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经典范文 > 正文

    大学校庆征文(教工组)七篇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3-07-25 点击:

    【篇一】

    1992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南巡,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时称南巡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这一年,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成立****学院,**便从一片荒芜的蓬蒿中诞生,筚路蓝缕,坚志而勇为。

    如今,走过了**个栉风沐雨的春华秋实,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而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也和我们的祖国一同成长、强壮。

    **岁的**,学而知不足是她的座右铭。1993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应诺成为****学院名誉校长,他手书“学而知不足”相赠**,从此,这便成为了**学子孜孜不倦学习的行为准则,也成为了**的校训。**年来,**学子树立远大志向,不断挑战自我,在“挑战杯”“创青春”、攀登计划等比赛中不断取得突破,为她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学子也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砥柱,散布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对**学子满意度颇高。以**之德,育尔成长;以尔之荣耀,为**加冕,这是对“学而知不足”最生动的践行。

    **岁的**,爱国奋斗是她的信仰。杨振宁先生说过:希望****学院的学子们,认识到你们生长在一个空前的大时代,认识到时代给予你们的机会和责任。无论何时何地,**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疫情期间,**学子主动肩负责任,有的同学利用延长的寒假时间,写出一篇针对疫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发展预测的学术论文;有的同学寒假期间在口罩生产厂做志愿者,每天6点45分起床,站着工作7小时,每个小时要完成100份的手术包贴边;有的同学参加了社区的防疫工作,在社区路口重复测量体温,询问车主近期行踪与发放防疫宣传单;有**校友化身“搬运工”支援抗疫一线,先后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采购了近400万只口罩,为填补武汉一线防控物资缺口尽己之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他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爱国奋斗的**精神。

    **岁的**,追求卓越是她的方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紧紧依托地方,善于抢抓机遇,**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以及建设松山湖科学城的大背景下,**及时抓住位处湾区中心腹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的有利位置,同周边的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积极主动开展合作;在高水平**科大学建设和后续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坚定地要走出一条改革的道路。追求卓越不止步,志存高远创一流,**岁的**,风华正茂,未来可期。

    **岁的**,造福桑梓是她的归途。“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是**不变的追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得益于党和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得以茁壮成长。肖亚非市长曾在讲话中指出,****学院是**高校的杰出代表,多年来立足**、服务**,为全市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派出专业人员到镇街、企业挂职,打造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疫情期间,除了有**青年反哺社会,**党员积极踊跃捐款支援前线;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号召,由10位教师组成专家组进驻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化身工程师开展工作,助力医疗用品产能提升。乌鸦反哺,**深情地热爱着这片生她育她的热土。

    过去的**年,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成长的**年;接下来的一年又一年,有梦不觉黑夜长,**静静蛰伏,厚积薄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篇二】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骤然打响,党中央吹响了全民战“疫”的集结号。身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党员,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袁瑞芬老师视疫情如命令,视防控为己任,始终冲在前、做在先,自1月23日至今,她一直坚守在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不仅发挥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更彰显了一名**人“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

    坚守初心,激起敬业奉献的“精气神”。

    “我家住在教师村,我值班”、“先把工作做完再回家”……这些平凡而简单的话语,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日常工作中,她处处以学院事务为先,以全部的耐心和热情投入到学院事业的改革发展当中,将自己负责的千头万绪、琐碎繁杂的办公室工作,打理的细致周到、井井有条。

    疫情防控以来,学校正值寒假期间,大部分教职工不在校。面对信息统计时间紧、数据提交难、汇总工作量大、在岗人员少等诸多难题,她又一次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担任了学院的疫情防控联络员,开始了大量的统计工作。1月26日接到上级部门紧急通知,需要统计各学院湖北籍教师和到访过湖北的教职工信息。在学院党委班子的统筹部署下,她在家立刻着手开展工作,通过微信、qq、电话、各种工作群向全院各系部教职员工发布统计信息。经过几个小时紧张工作,终于完成了全部排查工作,并汇总了有关信息。

