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经典范文 > 正文

    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3-01-22 点击:

    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直是各级党政十分重视的工作,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惠民工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好评。通过各级党政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各级党政必须着力解决的又一重大课题。在此,我结合欠发达地区蓬安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谈点体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举措和主要成效

    xxx地处四川东北部,全县总人口68.2万,劳动力就业总量41.5万,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6.2万,农村劳动就业总量35.3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紧紧抓住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机遇,通过加快发展、落实政策、开发岗位、强化培训四轮驱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年来,xx始终坚持把促进下岗实业人员再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我们按照“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百分百分之转变产权,百分之百转变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一举改革了经济效益不好的10多户工业企业,在改革的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成功组建了1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改一个企业活一个企业,兴一项产业的目的,通过改革,企业涣发了生机,提供就业岗位8300多个,76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实现多渠道就业。我们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努力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了“一证、一台、一援助”,“一证”即《再就业优惠证》,按照“应发必发”和“简化程序”的原则,明确了《再就业优惠证》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为5823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对所有办证人员实行了再就业免费培训,执证人员享受税费减免289万元。“一台”即劳动保障平台。全县46个乡镇都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落实了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先后多次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就业再就业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和乡镇。“一援助”即再就业援助。建立完善了再就业援助机制,将再就业援助对象列入扶贫帮困救助范围,开展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保障、送启动资金、送政策”为主要内容“六送”援助行动,1300名再就业援助对象相继实现就业。

    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人员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先后整合了两所职业高中、民办职业教育、再就业培训中心、扶贫培训中心和劳务培训中心,组建了18个再就业培训基地,其中省级培育基地4个,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培训人员2783人,培训人员100%实现再就业,特别是缝纫技工培训,订单很多,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产训结合新路子。在2004年12月26日,全市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现场会在xx召开,省领导称赞我县培训工作“突出了特色,创建了品牌,树起了典范”。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市场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县财政每年拨出50万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新三化建设”要求,竣工建设了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购置了计算机,规划了区域网,设置了前台服务区,推行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咨询、保险接续“一站式”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就业再就业有序开展。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思想上更加统一,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全省上下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保证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必须坚持市场就业方针,把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现。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市场就业机制,确立了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本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了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夯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再就业救助,不断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帮助一大批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实践证明,把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正确选择。

    第三,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改革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在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要求,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几年来,各地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成都、德阳等市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扩大了就业容量;攀枝花、绵阳、南充等市指导国有企业积极稳妥地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全省大多数地区通过引进外资、吸纳内资、激活民资、聚集闲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做法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有效地扩大了就业规模,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四,必须坚持协同作战的原则,形成各负其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恪尽职守、协调配合,努力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证“四个到位”。社会各方面积极行动,纷纷为下岗失业人员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类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减轻社会负担。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不等不靠,谱写了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新篇章。实践证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负其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是我们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总量、就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一是就业总量矛盾突出。2005年,全国将新增就业人员900万,提供就业岗位500万;我省将新增就业人数130万,能够提供就业岗位70万,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作为一个县来讲,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达7400余人,主要由4个方面构成:人口自然增长,每年将新增城镇劳动力(含城镇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1500人左右;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将向城镇和非农业领域转移3800人;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农转非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300人;因企业改制、破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每年将有2100余人需要就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经营城市、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供需缺口达2400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

    二是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下降5个百分点,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增长一个百分点,三产业将增长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承载就业人数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城乡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2%,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16%,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8%,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技能人才约占14%。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三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问题显著更加迫切。受我省经济建设用地、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将逐年增多。据测算,目前我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100万人。今后3年,每年大约新增50万人。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趋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问题显得更加紧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性障碍,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任务日益重要和迫切。

    四是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截止2004年底,我省已经登记的“4050”等救助对象尚有5.3万人未就业或再就业。全省集体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还有约10万人没有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过去几年中,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已经实现了再就业,目前结存的“4050”等救助对象和没有纳入享受扶持政策范围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将会更大。同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省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失地无业农民,目前结存需要再就业的人数尚有20余万人。据测算,今后3年还将新增近40万失地无业农民。这对扩展城镇就业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难度仍然很大。目前,我省同全国一样,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表征城镇的失业状况。由于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尚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就业再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没有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未被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此外,按照国家规定,各类企业的下岗职工也未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到去年底,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如果考虑到上述两方面因素,我省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将达到8%以上。随着并轨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和失业登记制度的完善,今年3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可能超过5%,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为有效缓解我省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扩大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统筹城乡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缓解当前突出就业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我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城乡就业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振兴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行业;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活做优商贸、餐饮、服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二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兴办经济实体,提供就业机会。三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充分利用基地,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成建制输出。

    2、以加强技能培训为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衡、技术工种供求矛盾突出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强化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竞争就业能力,就成为扩大就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抓住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办学发展一批,对运作规范的培训机构加以扶持壮大一批,对基础薄弱、名存实亡的培训机构适度淘汰一批,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生劣汰的社会化培训格局。二是强化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通过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力求技能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三是抓好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为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政府根据培训的合格率和就业率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对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人员重点进行家政服务培训,面向社区寻找岗位;对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与劳动密集型岗位相近、紧缺的技能培训(如对男性失业人员进行机械、建筑培训,对女性失业人员进行缝纫培训)。用好用活培训补贴,凡是培训下岗失业职工和县内紧缺工种的,都可享受培训补贴,新办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提供在岗培训的也给予培训补贴。

    2、以完善就业机制为保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竞争公平、运行有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基础,今后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硬件投入,逐步将网络建设延伸到各镇和社区,实现资源共享。强化信息收集工作,及时进行更新,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相关媒体及时发布劳动力供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对基础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适应劳动就业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需要,着力解决乡镇事务所和社区工作站的经费问题,切实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代理等一条龙服务,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扶持有条件的单位、个人创办职业中介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中介队伍,加速劳务输出网络向社区、村组延伸。

    4、以落实扶持政策为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是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市再就业资金的倾斜力度。川东北是四川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耕地较少,每年有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就相应挤占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有限的再就业空间,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抓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上级政府还应加大对这些地区再就业资金的倾斜力度,确保对下岗失业人员扶持政策的全面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再就业工作的双赢。二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对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给予适当补贴;公益性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在给予岗位补贴的同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三要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对“4050”人员和双下岗、双失业人员全面登记、审核,完善帮扶弱势群体就业的常规制度。对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人员,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其提供3次有效用工信息。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不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生活特困的,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愿意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进一步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经济实体。帮助再就业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再就业,要按照“低进低出”和“谁征地、谁负责”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经费。

    推荐访问:工作经验 再就业 统筹 可持续发展 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