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入党志愿书 > 正文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战争]中东战争石油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10-14 点击:

    201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斗争与世界多极化

    □ 程凌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在1973 年10 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武器的运用,打击了美苏的霸权地位,促进了西欧日

    本对美国的离心,维护了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第三世界的联合,为第三世界的经济斗争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世界多

    极化趋势。石油作为经济武器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经济因素在推动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中的基础性决定作用。

    关键词多极化石油武器第四次中东战争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3-201-02

    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能源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显著加强。

    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身能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创造有利于

    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第四次中东战

    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

    鉴。有关石油斗争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的文章或著作,据笔者

    所见,数量很少,而且多是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大国,对于产生这

    种影响的原因的分析不足或没有①。本文试通过对第四次中东

    战争时期各主要国家对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来分析阿拉伯国家

    的石油斗争对当时国际关系和以后的世界多极化产生的影响及

    其原因。为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的斗争提供一些启发。而通过对石油武器推进多极化趋势原因

    的分析,则可以探究经济因素在推进多极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73 年10 月6 日,25 日结束,历

    时19 天,亦称十月战争。是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阿以矛

    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在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展

    开斗争,10 月16 日,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将油价由每桶3.01 美元,

    提高到5.12 美元,一举上涨70%。10 月17 日,阿拉伯石油输出

    国组织宣布,立即减产,以9 月份各成员国产量为基准逐月递减

    5%,直到以色列撤出1967 年战争中所占领的土地,巴勒斯坦人

    恢复合法权利为止。10 月22 日,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

    实施“分隔作战”,即宣布在两周时间内,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

    划分为“友好、中立、敌对”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

    常、限制、禁止”措施。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力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增长。

    一、打击和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美国为使以色列作为实现其中东霸权、保护其中东利益的

    工具,对以色列提供贷款、资金、武器援助,因此,战争开始至10

    月22 日,所有阿拉伯产油国都对美国实行了禁运。伊拉克在

    战争爆发后进一步采取了国有化措施,宣称必须给“美国在阿

    拉伯国家的利益一个打击,使阿拉伯石油在我们手中可以作为

    一种武器,而不是在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者手中。”②而阿

    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的确发挥了它的作用:在政治上,美国被

    迫回归联合国的解决框架之内,对以色列施加压力,与苏联赫

    鲁晓夫多次通信,“共同支持一项不让大国参加维和部队的提

    案”③,解决中东危机。尼克松总统在1973 年10 月26 日白宫

    记者招待会上将道:“使得我们解决这个危机(中东危机)的努

    力具有很大迫切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石油供应可能被切断。”④

    在经济上,到1974 年1 月阿拉伯产油国提高油价到每桶11.65

    美元,加上减产和禁运,诱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1973 年12 月,

    美国爆发了战后第12 次经济危机,持续了17 个月,工业产量

    降幅达13.8%。1975 年9 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石油禁

    运,加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造成50 万美国人失业,国

    民生产减少了100 亿以上。这种情况使价格指数的百分比至

    少上升了五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糟糕的通货膨胀起了

    助长作用。”⑤美新社俄克拉何马布1975 年9 月19 日电文也说:

    “四年以前,我们每年购买石油所花的钱略略超过30 亿美元,

    今天已经猛增到250 亿美元。⋯⋯随着美元不断从我国流出

    去,我们的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也不断削弱。”⑥美国经济霸主

    地位也因国内经济的衰退而动摇。虽然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

    赖并不大,“只有百分之十来自中东”⑦,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表现,到20 世纪70 年代,资本主

    义世界又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危机,而阿拉伯产油国对石油的提

    价、禁运、减产和国有化政策,则加剧了资本主义的通货膨胀,

    触发了美国新的经济危机。美国虽然是世界石油霸主,在世界

    最大的八家国际石油公司中,美国占有五家,控制了资本主义

    世界的石油开采、运输、提炼和销售的绝大部分。但经过60 年

    代和70 年代初的石油斗争,阿拉伯产油国不仅收回了石油资

    源的开采权,而且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原油标价的主导权。这使

    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削弱,一方面,石油价格不再由美

    国一国垄断,另一方面,阿拉伯产油国可以直接提供石油给西

    欧、日本,打破了美国在石油开采和销售的垄断权。石油斗争

    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二、石油斗争促进了西欧、日本反对美国控制斗争的发展,

    加剧了它们的对美离心倾向,谋求独立自主发展

    首先,石油武器迫使西欧国家改变了追随美国偏袒以色列

    的政策。由于阿拉伯产油国的区别对待政策,欧共体绝大多数

    国家不仅拒绝参与美国极力策划的共同抵制石油危机的计划,

    而且对美国支持以色列政策也给予拒绝合作,纷纷宣布禁止美

    国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在本国港口停靠,不再支持以色列。

    1973 年11 月6 日,欧共体九国外长就中东局势发表的联合声

    理论前沿

    202

    明,要求阿以双方武装力量立即返回1973 年10 月22 日停火

    线,并希望事实安理会第242 号决议,恢复中东和平,声明还指

    出,在签订和平协定时,以色列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归还1962

    年冲突以来所占阿拉伯领土(2)恢复巴勒斯坦的合法权利。⑧西

    欧改变追随美国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并且日后在中东问题上与

    美国越走越远。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也于11 月18 日作

    出决定,宣布取消除荷兰外的欧共体各国的12 月份石油供应削

    减5%的限度。以中东问题为契机,欧共体开始“用一个声音说

    话” ,独立自主倾向增长。战后当美国撇开西欧企图与苏联包

    办中东事务时,西欧各国纷纷抨击美国。法国外长若贝尔谴责

    美国企图同苏联“垄断中东问题的解决”,使欧洲成了“这场冲突

    的牺牲品”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宣称:“世界的命运不能也不应

    当仅由两个超级大国决定。在这个世界上,统一的欧洲的影响

    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欧洲主动与阿拉伯展开合作,1974 年9

    月17 日,欧洲阿拉伯议会合作筹备会议发表公报称加强两者在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有三条决议都是关于石油的。