    1月**日,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须把全院教职工当前所在地、离莞时间、乘坐车次、身体状况等有关信息摸排清楚并造册,她又一刻不停的发通知、做表格、收集数据、提交上报,一直忙到深夜。面对学院教职工上报的信息,她总是仔细查看教师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所在地的疫情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反复提醒未返校的教师不要提前返校,提醒已经返校的人员做好隔离观察。几天下来,她对学院全部59名教职员工的出行动态和健康状况已经做到了一清二楚、如数家珍。正是这份对自身事业的满腔热情,对教工同事的心心挂念,激起了她敬业奉献的磅礴力量,也彰显着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伟大精神。

    践行使命,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火墙”。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袁瑞芬老师充分认识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考验党性观念、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她全面落实教职工防控信息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动态化开展重点人群居家隔离日报告工作,加强对湖北和其他疫情较重地区返莞教职工的居家隔离日报告工作,建立与重点疫区接触教职工微信交流群,实行微信打卡制度,随时掌握重点关注教职工的身体状况,做到每日一跟踪、一报告、一更新。

    为积极宣传防控措施,加强教职工自身健康监管,她经常在微信群中转发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护建议和温馨提醒,利用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告知在外教职工非必须不能提前返校,倡议教职工尽量不去封闭、空气不流畅的公众场合和人员集中的地方,不参加聚会、集体就餐,不外出旅行;增强健康意识,注重环境卫生,饮食安全,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她一系列细致周到的暖心举措,既保证了工作到位、宣传到位,又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任务的无盲区和全覆盖。

    全心全意,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疫情防控工作错综复杂,点多面广,涉及教职工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袁瑞芬老师始终积极主动地为学院教职员工提供尽可能的服务。因为直接负责教职工信息统计上报工作,这个假期,她成了最了解全院教职工基本情况的人,学院所有教职工遇到问题都是第一时间跟她联系。无论是教职员工的工作事宜,还是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她都是认真倾听、耐心解释、细致作答。

    有一位从江西老家返莞的老师,回校后一直独居在学校单身公寓。1月29日,感觉身体不适,经测量发现,稍微有点发热的症状。袁老师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同时提醒这位老师进行居家隔离观察,直到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为止。

    对于居家隔离的老师,在心理上,袁老师坚持做到隔离但不隔绝关怀,经常通过电话、微信与他们聊天谈心,帮他们疏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安心在家,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生活上,她热心帮助居家隔离的老师们解决实际问题,购买药物、食品等物资,亲力亲为送至居家隔离老师的家门口,以贴心的照顾,助其度过生活难关,完成隔离任务。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袁瑞芬认为,一个支部便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便是一面旗帜。在面对困难时党员更应当主动站好岗、担好责、带好头、履好职,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交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

    【篇三】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个人与国家、初心与理想、平凡与卓越、忧患与安乐,微小与宏大,五个维度的“小大之辩”是我对“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精神的一个理解。

    习大大在**年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追求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为之而奋斗终身则是我们灵魂深处义无反顾的使命。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牢不可分、个人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大势息息相关,个人和国家是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投身于建设强大祖国的事业,才能真正坚定地走向美好而幸福的明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应是本心直指、初心所达之最远大理想。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认为,没有远大理想的人生,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伟业中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前辈无私奉献、赤诚报国的精神,并深深镌刻在我们内心深处。古来多志士,拳拳爱国心。回首经磨难,中华待日兴。爱国不是烈士仁人的责任,更非英雄伟人的专属。爱国有爱得壮烈,有爱得伟大,亦可爱得平凡。爱国之宏大,见微于我们每个人对爱和善的最本质的内心渴求。爱国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集体。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又说: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孟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曰:兼相爱。我们的爱国主义深深镌刻在文化的血脉里、流淌千年而不息。爱国之宏大,见微于我们每个人对身边事物的珍惜和爱护。爱国家,就是从自己出发,在每个细微的地方去爱护它、建设它,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爱一花一草、爱一石一木、爱青山绿水、爱黄土蓝天。

