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经典范文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6篇】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2-12-19 点击:

    释义 数字的排列顺序。 姓氏 姓氏:第三 祖宗:不详 分类:复姓 姓氏起源: 出自田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消灭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6篇

    第一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字词百花园。

    1.下面加粗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哄闹 一哄而散 B.着装 着陆

    C.挨揍 挨边 D.卡片 发卡

    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dǐ yù gān zào tuí rán jiē kāi bān diǎn

    ( ) ( ) ( ) ( ) ( )

    3.下面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摆开场子 暴露秘密 B.观测天体 检测行李

    C.提供能源 抵御灾难 D.拍摄照片 处理政务

    4. 把下面的课内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 )有词 别出( )( ) 迥( )( )同 化为( )( )

    (1)与第一个词结构相同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 )与第三个词意义不相近。

    A.天壤之别 B.大相径庭 C.截然不同 D.不尽相同

    (3)“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完全失去。”其中的画线部分可以用上面的“________”来替换。

    二、句子游乐场。

    1.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写句子)

    我们的操场很小,像________________,一不小心,球就飞出了界。

    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补写句子)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欢乐谷。

    1.阅读《竹节人》,对完成下面( )任务没有帮助。

    第二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读书目的与方法展开交流,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不同写法。

    3.能够用“一、二、三、四”这种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4.朗读、背诵古诗《春日》,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用“一是”“二是”这种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2.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难点:

    学习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不同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一课的课后习题吗?(引导学生回顾)是的,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我们根据三个不同的任务,有针对地阅读课文。

    2.(生踊跃发言)还有《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后习题也是一样,针对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3.师:这位同学说的真不错,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展开阅读呢?

    4.生自由讨论,指名回答:

    生1:我在读书的时候,总是有目的、选择性地去读,和自己目的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阅读,和目的无关的内容,我就浏览一下即可。

    生2:与读书任务有关的内容可以详细阅读,分析体会,无关的内容可以略读。

    二、学习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不同写法。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三组句子。学生说说这三段话都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2.指名说:都描写了人入迷的样子。

    3.师指导:在描写人入迷样子的时候,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作具体的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入迷的样子。

    4.拓展:请学生试着写一写类似的场景。

    三、学习用“一、二、三、四”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例句,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加点部分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讨论,生回答。

    用“一、二、三、四”这些具体的数字分条列举生命存在应具备的条件,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3.从课本中列出的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用上述方式进行表达。

    例: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合格的体育委员,我具备当体育委员的条件有:

    第一,我擅长许多体育项目,我每学期的体育成绩都十分优秀,每次参加校运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投掷第一名、200米短跑第一名……

    第二,我关心班集体,具有很强的班级荣誉感。

    第三,我的嗓音十分响亮,适合领操。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春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品读诗句,感受风景美。

    (1)哪句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胜日寻芳泗水滨”)

    ①时间: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②地点: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③事件:寻芳——游春,踏青。

    (2)展示春天的图片,帮助理解“无边光景一时新”。

    (3)诗人用哪个词写出了春风的特点?(等闲)

    (4)“万紫千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能用其他词语替换这个词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4.小结:春天,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春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再次感受这多姿多彩的春天。

    5.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等,争取熟读成诵。

    第三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竹节人

    2

    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1.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重要文段。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能根据阅读任务和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5.学习阅读记叙文、科普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6.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历史文化的情感和勤于思考的兴趣。

    宇宙生命之谜

    2

    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故宫博物院

    1

    通过四组材料,从故宫博物院的结构、太和殿修复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官网简介、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来介绍故宫博物院。

    习作

    2

    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1.能结合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

    2.能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不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阅读方法。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人入迷时的场景。

    3.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口头表达观点。

    4.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9 竹节人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理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

    3.表达运用

    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

    1.预习提纲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

    (3)用“______”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3.指名小老师带读本课17个词语,注意纠正字音、字形、字义,全班齐读。

    威风凛凛(lǐn)

    别出心裁(裁:设计;选择。)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设计意图】

    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4.生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5.将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同学共享阅读的智慧,指名学生来分享填写的阅读任务单。

    6.给出示例: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

    第2~4自然段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5~18自然段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19~29自然段

    7.对应阅读任务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段落,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5~18自然段):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阅读,不再局限于了解文本,重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寻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8.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你们认识竹节人了吗?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1)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2)完成玩具制作指南。课件出示:

    竹节人制作指南

    所需材料

    毛笔杆、工具刀、纳鞋底的线

    制作步骤

    1.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2.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3. 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4.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

    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温馨提示: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否则前功尽弃哦!

