啤酒、无醇啤酒、果味啤酒、棕色啤酒等特色啤酒也开始出现。

     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巨大,近十年来中国啤酒市场产销量年均增长速度达 12.4%,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2000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到 2231 万吨,为世界上第二个突破 2000 万吨大关的国家。按照此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两至三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国和销售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

      2000 年,中国的啤酒市场规模为 2200 吨。进入新世纪,中国啤酒市场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小幅增长期。在 2001-2005 年期间,中国啤酒的生产和销售,每年可保持 100 万吨的增长量。

     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啤酒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啤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90%。中国啤酒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辽宁、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北京、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并且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城镇。

      中国国啤酒的市场规模虽然总量达 2200 万吨,但其中的中高档产品仅占 10%左右的市场分额,近 90%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通啤酒,总体市场格局呈“金字塔”状。

      中国啤酒市场的地域特征十分强烈,市场的地域分割非常严重,除了中高档啤酒在比较大的区域或全国可以打破这种市场分割外,占 90%的低档啤酒基本上都处于地产地销的状态,在啤酒企业所在的城市和城市周边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有限的地域市场。

      根据中国啤酒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资料,2000 年,中国啤酒品牌约 880 多个,但知名品牌数量很少。由于国内啤酒企业正在不断整合,啤酒品牌数量不断减少,目前控制国内啤酒市场的主要是国内大型企业的啤酒品牌。

      2000 年,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华润啤酒集团啤酒产量突破了百万吨,跻身世界大型啤酒生产企业之列,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三大集团将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领导性企业。另外,产量比较大的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河南金星集团、四川蓝剑集团、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重庆啤酒集团啤酒产量也分别达到 40 万吨以上。这 5 家企业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上的第二集团,跟随着领导性企业,在区域市场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品牌。

      从 1996 年开始,中国啤酒的生产能力逐渐过剩,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啤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针对大众消费的低档啤酒,啤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时有发生。近一两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价格已不再是消费的首选因素,啤酒企业的价格竞争日益走向品牌竞争。

      中国啤酒市场低档占绝对比重和地域消费为主的特点,使啤酒企业的广告投放主要集中在中高啤酒产品上,且广告投放主要集中于塑造企业形象、为新产品打开销路、赞助体育活动等有限的领域。而且,广告投放的主力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国内的大型啤酒企业。

      在促销投入方面,国外比国内企业投入高出很多。从啤酒产品来看,促销手段多集中使用在中高档啤酒,低档啤酒除了在打价格战时偶尔使用外,很少促销,主要通过价格调整进行。

      中国啤酒的分销渠道,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比较大的区别。国内企业主要采取经销体制,而外资企业主要采取直销体制。国内企业主要通过各级经销商分销,对经销商的依赖比较严重;而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来进行分销,对经销商的管理比较先进和到位。

      中国啤酒消费者每年以 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女性消费呈扩大趋势。城市居民中啤酒消费者所占比例已超 35%。啤酒消费者的男女比例已由 1994 年的10∶1.18 增长到目前的 10∶4,3-5 年后,女性啤酒消费者将与男性持平。

     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虽已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但人均产量只有不足 18 公升,属世界下游水平,其持续发展将依然拥有广阔的空间。

     数据来源

      中国国家统计局: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会定期向中国权威性最高的国家统计机构——中国国家统计局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全年GDP 和人均 GDP 等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啤酒行业数据。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有很好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通过此途径获得啤酒行业的专业数据。

      海关统计资料: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会定期向中国进出口权威性最高的国家统计机构——国家海关总署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全年进口和出口等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啤酒的进出口专业数据。

      商店、超级市场、零售店提供的资料:零售商场和超级市场中的食品专柜是啤酒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被准确监测的最好途径。它的特点是数据来源稳定,可靠。商场和超级市场是市场调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原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由它们提供啤酒销售和品牌监测数据。

      网络和啤酒报刊资料:北京信达通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全国 80%的啤酒专业学术期刊和报纸。我们的数据采集人员会每天从这些期刊和报纸以及INTERNET 上收集各种有关信息。进行甄别之后才会将其收编入啤酒数据库,从这些零散的数据中分析国家对啤酒行业的政策倾向,并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

