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讲话稿 > 正文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_傅佩荣哲学与人生阅读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08-30 点击:
    傅佩荣谈哲学学习历程(一)

    傅佩荣谈哲学学习历程(一) (2006-08-03 16:25:34)

    分类:访谈录 (与台湾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姜涵女士对谈)

    姜涵: 傅教授您好!

    傅佩荣:姜涵您好!

    姜涵:我们都知道,在台湾,现在人们谈到哲学的代表,很多朋友不约而同地都会说是您,看起来时势已经所趋,好像就变成哲学必须一定要发言的人,您以前年轻的时候想过有这样的一天吗?

    傅佩荣:显然是没有的,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将来自己一定会成为像某些前辈一样,或是说即使当时有所谓的前辈,我们也会觉得他的风范遥不可及。像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我们就常常觉得他学贯中西。现在偶尔也有人这样称赞我,我就觉得很惭愧,是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就负责扮演他的角色。现在我在台湾,目前在哲学界教书教久了,因为话说得还算清楚,所以很多人就说要我多谈谈哲学,我就只好把握自己的机会尽力而为了。 姜涵:您自己在从事哲学的教育工作这样一种长途跋涉的路程当中,你不觉得走起来很寂寞?

    傅佩荣:因为有教书的工作,早先在读哲学的时候,考大学第一志愿就选了哲学系,那是跟我的成长背景有关,因为我家里有虔诚的宗教信仰。我从小对于人生比较深刻、复杂的问题,包括生前死后,但是理性都无法回答的问题都有兴趣,就常常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所以我考大学的时候就决定选读哲学系。哲学系在社会上是不容易有出路的,而它的内容主要是爱好智慧,就是探讨比较深层的一些问题,包括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应该何去何从,怎么去做一种价值的选择跟判断。我读哲学系可以说是有这些背景,以至于我读起来就比较愉快。

    您刚刚说这个路上会不会寂寞,其实学者的路不管任何一科,都有他类似的挑战,哲学也不例外,能在大学教书,我感到非常幸运,所以这一方面的问题就少了很多。有同事、朋友,并且一直有很好的学生,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人生真相的一些问题,当然不会寂寞。 姜涵:您刚刚提到您有宗教背景,为什么不走进神学,而要选哲学呢?

    傅佩荣:因为神学属于宗教圈内的一些人,他们已经把信仰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这一生都要维护这样的信仰,作一个探讨。说实在的,我对神学还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对神做这样的研究,它的答案往往都是早就决定的。

    姜涵:可是您很早就被送到教会学校去了。

    傅佩荣:那是没错,但它还是一般的哲学,还是要考高中,考大学的,所以对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惟一的特色就是我在中学时代就学了六年的拉丁文,对我后来学习外文,包括德文、法文这些都比较容易。

    姜涵:那么也就是说神学并不是你心里面喜欢的科目,你觉得哲学反而比神学更能够清楚说明你想要的问题的答案?

    傅佩荣:是的,神学,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去研究神学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宗教信仰有它属于个人的特殊机缘,你所信的最主要是在生活上实践出来,让你这一生活得平安喜乐,充满希望。

    神学的话,如果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少数专家的挑战,而哲学对所有人都可以谈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我学哲学之后,觉得在人间跟许多朋友们互动、接触,会觉得非常具体,我不需要去特别谈到某种信仰的问题。神学只是设定在某一个宗教内部的一些深入研究,它很难跨出自己的范围跟一般人作一种比较普遍的沟通。

    姜涵:因为西方世界,很多家庭是牧师的背景,儿子也做牧师,就三代牧师,这个好像听起来就是继承衣钵的味道。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也就是说,你们家有这种宗教背景的环境,有这个环境的时候,为什么那个直觉是走向哲学?这是我非常好奇的部分,因为事实上那个环境不是这样的。

    傅佩荣:您刚刚所说的三代牧师,我们就会想到尼采,尼采确实是祖先三代都是牧师,尼采本人后来成为有名的无神论者。当然很多人可解释,说他是为了让信仰的一种新的面貌可以重新肯定人跟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但那是别的问题了,至少在西方正统的宗教背景里面,会把尼采当作一个无神论者来对待。

    我们一般信徒的家庭就不一样了,等于是从小有一个宗教的背景,让你对于一个在特定时空范围之内所能看到的世界,在宗教里面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一面,就是你很小就知道有一个西方文化的发展,就知道有犹太人、罗马人。这一路下来再到整个西方宗教史上、艺术上、文学上的各种成就,你都会稍微了解一些,对你来说的话,住在台湾这么小小的地方,是很好的一个开拓事业的机会。

    姜涵:是,您是不是能够谈一谈,您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因为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面,学哲学的人是非常少的,而且以前早就有人说学哲学学到后来会变成神经病。当然我在您面前不应该讲这样的话,可是为什么您没有发疯呢?您碰到很多困难、高难度的问题,您是怎么去面对的?

    傅佩荣:这个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你碰到再怎么困难的问题,你都要了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人的社会里面,早就发生过了。我们常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论再怎么悲苦,在过去很多人身上早就发生过了,所以你不要以为自己碰到的状况是最糟的或是最严重的,好像有一个人,不是神,专门对付你一样。

    而另一方面,你说,你会不会因为读哲学而精神状态比较复杂。这其实要看每一个人,因为属于情绪的问题是普遍的,不受你读什么学科的影响。哲学的训练是特别给你一个逻辑的思考,让你从既定的经验跟具体的知识出发,然后设法做一个全盘的、理性的解释说明,然后再设法找到你对未来生活的方向。

    对我来说的话,我读哲学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它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可以现在从事理性的反省,对未来可以提出一种人生的理想,所以从经验到理性到理想,就把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三个方向统统掌握住了。哲学就是使人保持清醒的警觉,从苏格拉底很喜欢强

    调的“认识你自己”开始,能够认识自己的话,就会自我约束,知道什么是我的能力上比较强的这一面,什么是我的弱点、缺点,知道之后你就会设定许多人生的目标。

    譬如,我常常说笛卡尔的座右铭:“不要让你的欲望超过你的能力范围。”如果你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觉得比较容易快乐,你的欲望都在能力范围之内。你所喜欢的事情都可以做成,你就不会心想而事不成,也不至于经常看到别人会羡慕、嫉妒,甚至还有许多愤世嫉俗的心态,这些都不会出现。

    姜涵:真的不出现吗?

    傅佩荣:基本上来说,每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到一个时候就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常常就会觉得我已经研究那么久了,有这种心得,为什么别人还不接受呢?但是你要了解,学术界的特色就是大家要一团混战,就是意见不一样,来争论,要不然怎么可能说定一尊,变成一言堂,这不可能的。

    姜涵:所以一定要经过一团混乱的时候才有价值呈现的机会,是不是?

    傅佩荣:通常在理论上很难找到定案的,你要在行为上去付出实践,你到最后落实的时候还要看你那个理论在行为实践里边能不能给人生带来一种正确的引导,怎么去分辨它是否是正确的引导呢?要看一个人活着是不是充实,是不是快乐。

    我学哲学所得到的心得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当然哲学家里面也有很多人有各种的看法,但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都要知道,第一个,他在说什么?第二个,他为什么这样说?第三个,他所说的能够成立吗?能不能够落实在生活里面?大概都问三个问题,先弄清楚,先不要作判断。

    我们最忌讳的是还没有去了解,就先加以判断。譬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了解,当然加以判断了,但是后来发现马克思也有他很好的思想,他的人文主义基本的理想是能够回应大多数人需要的。你了解之后就要问他为什么这样讲?每一个哲学家一定是言之成理,但他也同样的持之有故,不过他所根据的生活经验是不是普遍的,是不是正常而适当的,那就不一定了。因为你还要一步看它落实在生活里面,加以实践的时候能不能够引起普遍的共鸣,就是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他有这种非常正确的数值在里面,这是我们在探讨哲学的时候,包括西方跟中国的哲学都可以有的态度。

    姜涵:是,刚刚我们从您的谈话当中就发现,非常非常流畅,说出来的就是一什么,二什么,三什么。你是不是刻意背过,还是说你已经内化了?