    (3)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

    预设2: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便的。

    【设计意图】

    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重点的动词,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有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为完成任务,我选择的阅读方法是: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玩具制作的部分。读完后再把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理一理,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接下来的两个任务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哪些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板书课题:竹节人)(齐读)

    【设计意图】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既是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熟悉文本内容。

    二、精读文本,趣斗“竹节人”

    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这么的有趣,难怪大家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生答)。要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该怎么读书呢?

    2.生交流。

    3.师小结: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

    4.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乐趣呢?一起交流分享吧!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①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生1:作者把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有夸张的色彩,写得很有趣。

    生2:桌面上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样,感觉在这样的课桌上玩斗竹节人很有挑战性,很刺激,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样。

    ②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①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课件出示: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课件出示: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②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非常威风,当线卡住的时候又会显出呆头呆脑的傻样子,给人感觉又很可爱有趣。

    预设2: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我感觉竹节人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斗士,充满能量和斗志。

    ③师: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竹节人的有趣可爱?

    预设:“斗士”与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对比,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利的喜悦心情。

    ④指生读本段。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①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②生汇报,师总结。

    ③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就的脑袋,做了一套纸盔甲。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课文的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浓童趣。

    5.过渡:斗竹节人乐趣多多,以至于同学们在全班级大规模的激烈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听,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生齐读课件内容:

    课件出示: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6.他们玩得那样入迷,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家的入迷的呢?

    (1)下课热闹围观游戏。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预设1:“一圈的黑脑袋”“攒着”说明下课观看斗竹节人游戏的人非常多,课桌旁围满了人。

    预设2:“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游戏非常激烈,围观的同学们都非常激动,从侧面烘托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①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才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什么?

    生1:当时比赛肯定特别激烈,其中一个竹节人还差一点就取得胜利了,大家都在为它加油鼓劲。

    生2:竹节人搏斗的时候威风神气,让人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

    ②生带着痴迷的感情齐读第19自然段。

    (2)上课也忍不住玩竹节人。

    课件出示: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生1: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偷玩竹节人,可见竹节人对他们的诱惑非常大。

    生2:上课也有同学观看竹节人游戏,“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这些举动都说明了大家对竹节人非常入迷。

    师小结:他们下课玩,上课也忍不住玩。从这些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全班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让我们带着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齐读第20~21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细致分析关键词句,想象补白画面场景,体会斗竹节人的有趣和同学们对竹节人的痴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和同学们对竹节人无限的喜爱。

    三、深入挖掘,体会情感

    1.最后,作者还写了竹节人与老师的故事,你们能讲得出来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讲述呢?

    预设: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刚才归纳的阅读方法,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讲讲文中关于老师的故事

    起因

    上课时,学生偷玩竹节人。

    经过

    老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

    结果

    我们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3.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试试吧!

    上课了,有的同学还是忍不住偷玩竹节人,老师生气地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了,下课后却发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设计意图】

    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再利用好的阅读方法进行体悟和表达,学习阅读的最终指向之一就是学会表达。

    4.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课件出示: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从“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把抓去”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上课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后来,老师的态度变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中,多么有趣的一幕啊!说明老师也喜爱竹节人。

    5.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应该的时候玩罢了。

    6.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可以删去吗?

    预设1:讲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突出竹节人这个有趣的童年玩具甚至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预设2: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7.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作者用童年的回忆告诉我们:简易的物质也能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

    【设计意图】

    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

    四、布置作业

    1.试做一个竹节人,给小伙伴讲讲它的玩法。

    2.写一个与老师有关的童年故事。

    《竹节人》是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也偷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有目的性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

    1.故事情节层层深入。本篇文章以儿童视角行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趣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

    2.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这三个阅读任务由说明到理解感悟,最终指向表达。三个阅读任务又由快速浏览到略读,最终指向精读。无论是语文能力的学习还是阅读策略的实践都在层层推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两个语文要素。

    3.阅读策略层层整合。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这种阅读策略已经自然而然、春风化雨一般地运用了“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10 宇宙生命之谜

    1.会写“迷、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重点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1.字词教学

    本文共14个生字,有学生会认的词语,例如“嫦娥”“揭开”“干燥”。教学时,注意“燥”字的偏旁部首,可借助形声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进行识记,可通过肢体表达来理解“揭开”这一动词。在本篇科普文中,一些生词是科学名词,例如“倾角”“磁场”“陨石”,要注意“磁”字的读音,将“磁”和“滋”两个形近字进行区分识记。并通过引入相关科学知识和图像介绍,使学生理解这些科学名词,也能更好地为深入文本服务。另外,要注意“抵御”一词中“御”的写法。将形、音、义相结合指导识字词教学。