     研究方法

      综合分析

     本报告是建立在大量数字基础上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采用了大量的 1996 年至2000 年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综合对比性分析,来判断中国啤酒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 定量分析

      本报告对中国 2000 年的啤酒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在定量预测方面,主要通过线形回归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和预测。

      专家分析

      本报告对中国 2000 年的啤酒市场的研究,参考了大量的专家意见,并在定量分析和预测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专家修正。

       调查

      在中国啤酒市场研究报告中,广告策略分析、价格策略分析、销售渠道分析、企业竞争分析等,利用了国内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和监测数据。

     目

     录

     版权说明 ........................................................ Ⅰ 主要结论 ........................................................ Ⅱ 数据来源 ........................................................ Ⅴ 研究方法 ........................................................ Ⅵ 目

     录 ........................................................ Ⅶ 1 中国人文与经济状况 ............................................. 1 1.1 地理范围 .................................................... 1 1.2 国民生产总值 ................................................ 2 1.3 国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 2 1.4 国家外汇储备 ................................................ 3 1.5 进出口贸易 ................................................. 4 1.6 关税 ....................................................... 6 1.7

     国外投资 .................................................. 6 1.8

     人口与就业状况 ............................................ 7 2 中国啤酒工业 ................................................... 9 2.1 中国食品工业总述 ............................................ 9 2.2 中国啤酒工业综述 ........................................... 10 2.3 中国啤酒的种类 ............................................. 11 3 市场规模 ...................................................... 13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 13 3.2 中国啤酒的地区市场结构 ..................................... 14 3.3 中国啤酒市场产品结构 ....................................... 15 3.3.1 高档啤酒市场 ......................................... 16 3.3.2 中档啤酒市场 ......................................... 16 3.3.3 外资品牌啤酒市场 ..................................... 17 4 市场供应 ...................................................... 18 4.1 1990-2000 年中国啤酒总产量 ................................. 18 4.2 中国啤酒地区生产总量 ....................................... 19 4.3 中国啤酒的进出口 ........................................... 21 4.3.1 进出口总量 ........................................... 21 4.3.2 进口 ................................................. 21 4.3.3 出口 ................................................. 22 4.4 中国啤酒市场的供需平衡 ..................................... 24 5 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分析 .......................................... 25 5.1 中国啤酒市场特征 ........................................... 25 5.2 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 26

     5.2.1 中国啤酒品牌特征 ..................................... 27 5.2.2 全国性品牌 ........................................... 27 5.2.3 国外啤酒品牌 ......................................... 28 5.3 主要啤酒品牌及市场占有率 ................................... 29 5.3.1 中国中高档啤酒品牌及市场占有率 ....................... 29 5.3.2 中国低档啤酒品牌及市场占有率 ......................... 33 5.4 主要竞争企业 ............................................... 35 5.4.1 青岛啤酒集团 ......................................... 38 5.4.2 燕京啤酒集团 ......................................... 38 5.4.3 华润啤酒集团 ......................................... 39 5.5 营销策略 ................................................... 40 5.5.1 价格策略 ............................................. 40 5.5.2 广告策略 ............................................. 41 5.5.3 促销策略 ............................................. 43 5.6 分销渠道 ................................................... 46 5.6.1 国内企业啤酒分销渠道 ................................. 46 5.6.1.1 燕京模式 ..................................... 48 5.6.1.2 惠泉模式 ..................................... 49 5.6.2 外资企业啤酒分销渠道 ................................. 50 5.6.2.1 百威啤酒(AB 公司)

     ........................... 51 5.6.2.2 嘉士伯公司 ................................... 55 5.6.2.3 生力啤酒 ..................................... 57 5.6.2.4 韩国啤酒 ..................................... 59 6 啤酒消费者 .................................................... 60 7 发展趋势与预测 ................................................ 61 7.1 2001-2005 年中国啤酒市场预测 ............................... 61 7.2 行业发展趋势 ............................................... 62 7.2.1 企业兼并 ............................................. 62 7.2.2 外资退潮 ............................................. 64 7.2.3 纯生啤酒 ............................................. 65 7.2.4 啤酒市场细分 ......................................... 66 7.2.5 销售渠道整合 ......................................... 67 附录:中国 10 万吨以上啤酒企业名录 ............................... 69