    由初心而达理想,由个人而至家国,本身就是一件由平凡而至卓越的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广大师生而言,要达成远大理想,建设强大祖国、美好生活,就必须怀抱理想,坚韧不拔,脚踏实地,增长本领,知行合一,忧患意识,不懈奋斗。不在于口号响亮,而重在践履、贵在立行,在于求真务实、真知实干;把每个普普通通的你我、平凡朴实的奋斗,汇集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

    个人与国家、初心与理想、平凡与卓越、忧患与安乐,微小与宏大,由此五维一体、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国家是由你我构成、理想是从初心启程、伟大都是从平凡开始、卓越不是一日达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之为纲领来躬身践行呢?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学》八目: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中深涵辩证的道理和为人修身的方法论:心正则意诚,物格而知致,身修家乃齐,而后国治、天下平。《易经•系辞下传》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爱国奋斗,追求卓越”,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做起,由细微处见真理。脚踏实地,真知实干,才能以小见大。如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最后,以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座非常著名的墓志铭结束,与诸君共勉。这块无名的墓碑上面写道: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篇四】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追求卓越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回顾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无不体现出我国广大人民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优良品质,这就要求我们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理论对现实具有巨大指导作用,劳动人民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理论,便能够迅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伟大的篇章。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历史脉络中处处可见爱国奋斗情怀的生动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滋养中,可以指导我们迸发出巨大的奋斗热情和爱国实践。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爱国奋斗不是一句口号,追求卓越更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我国当代建设改革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公而忘私,接续奋斗的先锋榜样。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把自我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一心扎根基层,把自我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

    可见,爱国是共识,更是行动。

    庚子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袭了荆楚大地,蔓延了华夏神州。面对疫情如此之快的传播速度,党和国家当机立断,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华夏千万儿女,成为了一个个最美“逆行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用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正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疫当前,唯有向前:

    疫情下的知行学院

    疫情之下,知行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秉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学生的思想心理需求和社区工作实际,注重在线教学经验和典型事迹的挖掘和推广,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在线教学活动。从2月下旬至今开展系列线上教学“知行讲堂”共计8场,学生参与度高,反响热烈。讲堂分别从“疫情心理调适”“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与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比赛”“毕业生教育”等方面为学生开讲,在这8期讲堂中,同学们与院长、老师、学长线上相遇,体验积极情绪、挖掘积极人格品质,抗击疫情带来的心理焦虑,表达爱国奋斗的热情,弘扬追求卓越的品质。

    疫情下的知行学子

    疫情之下,知行学子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着爱国热忱,抒发着对武汉和全国疫情的关心、关注与关怀。追求卓越,知行学子用自己的方式,记载着生活中的点滴感动:知行学院杨振宁创新班学子,用“图述情谊”的方式,静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漫画,以此表示对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最崇高的敬畏,给予疫情笼罩下全国人民以最坚定的关心与鼓舞。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基于seir模型对covid-19疫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报告》以供政府决策参考。更有知行助理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社区一线,为留校的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疫情下的知行团队

    疫情之下,知行学院工作团队秉承着“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理念,努力做好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和文化宣传活动。作为学院负责人,本着“停课不停学,奋斗在一线”的使命担当,努力做好知行学子的思想引领、心理辅导,通过《春来疫去,相约**》线上讲座,**师说《安在当下,拥抱梦想》,为**学生和广大为高考焦灼的“赶考”学子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疫情下的全国支援