    2.阅读理解

    本篇文章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文章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来进一步思考要了解这一问题,需要着重关注文本中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高年级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梳理、提取、整合信息的方法。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对于这类科普性的文章,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能向他人表述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思考,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中你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天文知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谜、嫦、娥、尚”等13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阅读提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

    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对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大小进行区分,让学生对宇宙的浩渺有清晰地认识,导入本课的课题之后,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篇科普文是要探究什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预习:(1)指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2)重点理解:

    读音:抵御(yù)。

    词义:“起源”意为“开始发生;事物发生的根源”。

    字形:“干燥”与“急躁”的区别。

    【设计意图】

    这篇科普文中有不少科学术语,例如“倾角”“陨石”等。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术语的正确读音,其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上,还需要会理解。对于科学术语,可由教师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们对天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生2:从理论上来说,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生3:还写了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4:还有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

    师:是的,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从而完整地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梳理完之后,还要深入思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每个自然段的总起句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的结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2.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结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

    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吗?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要多训练,多巩固。

    二、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相应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一问题。

    2.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怎么做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们要仔细读,着重阅读第2~9自然段,其他对这个问题帮助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设计意图】

    文本是一个载体,不能为了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读课文,而是学会解决问题时的阅读方法。高年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内容,更要通过文本教方法。

    3.朗读课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是零下五十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4.科学家是怎么分析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通过与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符合条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就是没有生命存在。

    课件出示:(用动画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课件出示: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5.了解火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作者用了“唯一”一词,说明太阳系中除了火星之外,没有别的星球还可能存在生命了。如果去掉“唯一”,意思就大不相同。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设计意图】

    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甚至从文段的开始或结尾轻易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学精神。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质疑释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作比较)

    (3)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变色。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不成立。

    ①拍摄的火星照片证实火星上没有运河。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火星表面颜色的四季变化不是植物在变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作比较、列数字)

    (3)飞船着陆火星,两个重要结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生命物质也许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能通过仔细阅读,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有理有据,整合有效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习科普文恰当的阅读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们能否移居火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2.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小结:你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道理,通过第2~9自然段的仔细分析,作者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的结论。科学家们经过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们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吗?

    课件出示:

    文章写作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结论

    2.学习完这篇科普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1:要学会针对相关问题,寻找有效的信息,把细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生2:科普文是在向我们传授科学知识,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语言非常的科学严谨,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们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的信息也可能不准确,要查阅相关资料再加以判断。

    3.师小结: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科普类文章往往结构明了清晰,我们可以从标题、文段的开头、结尾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符合科学精神。另外,还要培养自己乐于思考、勤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

    学习完本文,梳理清这篇科普文的写作思路,以及在探究问题时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态度,实现文本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升华。

    《宇宙生命之谜》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科普类文章,其中科学术语比较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甚至从文段的开始或结尾轻易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学精神。


    11* 故宫博物院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的布局特点。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难点

    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能根据注音认识生字,对于建筑物的名称可让学生预习时上网查找相关图片,了解相关建筑的特征。“鸣钟击磬”“迥然不同”等词语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进行理解。

    2.阅读理解

    本文篇幅很长,涉及四个不同类型的材料,有故宫博物院的方位介绍、太和殿的由来、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不同学习任务,提取、整合不同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3.表达运用

    通过深入分析、整理四个材料的不同信息,可以形成自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与认识。并把了解与认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可以在游览故宫的时候进行讲解,这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

    1.预习提纲

    课前熟读课文,充分了解文本出示的四个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课件展示,学生朗读)

    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事实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恢宏气势吧!(板书课题:故宫博物院)(齐读)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为略读课文,没有课后题和要求会写的字。只用粗略地读,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二、明确任务,找到方法

    1.同学们,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1:文章篇幅特别长。

    生2: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认识的字特别多。

    生3:文章的内容都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但分成了四个阅读材料。

    2.这篇文章围绕“故宫博物院”为我们出示了四个阅读材料,文章篇幅特别长,也出现了很多生字。但请同学们注意,本篇文章打上了星号,是略读课文。也就是在读的时候,粗略地读,了解每篇材料的大意即可。个别实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先跳过。

    3.同学们瞧一瞧,这篇文章给我们布置了什么样的阅读任务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4.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阅读方法,想一想:要完成这两个阅读任务,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生1:学《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阅读,与阅读任务关联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生2:要学会提取相关内容里面有效和重要的信息。

    5.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我们应该重点阅读哪些材料呢?