    傅佩荣:我们有关这种思考的问题,其实您只要经常阅读哲学家的书。很多人说看不懂,看得很糊涂,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如果先学西方哲学的话,像我一样,就觉得逻辑推理非常清楚,任何问题的探讨都可以有几个侧面。你只要掌握住,都可以慢慢地化繁为简,然后看到它的关键所在,并做一种个人的判断,所以说你刚刚提到怎么分一、二、三,其实长期阅读西方哲学的书,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哲学思考是非常周严的,任何问题出现他不会说讲了一半再补充这个,补充那个。

    一般来说读哲学之后,对任何事情的分类,我们以分类来说,说完毕之后就可以穷尽,穷尽就是他不可能再有别的遗漏的部分,这是基本的训练。你没有把握之前,就是你可以保留判断,你一旦判断的时候,一定有充分的理由。

    傅佩荣《人之初性向善》

    傅佩荣

    《人之初 性向善》

    如果把人性当做一张白纸或白璧的话,你就没有理由跟一个人说你应该行善避恶,因为环境的力量太大了。而教育基本上是要让你人性内在本来有的一种力量或倾向,能够顺利正常的表达出来,这才是一种好的教育策略。

    一、人非本善

    有关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强调人性的特色,孟子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他说:现在有人看到一个小孩子慢慢爬到水井旁边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紧张不安,很不忍的心。他接着说:他有这种心啊,不是想跟小孩的父母交朋友。就是你的孩子跑到水井边很危险,快掉下去了,我觉得很紧张、很不忍,是我想跟你这个做父母的交朋友,不是的;也不是说我想在我们同乡之间得到好的名声,希望大家称赞我;也不是说我很讨厌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因为小孩子掉到水井里面一定是哭的很惨烈,那我听到这个声音我就很难过,也不是害怕听到这样的声音。而完全是没有任何目的,因为我是一个人,我看到小孩子爬到水井边自然就会怵惕恻隐,就会很紧张、恐惧、很不忍心。

    孟子所说“非人也”的四种情况:没有恻隐之心,不是人;没有羞耻心,不是人;没有礼貌、辞让的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分辨的心,不是人。比如地震的时候我的母亲还没逃出来,我先跑走,那我算人吗?那就别人就说你不是人了。别人说你不是人,你就生气的话,孟子就说恭喜你,你要变人了,为什么?因为你会生气,叫做羞恶之心。我有羞耻心,别人骂我不是人,我就生气,代表我还有希望,我就要设法做一个别人能够接受的人。如果别人骂我不是人,我也不生气,那真的不是人了。

    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心,就是本善,这个好象跟实际情况不太符合。美国已经做过研究,观察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小孩子两岁半开始就有勾心斗角,成帮结派,斗争一个人。这说明小孩子从两三岁,一路上去,你说他本善,恐怕很难证明。所以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上,你也会觉得如果你把孟子的性善理解为本善,又是静态的本质,那么恐怕孟子也说不通,他自己也不会接受。

    二、人和动物的差别

    禽兽有一个躯体,人也有一个身体,它有头、有脚、有手,我们也有相对的身体的部分,这是都一样的;它们需要食物,需要休息,有各种本性的欲望,我们也一样。人和禽兽的一

    点点差别是在内而不在外,孟子说这一点点东西,一般老百姓把它去掉,君子把它保存下来。孟子也强调教育,他说:一个人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每天很悠哉的生活,但是没有受教育的话,就很接近禽兽。因此教育是个关键,换句话说,一般老百姓受教育的话,他就开始走出人生的路,而不再是生物而已。

    舜在古代是大圣人,舜年轻的时候,小时候他住在山里面,跟树木,跟石头一起生活,跟野鹿、野猪一起玩耍,他那个时候跟深山里面的野人差别也是几希,野人不是原始人或是野蛮人了,野人就是指很平凡的、没有受教育的老百姓就是野人了。他就说舜跟深山里的野人差别是几兮,但是舜有一个特色,他听到一句善的话,看到一件善的行为,内心里面那种力量“若觉江河,沛然莫之能欲”,好象江河决了口,决堤啊,那个水冲下来挡也挡不住。这说明人性不是本善的,他要听到善的话,看到善的行为,这叫做闻见知之。闻跟见,闻跟见属于经验,我听到的,我看到的,然后我内心的一种力量才像江河一样决堤,冲下来,没有人挡得住,叫做人性向善。但是这个向善不是你发明的,不是你想出来的,是因为有别人有善的行为跟善的言论。比如你听到有人说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把我们养大很辛苦,你听到就觉得说这个话真好,你看到小孩子孝顺父母,一个年轻人帮助老人家过马路,你看到就觉得真好,内心里面就挡不住啊,这个力量就表现出来,“沛然莫之能欲”。

    三、四种行善的开端

    孟子认为人的心有四端,端代表开始、萌芽,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开端要做出来的行为才叫善,从恻隐之心变成仁,羞恶之心变成义,辞让之心变成礼,是非之心变成志,仁义礼志这才是善。一个人做到仁义礼志,那就是做到善了,你有前面四种心,只代表你有开始,还要有真诚。

    【故事1】

    孟子说有一座山叫做牛山,在齐国都城临淄的附近。这座山山上的花草树木长得很茂盛,但是因为一边是都市,很多人盖房子。古时候造棺材需要很大的树整棵来做,就把树砍了,砍光了。另一边是农村,放牧牛羊,就把一些花草都吃光了,好好的一座山变成秃山了。孟子就说了,请问秃是山的本性吗?山的本性是秃的吗?显然不是,因为以前是有花草树木。再问,花草树木是山的本性吗?山的本性是花草树木吗?也不是,如果是的话怎么会被吃光,被砍光呢。

    孟子的答案是山的本性是“能够”长出花草树木,能够代向,力量。山的本性既不是秃,也不是花草树木,山作为山,它“能够”长出花草树木。但是问题在于你有没有给它机会,你每天早上起来就把它新发的芽,才长出来的花草砍掉,久而久之就变成秃山,好象从来不曾长过花草树木一样,这难道是山的真实的情况吗?当然不是。所以在《孟子》里面用很多这样的故事跟比喻啊,孟子很喜欢用这种比喻,说明你看不到人性,你只能用比喻,让别人

    来了解,但是你了解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他讲的人性善它不是本质也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力量,是动态的。

    一个人很真诚的面对自己,他的内在就会引发力量出来,这个力量叫做“向”,该做的事叫做“善”,所以这叫做“人性向善”。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说:人性跟善的关系,就好象水要往下流的关系,人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下”这个字不是水的性,是水的向,水的性是二氢化氧(H2O)。那下当然是水的向了,水向下,那善也是人的向,人向善。

    对于人还会为恶的解释,孟子比喻说,水向下流,但是用手泼水可以让它高过额头,水飞溅上来高过额头,用管子接水,可以让它倒流上山。意思是外在的形式、外在的力量可以让水逆流,人性本来是向善的,外面的力量可以让它为恶。所以孟子就说了,“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富岁就是经济繁荣的时候,年轻人好吃懒做。“凶岁,子弟多暴”经济萧条的时候,收成不好的时候,年轻人就很凶暴。外在的形势比人强,它会影响你,让你做错误的判断,表现错误的行为,这是他的理解。

    四、如何择善

    1.儒家的三个原则

     第一个人性向善;

     第二个择善固执;

     第三个止于至善。

    2.择善的方法

    第一个要内心感受要真诚。如果你不真诚的话,那你做任何事都有目的,这样的话别人将来发现之后也会非常的难过,并且没有真诚的心外面的做法都是一些表演而已,跟内心脱节,它就不会影响你的内心,这种善的行为对外是善的,对内如果缺乏真诚,就不会改变你的性格跟气质。一个人常常行善,看起来就比较像好人,因为他真心行善,所以善就会在内在里面改变自己,相反的,一个人常常做好事,看起来还是很凶的样子,那代表他以前做好事都是应付而已,是演戏。