     表目录

      表 1.1

      1996-2000 年 GDP、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 2 表 1.2

      1996-2000 年国民人均收入 ................................... 3 表 1.3

      1996-2000 年物价总指数 ..................................... 3 表 1.4

      1996-2000 年中国外汇储备量 ................................. 4 表 1.5

      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中间价)

     ............................ 4 表 1.6

      1996-2000 年进出口贸易 ..................................... 5 表 1.7

      2000 年中国内地贸易伙伴排名 ................................ 5 表 1.8

      1996-2000 年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 6 表 1.9

      1996-2000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 6 表 1.10

     1996-2000 年年底总人口数 ................................... 7 表 1.11

     1996-2000 年就业人数 ....................................... 8 表 2.1

      2000 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行业综合指标 ........................ 9 表 2.2

      中国啤酒分类表 ............................................ 12 表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 13 表 3.2

      2000 年中国啤酒地区市场规模 ............................... 15 表 3.3

      中国啤酒分类产品市场规模 .................................. 16 表 4.1

      1990-2000 年中国啤酒产量 .................................. 18 表 4.2

      2000 年中国啤酒分大区产量 ................................. 19 表 4.3

      2000 年中国啤酒分省产量 ................................... 20 表 4.4

      2000 年中国啤酒进出口总表 ................................. 21 表 4.5

      2000 年中国啤酒进口分国别量值表 ........................... 22 表 4.6

      2000 年中国啤酒出口分国别量值表 ........................... 23 表 5.1

      中国啤酒品牌特征 .......................................... 27 表 5.2

      全国啤酒市场占有率 ........................................ 30

     表 5.3

      华北地区啤酒排名 .......................................... 30 表 5.4

      华东地区啤酒排名 .......................................... 31 表 5.5

      中南地区啤酒排名 .......................................... 31 表 5.6

      西南地区啤酒排名 .......................................... 32 表 5.7

      西北地区啤酒排名 .......................................... 32 表 5.8

      东北地区啤酒排名 .......................................... 33 表 5.9

      中国 20 个城市啤酒品牌前三位排名 ........................... 34 表 5.10

     2000 年中国啤酒企业数量统计 ............................... 35 表 5.11

     2000 年中国主要啤酒企业市场占有率 ......................... 36 表 5.12

     2000 年中国主要啤酒企业综合指标 ........................... 37 表 5.13

     2000 年啤酒行业电视广告投放前 10 位品牌 .................... 42 表 5.14

     2000 年 1-9 月啤酒电视广告投放区域前五位 ................... 43 表 5.15

     国内企业啤酒销售比重 ...................................... 48 表 5.16

     外资企业啤酒分销渠道图 .................................... 51 表 7.1

      2001-2005 年中国啤酒市场预测 .............................. 61

     图目录

      图 1.1

     中国行政区划分 ............................................... 1 图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 13 图 3.2

     2000 年中国啤酒地区市场结构 ................................. 14 图 3.3

     2000 年中国啤酒细分产品市场规模 ............................. 15 图 3.4

     2000 年中国啤酒内外资产品市场规模 ........................... 15 图 4.1

     1990-2000 年中国啤酒总产量 .................................. 18 图 4.2

     2000 年中国啤酒分地区产量 ................................... 19 图 5.1

     2000 年中国啤酒企业结构 ..................................... 35 图 5.2

     国内啤酒企业分销渠道 ........................................ 47 图 5.3

     国内啤酒企业销售渠道比重 .................................... 47 图 5.4

     外资啤酒企业分销渠道 ........................................ 50 图 5.5

     外资啤酒企业分销渠道比重 .................................... 51 图 5.6

     百威啤酒厂供货流程 .......................................... 53 图 5.7

     嘉士伯分销体系基本构架 ...................................... 56 图 7.1

     2001-2005 年中国啤酒市场预测 ................................ 61

     1.中国人文与经济状况 1.1 地理范围 图 1.1 中国行政区划分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 西南地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华东地区:江苏省、上海市、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