    生1:要计划故宫一日游,画故宫参观路线图,就得知道故宫各个景点的方位,要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生2:要当一个讲解员,就要知道故宫的历史以及故宫有哪些特色景点,可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课件出示: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材料一、三、四)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材料一、二、三)

    【设计意图】

    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生僻字较多的略读课文,老师的教学不宜过多,要多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只有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阅读任务,才可以让学生学习思路明晰,学习目的明确。

    三、依据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1.完成阅读任务一

    (1)材料一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故宫的哪些主要建筑?根据作者的方位介绍,粗略画出方位图。

    (2)生交流。

    (3)师小结: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师总结: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至神武门离开故宫。

    (4)课件展示完整的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5)阅读材料四的平面示意图,我们要注意什么?

    ①阴影部分是未开放的区域,我们不能进入参观。

    ②要根据一定的顺序和方位进行参观游览。

    (6)阅读材料三,我们能提取什么有效信息呢?

    参观的顺序是自南向北,午门为入口,神武门为出口。

    (7)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三、四和梳理的方位图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用箭头标注。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提取材料一的重要信息,对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建筑方位有粗略的认识,再通过对比材料三中的故宫平面示意图,精细修改故宫参观路线图,还要注意参观的方向是固定的。

    2.完成阅读任务二

    (1)阅读了材料一、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最喜欢哪一景点?请用横线画出,并做上批注。

    生1:故宫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生2:我很喜欢太和殿。那里有很多雕刻精美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生3:故宫的建筑布局方正,整齐统一。

    课件出示: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2)如果让你介绍故宫博物院,你还能从材料三中提取什么可用的信息呢?

    生1: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生2: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很高——它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3)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个景点,每个人都当小小导游,为你的同桌进行解说。

    (4)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解说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仔细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故宫建筑的恢宏气势、建筑物的精致美观、布局的方正整齐,这既是高段品读文段的要求,也是为进行解说做良好铺垫。

    四、总结全文

    祖国有着壮丽的大好河山,有着世界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我们去领略其风采。当阅读文字材料时,要带着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让所见所闻真正成为自己的阅历。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说明文,其中包含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学习,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实现制作导游路线图、进行旅游解说等语言表达训练,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

    1.能够正确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因素。

    3.能够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情的独特感受。

    重点

    语句通顺,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叙述完整。

    难点

    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真挚。

    1.激发写作热情

    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些你喜欢的事物带你给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帮助?在此基础上切入写作,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迸发学习激情。

    2.指导写法

    以《竹节人》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索生活素材,激发情感,动笔写真事、诉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恰当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生动具体。

    3.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食、旅行、梦想、创意……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绚丽多姿,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你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吗?你有什么令你感到快乐的爱好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习作吧!

    课件出示:

    ____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美好的回忆,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

    课件出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恰当可行的具体内容,如:美食、旅行、走亲访友、阅读、宠物……并说出美好的事物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三、审题指导

    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情感,用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课件出示: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4.关注写法。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思路: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当你拿笔构思时,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尽量不要写。“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目,它的落脚点显然在“更”字上。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关注写法。

    尝试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出来,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①事情的经过要分步骤写仔细,每件事都是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要分步写细致。

    ②事是由人做的,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③写好事情的起伏要有一波三折的情节。

    ④记叙的条理要清楚。

    ⑤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5.例文简析——以《竹节人》为例。

    (1)文章第一部分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点明了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具体事物。

    (2)接着描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之情。

    (3)再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文章这个部分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体表现,由浅至深,次序分明。

    6.学生自拟提纲,并完成作文。

    【设计意图】

    写好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其次,要选取适当的素材,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并以此修改自己的作文。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范文赏析

    爱让生活更美好

    一阵阵的鼾声奏成爱的旋律,因为有爱,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题记

    随着秒针一圈圈的转动,窗外的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台灯下,我的笔不停地挥动着,睡意一阵阵袭来,堆在桌上的一沓卷子,愈发使我烦躁,而耳边传来的一声接着一声的鼾声,使我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心里充满了烦躁。于是不由分说,我摇醒爸爸,冲着睡眼惺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着我学习,你自己却睡着了!看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爸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门。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到爸爸的鼾声,心里虽然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推开门,一眼就看到爸爸倚在沙发上睡着了,桌子上摆着几碟简单的炒菜,一看就是爸爸的手艺,而他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随着呼噜声有节奏地起伏着。不难想象,爸爸在忙碌了一天回家后,还不忘给我做晚餐,做完一切后,他疲惫地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小时的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睡,而那鼾声也总会在我调皮的坏笑中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慈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慢流逝,我已经长大,现在的我也已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回家以后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性和犟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人人都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我却说“父爱如海,宽容地包容我的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我他最深沉的爱”。