    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比如说我遇到父母亲,我真的希望父母快乐。但是第二步,对方的期许要沟通,父母要我怎么做他才满意,要沟通沟通,他要求太高的话我也做不到,只好跟他说我实在做不到。比如小时候父母跟我说,你给我考第一名,我再怎么努力我也考不到,还好,心理学家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当他们父母要求他们考第一名的时候我就说回去跟父母报告,说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书念不好,有一半是遗传的问题。这么一讲的话父母就不好意思再要求了,这不能怪你怪我自己,给你的这个基因还不够好,这是事实,因为遗传占50%左右,后天的努力占50%左右。

    【故事2】

    《孟子》里面就讲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人,越国人拿箭射他,这个人事后可以跟别人有说有笑讲这件事,说昨天好危险的,有个越国人拿箭射我,但是我毫不在乎。第二次,他的哥哥拿箭射他,事后他跟别人讲,这个是哭哭啼啼。

    故事就是要告诉你,同样有人拿箭射你危险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越国人拿箭射你你谈笑风生,自己的哥哥拿箭射你却伤心痛哭。因为你对越国人跟对自己的哥哥期许不一样,这个世界上人跟人来往就要看对方跟我之间的关系,你期许跟我说能够做的配合没有问题,但是期许会有落差,就要看每一个人彼此之间怎么沟通了。

    【故事3】

    人活在世界上,假设你有十个朋友,你跟十个朋友的关系都不一样,所以尽量不要用一视同仁这个话,一视同仁这个话只有法律上有效,不相信你试试看。假设你有一天在办公室里面工作,你工作了好多年了,有两个同事,一个是十年的同事,一个是什么才刚刚来上班一个星期的。那你这一天心情很好,买两杯好的咖啡到了办公室,一杯送给刚刚来一个星期的同事,保证他感激的不得了,哎呀,你对我太好了,我才来一个星期就请我喝一杯咖啡,真是感谢得不得了。另一个同事跟你同事十年了,你送一杯咖啡给他,他会感谢你吗?他说:蛋糕呢?没有蛋糕怎么吃咖啡?看见没有,你同样买两杯咖啡送给两个人,反应有这么大的差异啊,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你期许不一样,工作十年的同事,当然感情不一样了,怎么一杯咖啡怎么够呢。那个才来一个星期的,一杯咖啡就很感激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够敏感的话,你跟人跟人之间相处就有困难了,你说我一视同仁了,那你一视同仁就得罪人了。这是儒家的思想,非常活泼的。

    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社会规范代表一个社会上的共识,风俗习惯都在里面,要尽量遵守,因为你不遵守的话,就让别人侧目,让别人批评,到最后好心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三点合起来,人生就有路可以走了。

    五、儒家对“孝”的见解

    《孟子》里面也强调孝,他说:舜为什么那么伟大呢?因为舜到五十岁的时候还在思慕父母亲。所以儒家思想关键在于真诚,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你做的对,比如说你社会成就不够高,父母对你期许很高,那没办法了,我生下来就这个水平,那我还是有办法孝顺,因为我真诚,久而久之父母也会感动。他就会发现说,你在社会上即使成就不高,但你对父母有孝心,那就够了。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不能做到孝顺,说实在的那还算人吗?这在儒家的思想这一点是非常准确,没有什么谈条件的空间,你就是应该孝顺,但是孝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有的父母亲不见得懂事。我们讲儒家的时候常常有误导,宋朝学者说过一句话,大家今天都认为是儒家的思想,他怎么说呢,“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话不是孔子、孟子说的,是宋朝一位学者说的,那么这个话说出来之后很多人就以为,哎呀父母说的话一定要听,

    但是你不要忘记,真正的儒家不这样说的,孔子在《论语》里面就讲过一句话,他说:侍奉父母亲的时候,发现父母要犯错了,要委婉的劝阻。代表父母可能会犯错,而《孝经》里面,说真正的孝顺的儿子要能够对父母亲说出一些正义的话,如果父母有错,要直接就说,让父母不要犯错。这是儒家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向善,不能因为亲情而伤害我这个原则。

    六、“固执”与“变通”

    《孟子》里面特别强调变通,儒家是有原则,但是要变通,在古时候叫做“守经达权”,经就是常遵守我的原则,全就是变,能够通达变化的道理。这是儒家的原则。

    【故事4】

    有一次有个人就故意问孟子了,问他说:如果嫂嫂掉到水里面去,我做小叔的能不能伸手去救她?因为古时候有严格的规定,一方面是“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孔子当时也是一样,他在鲁国当到司寇的时候,鲁国治人好,到最后“路不拾遗,男女分途”,意思是东西掉地上没有人捡,男生女生在路上走两边,省得碰到麻烦。另一方面更严格,叫做“叔嫂不通问”,我跟我哥哥的太太,就是我的大嫂,平常见面不能问“你好吗”之类的。因为古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做小叔的很多年纪轻的还没结婚,老这样问来问去怕有麻烦。孟子说:如果你嫂嫂掉到水里你不拉她的话,就是豺狼,太狠心了吧,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就淹死了,太狠心了,当然要救啊。这个人就说了:那这样的话天下现在都沉在水里了,老百姓水深火热,你怎么不救呢?孟子就说:这什么比喻呢,天下都沉在水里面要用道来救,不是用我的手来救,我的手怎么能拉天下人。

    孟子的原则就在这里,我要坚持在正常情况下一定要遵守礼仪,但是在特别情况下要变通,救人第一。你不能说这个特别情况我可不能救,救的话恐怕就违背礼的要求了,就看着别人淹死了,这不是人了。所以孟子的思想是有原则,但是有变通。他很讨厌一个人坚持一个原则什么都不变,一辈子就固执这个原则。

    【故事5】

    古代有一个词,叫“尸位素餐”,就是一个人占一个位子白吃饭,他没有什么贡献。“尸”这个字在古代很重要,我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找一个晚辈,一个小孩坐在座位上,大家把他当祖先来拜,那个座位上坐的孩子叫做“尸”,因为你祭拜祖先的时候,你看到一个真正的我们的后代等于是祖先的生命传下来的,这样你心里面就很容易表现尊敬。一个晚辈坐在位置上,我们要向他敬拜,这是特别情况。他从位置上下来之后,跟你说,假如他是你的侄儿,他说:叔叔,你给我鞠躬。那不行,平常你给我鞠躬,你是代替祖先坐那儿,特别的位置我给你鞠躬。

    七、总结

    所以人跟人相处,儒家告诉你要懂得去选择你的善,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这都是大原则,它的基础就来自于人性向善。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这是简单的定义,没有例外的,所以善只有人跟人之间才有效。一个人对猫狗很

    照顾,不等于善,代表爱护动物;一个人对神明很尊敬,每天拜拜,每天上教堂不叫善,代表虔诚的信徒。真正的善只放在人间,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特色,人文主义,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这别人是从父母开始到天下的每一个人,我跟别人之间都有适当的关系,我可以实现,我也可以不实现,我一旦实现的话,就是做到了善,人性向善,我的人性才会越来越充实。

    探讨生命的意义——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在复旦的演讲

      主持人:

      这里还要感谢北京立品图书公司的总编辑刘景琳先生的大力支持。傅佩荣先生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博士,祖籍是上海。傅佩荣先生是台湾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他的哲学原生课17年坐无虚席,是台湾哲学教育的基业人。傅佩荣教授还是杰出的演讲家,每年都举行200多场的演讲。傅佩荣教授的著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哲学研究入门、人生哲理等等,他的著作有《哲学与人生》、《智慧与人生》等等。接下来我首先请傅先生为我们做精采的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傅佩荣:

      各位好,我从小对贵校有长期的向往,今天来到这里实在觉得非常开心。我今天谈的主题是很严肃的,我在台湾大学教书将近30年,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就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很大,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理解。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你要谈人生,其实你才刚刚开始,恐怕只是前面四分之一而已,那么你凭什么说人生整个说起来有什么意义呢。学习哲学的第一课往往就要界定你所用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名词,所以当你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时候,你首先就要问你所说的意义是什么意义。你听到这样的问话你就知道他学过哲学,他要跟你争论什么是意义。但是今天我们很简单地说,意义就是理解之可能性,你说一句话我了解就代表它有意义,不能了解就代表这句话没有意义,就这么简单。但是谈人生问题的时候,你说人生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等于说人生可以被理解吗。比如说各位今天晚上听演讲,听演讲这个事情恐怕是浪费一个晚上,恐怕是大家很值得的事情,但是至少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不了解的话只听别人说你就跟着来,这个行动对你来说只是一种盲从的表现。如果你来的时候真的知道你为什么来,你想听听不同的意见,听一下年纪比较大的人,后中年时代的人,他怎么去看人生的问题,或者听一个学了一辈子的人,他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这样就代表你今天这个活动你自己了解。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不多。通常都是别人怎么做我怎么做,至少不要落伍,要跟上潮流。但是一定要等到自己问自己说,这个抉择我怎么做。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在校园里面碰到知心的好友,或者谈恋爱的时候,你要跟谁做朋友,这个选择性太多了,所以很难。任何选择都可能选错,选错的时候不能重来,因为时间一去不再回头。很多时候就要问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怎

    么进行这一生呢。所以希腊时候的哲学家很强调一句话,这句话是刻在特尔斐神殿上面的,叫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经常问人说你认识自己吗,所以我们就要想一下我自己是谁,拿出来身份证一看,我的名字是什么,我是哪年生的,我是哪里人,念什么学校,什么科系。但是跟你条件一样的人成千上万,我从耶鲁大学拿到博士,开始还以为耶鲁大学不错,拿到博士不简单,回国之后有位老教授第一句话就浇我冷水,他说耶鲁大学没有什么了不起,有成千上万的人念过。全世界有哪所有名的大学毕业生和博士不是成千上万,所以你只是很多人之一,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人与人相处当然有竞争的压力,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不会进步,但是竞争就是一切吗?任何一个人的成功恐怕都建立在很多很多其他人的失败上面。我在台大教学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因为台大是台湾最好的学校,我说你们一个人考上台大,多少人在家里伤心、失望、痛苦,甚至自杀,所以你们有多大的社会责任。各位考上复旦也是一样,你进了复旦,多少人因为你进了复旦而不能进复旦。所以其中的失败、痛苦和后面的后遗症你都要负相对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因为社会上很多问题是我们造成的。  

      我们今天谈到人生意义的时候,首先还是要把这些概念加以分析。你要分析三个概念:第一个概念,生命是怎么一回事;第二个,人类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人与动物不一样;第三个,我这个人的生命要如何去实现它的意义呢?你这样自我拷问才不至于说人生有没有意义。答案就是两个,一个有,一个没有,这两个答案显然不能说明问题的复杂性,所以第一步要先说明到底生命是怎么一回事。简单说,所有有生之物希望继续活下去,生命要求活下去是一个本能的需要。活下去有两个方式,第一个我尽量活久一点,好死不如赖活着,第二个我活不了的时候,我要设法繁殖后代。所有的生物都靠这两个方法生存和繁衍来使它的生命不断的发展下去。我们人类是生物之一,这是本能的需求,没有人可以否定这种需要,所以在这方面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因为我还是人,所以我就要接着问,人与其他的动物有什么差别?人作为万物之灵,他所灵的地方就是有理性,这个理性的特色在于凸显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才有自由意志。我有自我的意识,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才能说我们要什么样的选择,我要为这个选择和决定的后果负责任,负责过程里面我的自我生命得到落实。如果只做选择而不能为后果负责的话,我只是一个选择的机器而已,后果

    别人负责,但是不叫做我的生命。所以我们讲到人类生命的时候就要区分人类跟生物的差别何在,当然是在于理性。很多人说宇宙万物里面固然是人有理性,但是也只有人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那怎么办呢?我们要说,既使你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你思考着点的也只能是使用理性,就是人毕竟还是理性的动物。这个时候你就会问,那请问理性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西方哲学有一位代表人物叫做亚里斯多德,他的老师叫做柏拉图,柏拉图教了他整整20年,柏拉图首先是办理学院的,到现在为止学院这个名字就是从柏拉图所创办的学校来的。然后他毕业时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就是说他老师说的东西不一定对,只要追求真理,老师说的都先放在一边。但问题是真理谁说了算呢?当我们对着麦克风的时候说的就是对的吗?我们听听看亚里斯多德如何界定人生的意义,他说人最大的特色在于理性,所以人一生最高的境界在于用理性来关照。我们现在讲的理性,在希腊原文里称为关照,理性就是关照,而不是行动,行动是实践。你一旦行动就落实到某一个小点上,如果用理性就能做到全局,所以亚里斯多德说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用理性去思考和思想,不要付诸行动。有行动就代表有所追求,比如说今天为什么来,就是有所追求,有所不足,代表理性的运作条件不够。条件够的人就像一只鸟,在高高的树枝上观看这个事情,不采取行动,他设法理解这一切。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幸福呢?我们今天会觉得很幼稚,很无聊,也不知道去赚钱,但是他最后自我拷问到,如果理性本身是一种观赏的态度,就是理性自然的内容,我透过理解掌握到所有的一切,但如果投入变化的话,变化是无限的,永远在现象界里面打转。这是一种解词。所以我们人做任何事都要问,这是我愿意做的吗?就算是别人叫我做的,如果我愿意做就有得有失,往往失去的比得到的还多,但是你选择的话就代表你的意志,你就要为结果负责。人的价值在于负责方面,而不是选择的过程。这就是人类生命的特色,在于用理性去思考生命应该有不同的安排。

      有些人在这里就要问了,他说人类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会自杀。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的生物可能自杀吗?很多人说可能,比如有时候看报纸,它会写说在南极一群老鼠一起跑到海水里面,记者就说了,你看老鼠集体自杀。对,只要是自杀,不能跟集体连在一起,只要是集体往往牵涉到本能。所以如果我们说老鼠下海的时候,有些老鼠不下海,我们就可以承认这只老鼠有自我意识。动物还没有到自

    杀的条件,它是本能控制。古代有一句话,慧星现,鲸鱼死。天上出现慧星,鲸鱼就死掉了,因为慧星出现的时候改变了地球磁场,使鲸鱼的本能受到干扰,它本来要往海洋游,结果游到岸上,你怎么把它推到海洋里它都要回来,因为它的本能告诉他这个是深海,实际上却是陆地,因为它被慧星所干扰,一定要等干扰消失之后才会回到大海。所以,古代的资料和现代的研究可以对照起来,答案就是生物没有自杀的,只有人才可能。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类的自杀都说是看透了,实际上不是看透了,是看错了。因为自杀是个矛盾的行为。什么叫矛盾?就是人类有一个本质,从前面延伸下来的所有都是帮助人们增加生命的能量,躲开对生命的威胁,只有自杀是矛盾的,自杀是选择取消自己的生命。你的自由是用来保护自己,让生命可以发展。结果现在用这个自由取消生命,所以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说看错了。

      这就可以进入到第三个问题: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宇宙万物里面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就是说宇宙里面没有像我这样的人。每个人都要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双胞胎也不一样。我的生命到了一个阶段,比如说上大学,尤其是复旦大学这么好的学校,一旦上了大学,就要看自己我这个人有什么生命的特色,所以我们就要跟认识自己结合起来。你要问,我这个人的生命在历史上出现,是不是跟其他生命一样缘起缘灭,多一个你,少一个你没有差别,或者一个人走过一定要留下某些痕迹。很多人说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这不是我的意思。我要强调的是,人的生命有它的一种愿望,之后才能保持一种永恒的可能。除了生物上繁衍后代之外,有人希望在社会上追求不朽的名声,但社会上不朽的名声到现在没有任何的保证。比如说,有些埃及学家很喜欢研究埃及金字塔里面的很多坟墓的材料,结果有些专家研究了一位埃及女王坟墓的材料,一块墓碑上面的材料,他们研究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得到答案,上面原来是一堆闲话,女王也是要说闲话的。研究了好几年才研究出来,原来别人讲的是八卦新闻。所以,我们就要问,如果一种文明整个毁灭了,这样的文明多的很,根据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研究,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文明至少有20多个,能够留下来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经过四个阶段,兴、胜、衰、亡,文明的发展和个人生命一样有生老病死,只有一个文化是例外的,就是中华文化。很多人跟我说,现在我们开始推动重新去了解传统文化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就是汤恩比所说的,他知道我们这个文化生命力很强,强在什么地