     中国大陆地区共有 27 个省和自治区,4 个直辖市,直辖市享受省级待遇。到 2000年 12 月 31 日截止,中国大陆地区常住居民 12 亿 6 千多万。其中地域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 41.14%的居民,5 亿多人;中部地区集中了 35.69%的居民,4亿多人;虽然西部地区其地理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 70%,但人口只占 23.16%。因此,中国大陆地区 2000 年消费仍然集中在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是中国消费的中心。

     1.2 国民生产总值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国民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其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自 1992 年以来曾一度下滑,到 1999 年经济增长率降至 7.1%。然而,2000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小幅反弹,经济增长率为 8%,GDP接近 9 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01 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 7.7%左右。

     表 1.1

      1996-2000 年 GDP、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年度 GDP(亿元人民币)

     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1996 67885 16 8.3 1997 74463 9.7 2.8 1998 79396 7.8 -0.8 1999 81900 7.1 -1.8 2000 89404 8 1.3 * 按可比价格计算后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1.3 国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如果根据支出法计算 GDP,它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三个因素,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根据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消费对 GDP 的贡献率最大,占到 50%之多,其次是投资,净出口的贡献率在 10%左右。因此,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刺激消费增长,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1996 到1996 年间,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2)在逐年增加,然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连续下跌。国家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另外诸多新政策的出台,如医疗制度改革,教育改革,房改等,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在 2000 年得到增强,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回升(表 3)。

     200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41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21110 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043 亿元,分别增长 10.6%和 8.3%。

     表 1.2

      1996-2000 年国民人均收入 年度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人民币)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民币) 1996 1926.1 4838.9 1997 2090.1 5160.3 1998 2162.0 5425.1 1999 2206.7 5902.3 2000 2253.0 6280.0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表 1.3

      1996-2000 年物价总指数 年度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年=100)

     1996 106.1 108.3 1997 100.8 102.8 1998 97.4 99.2 1999 97.0 98.2 2000 99.4 101.3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1.4 国家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外汇储备连续增加。到 2000 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656 亿美元(表 4),仅次于日本,位于世界第二位。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表5)。

     表 1.4

      1996-2000 年中国外汇储备量 年度 国家外汇 (亿美元) 增长率 (%)

     1996 1050.29 42.70 1997 1398.90 33.19 1998 1449.60 3.62 1999 1546.75 6.70 2000 1656.00 7.06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表 1.5

     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中间价) 年

      度 100 美元(人民币)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96 2000 8.2781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1.5 进出口贸易

     由于国内外经济快速增长以及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2000 年进出口总额达 39263 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 20629 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 18634 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为 1995 亿元人民币。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 9644 亿元人民币,增长 18.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9884 亿元人民币,增长34.8%;一般贸易出口 8709 亿元,增长 32.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7988 亿元,增长 28.5%;机电产品出口 8717 亿元,增长 3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3063亿元,增长 50%。在进口中,资源型产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也明显加快,分别增长 32.6%和 39.7%。

     表 1.6

      1996-2000 年进出口贸易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

     度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1996 11557.4 12576.4 24133.8 1997 11806.6 15160.7 26967.2 1998 11622.4 15231.7 26854.1 1999 11850.2 14753.6 26603.8 2000 18634.0 20629.0 39263.0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2000 年中国内地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表7)。中国与这十大伙伴的贸易额达 33816 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 86%。2000 年中国对经济强劲复苏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东盟、韩国)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速都在 40%以上,对日本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平均水平。自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增幅在 23%以下,自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都超过 30%。