    父亲的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

    二、老师点评

    本文的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考生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爸爸的“鼾声”,并且以“我”对爸爸鼾声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而获得新的立意。本文有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地传递出小作者真挚的情感。

    三、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四、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五、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指导写作,先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写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写作的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内容、选材、写作方法几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培养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体会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语文园地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1.总结阅读、写作方法

    在“交流平台”中,通过对三篇课文阅读方法的回顾,再次重点强调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思考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中,学会在写某个场景时,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的生动具体。

    2.语言运用

    高段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也是《宇宙生命之谜》这篇科普性说明文的逻辑特点。通过知识的学习指向语言表达与运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是高段语文的教学目标。

    3.古诗学习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首诗,可以配上喜欢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这竞相开放的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诫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在教学前,对朱熹哲理诗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写作特点,才能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义做好铺垫。

    古诗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既离不开学生的想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们学了这首诗,定会有所启发。

    第四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2)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 “竹节人玩趣” “老师玩玩具” 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 “竹节人玩趣” “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竹节人

    2

    10.宇宙生命之谜

    2

    11.故宫博物院

    2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0

    9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名称、材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筹”为翘舌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学习多音字:哄(hònghōnghǒng)

    练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不会哄。

    读一读: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围观的人群一哄(hòng)而散。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 紧紧地埋入。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嵌入 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别出心裁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 激烈的战斗。

    鏖战 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沮丧 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沮 趴 屉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疙、瘩”半包围结构。 “嵌、筹”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八”,捺变点,下面是“人”。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cá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孩子们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2.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二、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

    (1)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

    (2)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

    思考: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淘气顽皮)

    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

    (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思考: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三、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

    2.推荐阅读:《爸爸的鸽子》(林清玄)《月迹》(贾平凹)《小桔灯》冰心 《三味书屋》鲁迅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童年》(高尔基)

    3.在网上搜一搜,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最喜欢什么传统玩具,将它介绍给大家听。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融情于事

    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的真情实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举一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融情于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示例:

    伞下的爱

    每个人都认为母爱是伟大,但我认为母爱的伟大更体现在她爱的无私。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上完课坐在自行车后面快乐的唱着。正如俗语所说:“夏天的天气娃娃的脸”,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哗”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上倾泻而下,妈妈急忙停下车从包里拿出了唯一的雨伞,对我说“宁宁,快撑起伞。”我毛手毛脚地撑起伞放在了妈妈的头上,结果一阵风大风,伞吹反了,单薄的我也差一点被风吹得飞了起来。妈妈用命令的语气说“郑淮宁,自己打。”我无奈的把伞移开了,只见雨水顺着妈妈的头了和脸颊流了下来。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这时我发现妈妈的全身湿透了。回到家,妈妈一个喷嚏接着一个喷嚏。第二天,她就发高烧了,在这发烧的期间,妈妈不知吃了多少的苦药。一看到药,我就很难受,若不是妈妈把伞给我,也就不会生病了。

    啊,原来母爱是时刻不在,无处都在的,母爱将会陪伴我们一身!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激动人心的时刻》。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板书设计

    制作竹节人

    样子——壮士

    变身——“齐天小圣”“金钩大王”

    伙伴围观

    偷玩被收

    老师在玩

    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燥、磁”为翘舌音;前鼻音“斑”,后鼻音“尚、倾”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 磁场 陨石, 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奔(bēnbèn)

    练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公司倒闭后他四处奔(bēn)走,依然无果,只好来投奔(bèn)自己的兄弟。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能源 奥妙莫测,难以捉摸。

    神秘 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

    抵御 检验测定。

    检测 抵抗。

    沧海一粟 文中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燥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谜 嫦 娥 尚 摄 倾 揭 斑 燥 磁 御 陨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尚”,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谜 嫦 娥 揭 倾 燥 磁 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斑”左中右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揭、倾、御”,学生练写。

    揭:右部与“喝、渴”的右部相同,右下部里面的“人”,捺变点。

    倾:中间部分的先写横,再写竖提,“页”的最后一笔是点。

    御:右部是“卸”,笔顺是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钩、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过程很艰难,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课文,去探索“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

    二、品读释疑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一是这些与读者的生活比较接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直白的说明文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

    (3)练一练: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都是神话,含有神话的成语还有:

    (二)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主要讲了什么?

    (理论上的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词说明宇宙是浩瀚无边的?