    方,你有儒家、道家这些传统,后来也配合了佛学的发展。那么这种文化的力量,你平常个人生活没有感觉到,但是长期下来就发现它的力量一直存在。你不要孤零零的说我是一个人在天地之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这样的个人就要在文化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们今天谈什么,说到底人生的意义讲了半天在什么地方,我根据我长期研究的心得只说三点。这三点不是我发明的,而是我从一位心理学家,抑郁治疗学的代表弗兰克那里学到的。这个人是犹太人。犹太人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它人口很少,但是在历史舞台上改变整个历史面貌的比例最高。我们常常说三个犹太人改变了世界历史。第一个是耶稣,耶稣出来以后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信他的和不信他的。这句话到现在还有效,因为世界上信耶稣的人有三大系统,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20亿人三分之一信耶稣。第二个人是马克思,马克思出来之后天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赞成共产主义的,一种是反对共产主义的。现在这个界限比较模糊了。还有第三个犹太人是爱因斯坦。美国《时代》周刊选20世纪一百年代表人物只选一个,就是爱因斯坦。他出来之后天下也只有两种人,哪两种人呢,一种是相信古典物理学的,一种是相信现代物理的。爱因斯坦出来以后,相对论、量子论一系列下来之后,整个西方的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整个宇宙的了解从机械论进入到机体论,这个机体论反而配合我们易经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知道了。但是祖先知道的是模模糊糊的,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是整体的生命,西方人很少这样看。他们都认为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人类是有生命的,它有意识和精神,他分的很清楚,能分不能合这是西方的特色,这样才能开展他的科学和各种知识,但是有利就有弊。现在他们就转向东方,认为一切的生命都相互联系。

      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小书,是法国一位有名的作家写的,叫做《棋王,树王,孩子王》。说的是在树王的时候,有一棵大树被砍掉,以后整个生态都变化了,当时砍觉得无所谓,一棵树算什么,但是一棵树倒了之后下面有很多小树活不下去,树上有各种鸟类,各种生物也不能存在了。所以一棵树不是单单的一棵树,它是整个生态的一部分,这个就是机体主义。我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因为我要介绍一个犹太人就是弗兰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关在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被害了,然后他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活下去。当亲戚和朋友都被害的时候,他的记忆也就随着这些人的消失而消失了。没有人一起跟他诉说回忆,他

    就开始研究心理学,最后找到意义治疗,就是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有意义的。我根据他的说法延伸以下三点:第一点,人在世上有工作可以做,人生就有意义。第二点,有人可以关怀,人生就有意义。第三点,有痛苦可以受,人生就有意义。很多人说有痛苦可以受也算吗,我们就是不喜欢受苦。下面我给大家介绍。

      第一个,我们在学校念书的同学会觉得工作是毕业之后的事情,那么有学校可以念人生就有意义。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丘吉尔的黑狗》,丘吉尔有忧郁症,黑狗就是说他的忧郁症,就是说在他身边陪他,但是他是极少数政治领袖又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个真是不容易。所以忧郁症是不好的吗?实际上看你怎么去面对它。我们先讲一句格德的话,他中年的时候也有近似忧郁症的情况,他说一个人活在事业上,每天早上起来都要问自己,我还活着,我要做什么事呢。有一天早上问自己说我还活着,今天没事可做,那么你就可以走了。所以,早上起来跟自己说今天有什么事要做,能够这样子回答自己的人都是很幸福的。各位同学不是一样吗?早上爬起来说今天要上什么课,这是多么的幸福。或者你们将来工作的时候,早上起来想今天要上班了很紧张,这些都是很幸福的。等退休的时候说早上起来没有地方去了,这怎么办呢。

      我在台湾很多地方做过演讲,所以得到许多社会生活的经验,从别人的疑问、诉说中慢慢了解。我有一个朋友当了30多年公务员最后退休了,第一个月很快乐,不用工作还可以享受退休金,第二个月没有地方上班就很烦恼,他跟他太太说,从今天开始你去买菜前请先写份菜单,我批一个可字再去买,因为他当公务员当久了,每天批公文都批习惯了。这说明一个人能批可这个字就觉得自己有贡献了,觉得自己有工作做了,觉得自己有用了。人一定要觉得自己有用处。我去一所养老院演讲,老人家平均年龄将近85岁,一群老人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说完之后养老院的院长告诉我,他们在几年前做过一个实验,把老人家分两组,第一组老人家每个人发一个盆景,你负责照顾这盆花,每天起来浇浇水,修剪枝叶。第二组老人家说你负责养老,结果在生理相近的情况下凡是照顾一盆花的老人家都可以多活两三年。他觉得自己有工作,觉得自己有用,这就很兴奋了。所以,第一点有工作可以做,有学校可以念,有考试要考都是很幸福的事情。

      第二个,有人可以关怀。其实能跟人相处就是人的友情的世界,感情的世界,你有朋友的关怀就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大概三年前,香港明星张国荣跳楼自杀。不

    知各位看到报纸没有?张国荣跳楼自杀第二天,香港传媒报纸头条说张国荣跳楼之后九小时之内有六个人跳楼,经过调查这六个人都是张国荣的粉丝。他们这六个人活着是因为他的偶像还活着,他关心他的偶像甚至高于其他人,他偶像死了他也不想活。这个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想到自己的女儿,我女儿年纪也不小了,她在跟我抱怨,因为她在国中的时候也会崇拜偶像,我经常教训她,因为做父母很担心孩子崇拜偶像不好好念书,我就跟她说偶像是怎么形成的,讲的很有道理。她才念初中,才14岁,怎么可以说过我呢?她常常没有话说,但是她很生气,总觉得我说的跟她的情况不符合,最后终于忍不住跟我抗议了。她只说一句话,她说没有这些偶像让我崇拜的话,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听了非常震撼,我学哲学反应比较快,我立刻想到西方有一句名言,六个字,打不过就联合。我显然打不过她的偶像,只能和她的偶像联合,于是我立刻上街把她的偶像海报、杂志统统买过来送给她,我女儿才跟我回复亲子关系。从此以后我不再批评别人的偶像,我甚至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崇拜偶像的孩子不会自杀。他有对象,他去关怀总是好事。我们有时候年纪大了,很喜欢去批评年轻人,实际上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同样的需求,只不过我们那时候找不到好偶像崇拜,就被父母和老师糊弄过去了。现在年轻人知道说我要崇拜谁,这样很好。很多人问我说,难道你就让你女儿这样子崇拜一个歌星不好好念书吗?我说你别着急,做父母的毕竟老谋深算,我很快发现这个偶像每天专心练唱六小时以上,我说崇拜人家要知道他怎么获得成功的,背后付出什么代价,他每天专心练唱六小时,你可要好好念书。她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喜欢听他唱歌。我就说人是个整体,不能只看外表的表现,要看后面付出的代价,她听了以后觉得有点道理。我继续研究这个偶像,发现这个偶像很孝顺,我就把这个给她看,她说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说人是一个整体。所以,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管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你一定要有关心的对象,如果你没有关心的对象,你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孤单。孤单是一种很高的情操,但是要准备好才能享受。它的阶段分为三个,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你没有经过忍受和接受就不可能到享受,这个就是三受主义。

      第三个,有痛苦可以受。这怎么去解释呢?你只要掌握一个观念,就是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但是改变有两种,第一种改变就是活着自然变老了。在座的年轻同学实在不知道

