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讲话稿 > 正文

    修改地勘报告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9-19 点击:

      一、前

      言

     受吉安华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吉安市吉福路 LNG 气化站 CNG 汽车加气车间工程拟建场地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一)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吉安市吉福路垃圾处理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拟建工程概况详见表 1,拟采用桩基础。

     拟工程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表 1 顺序号 项目名称 设计室外地坪标高(m)

     层数 地面以上高度(m)

     结构 类型 地下室 工程重要性等级 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 单位荷重(kN/m2)或总荷重(kN)

     深度(m)

     层数 01 教学楼一

     4F --- 框架 --- 无 二级 一般 --- 02 教学楼二

     4F --- 框架 --- 无 二级 一般 --- 03 行政楼

     4F --- 框架 --- 无 二级 一般 --- 04 实验楼

     4F --- 框架 --- 无 二级 一般 ---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二) 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1)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2) 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3)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4) 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5) 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6) 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 7) 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8) 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三) 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1998)(建设标准化协会)

     (四) 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 1. 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1) 钻孔:根据拟建场地建筑物总平面图,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 15个,钻孔平面位置详见附图“勘察孔平面布置图”。勘察点的间距≤24 米,勘察孔深度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控制孔数量不少于钻孔总数的 1/3。

     2) 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层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 1.0 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 2.0 米以内。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 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3) 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岩样采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

     4) 工程测量:本次勘察采用的控制基准点和勘察点座标由甲方提供。勘察点的位置按建筑物红线图位置采用全站仪放点至实地。平面座标采用假定坐标系统,高程为相对高程。

     2. 勘察工作量 野外勘探工作于 2013 年 09 月 20 日完成,于 2013 年 09 月 27 日提交正式勘察成果及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 2。

     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表 2 项目 钻探 室内岩土试验 标准贯入(N63.5)

     重型(II)动力触探 水质简

      分析 钻孔测量 钻孔 总进尺 常规试验 岩石抗压 单位 个 米 组 组 次 次 组 点 数量 15 188.60 12 * 13 23 * 15 3. 质量评述 勘察中的钻探工作按钻探技术标准操作执行,第四系回次进尺控制在 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 2.0 米以内,岩芯采取率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标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 N 63.5 穿心锤进行试验。野外数据记录准确、齐全、可靠。各项工作均符合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该勘察成果可用于施工图设计使用。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吉安市吉福路。拟建场地较为平整,场地现有地坪绝对标高在 73.70-74.10 米。

     本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皱隆、赣州~吉安拗陷构造单元的吉安凹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及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勘察结果也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的迹象。

     (二) 地层分布及其岩土特性 本次勘察表明:钻孔揭露的场地岩土层由杂填土、淤泥质土、耕表土、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残积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粉砂岩组成,地基岩土层分布范围、埋深、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工程地质柱状图,地基岩土层特性自

     上而下依次为:

     第 ① 层:

     杂填土(Q 4 ml )

     )

     杂填土:黄褐色、灰色夹杂色,稍湿~湿,主要以黏性土、砂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成份复杂,土质松散,均匀性较差,未经分层压实,来源于新近人工回填。地表直接出露,揭露层厚 0.5-4.3 米。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

     第② ②-1 层:耕表土( (Q 4 pd )

     )

     杂填土:黄褐色、灰白色夹杂色,稍湿,主要以黏性土为主,夹少许砂砾土,成份较复杂,土质松散,均匀性较差,未经分层压实,来源于新近人工回填。层顶埋深 1.1-3.0 米,层厚 0.3-0.6 米。分布于绝大部拟建场地。

     第② ②-2 层:

     淤泥质土(Q 4 pd )

     )

     淤泥质土:灰褐色、灰黑色,软塑~流塑,主要以淤泥、淤泥质黏性土及动植物腐殖质等组成,成份复杂,系淤积成因。层顶埋深 4.1-4.3 米,揭露层厚 0.4 米。分布于局部拟建场地。