     表 1.7

      2000 年中国内地贸易伙伴排名 单位:亿美元 排名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进口额 合计 1 日本 416.5 415.1 831.6 2 美国 521.0 223.6 744.6 3 欧盟 381.9 308.5 690.4 4 香港 445.2 94.3 539.5 5 东盟 173.4 221.8 395.2 6 韩国 112.9 232.1 345.0 7 台湾 50.4 254.9 305.3 8 澳大利亚 34.3 50.2 84.5 9 俄罗斯 22.3 57.7 80.0 10 加拿大 31.6 37.5 69.1 合

     计 2189.5 1895.7 4085.2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1.6 关税

     从 2001 年开始,中国将开始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其中涉及到 7065 种进口商品中的 3462 种。在关税降低后,矿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保持在 3%,化工产品为 10.6%,农产品为 19%,纺织品为 21.1%,建筑材料为 17.8%,运输业用设备为 24%。加入 WTO之后,中国食品的进口关税将由现行的平均 30-25%,平均下调到 15-10%左右。

     1.7

     国外投资

     截止到 2000 年年底,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267439 家,投资总额达 8553.97亿美元。其中,2000 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 22347 个,合同投资额 624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407 亿美元。

      表 1.8

     1996-2000 年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年度 年底登记户数 (户) 投资总额 (亿美元) 1996 240447 7153.22 1997 235681 7534.70 1998 227807 7742.29 1999 244907 8146.25 2000 267439 8553.97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表 1.9

     1996-2000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年度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美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1996 417.26 548.04 15.10 1997 452.57 644.08 14.79 1998 454.63 585.57 13.23 1999 371.00 404.00 11.17 2000 267.00 407.72 12.50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8

     人口与就业状况

     中国具有五分之一的世界总人口。自从它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得到良好的控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且居民生命周期的延长,总人口仍在不断增加。根据 2001 年 3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00 年全国总人口达到 129533 万人。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 126583 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 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 44 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 2228 万人。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 岁的人口为28979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89%;15-64 岁的人口为 88793 万人,占总人口的 70.15%;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8811 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预计到 205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左右。

     表 1.10

     1996-2000 年年底总人口数 单位:万人 年份 总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城镇总人口 比重 (%)

     农村总人口 比重 (%)

     男性 比重 (%)

     女性 比重 (%)

     1996 122389 1.05 35950 29.37 86439 70.63 62200 50.82 60189 49.18 1997 123626 1.00 36989 29.92 86637 70.08 63131 51.07 60495 48.93 1998 124810 0.97 37942 30.40 86868 69.60 63629 50.98 61181 49.02 1999 125909 0.88 38892 30.89 87017 69.11 64189 50.98 61720 49.02 2000 126583 — 45594 36.09 80739 63.91 65355 51.63 61228 48.37 备注:2000 年数据为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有数据包括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资料来源: 2000 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由于国家改革政策和国内企业经济状况的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几年来基本维持在 3.1%的水平(表 11)。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造成相当数量的工人下岗待业。国家政府机关的机构精简及事业单位向企业机制的转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下岗的人数。另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约 1.9 亿)放弃务农进入较发达的城镇寻求就业机会,为城镇居民的就业增加了压力。在目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表 1.11

     1996-2000 年就业人数 年度 从业人员总数(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6 68850 553 3.0 1997 69600 570 3.1 1998 69957 571 3.1 1999 70586 652 3.1 2000 71150 657 3.1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2 中国啤酒工业 2.1 中国食品工业总述

     1995 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一直位居全国各工业部门之首。自 1996 年实现利税总额突破 1000 亿元大关后,食品工业在中国整个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已逐步树立,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庞大的人口和日益提高的食品需求,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使其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其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烟、酒、饮料的高速发展,而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表 2.1

     2000 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行业综合指标 单位:亿元 行业 资产总计 增长率(%) 总产值 增长率(%) 销售产值 增长率(%) 食品加工业 3127.0 3.3 3748.93 8.3 3650.24 10.08 食品制造业 1705.5 8.5 1423.3 15.4 1372.47 15.17 饮料制造业 2723.0 6.0 1741.38 6.55 1704.84 7.46 小计 7555.5 — 6913.61 — 6727.55 —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 增长率(%) 利润总额 增长率(%) 产品销售税 金及附加 增长率(%) 食品加工业 3445.3 9.9 66.7 203.2 14.53 3.43 食品制造业 1325.3 14.4 54.2 65.0 7.04 18.03 饮料制造业 1631.2 7.0 92.9 5.7 108.37 3.25 小计 6401.8 — 213.8 — 129.94 — 备注:以上数据均为现价,增长率按不变价计算。统计范围为年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企业。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2000 年,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饮料制造业速度趋缓,食品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向良性转化,经济效益指标