    什么叫变老,我们这个年纪对于什么叫变老真是感触良多。你活着就会变老,你会感到被动、无奈,没有人有办法改变它。第二种改变就是主动的。只有在受苦受难的时候才会主动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就是开发潜能,让自己变得不一样,这时候生命的意义自然展现出来了。我先说第一种,活着就自然变老。我们很难看开,一直到我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作家到邮局领稿费,她拿到一个邮政汇票,去邮局领稿费的时候邮局小姐正好认识这个作家,称赞说你写的文章很好,我看过好几本,真羡慕你会写文章,这个女作家很客气说会写文章有什么用,头发都白了。她讲完之后这位邮局小姐接了一句话,她说我不会写文章头发也会白。至少你有专长,你可以写作令我羡慕。我自从听到这句话就觉悟了。我有些老朋友一见到我的面就喜欢调侃我说,好久不见你又胖了。以前听到别人说我又胖了我就很惭愧,马上解释说因为好久没有运动,晚上吃宵夜,好像需要别人谅解一样。有这种觉悟以后就不再请求别人原谅了。有人跟我说又胖了,我说你错了,与将来的我相比现在是最瘦的我。有人说你头发怎么又少了,我说你又错了,与将来的我相比现在是我头发最多的时候。我现在的头发肯定会越来越少,最后一定会掉光,所以我养成一个习惯,很多时候有朋友常常说替你拍张照片,我说不要寄给我,因为我从来不看过去的照片。你不要想过去怎么样,谁没有过去。很多人常常说你会不会羡慕学生,我以前很在意,当大学教授最大的压力就是学生每年都是18岁,而我现在已经3个18岁都超过了。但是很多人说你会羡慕年轻人吗?我说不会吧,我说应该年轻人羡慕我,因为我也年轻过,我有什么好羡慕以前过过的日子呢。我觉得年轻人应该羡慕我,因为各位能不能活到老夫这个年纪还不一定呢。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了,如果你了解这种生命的改变,你对于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就会更加关注,所以过去有什么伟大的事迹,各种成绩表现都放在一边,过去的放在一边,前面有更多的东西。

      第二种改变强调的是主动改变自己,这是我今天第一段的重点。怎么叫做主动改变自己呢?受苦受难。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可思议,今天吃饭的时候还有朋友说看到网站上对你的介绍,听说你小时候说话口吃,就是说话结巴。我小时候说话结巴说不出来的,很多人说真的吗,你现在讲话还是正常的,为什么小时候说话结巴,你是不是编故事,故意博取别人同情,我说还不至于用这个手段。我讲一下我的故事。我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邻居小朋友说话口吃,然

    后我学他,我也变成结巴了。以前小学很喜欢叫学生念课文,一到我就结巴,全班大笑,老师笑的声音最大,我当时非常的自卑。因为你交朋友要讲话,话都讲不出来没有人会理你,别人也会嘲笑你。我父母生了七个孩子,看我这样也不太喜欢我,只能让我自生自灭。然后忽然我有一个念头,考试考好一点,别人或许不会笑我吧,做任何事都要有动机,有动机才能有动力,我就靠这个简单的动机,就是考试考的好一点,别人不会笑话我,然后我就拼命的念书。我最喜欢考试,因为考试的时候不允许讲话。这个非常好,跟老师都有默契了,老师都说放过他吧,他讲话讲不出来,但是考试考第一名,这样以后上课我就不用担心了。这个毛病一直到我高二,有一个老师说你念书可以,但是不能讲话,然后他看到报纸上有一个结巴矫正班,然后他叫我去报名。像以前我买票都是写条子买的,那个小姐可能很奇怪怎么买票还要写条子,其实我知道如果我说话的话到晚上也买不到。这种痛苦实在是非常深,因为你成长的过程中九年时间被人嘲笑,所以我这一生都不会嘲笑别人。因为我从小被嘲笑长大,所以我比别人多了一点同理心。同理心和同情心不一样,比如说马路上有一个乞丐,我们都有同情心把钱给他,但是我比别人有同理心,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大声讲可怜可怜我吧,然后我会想到五个字,假如我是他,我虽然要钱也叫人尊重我,所以给铜板的时候小声一点不行吗,给张纸币吧。我们跟任何人来往都要将心比心,所以我有一个特色从来不迟到,在我的字典里面没有迟到这两个字,因为我觉得别人等我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不能迟到。我受了惨重的打击才知道尊重别人,不管我自己在别人眼中有没有成绩,我都没有任何的优越感,我觉得能活着就很快乐了。第二个改变更直接,我考大学的时候第一个就念哲学系。什么是哲学?就是把简单的东西说的复杂,把你懂的东西说成不懂。我们大学当时都是很老的教授,也不谈什么技巧的。有一次一个同学上课没有睡着,下课了以后,老师还问他你今天怎么没有睡着,他站起来想了一下说,因为前面两节睡的太多了。我是教哲学的,哲学教得让别人听得懂比较难,但是教得让别人听不懂容易多了。你年轻的时候受苦受难不但不要抱怨,还要想这是上天给我的机会,我要借助这个机会开发我的潜能,让我变得不一样,不要被动要主动。所有在世界上有成功经验的人都知道,改变自己就是创造人生唯一的方法,你不能改变自己的话,别人给你成功,你也不会珍惜。

      既然掌握到人生的意义——

    我们重复一遍,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那么接着就问,怎么实现这个意义呢?就是开发潜能。我们这里强调三个重点,第一个是不断的求知,第二个是情感与别人互动,第三个就是意志,选择是被动还是主动。这三点把握住你就有方向了。

      第一个就是求知。你只要按时上课,虽然你觉得每天的收获不大,但是一两年之后,你看到新生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太幼稚了,我果然成长了,学习到很多东西。我有一位老师是很有名的历史学者,我每次跟他请教问题都觉得他很博学,毕业的时候我问他,你这么博学有什么秘诀,他说有的,我从年轻时开始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以前都问自己,今天过去了,我今天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就是这么一句话。如果有我才睡觉,没有的话就不睡,到书房找本书看20分钟,要确定这个是以前不知道,现在才看懂的才睡觉。这样求知的态度感觉到生命不断的成长。你在学校里面有很多机会,只要上课就有效果,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你毕业之后。如果你毕业之后还养成求知的习惯,那么效果真是会令人赞叹。将来各位都要成家立业,你们也会为人父母,做父母怎么给人家家庭教育呢?

      我在台大有一个课就是哲学与人生,当时教师只有一个门,然后每次进去学生都说干什么推我,然后我心里想我不推你怎么进去呢。我在第一届下课的时候说,因为我们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要规定一下,大一的不收,大二大三的可以,大四的优先。当时我们学校很大,所以大家走路很快,经常听到脚步声跑过来了,然后我就走的慢一点。一个小女学生跑过来,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她说老师我是大一的,我要选这个课。我说明年再来吧。她说不行,她一定要选。然后我说有什么重要原因吗,她说有的,法律系本来是台大最好的系,只不过出了不太好的人才。我一感动就冲动,全班只有她一个一年级。我表扬的不止是这个学生,还有她伟大的母亲。所以做母亲每天看看书就是最好的教育。我这里强调的求知是你个人不断增加观念,使你各种情绪的反映推到幕后。

      第二点是情感。我们都知道人的情感是决定是否幸福的关键所在,但是情感很复杂,情绪这个字基本上是会受外界影响的。比如说下雨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今天没有买新衣服发现情绪比较低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都是受外面的各种干扰。所以我们要化解情绪,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跟各位介绍一下。

      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压力很大。我一生最苦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小时候说话结巴,说不出来被嘲笑,第二个就是到

    美国念书。我在美国念耶鲁大学,越好的学校越难念,所以我到美国一个礼拜就想要放弃,因为根本念不完。我们教授说一个礼拜要念完一百多页,我就拿出英汉字典来,最后我发现我念懂第一页就花了两个小时。当时我想,糟糕,这样念书不是办法。我就问自己,为什么美国同学可以把书念完。我就开始观察,结果发现美国人读英文有一个秘诀就是不查字典,我就得到启发了,然后我就不查字典,只看重点。什么是重点呢,就是我看的懂的就是重点。我念英文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两小时念一页,改善到一小时可以念十页,每天念12小时以上。我在美国念四年,每天念12小时以后才能把书念完,不是我用功,是因为不这样念赶不上进度。