     第 ③ 层:砂质 粉质黏土( (Q4 dl )

     )

     砂质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夹灰褐色,可塑,由粉粒及黏粒组成,夹少许角砾碎片,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系坡积成因。层顶埋深 2.4-3.3 米,揭露层厚 0.6-2.1 米。分布于局部拟建场地。

     第④ ④-1 层:

     粉质黏土( (Q 4 al )

     )

     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理清晰,局部含少量粗砂质,层理较清晰,系冲积成因。层顶埋深 0.5-5.2 米,揭露层厚 0.7-4.9 米。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

     第④ ④-2 层:

     含砾粉质黏土( (Q 4 al )

     )

     含砾粉质黏土:浅黄色、黄褐色,可至硬塑,成份以粉黏粒为主,夹角砾、卵石等粗颗粒,部分夹漂石,切面粗糙,韧性一般,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理不清晰。层顶埋深 2.7-8.0 米,揭露层厚 0.4-2.4 米。分布于绝大部拟建场地。

     第 ⑤ 层:残积粉质黏土(Q2 el )

     )

     残积粉质黏土:浅紫红色,稍湿-湿,可塑,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含少量粉砂质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一般,无摇振反应,系千枚岩风化残积成因。层顶埋深 3.8-9.4 米,揭露层厚 3.0-8.0 米。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

     第⑥ ⑥-1 层:强风化 粉砂岩( (K 2 n )

     )

     强风化粉砂岩:浅紫红色、灰绿色夹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局部含 Fe、Mn 矿物质,岩芯呈砂土或碎石状,次呈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严重,充填较多泥质碎屑物,原岩结构尚可辩。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顶埋深 8.5-12.4 米,揭露厚度≥1.5-3.3 米。钻探深度范围内,分布于绝大部整个拟建场地。

     (三) 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1、经过对组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成果见附表,指标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要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附表 3。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统计一览表

      表 3 地层序号 岩土层 名称 统计项目 天然含水量 ω 天然 重度 孔隙比 e 液性 指数I L

      压缩系数a 1-2

     压缩模量E 0

     粘聚力 C 内摩檫角Ф % kN/m 3

      MPa -1

     MPa kPa ° ③ 粉 质 黏 土 样本数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最大值 28.1 1.93 0.82 0.29 0.27 8.48 27.8 19.7 最小值 26.4 1.9 0.781 0.11 0.21 6.87 24.6 18.3 平均值 27.4 1.91 0.806 0.2 0.24 7.66 26.3 19.03 标准差 0.5 0.01 0.01 0.06 0.01 0.45 1.08 0.45 变异系数 0.02

     0.01 0.28 0.06 0.06 0.04 0.02 修正系数 1.01 1 1.01 1.15 1.03 0.97 0.98 0.99 标准值 27.6 1.91 0.812 0.23 0.24 7.43 25.7 18.79

     2、各主要土层原位测试成果附表,指标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要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附表 4。

     土层原位测试成果统计综合一览表

      表 4 地层 层序 岩土层 名称 测试 项目 统计 样本数 最大 值(击) 最小 值(击) 平均 值(击) 标 准 差 变异 系 数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 值(击) 备注 ③ 砂质粉质黏土 标贯 N 6 6 5 5.4 0.55 0.10 0.92 5.0

     ④-1 粉质黏土 标贯 N 8 8 7 7.4 0.52 0.07 0.95 7.0

     ④-2 含砾粉质黏土 动探 N 63.5

     6 13 11 12 0.63 0.05 0.96 11.5

     ⑤

     残积粉质黏土 动探 N 63.5

     11 15 12 13 1.0 0.08 0.96 12.4

     ⑥-1 强风化粉砂岩

     动探 N 63.5

     6 16 14 15 0.89 0.06 0.95 14.3

     ( (一 一) )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勘察深度内,场地分布的地下水主要可分为上层滞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种类型。