    疫情之下,武汉封城。作为**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常委,我深知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的严重性,积极响应组织召唤,大年初二就报名成为**省支援武汉第二批心理专家(第一批是医院团队)。并应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灾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邀请,在全国直播平台对援助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主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援助》专题。作为**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省心理危机专委会常委,受教育厅委托搭建了援助平台,组建了督导专家团队确保援助安全有效。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患者、公安人员、学生及社会民众提供线上心理援助。自己也在高校、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省危机干预专委会及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平台做值班督导与团体督导工作。同时,作为中国灾害协会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应急心理援助队长,带领团队为复工复产开展心理援助。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论语当中的一则小故事时而萦绕我的耳边,子贡倦于学,问于孔子,愿有所息,子曰:生无所息。我想,至圣先师孔子断然不会是一个无法休息的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不愿休息的竭力奋斗者。

    大疫当前,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华夏儿女的一员,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当中,才能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

    为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创造更完美的生活,我们要发扬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和脚踏实地的奋斗之志,联系高等教育实践,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学生,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奋斗之帆,走好学生社区知行学院建设发展之路。

    秉承着“服务管理社区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的教育理念,发挥党建引领社区育人实效,推动社区、学院双轨制联合培养体制机制,完善社区导师、导生共建共享教育体系,构建通识教育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是知行学院建设的目标思考,我相信在经历这次大考,知行学子、知行杨班、知行团队包括我个人定能磨砺出更坚韧的毅力,为社区发展、学校建设、社会和谐做出属于我们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事业的伟大不仅仅在于目标的壮丽,

    更在于过程的壮丽;

    生活的完美不仅仅在于享有的丰富,

    更在于经历的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用热血挥就、用奋斗书写。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在当前时代的大背景下,广大师生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传承追求卓越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高水平**科应用型大学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我在**等你!

    【篇五】

    1988年,自黄屋岭上翻开第一锹土开始,****学院就开始在筹建的路上挥洒豪情,终于等到1992年正式获批成立的消息。春风和煦、情深意暖,人杰地灵、气象万千,在莞城同胞们万众殷切的瞩目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了漫漫求实创新之路,**从此有了本土的大学,****也正式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帷幕,牢牢扎根在这片莞邑大地的沃土上。在飘香的紫荆花海中,倾耳细听那来自珠江的古老传承,在兄弟院校的智慧烘托中,贪婪地汲取着文明的力量。一步又一步、一年又一年,**学院在一步步平凡的脚印里,留下了不平凡的付出与汗水,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历经近三十载,终于取得了今天这个令人欣慰的成绩,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格调:爱国奋斗、追求卓越!也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前进的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即使是踏着国家支持的春风,依托着地方政府的投入,从1990年学校筹办,到1992年国家批准成立,再到**06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每一步的脚印都是如此的沉重,历任校友、校领导的雄心壮志和奋斗豪情历历在目。付出总有回报,终于,在**年**被确定为**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科大学建设单位,并快马加鞭在**年获批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终于拥有了自主招收的研究生,开启了自主创新的科研之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下,**始终坚守办学理念,不忘初心,鼓励广大教职人员以及在校学生踏实肯干、坚持创新,并面向全球引入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与优秀博士,通过经费支持与渠道拓展为学校科研人员创造条件、开拓资源。学校还与西门子、华为等国际领军企业合作建立了9个特色产业学院,培育更多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我校一直走在探索新兴大学发展新路径的进程中,弘扬“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这正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一直在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在努力,我们所处的**政府也一直是我们发展的坚强后盾。**毗邻深圳和广州这两个超级大城市,位处国内科技产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制造”正在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牌,新校区所处松山湖也成为了响彻世界大地的一个地标。有了这么优越的地理人文条件和创新平台,我们每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懈怠。