      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美国不一样,在这里教育的时候老师说上课不要讲话,而在美国念书的时候老师说上课的时候尽量讲话。我当时想,讲英文文法讲错了不好意思。你不好意思就麻烦了。所以讲外文就是要勇敢,不管对错讲就是了。我当时还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上课三个星期一句话没有讲,同学慢慢把我当旁听生,老师看我的眼神越来越怀疑,说这个人从台湾跑来上课不讲话干什么。第四个星期终于发生了奇迹。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所出现的机会就是奇迹。我们这一生有很多机会,但是自己没有准备好,机会来了又走了,而你只要把握到机会的话就可以改变这一生。我在美国念书到第四个星期,有一天上课教授进来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材料有一本书,有谁看过。这么简单的问题我立刻举手,然后发现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举手。当时同学们好像不太高兴,我就想为什么不高兴呢,最后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因为图书馆这本书只有一本,然后被我借走了。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在美国上课的时候教授会发一个大纲,然后他会把这个参考书目给图书馆,所以图书馆里的这些书不能借。但是老师问的这本书正好放错了三个,所以被我借到了,可以借两个月。然后老师给我十分钟把这本书介绍一遍,我的机会来了。我的同学15个人中有一个从爱尔兰到美国念书,英文非常好,他平常对我比较照顾。他有一次跟我说,最近写了一首诗要看吗,我心里想拿来看吧,最多两页嘛。他最后拿来一堆,说这首诗两千行。然后我立刻道歉说实在没有时间来看,我怎么跟他比英文呢。然后我起来,把这本书的内容介绍一遍,教授说我是第一次看到最用功的学生。那时候的感受绝对不是用幸福可以形容的,是非常幸福四个字。但是我并没有松懈,我还是每天读书12小时以上,宿舍里面的同学看到我都问,你什么时候崩溃。

      在国外念书压力真的很大,我为什么没有崩溃呢,这个才是我的重点。因为我有方法,方法最重要。有两个方法调节我的情绪,第一个到美国就买一个收音机,锁定一个音乐电台,一打开就是音乐,我经常会晕倒,但是晕倒也要打开收音机。每个礼拜六我一定逛书店,书店的气氛非常高雅,我一定买书,买书的时候会觉得里面有观点给我启发,人一定要活在希望里面。有一天晚上我们没有睡着,听着一首老歌,那个老歌早就听过了,只觉得好听,当时听起来也很特别,只有一句话可以描写:只要让我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再苦也值得。有一句话,美就是让我见到它甘愿为它奉献一切,甘愿不向它索取任何回报,因为美的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当你听歌曲感动的时候跋涉千山万水都值得。你去看电影刮风下雨,看完电影以后感动那就是值得的。我有一个习惯,在任何地方听到的歌曲,只要感到幸福的就买一个CD,看完电影感到幸福的就买一个DVD,书也是这样的。美的力量可以使我的情绪完全化解,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没有人可以使我放弃生存的意志,这个就是美的力量。人生如果少了音乐就是一个错误。我跟各位分享我的经验,就是要找到自己最爱的,千万不要问别人的意见。有一次跟朋友说这种欣赏音乐的意见,我话没有说完他就跑掉了。他非常的兴奋,找了一个教音乐的老师,说你赶快给我一些歌曲让我感动幸福的,然后老师就给他一些建议。这位朋友买了好几张CD回家听,然后过来抱怨,说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交响乐,所谓交响乐就是用各种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让你睡着,最后把你吓醒。我跟他说,我的话没有讲完你就跑掉了,我说在每个世界没有专家,也不需要权威,每个世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你自己的感觉。在希腊文里面,美这个字和感觉这个字是同一个字,代表美不能离开感觉。感觉是属于个人的,它跟你过去的生命经验结合在一起。所以千万不要让别人介绍给你好歌,你自己真正受到感动的才是好歌。

      第三个是意志方面。意志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把被动做的事情变成主动要做的。我想到我自己教书的生涯已经将近30年了,教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非常认真,30年以来我不请假和缺课。台大开课是9月18日,那么我开课以前就来这里。我的学生对我很了解,说只要选择这个老师之后不要希望他请假,他只要活着一定会到。其实这个就是一种原则,你只要想到我应该做,是我愿意做的,那么你就有力量。如果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被迫去做那么就很麻烦,你就会找各种的借口去推托,最后事情没有做

    好。我觉得我们要把握住当下这一刹那,你要知道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在公开场合,尤其在这么多优秀年轻朋友的面前说话是很紧张的,但是各位可以发现我不但不紧张,反而可以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做什么。我知道我说的每一句话,跟各位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互动带来什么样的情况,因为我愿意做这个事情,没有人强迫。世界上真正的快乐就是把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变成愿意做的事情,这是观念上的转变,人们一定要善用脑袋里面的脑啡。如果我们这样的话就会比较主动积极,如果你想不是猛龙不过江,这样一来我就给自己设下了很多的限制,这样是没有必要的。人们的心都是类似的,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肯定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接受你。我就是把意志变为自己的出发点,就是把自主意识提到很高。我的朋友半夜开车,他远远看见红灯亮了,然后想一点多根本没有人,就闯红灯开过去了,开过去警车就过来了,警察藏在树林里面。警察拦下来问他,你刚才没有看到红灯吗,他说看到了,然后警察说你不知道红灯要停车吗,他说知道,警察问你为什么不停车呢,他说因为没有看到你。

      我看过美国的报道,美国人有一个调查,在路上找很多的人问,如果可以隐形你要做什么事情,结果接受访问的人80%都说要抢银行。这就说明满街都是强盗,为什么他们没有抢呢,因为有法律,有治安。如果人是这样态度的话就可惜了,就是一辈子在等待机会,那么你过的是什么生活呢。我们要把生活从被动变成主动,从我应该变成我愿意,这样整个生命就转变了,就变得不一样了。

      我们讲了前面三个重点,最后我们讲一下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有一个就是选择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呢?就是做不到的事情。说到座右铭有时候很令人感动,我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只能常常拿她做例子。我女儿念国中三年级的时候,她有一次回家说今天才发现崇拜的是谁,我听了以后就很紧张。这一次都快考高中了,她还说现在崇拜谁,我说你这次崇拜谁呢,她说崇拜孟子,我听了吓一跳,怎么会有15岁的小女孩崇拜孟子呢,我就比较惊讶。我问她说哪一个孟子,她说不要紧张,我崇拜的就是孔子孟子的那个孟子。这样我放心了,但是我很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崇拜孟子呢,她说今天学校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教了孟子一句话,听了很感动,她就背给我听。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当时很感动,觉得教育很有成效。

      我来说说自己过去有一些什么座右铭。有三个,第一个各位同学可以参考,是我很年轻时候的座右铭,

    叫做改造性格,就可以改变命运。你希望改变命运吗,那就先改造性格。性格可以改吗?我们的风格是何以改变的,就是通过学习得到一些观念加以实践,形成一些做人处事的态度,这就是风格。你要透过学习使自己的风格改变,年轻的时候我专门对付我自己,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有什么缺点和优点,通常就会互相比较。我专门对付我的缺点,我知道有什么缺点,我本性的冲动很明显,所以就进行克制,长期下来我的性格改变了。有学生听我的课一年了,然后他们会问我是什么星座,我说你猜吧,学生很少有猜中的。这是我年轻的时候。

      接着就是从美国念完书了,接近中年了。这时候我改了座右铭,两个字,任真。就是让自己活的真诚。为什么我有这个座右铭呢?一个是真诚普遍会伤害人,还有一个就是真诚很容易受伤害,但是经过我长期的修炼我会让真诚不受到伤害,并且也不会伤害到别人。我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说讲的很有意思,其实我私底下做事很枯燥。因为上课讲完话没有力气了,为什么还要勉强说话呢,好好休息一下就是了。