    (“无限”“极小”“沧海一粟”“几千亿”等词语说明了宇宙的浩瀚,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方法指导:借助中心句理解内容,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所以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处。

    (三)默读第三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2.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科学家对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从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温度太低方面分析了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结合生活实际就知道,这样的温度根本没办法生存。)

    (2)这个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运用了“列举排除”的方法,通过分析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

    3.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的星球是火星?

    (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地球与火星自转圈数、轨道倾角的比较,说明火星与地球非常接近,证明“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4.为什么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1)通过近距离的飞船观测发现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2)从干燥、大气、磁场等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强调了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缺少,气势更强,更有说服力。

    5.怎样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这句话?

    “一直”与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一直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奥秘》,了解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吗?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逻辑顺序介绍的。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而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2.这篇课文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作者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摆事实、列举、排除等方法:用“列举、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将宇宙飞船登录火星检测出没有生命迹象的事实摆出来,说明火星上也没有生命。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太阳》。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且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阅读目的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选用“分析阅读”,阅读我们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补充式阅读”。“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可以采用 “精读法”进行“分析式阅读”,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阅读:①这部分内容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主题;②这部分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论点;③这部分内容说的对吗?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④这些内容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部分内容中所得到的。“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以通过补充资料来阅读,通过查阅资料补充火星的介绍,来明确火星是否能够居住。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学习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有详有略和总分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鳌头 金銮殿 额枋 蟠龙 迥然不同 中轴线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1)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2)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3)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方法指导:本文从整体体现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要理清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的一些方位词。

    五、品读释疑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2)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 
    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3.课文怎样安排这一部份的说明顺序? 
    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5.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对你以后学习说明文有什么启示?

    (2)同学们,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如何走?向同学们介绍,欢迎大家到你家做客。

    六、课堂小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北平(节选)》《卢沟桥》。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收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室不行能完全撒脚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脚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按次?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4.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

    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话题来确定主题,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的方法。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具体。

    【教学难点】

    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2.出示美好生活的图片。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二、先说后写,相互交流

    1. 出示:美食 旅行 梦想 创意 集邮 阅读 种花 诚信

    2.小组同学围绕上面的词,哪一个词语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3.班级交流汇报。

    4.要求提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三、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这精彩使人感动,给人带来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补充的范围很宽泛,可以是名词、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代词等,如:友谊、追求、平凡、她等。要把生活的精彩描绘出来,就需要有厚实的语言功底.或生动叙述、情真意切;或深情赞美,琅琅上口。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魅力。

    2.思路导航:

    半命题作文在一定范围内给了我们较大的自由度,便于我们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我们在写作中要借助事情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3.技法点拨: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如“爱”、“阅读”、“拥有快乐”,同时可选择自己的材料来写,比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写“珍惜拥有的,让生活更美好”;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如你平时对亲情就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就可以写“亲情,让生活更美好”,就更能让人耳目一新了。 

    (2)写作视角要注意与众不同。当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千万不能写!因为别人也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内容,最好也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3)切入点要小。作文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比如“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如果我们选“名著,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自然,让生活更美好”等,这样的题目很大,就很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注意从小处落笔,写“学习猪八戒,让生活更美好”,“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青山绿水,让生活更美好”等,这样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四、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成全那道目光,让生活更美好

    六月的风撑开回忆的门帘,时间是流动的水,载着我轻叩心扉。

    当五月骄傲地宣告它的到来的时候,书包的重量又增加了许多。每晚房间被灯光充斥成白昼,一沓厚厚的复习资料趾高气扬地望着我。当打着投降字号的小白旗快被举起时,母亲总会拿着一杯热水来到我身边,看我小抿一口后仍久久不肯离去。我抬起头,与母亲灼热的目光不期而遇,带着一脸嫌恶的我让她赶紧出去。掩门的那声清响毫不留情地隔绝了母亲那道依恋的目光。

    在燥热的天气里,连午睡也与我作对。既然不能让我和周公去约会,就只得闭着眼养神了。忽然身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朦胧中隐约看到母亲摸索着走进来,驻足在床边,然后没了动静。觉得浑身不自在的我睁开眼,狠狠地瞪了一眼:“你这样看着我,让我怎么睡?”母亲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轻轻掩上门,留下一声如树叶般的轻叹。

    一个星期后,当我偶然瞥见母亲的青丝中竟生出一些白发,如远山上的一抹残雪。我忽然明白了一切。

    像往常一样,母亲推门给我送水,生怕她的逗留会引起我的怨言,便急匆匆地想要离开。我却破天荒叫住了母亲,让她坐在床边陪陪我。我知道我需要那目光,那礁石对海浪的目光,那河床对小龟的目光,那慈母对孩子的目光,但我更应该成全她的目光,理解她,关爱她。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也不再吝啬那道目光,让它伴着身心疲惫的我,让它伴着活力充沛的我,让它伴着即将迈入考场的我。这才发现,成全那道目光,会给我带来双倍的幸福。会让我们的心真诚地融合在一起,会让生活更加美好。而我也坚信,当母亲温柔的目光再次将我包裹,一定会让我加倍幸福。