     ①、上层滞水 主要赋存于上部杂填土中,下部④-1 粉质黏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底板。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勘察期间见及该层地下水。因该层中局部夹粘性土成份,受成份差异的影响,上层滞水的连通性较差,渗透性能在平面上也不均一,无连续的水位面,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大。

     ②、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下覆基岩泥质粉砂岩及其风化残积层中,受地表水、上层滞水及孔隙潜水入渗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勘察期间见及该层地下水,水量不大,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小。

      勘察期间为少雨季节,钻孔中观测到初见地下水位埋深为 4.2-6.8 米,初见水位绝对标高为 67.10-69.60 米,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 3.2-5.8 米,稳定水位绝对标高为 68.10-70.60 米,地下水年变幅约 2.0 米,主要以上层滞水为主。

     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场地内揭露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本地区属于湿润气候区,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拟建场地主要土层属强透水层。

     根据拟建场地临近工程的水质分析资料,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有关条款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判定:场地土层属强透水层,环境类别为II类,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拟建建筑地下结构腐蚀性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护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规定。

     3、地下土的腐蚀性评价 经对场地土污染历史调查和收集拟建场地临近工程的土的腐蚀性试验成果:土的 PH 值约为 6.1,土中 Cl- 约为 44.5mg/L;SO 4 2- 约为 42.3mg/L。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有关条文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 (二 二) ) 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效应

      1、区域稳定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及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活动性深大断层、断裂破碎带通过,勘察结果也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的迹象,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2、地震效应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有关规定:本地区基本烈度属于<6 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T 为 0.35s。

     据江西省区划一览表及赣抗建〔2009〕1 号文规定:非抗震设防区的市、城区县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动参数应当不低于 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6°)。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件可知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土。勘察场地范围内四周平坦、开阔,综合判定本场地为对建筑抗震影响有利地段。

     ( (三 三) )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地及其影响的范围内自然地貌状态,未发现坍塌、滑坡、液化、断裂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无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

     三、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一)场地地基岩土层工程性质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场地内①杂填土、②-1 耕表土及②-2 淤泥质土等土质松软、厚薄不均,其它岩土层在平面分布上较稳定,厚度均匀,层位较稳定,

     同一岩土层其岩土性质及力学特性相对较稳定;不同岩土层之间的工程特性差异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本场地地基土中第四系覆盖层土质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质一般;下覆基岩粉砂岩土质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质较好。

     (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据区测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表明:拟建场地内所在区域原始地貌属丘岗,区域地质构造较稳定。据钻探资料,在勘察深度内也未发现有断裂构造通过。拟建场地地基稳定性一般。本场地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

     (三)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基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室内土工测试及原位测试结果,并结合地区建筑地区经验,提供场地地基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详见表 5。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 ak (kPa)表

      表 5 层号 岩土层

     名

     称 物理试验法 标贯法 动II法 野外鉴别或地区

     经验法

     f ak

     (kPa) 承载力建议值f ak (kPa) 孔隙比

     e

     液限指数IL 承载 力基本值f 0 (kPa) 推荐击数

     (击)

     承载 力基本值f 0 (kPa) 推荐 击数 承载 力基本值f 0 (kPa) ① 杂填土 --- --- --- --- --- --- --- / / ②-1 耕表土 --- --- --- --- --- --- --- / / ②-2 淤泥质土 --- --- --- --- --- --- --- / / ③ 砂质粉质黏土 --- --- --- 5 130 --- --- 130-160 130 ④-1 粉质黏土 --- --- --- 7 180 --- --- 180-230 180 ④-2 含砾粉质黏土 --- --- --- --- --- 11 200 200-250 200 ⑤ 残积粉质黏土 --- --- --- --- --- 13 220 220-280 220 ⑥-1 强风化粉砂岩 --- --- --- --- --- 15 250 250-300 250 注:1、上述承载力查表数据均出自《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根据地基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室内土工测试及原位测试结果,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提供场地地基土层桩基础设计建议参数表,见表 6。