      然后就是从容,从容是我后来到30几岁的座右铭。从容就是不要紧张,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清楚怎么做。这里用一句陶渊明的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我的内心会经常保持悠闲,你如果心里比较紧张的话就撑不了多久。你的身体劳累,但是内心要保持悠闲,这个就是从容,从容很难做到。我在台湾经常演讲,我不太喜欢到中部,我去丰原做演讲,平时坐车要两个半小时,因为我很怕迟到,我不能迟到,所以我就会提前很早出发。但是有一次堵车很厉害,然后我打了一个出租车要到那里,然后我跟出租车司机说快一点,我要去上课,然后司机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忆很深,就是没有人愿意上课的,我当时觉得很对,当车开的时候我就欣赏窗外的风景。实际窗外一直是有风景的,但是我看不到,因为我太紧张了。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如此,我活的真是太紧张了,我在美国念书四年没有到任何地方旅游,没有拍过照片。那么有人就会问你去美国干什么,就是坐牢。这样的生活支持不了多久,身体也搞坏了,因为压力太大了。

      从容有三个原则,真正的从容,第一个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是说在时间上,在材料上不要让自己找借口。我们最怕迟到了说很抱歉塞车,塞车怎么能当理由呢。我们要做好准备,把各种突发的状况考虑进去。第二个做事要全力以赴,因为你做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别的事情,因为我没有分身,我今天在这里就不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如果我今天没有认真做这个事情就

    是浪费我的生命。第三个就是做完立刻放下。什么叫做做完立刻放下呢?比如说讲完我们讨论,然后9点结束了,我一离开教室就忘记我刚刚演讲了,这个就是立刻放下。你明天在校园碰到我说傅教授昨天听过你的演讲,我会说有吗,什么时候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要像电脑归档一样,这个事情做完以后就要全力做下一件事。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就像骨牌一样,什么事情都会被干扰。

      还有一招,晚上睡觉以前用五分钟把今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简单想一遍。今天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会有几个重点,你要刻意地想今天做了什么,说过了什么,你这样做了以后心里就有数,就会知道什么话说错了,什么事情做的不对,这样自己会产生一种反省和批判,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一个人的可贵就在于有自觉的能力,所有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都是少数的情况。你一天做很多事情,你不会记得今天在哪里吃饭,但是你会记得跟别人说话的愉快和不愉快。所以想一下今天发生过的事情,日积月累就会变成自我的认识,就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反应。人会自知的,老子也说过自知者明,你知道自己才代表有真正的觉悟。

      我们在学校念书有通识教育,这个真是好东西。因为现在慢慢有一种趋势,把传统文化纳入整个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听到传统文化就有压力,什么老子孟子总觉得老古板,但是这几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首先受益的就是我自己。我们经常想应该怎么跟别人来往,人与人相处有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愿意的,你现在是学生,你就有同学和老师,还有家里面的家人,每个人跟你的关系都不一样,所以你要怎么办呢。跟别人相处应该考虑三个原则,一个是内心感受要真诚,第二个要进行沟通,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第一个要真诚,不真诚就等于是在扮演某种角色,在应付各位,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跟别人相处最怕自以为是,所以你要注意到和别人情绪的沟通。第三个要遵守规范,包括我们的校规在内。我们教书的老师常常会觉得要尊重同学,我在台湾教书同学说请问教授,不来上课就一定不是好学生吗?这是很好的问题,我说一定不是,学生一定抗议,说你太狭隘了,不来上课说明在家里更用功,我说当然有可能。所以这个都是相对的,你很难判断。我们只能约法三章,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游戏规则,我们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有一个规则,大家一起来定,定好就照规则来做。所以老师第一届课就把规则说清楚了,同学们听听看我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就照这个做,这样被处罚也心甘情

    愿。这三点掌握住了,人与人相处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开始。三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呢?要真诚为上。但是大家要记得,真诚不要伤害别人,真诚也不要受伤害。

      我们刚刚进入大学,很多人对念大学这件事情抱着不同的想法,但是不管怎么样要记得,你大学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是你离开复旦大学,从复旦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个才是重要的,这个就决定你这一生在这个大学里面有没有浪费时间,这个大学给你准备的各种装备是否适当。我们用四个字来描述大学,脱胎换骨。你从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个独立的人格,知道自己是知识分子,对社会有使命感,不管在社会上从事任何行业都要普遍地关怀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他可以很清楚地衡量整个生命对他的要求,他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但是绝对不会把个人的需要放在社会需要之上,他把个人的需要、自我的实现和社会的繁荣结合起来。

      今天的时代是很自由的社会,允许你选择自己的生活模式,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行业,比如说我教书我就把书教好,这是我的责任。但是这样还不够,你要从事社会服务,所以我经常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做演讲和出版书,这个是出自于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别人可能认为没有什么,但是你自己觉得很实在,这样人生的意义就实现了。你把书念好的话天下人都会称赞你,你说要工作赚钱,将来有的是机会,你要把阶段分清楚。你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苦可以受,有了这些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老了就没有潜能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孔子15岁的时候立志求学,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提孔子,你这大把年纪还要崇拜孔子吗,因为我真的崇拜他,因为孔子的很多东西我做不到,所以我就要跟他学习。孔子每隔十年就有新的生命体验,不是说今年60岁,一觉醒来就顺了,不是这样的,他是慢慢累计的。像这种圣贤都有座右铭,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而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不知道方法。今天我把这些心得跟各位同学分享,就是分享一些方法。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入手,再找一些座右铭给自己成长的目标,每隔一段时间发现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浪费,并没有白过,过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意义不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它会在生命过程当中不断地展现出来让你们体会

      这个就是我今天讲的内容,下面同学们可以提问,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讨论。谢谢各位。

    人生哲学傅世英

    人生哲學 傅世英 壹、倫理學

    倫理學(Ethics)也稱為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是一種有關道德及其起源和發展,關於人的行為準則,人相互間和人對群體、社會、國家等的義務的學說。

    一、為什麼要研究倫理學?

    1.個人

    2.社會

    3.世界

    二、逃避思考

    1.權威

    2.目的和意義

    3.偶像

    4.特殊經驗

    5.口味

    6.習慣傳統

    7.其他人

    三、偏見與歪曲的倫理

    1.偏見萬花筒

    食物、年齡、性別、外貌、時代、職業、階級、教育、主義、宗教…

    2.什麼叫偏見?

    偏見(Prejudice)是在正式審判前的判斷,是在未認識事件,或對事 件未經詳細考慮前,便遽下的結論。

    3.產生偏見的社會因素

    (1)內群

    (2)害怕

    (3)代罪

    四、正確思想的評準

    1.宗教

    2.文化

    3.傳統

    4.教育

    5.政治

    貳、全球金融震盪之影響及省思

    一、爆發次級房貸危機

    二、投資銀行及美歐金融機構紛紛爆發經濟危機

    三、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四、全球金融版圖重整

    五、金融風暴衝擊各國經濟

    六、各國因應金融風暴的措施

    七、台灣因應金融風暴的措施

    1.對金融業的衝擊

    2.對投資人的衝擊

    3.對股市的衝擊

    4.其他可能的影響

    (1)GDP

    (2)民間消費投資萎縮

    (3)失業率持續升高 (4)外銷訂單出現負成長 (5)對外貿易出口、進口同步衰減 (6)批發零售 (7)新台幣兌換美元匯率貶值 5.政府所採的因應措施 (1)央行降息 (2)穩定股市措施 (3)金融機構存款金額保障 (4)加強企業融資 (5)調降遺產稅 (6)振興經濟方案 6.記取的教訓 (1)金融監理重點重新思考 (2)信用評等公司的定位 (3)金融再創新

    參、藝術的人生

    一、認識藝術的本質

    1.托爾斯泰的定義

    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個人有意義地藉著某種外在的符號,將所經

    歷的情感傳達給予其他人,致使他們受到感染並且也能夠經驗這些 情感」

    (1) 有意義地傳達情感,而不是傳達思想或概念。

    (2) 藝術家必先親歷其所欲傳達表達的情感。

    (3) 在情感方面的社會感染性。外在的符號-語文、繪畫、音符等。情感傳達給其他人,有意義地產生社會感染性。

    2.新康德學派,蘇珊•蘭格(Susanne K. Langer. 1885-1985)之定義

    是:「藝術是創造那能象徵人類情感的形式」。

    3.艾布拉姆斯(M. H. Apams 1912-)認為藝術包含四個要素:世界、

    作品、藝術家、欣賞者。

    推荐访问:哲学 人生 傅佩荣 哲学与人生txt下载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