    记住,当你站在圆心,画一道绝不是多余的弧线,你就包融在其中。于是执子之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拟人手法的描写表现出了此时“我”的烦躁心态,为后面写母亲的关爱埋下伏笔。

    (2)丰实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尤其是一些情态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骄傲地宣告”“灼热的目光”等词组,都形象地传递出其中的情味。

    (3)比喻句的运用,恰当了表现了母亲的操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歉疚之心。

    (4)选材以“送杯水”入手,小而精,以小见大。融情于事,在小小的事件叙述中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5)总评:本文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习作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母爱的“那道目光”,并且以“成全”切入而获得新的立意——成全那道目光的同时让“我”也获得了幸福。这样的双贏何乐而不为?可我们偏偏站在圆心细数自己的情感,忽视甚至因误解而拒绝那厚重的爱,这样的“成全”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最出色的还是该考生出众的文笔。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略)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学习“交流平台”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

    具体方法

    示例

    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

    扫描式阅读法

    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采用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查阅资料、阅读

    报纸、看说明书

    等。

    以消遣为目的

    麻醉式阅读法

    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

    消遣式的阅读,

    没有明确的阅读

    目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

    与否均无所谓。

    需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

    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①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②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有无新的规定、提法或方略?

    教科书中的所有

    内容,报纸上的

    重要社论或评论,

    决策人的重要讲

    话,与自己工作、

    生活相关的科技

    论文,各级政府

    的法律条文等

    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感悟文本,领会内涵。

    研读法

    ①朗读全文。能流利朗读,熟悉生字生词②划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③概括中心。④领略章法。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⑤摘抄背诵。

    课本知识、文学

    名著以及哲学、

    史学、经济学、

    军事学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

    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

    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

    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

    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

    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

    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

    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

    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

    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

    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

    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

    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

    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

    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

    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

    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

    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

    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

    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

    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

    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

    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

    桥。

    参考答案:

    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选择第一段文字,由于需要把握卢沟桥的的基本结构、建筑特点等,要用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选择第二段文字,因为要整体把握这段文字的描写卢沟桥的景色,品词析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领会内涵,要用研读法阅读。(研读法)

    3.我拓展,我积累。

    生活、阅读中,我觉得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人物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第三句是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③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参考答案:①段属正面描写,②③段属侧面描写。①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的语言、动作、肖像;②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③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室的特点来写小林子。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刘老师酷爱书法,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他辅导我们练字时既严格又耐心。记得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早上,他像往常一样,为我们讲解书法的历史,分析大字的结构,纠正我们的毛病,好像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跟刘老师学习写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他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书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刘鑫同学所写的楷书被选送到北京少年宫展览,韩振同学在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荣获亚军,我的作品也在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每当说到这些成就和荣誉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老师那慈祥的面容和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点评:这一段话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刘老师的正面描写,句句都是直接写刘老师的。后面一段写了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不是直接写刘老师的,但却从侧面写出了刘老师的水平和成就。正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所以才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真是一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其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思维。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必须有重点,思路清晰,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表述是比较有条理的一种表述方式。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层层推进,逻辑性强,干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对方心领神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表达的目的。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话题一: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话题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参考答案:

    话题一:大家都知道,体育委员当然是要负责班里的体育事务,包括做操、上体育课、比赛等等;另外,尤其要在体育方面能起模范、表率作用。出于上述考虑,因此,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自己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条件,取得过优秀的体育成绩; 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为班集体做贡献,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热心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三是嗓音要响亮。

    话题二:妈妈,踢足球是我的兴趣爱好,周三放学后踢足球的好处如下:一是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等思想品德;二是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踢足球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三是我仅仅只在周三下午放学踢足球,绝不会因为踢足球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理解重点词语。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4.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延伸阅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19)

    (20)

    第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下面的试卷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加油!