    国家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年伊始,我们就遭遇了新冠病毒这个天降灾祸,武汉、湖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处境,随之又扩散至全国。然而,万幸,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了它原本就具有的优越,国家自上而下的引导和当机立断即时扼制住了病毒的扩散和伤亡的产生,截止2月底,就将病毒的发展稳定在收尾阶段,我相信,所有的中国公民在今年初的几个月都看见了国家的魄力和前途,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是一切为人民着想和服务的国家,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都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升华。然而,随着3月以来疫情渐渐在海外蔓延,中国的人道援助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甚至有别有用心的舆论开始无脑地抹黑中国,想方设法地限制中国对外贸易,意图搅乱中国发展劲头。在当前这个国家蒙难、四面受敌的时期,中国人民是愤怒的,但同时又是坚定的,我们更加为伟大祖国展现出来的定力而欢欣,也为国家富强之路仍艰难重重而忧患。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国家富强才能扭转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错误认识,彻底打消敌对国家对我们的顾虑。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用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螺丝钉虽小,却是组成精妙机械的骨架,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一个国家的人力量却能撼动世界发展进程,这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经得到了深刻的验证。只有坚定爱国之心、践行奋斗理念、自力更生、追求卓越,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方能在时代巨变下荡涤尘埃、扬帆远航、跨越障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一步一个脚印将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中国梦,**梦,我们的梦!疾风正劲,任重道远,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中国必定能以初心披荆斩棘,书写新篇章;在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熏陶下,**必定能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立足**,编织一番新的天地!

    在****学院建校**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与全校师生共勉。

    【篇六】

    春天如约而至,在**宣布开放堂食的那天,我成为第一批食客与友人亲密畅谈;在黄色风铃木盛开的季节,和同事徜徉在花海感受着春的气息。没有恐慌,没有焦虑,我们的安全感源自何处?我不知道。

    曾经设想:如果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会不会也是“不畏生死,不计报酬”奋勇奔赴前线的那一位?我不知道。

    3月19日晚,市委统战部发出了《积极参与防控新冠肺炎境外输入志愿服务工作的倡议书》,即刻报了名,同时报名的还要我校其他几名老师。22日,**市松山湖生态园公租房获批成为外籍人员隔离点后,急需外事服务人员,因为条件严苛,学校只有我一人在“隐瞒”实情后勉强成为外事组第一批志愿者。

    外事组最初是由两位松山湖外办的工作人员(任组长)和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者组成,条件之艰苦、人员之短缺超出了我的想象,别说服务他人,感觉连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在急需各方人力物力支援的时候,在我最焦虑彷徨的时候,23日下午,意外接到**学院杨继龙老师于课间打来一个的电话,只有简短的两句:你在哪里?请帮我向领导申请入住隔离点。瞬间,眼睛湿润了。当晚,越级报名的杨老师就开始了工作,直到深夜。就在同一天,财务处的石子琼老师在了解到隔离点的困难后也向志愿队组织者再次提出申请,要求入住隔离点。她对我说:我不怕条件艰苦,只要那里有我能做的事情。24日一早,他们二人一起报到,我们成为外事组“三班”的战友。

    24、25日经过连续两个中午的实战演练,25日深夜迎来了第一批外籍隔离人员。隔离人员入住过程的严谨、繁复就不一一赘述了,同样超乎我的想象。之后每个夜晚都有外籍人士入住,直到**日外交部发出暂停外国人入境公告后,隔离点紧接着到来的是一批批回家的留学生和滞留海外的旅行者,直到我们离开,进驻的中国人已超过百人。

    这里是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使入住人员能够安心度过14天的隔离生活,志愿者们不仅对待国际友人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豪情,对待自己的同胞更加体现了“连枝同气,共盼春来”的柔情。志愿者工作实行18小时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如何做到全天候周到细致服务的?举个例子:一住客于深夜在微信服务群提出要一个打火机,外事组把所需物品写在纸条上,传递给后勤组,后勤组把物品交给安保组,安保组派出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把物品交给楼层把守人员。为了让隔离人员得到家庭和友人的温暖,隔离点允许家属、亲友和工作单位送生活物品,每天大包小包的物资一件件都是经过外事组志愿者的手一趟趟从小区门口提到指挥部,标上房号移交给后勤组。此外,志愿者还贴心地把住户对饮食的特殊要求记录在案,交给餐馆的送餐员。归国留学生里,有缠着志愿者“小哥哥”要每天吃蛋糕喝奶茶的,有半夜喊饿要求送零食的,有随时莺歌燕舞影响邻居上网课的……的志愿者既要做搬运工,又要做客服,手忙脚乱,六个小时下来果然能做到传说中的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志愿者的动力来自哪里?当住户在群里说一句“感谢你们”的时候,当留学生在网上晒出丰盛的晚餐向同学“炫耀”时,当那个一住进来就因为住宿条件不理想喊着“投诉”的青年在第三天委托医生带出一张写着“您们辛苦了”的字条时……这些都是对志愿者莫大的慰籍和鼓舞。