     显著改观,实现了多年来一直盼望的重要转折,成为提高居民饮食消费制成品水平的良好开端。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粮油加工、肉类加工、制糖、罐头食品、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行业较先进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发达国家 80 年代或 90 年代水平。涌现出一批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形成规模效益,产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有力地带动行业发展。

     现在,生物技术、超高温灭菌技术、冷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和保鲜技术等高新技术,已经在食品各行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随着这些高新技术的使用,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和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十五”(2001-2005 年)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将主要是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以及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力求通过培育出一批新的高增长行业,使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例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整体上使食品工业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总体上说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比较有利,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行业及企业将受益不浅。分行业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对以出口为主的罐头、柠檬酸、浓缩果汁、冷冻蔬菜、肉类及水产制品、部分干果等产品比较有利;对开放度较高、合资合作或国内专营的啤酒、饮料、制盐等行业影响不大;但对国内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的食糖、油脂、葡萄酒、味精、乳制品等行业及产品的冲击较大,将引发新的行业内部调整。

     2.2 中国啤酒工业综述

      中国饮料酒工业在九十年代,一直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多档次、低耗粮”的发展方针,使得富含营养且是耗粮低的或不耗粮的酒种在饮料酒产品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大;而高耗粮的白酒所占比重显著缩小。啤酒,作为一种低耗粮和低度的饮料酒,获得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被称为“液体面包”的啤酒已经成为饮料酒中的第一大类产品,在饮料酒中所占比重,1995 年为 60.2%,2000 年达到 74.8%,比 1995 年提高 14.6 个百分点。与之相比,葡萄酒由 1995 年 0.8%,上升为 2000 年的 0.85%,比 1995 年提高 0.05 个百分点;而白酒则由 1995 年的 30.9%,下降到 2000 年的 18.7%,比1995 年降低 12.2 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上看,啤酒行业实现利税总额逐年增长,1996 年为 80 亿元;1997年为 85.3 亿元;1998 年为 92.8 亿元;1999 年和 2000 年分别超过 100 亿元,五年累计实现利税约达 458 亿元。而“九五”期间,全国饮料酒行业累计利税总额约达983 亿元,啤酒的利税占整个饮料酒的一半。

     目前,全国饮料酒总产量基本维持在 3000 万吨左右,其中:啤酒 2200 万吨左右,白酒产量 550 万吨左右,黄酒 140 万吨左右,葡萄酒产量 25 万吨左右,果露酒产量 20 万吨左右。啤酒成为中国饮料酒中最重要的产品,其地位可以说无与伦比,并且其第一大类酒的位置,在未来将一直保持,很难再发生改变。

     目前,全国啤酒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啤酒生产比较分散。年产 20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20 多家;年产啤酒 5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120 多家;年产量在 5 万吨以下的企业占了 80%。啤酒生产企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型企业达到规模生产,装备水平高,技术先进,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技术落后,市场份额逐年缩小,正面临被兼并和淘汰的命运。

      2.3 中国啤酒的种类

     根据中国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啤酒是以大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 的各类熟鲜啤酒。

     目前,国际通行的啤酒种类,中国都能生产。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啤酒,以原麦汁浓度 10—12%的淡色熟啤酒为绝大部分,且主要为淡黄色清爽型啤酒;鲜啤酒(包括纯生啤酒和扎啤)和干啤酒占一定比例;全麦芽啤酒、冰啤酒、黑啤酒所占比例很小;低酒精度啤酒、无醇啤酒、果味啤酒、棕色啤酒等特色啤酒也开始出现。