    一、拼音乐园(8分)

    科学家为了寻找地外生物进行了大量的Ii lùn ( ) 分析和guāncè ( )研究。人们曾经cāicè ( )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但在给它 pāi shè( ) 了很多照片并进行了进一步 kǎo chá( )之后,人们发现火星既不能dǐyù( )紫外线又没有ci chăng( )······这些 yīn sù( )都表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二、字词通关(10分)

    1. “跺、蹲、趴”这几个字的偏旁都是 ,说明这几个动作都与 有关。这几个字分别读作 ·除去部首剩余的笔画数分别是 (前2个空每空1分,后两个空每空1. 5分,共5分)

    2. 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2分)

    (1) 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2)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 )

    3.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3分)

    攒 zan( )cuan( )模 mú( )mó( )

    奔 bēn( )bèn ( )

    三、快乐选择(1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

    A. 哄闹 一哄而散 B. 着装 着陆 C. 挨揍 挨边 D. 卡片 发卡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迥然不同 B. 井然有序 C. 怒气冲冲 D. 技高一畴

    3. 要确定阅读方法,最好先明确( ) .

    A. 阅读目的 B. 文章字数 C. 文章作者 D. 写作手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企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证

    C. 《改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 《改官博物院》材料一是按照“总一分一总”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用语也逐渐产生。

    ②因此,对庸俗暴戾、浮夸恶搞的网络用语,我们应予以抵制。

    ③网络语言轻松幽默的风格,满足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

    ④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也出现了不少庸俗恶劣的网络用语,严重影响网络交流空间里人们价值观的走向。

    A. ①③①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④③

    四、句子风车(8分)

    1.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估计是火星。 (修改病句)

    2.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缩句)

    3,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为反问句)

    4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着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根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入述的样于)

    五、 积累运用(9分)

    1. 故宫有三大履: 。故宫有“后三宫”: 。

    2. 《春日》是 代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表面上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 实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六、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 (10分)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一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 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2分)

    2.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分)

    3. 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 (多选)(2分)

    A. 列数字 B. 打比方 C. 作假设 D. 举例子

    4. 注意文中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5.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中“至少”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分)

    (二)课外阅读。 (10分)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都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好些地方,看村子里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 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事物之同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查的所以点们必缅不怕麻烦,研究它们,享提它们的规律。这样,看事物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

    1. 第一自然段中有两个“奇怪”, 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2分)

    (1) 第一个“奇怪”:

    (2) 第二个“奇怪”:

    2. 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什么说“看村子里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用“ ”从文中画出说明相关道理的语句。 (2分)

    3. 假如你要了解“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你应该读第 自然段的内容。 (1分)

    4. 结合文章内容,用你在科学上学到的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画一个蛇、田鼠、庄稼之间关系的简易的示意图。 (3分)

    5. 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试试吧。 (2分)

    七、语文实践(5分)

    学会请求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小明星期六想去踢足球,他该如何向妈妈请求、

    八习作天地(30分)

    你选择一处景点,向大家介绍。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把具有特色的景和物写具体、写生动,不少于500字。同人条起时顺序,把最具有统。

    物写具体、写生动,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答案

    一、理论 观测 猜测拍摄 考察 抵御 磁场 因素

    二1足 脚 duò、dūn、pā 六、十二、二、

    2. (1)前功尽弃(2)叱咤风云

    ·3. 积攒 模具 奔跑

    攒动 模范 投奔

    三、1. B 2. D 3. A 4. A 5. A

    四、1.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2. 屋顶显得辉煌。

    3.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

    不令人惊叹呢?

    4. 示例:他全神贯注地看着书,完全进入书中的世

    界。他一边看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好像自己

    就是书中的主人公。

    五。1.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2. 宋 朱熹 春日美好的景象

    六、 (一)

    1. 两个疑问句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2.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3. ACD

    4. 用列举分层的说明方法,让说明的内容层次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5. 不能。“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 表明生命存在除了这几个条件外,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去掉后则变成了只需要这几个条件。“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二)

    1. (1)洪水过后,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得不到好收成。

    (2) 买了一批蛇回来放进田里,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2.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3. 二

    4. 食物链示意图;

    庄稼

    危害

    保护

    田鼠

    5示例: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叶一口换,他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垫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难受的时候,他冬公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七、示例:赐妈,赐足球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让我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解除疲劳,有更充油的精力投人到学习中去;二是可以让我交到很多未同道合的朋友;三是可以培养我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我可以每周六踢一会儿足球吗?

    第六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重点
    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难点
    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1.总结阅读、写作方法
    在“交流平台”中,通过对三篇课文阅读方法的回顾,再次重点强调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思考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中,学会在写某个场景时,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的生动具体。2.语言运用
    高段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也是《宇宙生命之谜》这篇科普性说明文的逻辑特点。通过知识的学习指向语言表达与运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是高段语文的教学目标。3.古诗学习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课件出示:

    2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3.生齐读。4.生交流。5.师进行总结: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二、词句段运用(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3

    推荐访问:上册 试卷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