    其次,日本面对石油危机,也改变了打着“联合中心主义”

    旗号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在1973 年11 月12 日宣布新中东

    政策。(1)不得以武力获得占领别国领土(2)以色列军队从1967

    年战争中所占领的全部占领区撤退(3)必须尊重中东地区所有

    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4)承认并尊重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巴勒

    斯坦人的政党权利。这是日本战后第一次采取与美国不同的

    政策,是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前奏。

    为什么石油武器的运用为什么会造成西欧、日本对美国

    的离心?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因素在推动各

    国分化组合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西欧、日本在这一时期经济实力显著增长,要求谋

    求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地位,摆脱美国控制。经济实力的增

    强是独立自主斗争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具体来说,石油是

    西方国家的生命线,更是西欧、日本的颈动脉。西欧日本与美

    国有着不同的石油环境。首先,西欧、日本对石油的依赖性大

    且依靠进口。在西欧日本的能源构成中,1973 年西欧油气合占

    69%、煤22%,日本石油占80%,煤占15.4%。而西欧日本国内

    石油资源缺乏。1973 年,西欧自产油不到2000 万吨,但用油量

    为74000 万吨,98℅以依赖进口。日本自产石油仅70 多万吨,

    但用油量为260000 多万吨,99.7%依赖进口。美国产油高达

    51580 万吨,用油量85600 万吨,39.8%原油依赖进口。其次,西

    欧、日本的石油进口来源主要为中东、北非。1973 年,西欧以中

    东和北非进口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82.2%,日本为76.3%。而

    美国1973 年进口石油中43%来自拉美,来自中东、北非的各占

    13%,21%来自加拿大。由此可见,西欧、日本对中东石油具有

    巨大的依赖性,这不能不成为它们考虑对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

    因素。正如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所承认的:“部分由于我们的西

    欧主要盟国和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大,它们同我们在对

    中东政策方面采取了不一样的态度,在我们的联盟中出现了自

    建立联盟以来最严重的紧张关系。”

    中东十月战争石油武器的运用导致了西欧、日本这些严重

    依赖中东石油国家的巨大经济危机,使它们遭受沉重打击,它

    们深切地认识到,西欧同美国在中东乃至第三世界有着不同的

    利益,不能一味追随美国。此后西欧积极倡导“南北对话”“以

    对话代替对抗”。70 年代中期以后,阿拉伯联盟取代美国成为

    欧共体在欧洲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以中东问题为契机,西欧

    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寻求政治自主外交。

    三、石油斗争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斗争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表面支持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

    但实际上以“国际财产论”“导致战争论”加以阻挠和破坏。这

    是因为苏联的石油战略是:利用阿拉伯产油国和其它产油国反

    对犹太复兴主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财团

    的斗争,打着支持这些斗争的旗号,用“军援“、”经援“、”机器换

    石油“、”武器换石油“的方法,逐步打进美英石油资本在这些国

    家的势力范围,取得那里的石油资源,排挤美英势力,建立自己

    的霸权。它当然不愿意阿拉伯产油国完全收回石油主权。在

    战争中,当美国向以色列提供22 亿美元的军援时,苏联这个号

    称阿拉伯国家的”天然盟友“却逼埃及偿还8000 万美元的债款

    利息,并成倍提高武器售价。这使第三世界看请了苏联霸权主

    义本质,展开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使苏联的石油霸权

    计划落空,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苏联的霸权地位。

    四、石油斗争“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帝斗争中的一个创举”,

    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据英国《石油经济学家》1974 年3 月号估计:以美资为主的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控制的世界产量(北美、中国、苏联产量除

    外),从1972 年的73%降到1975 年的30%,其中美国直接控制

    的第三世界原油产量从1973 的52.23 亿桶降为1974 年的32

    亿桶,比重从41.4%下降到25.4%,在原油销售方面,过去石油

    贸易的85%是在国际石油卡特尔下属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第三

    世界计划自行出口原油,1976 年,石油输出国组织自行出口的

    原油已占其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三世界在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根本的因素就是它

    们占有着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资源同时进行团结合作,“阿拉

    伯各国人民及其政府通过这场斗争而尖锐地认识到他们的责

    任和他们的物质和人力手段。这一认识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团

    结,它证实它的有效性并构成阿拉伯解放进程中的一个新因

    素”。从资源着手,以资源为突破口,联合第三世界,建立新的

    国际经济体制,进而为世界的多极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推进世

    界多极化发展。

    注释:

    ①关于本问题的研究,著作有第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小组编《第三世界的石油斗争》三联出版社1981,论文有卢少志《十月战争对埃以关系和美欧中东政策的影响》《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李凡《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石油危机对策》《世界历史》2003.01;

    ②理查德·艾论.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商务印书馆.1981年8 月.第570 页. 新华社国际部编.中东问题一百年(1897—1997).新华出版社.1999 年1 月.第362 页.第365

    页.第363 页.第626 页.第627-631页.第365 页.第490 页.第570 页. 第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小组编.第三世界的石油斗争.第626 页.

    刘金质.冷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第529 页.

    李琮主编.西欧经济与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第436 页. 方连庆等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529 页.

    推荐访问:战争 中东 第四次 中石油 8集纪录片《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