     表 2.2

      中国啤酒分类 划 分 标 准 类型 种

     类 国

      家

      标

      准 按 色 泽 划 分 淡色啤酒 高浓度淡色啤酒 原麦汁浓度在 13%(m/m)以上 色 度 在 5 — 14 EBC 单位,包括淡黄色、金黄色、棕黄色三类。

     中等浓度淡色啤酒 原麦汁浓度 10-13%(m/m)

     低浓度淡色啤酒 原麦汁浓度 10%(m/m)以下 干啤酒 实际发酵度在 72%以上 低醇啤酒 酒精含量 2%(m/m)[或 2.5% (v/v)]以下 浓色 啤酒 高浓度浓色啤酒 原麦汁浓度 13%(m/m)以上 色度在 15—40 EBC 单位,包括棕色、红棕色和红褐色三类。

     低浓度浓色啤酒 原麦汁浓度 13%(m/m)以下 浓色干啤酒 实际发酵度在 72%以上 黑色 啤酒 色度大于 40EBC 单位,原麦汁浓度高,酒精含量 5.5%左右 其它啤酒 全麦芽啤酒 全部以麦芽为原料(或部分用大麦代替),采用浸出或煮出法糖化酿制的啤酒。

     小麦啤酒 以小麦芽为主要原料(占总原料 40%以上),采用上面发酵法或下面发酵法酿制的啤酒。

     浑浊啤酒 在成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活酵母菌,浊度为 2.0~5.0 EBC 浊度单位的啤酒。

     按生产 方式分 鲜啤酒 不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的啤酒,包括桶装扎啤和瓶装纯生啤酒。

     熟啤酒 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的啤酒啤酒,包括瓶装和罐装啤酒。

     按啤酒包装容器分 瓶装啤酒 用玻璃瓶包装的啤酒,多为有 640 毫升和 350 毫升两种。

     罐装啤酒 用易拉罐包装的啤酒,多为 335 毫升规格。

     桶装啤酒 直接灌入不锈钢专用酒桶内,采取冷藏运输、存放, 出售时用特制充氧制冷生啤机销售的啤酒。

     按原麦汁浓度分 低浓度 啤酒 原麦汁浓度在 2.5%一 9.0%之间,酒精含量 0.8%-2.5%之间的属低浓度啤酒。儿童啤酒、无醇啤酒均属此类型。

     中浓度 啤酒 原麦汁浓度在11%-l4%之间,酒精含量3.2%-4.2%之间的属中浓度啤酒。这类啤酒产量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

     高浓度 啤酒 原麦汁浓度在 14%-20%之间,酒精含量 4.2%- 5.5%,少数酒精含量高达 7.5%,这种啤酒均属高浓度啤酒。黑色啤酒即属此类型。

     按消费 对象分 包括普通型啤酒、无酒精啤酒(或低酒精度)啤酒、无糖或低糖啤酒和酸啤酒。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公布的啤酒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整理。

     3.市场规模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图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表 3.1

      1996-2000 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年份 产量 (万吨)

     出口量 (万吨)

     进口量 (万吨)

     市场规模 (万吨)

     市场规模 (亿元)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海关统计年鉴,市场规模数据为啤酒协会专家根据每吨啤酒平均售价格推算。

     05001000150020002500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图3.1

     1996-2000年中国啤酒市场总规模

     单位:万吨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巨大,近十年来中国啤酒市场产销量年均增长速度达 22%,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1999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到 2065 万吨,为世界上第二个突破 2000 万吨大关的国家。2000 年,中国啤酒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全年产量达到 2231 万吨,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按照此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两至三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国和销售国。到 2003 年,中国啤酒生产和销售将全面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啤酒市场。

     2000 年,中国的啤酒市场规模为 2200 吨。进入新世纪,中国啤酒市场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小幅增长期。在 2001-2005 年期间,中国啤酒的生产和销售都将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每年可保持 100 万吨的增长量,加之中国啤酒进出口数量不多,不足以对啤酒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中国啤酒的市场规模将与啤酒的生产规模保持一致,每年可保持 100 万吨的增长量。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虽已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但人均产量只有不足 18 公升,属世界下游水平,其持续发展将依然拥有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市场规模还将稳定增长,保持较高的市场规模水平。