    再说说我接触到的医生。一位女士与女儿分别隔离,女士因为惦记女儿不停闹着回家,志愿者苦口婆心几个小时的热线电话、微信私聊都阻挡不了女士回家的决心,医疗组知道此事后,派出了心理医生介入,并与外事组紧急协商,尽一切办法安抚住户的情绪,最大限度地满意住户的合理需求,很快,女士从此安心等待隔离期满。在我离开隔离点的第二天,接到组长电话,他说:那位女士再没打过热线服务电话,医生还是不放心,询问她的姓名和房号,要继续跟踪回访。

    随着一大批青年志愿者的到来,隔离点工作人员总数达到80余人,其中志愿者已达**余人。在服务人员充足,但房源紧张、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决定撤出隔离点。

    撤离之前,我给共同战斗过的志愿者留了一段话:

    各位外事组的小伙伴们:我和杨老师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回到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我们和先期离开的石子琼老师都是****学院的教职工,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十天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许比我十年教书有更多的人生领悟,这段经历将是我们一生难以抹去的记忆。感谢你们!

    感谢刘浏组长!对我这个已近白发苍苍却又有点孩子脾气的志愿者新人,你用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引导我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的严谨、严格和严肃,你的每一句鼓励都是我工作的动力。你因不舍昼夜而熬红的双眼告诉我:什么叫人民公仆。

    感谢“三班”的黄冠华小伙伴!按年龄小黄是该叫我阿姨的,但却像哥哥一样在我情绪波动时及时给予安抚、劝导,听你讲述你在机场做转运工作时,穿着防护服十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的经历,我体会到,正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国难来临时,体现出了一个公民的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感谢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的每一位成员!你们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是我的精神力量。今日离开,只是暂别,若有战,召必回!

    在疫情袭来之初,每天在网上看到疫区民众的苦难和呐喊,也常常吐槽我们的国力和体制。但这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了,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带给我们安全感的,恰恰是中国的国力和体制。我们的国家的始终有一道屏障在我们日常看不见的地方存在着,直到有一天危机的出现,这道屏障赫然在我们的面前崛起,释放捍卫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国家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她给了我们从容自若、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希望!

    十天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为何对这场战役充满了信心?中国为何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民众的安全感源自何处?一位志愿者是这样总结的:一是国家有惊人的人力物力投入。每有一位隔离人员到来,各个小组加起来有几十人为其服务。物资的投入同样惊人,隔离人员服务人员使用过的被褥等日用品之后将一律销毁。由此可以想见全国在抗疫方面的经济消耗之大;二是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操作规范、程序严谨的体系。比如信息登记造册以及转运过程的交接沟通,隔离人员通道设计及消毒,都体现了一种成熟的模式;三是抗疫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努力。政府公务员、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志愿者,加上物业人员,仅松山湖一个隔离点就有近百人日夜坚守在岗位上。

    是的,当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出现在公园、餐馆的时候,当马路上的车流恢复往日的拥堵时,这日益繁华起来的景象使我终于知道,这份安全感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不畏牺牲忘我奉献的医护人员,一个个忍辱负重守护家园的疫区民众,一个个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的下沉干部,还有一个个充满爱心不计得失的志愿者,而这一切又源于我们身后正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和无与伦比的人民。

    推荐访问:教工 校庆 征文 大学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