     桩基础设计建议参数表

      表 6 地 层 序 号 岩土层

      名

     称 振动(锤击)沉管灌柱桩基础

     人工挖孔 灌注桩基础

     冲击取土 灌注桩基础

     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q sk (kPa) 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 pk (kPa) 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q sk (kPa) 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 pk (kPa) 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q sk (kPa) 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q pk (kPa) ① 杂填土 20 --- 15 --- 15 / ②-1 耕表土 15 --- 10 --- 10 --- ②-2 淤泥质土 25 --- 20 --- 20 --- ③ 砂质粉质黏土 40 / 35 / 35 / ④-1 粉质黏土 55 / 50 / 50 / ④-2 含砾粉质黏土 65 / 60 / 60 / ⑤ 残积粉质黏土 75 3500 70 2000 70 1800 ⑥-1 强风化粉砂岩 110 4000 100 3000 100 2800 注:1、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层,不计入端阻和侧阻 2、以现场载荷试验为准。

     (四)拟选基础类型及持力层分析 1、天然地基基础及持力层分析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结合场地岩土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考虑,拟建场地内①杂填土土质松散,且埋深较大,故拟建建筑物不宜采用天然浅基础方案。

     2、桩基础类型及持力层分析 根据拟建工程上部结构的特点,结合场地岩土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考虑,拟建建筑物可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基础方案及持力层的选择分析如下:

     1)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方案:桩端持力层选择⑤残积粉质黏土,其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 q pk 建议取 2000kPa,桩端进入持力层≥1.0D,桩长不小于 6.0 米。建议基础施工前应选择场地内不同地段进行试桩试验,以确

     定桩长、成桩质量、沉管机械所能达到的持力层,并通过静载试验以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2)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方案:桩端持力层选择⑤残积粉质黏土,当 D=800mm 时,其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 qpk 建议取 3000kPa,桩端进入持力层≥1.0D,桩长不小于 6.0 米。该桩型具有施工方法简单、成桩质量较高、地区经验比较丰富,但其安全性较低,桩基开挖时应注意做好基础护壁、地表和井底排水、井底供氧等安全措施。

     3)冲击取土灌注桩基础方案:该类桩俗称“机动洛阳铲”,桩端持力层选择⑤残积粉质黏土,其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 q pk 建议取 2800kPa,桩端进入持力层≥1.0 米,桩长不小于 6.0 米。基础施工前应通过现场静载试验以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 , 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通过对以上基础方案进行比选,认为:拟建建筑物采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较为经济合理。

     四、结论和建议部分

     1、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丙级。

     2、据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勘察深度内,拟建场地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淤泥质土、耕表土、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残积粉质黏土及强风化粉砂岩,相关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可按表 3~表 6 采用。

     3、拟建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无不良地质作用。据钻探资料,在勘察深

     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通过。

     4、本场地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本地区基本烈度属于小于 6 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 0.05g。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5、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为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6、拟建建筑物可采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方案,选择⑤残积粉质黏土,其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 q pk 建议取 2000kPa,桩端进入持力层≥1.0D,桩长不小于 6.0 米。建议基础施工前应选择场地内不同地段进行试桩试验,以确定桩长、成桩质量、沉管机械所能达到的持力层,并通过静载试验以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7、至于具体采用何种基础类型,应由建设(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经过对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并结合上部结构类型,对各种可能的基础方案进行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比较后进一步确定。

     8、基础施工应加强基坑或基槽验收工作,在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挖或试桩试验,对桩基础应进行静载试验。如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有差异或变化较大时,及时与地勘设计等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或施工勘察工作。

     9、本勘察报告提交后,如由于设计变更引起的拟建建(构)筑物结构及平面位置发生变化时,不可套用本勘察报告,需进行补充勘察,并以补充勘察资料作为变更设计的依据。

    推荐访问:修改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