     3.2 中国啤酒的地区市场结构

     图 3.2

     中国啤酒地区市场结构

      单位:万吨1320242638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表 3.2

     2000 年中国啤酒地区市场规模 单位:万吨 地

      区 2000年产量 比重(%)

     市场规模 包括省份 东部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山东 中部地区

     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內蒙古 西部地区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全

      国

     31个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市场规模数据根据全国市场总规模和产量比重推算。

     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产业一样,中国啤酒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0 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啤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90%。根据中国 90%的啤酒都地产地销的特点,国内啤酒市场的分割基本与啤酒产地一致。中国啤酒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辽宁、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北京、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并且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城镇。

     3.3 中国啤酒市场产品结构 虽然中国国啤酒的市场规模总量达 2200 万吨,但其中的中高档产品仅占 10%左右的市场分额,近 90%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通啤酒,总体市场格局呈“金字塔”状。

     图 3.3 中国啤酒细分市场规模 单位:万吨低档产品 中档产品 高档产品

     图 3.4 中国啤酒内外资产品市场规模 表 3.3

      中国啤酒分类产品市场规模 分类标准 产品性质 市场规模 比重(%) 备

     注 产品档次 高档产品

      主要为百威、嘉士伯、贝克、朝日、喜力、麒麟等国外品牌啤酒,包括国内企业生产的极品系列啤酒和纯生啤酒。

     中档产品

      主要为青岛、蓝带等听装啤酒,以及外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的中档啤酒,也包括国内企业生产的精品系列啤酒 低档产品

      多为大瓶包装的普通啤酒。

     企业性质 内资产品

      国内企业生产的各类啤酒。

     三资产品

      三资企业生产的中高档啤酒,也包括利用国内品牌生产的普通啤酒。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市场规模数据根据全国市场总规模和产量比重推算。

     3.3.1 高档啤酒市场

      在中国的高档啤酒市场,外国品牌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中,除了少量进口的原装啤酒外,绝大部分的高档啤酒是由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在当地生产的。百威、生力、虎牌、嘉士伯、贝克和朝日等多家公司均有着很强的实力。高挡啤酒市场竞争相当残酷,而这几年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 50 万吨这一水平上,未有大的增长。近两年国内开始生产纯生啤酒,开始进入高档啤酒市场,但由于刚刚起步,市场份额不大,2000 年产销量在 70 万吨左右。

     单位:万吨内资产品 三资产品

     3.3.2 中档啤酒市场

      中档啤酒市场,品牌众多而分散,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品牌只有青岛和蓝带这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也是知名度最高和产量最大的两个品牌。其它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规模普遍偏低,如生力公司出品的威乐,百威公司的百迪,虎牌公司的力加,三得利公司的三得利和一些国内啤酒企业生产的精品啤酒系列,如燕京啤酒厂生产的精品燕京。这些中档品牌的知名度、市场覆盖的广度和广告促销力度远不及同一公司出品的高档品牌。竞争的激烈程度远不及高档市场和低档市场。从长期发展趋势分析,中档啤酒市场将成为成长最快的一个细分市场。随着国内啤酒企业纯生啤酒的产量的增加,并将目前的价格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即定位在中档市场,如零售价格在 3 元左右,这将为纯生啤酒进入家庭消费奠定基础,也为纯生啤酒最终成为啤酒市场的主流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

     3.3.3 外资品牌啤酒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在中国境内外商及港澳台啤酒企业有 99 个,数量占国内 566 个啤酒企业总数的 17.5%,由于 2000 年相继撤资和减少投入,啤酒产量开始下降,三资企业啤酒产销量占总量的比重不足 30%,其中外国品牌啤酒产量在50 万吨左右,占总量的 2.2%。这些外国品牌大多为大型跨国公司,但其中的 90%以上都出现了巨额亏损,这影响了其在中国啤酒市场的份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个别企业,其市场份额的总体水平将不断下降。

    推荐访问:中国 样品 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