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正文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其他县市调研报告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10 点击: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主攻强攻工业战略,围绕工业强县目标,把做强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做强工业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并提出打造“四大基地”建设,为未来五年会昌工业经济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在新的起点上,只有吹响主攻强攻工业的冲锋号,才能为实现会昌追赶与跨越撑起一片蓝色晴空。为此,经济界别主要从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若干思考建议。
    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工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并初步建立了新型矿产业、新型建材业、新型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我县共有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净增7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5亿元,工业增加值13.3亿元。
    从企业性质来看,除县供电公司为国有企业外,其余26个均为非国有企业。非国有工业企业当然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从总产值来看,新型矿产业、新型建材业、新型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7%。其中矿产业占比为51.7%,雄居“半壁江山”;
    建材业占比为4.5%(红狮水泥未列入去年规模企业名单),食品加工业占比为14.5%。其他行业中,供电、服装行业份额较大,分别占4%、12.7%。
    从实现税收来看,金龙锡业年纳税超亿元,达1.2亿元,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一枝独秀”。除此之外纳税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石磊矿业(2058.6万元)、锦顺达锡业(1571.7万元)、鹰鹏化工(1304.3万元);
    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共有2家,分别是红山铜业(638.4万元)、供电公司(528.7万元)。
    从我县工业经济在全市的排位来看,随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好转,其位次也在不断进位赶超,实现工业崛起。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由6.49亿元提高到65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19亿元提高到13.3亿元,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步入了全市“第二方阵”。但是,我县工业经济基础仍然不够厚实,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条未能有效延伸,资源优势未能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等等。
    二、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毋庸置疑,工业经济的强势推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同样证明,当前今后一个时期,会昌要实现追赶与跨越,关键在工业,命脉在工业,希望也寄托在工业。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就是要进一步立足发展实际,升华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挖掘发展潜力,寻找发展对策,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扬优成势,科学谋划,为工业经济发展定好位
    纵观全市和我县的实际,我县发展工业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一方面,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据了解,在全省除了德兴市外,就算我县矿产资源最丰富。而且,矿产资源的开采条件也较为便利。不仅如此,我县的水利资源也很丰富,就县城以下的贡江流域就可建4个大型梯级电站,这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电力保障。另一方面,我县地处赣、粤、闽“三省通衢”,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不断显现,我县已逐渐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此外,还有一些有名气、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如远销欧美的米粉产业。这些都是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都是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和保障。还有,我县国土面积居全市第6位、全省第14位,人口居全市第9位、全省第28位,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基于此,未来五年,我县工业发展应把重头戏放在矿产业,把增长点放在建材业,把闪光点放在食品加工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不管是工业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均可再翻番、再进位、再前移,工业总体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力争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五朵金花”,努力实现会昌工业崛起的梦想。
    (二)立足当前,理性分析,为工业经济发展谋好篇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已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初步形成了发展体系。而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以延伸下游产业链为着力点,做“精”矿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矿产企业就达14家,涉及8个矿产品种。而这些矿产企业目前基本上生产工艺相对粗放,产业链条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落差就是发展的潜力,差距就是发展的动力。这对我们未来几年提速矿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比如,锡产品目前只有部分产品延伸到了锡锭、锡丝,多数锡产品开采后就对外销售,更谈不上终端产品的问题。这其中要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目前,我县大多矿产品已有企业自主开采,如何解决好矿产品对下游企业的供应问题。如果这个“瓶颈”能得到有效突破,矿产业必将大有可为。二是以增资提产扩能为着力点,做“强”建材业。我县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发展建材业得天独厚。目前仅有两家水泥生产企业,去年7月,红狮集团投资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顺利投产,第二条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顺利获批。事实证明,要真正做“强”建材业,就一定要在扩产扩能上下功夫,使建材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三是以扶小靠大联强为着力点,做“响”食品加工业。中国的米粉在江西,江西的米粉在会昌。我县作为“中国米粉之乡”,的确是“无法谦虚的骄傲”。米粉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好局面,主要是走出了一条靠大联强的新路子。同理可知,我县大力发展的脐橙、油茶等农林产品,同样可以通过产业“傍大款”的方式,大力发展脐橙加工业、油茶加工业。因此,在发展食品加工业的过程中,不应紧紧局限于米粉这一个产业,而应拓展食品加工业的范畴,以异曲同工之妙,让其他农林产业做得更大,将品牌叫得更响,使农业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无税收入变成应税收入,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形成“以农助工、以工促农”的良好格局。四是以充分解决就业为着力点,做“大”劳动密集企业。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仅有3个,占总数的11.5%;
    总产值不足4亿元,占比就更少。这与一个拥有近10万人口的城区格格不入。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就业压力还会继续加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此,发展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这一契机,把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公司、大企业引来安家落户。这样,既可以解决城镇人口就业的问题,也必将改变我县工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
    (三)紧抓项目,强势推进,为工业经济发展起好步
    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有项目,工业才能崛起;
    有项目,经济才能发展。打造“四大基地”,同样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作铺垫。立足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基于对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的理性分析和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根据工业发展定位和大局,凝心聚力、聚精会神地包装策划一批项目、培植新建一批项目、投产达标一批项目,着力提高工业项目的转化率。具体来说,要着力从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围绕锦顺达、小山锡业新上年产3000吨焊锡丝/膏、BGA焊锡球、年产200吨氯化亚锡项目,支持龙威锡业日处理2000吨矿石项目尽快投产,做大做强锡产品精深加工;
    二是正视困难,主动介入,推动年产30万吨(首期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并做好其他氟盐化工项目规划实施,为氟盐产业下游产品招商打下基础。三是突出抓好红狮集团年产400万吨水泥项目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尽快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做好更多水泥生产线项目规划工作,尽力扩大生产规模。四是以五丰、华达昌公司为龙头,做精食品加工业,力争用3-5年左右的时间,我县米粉出口量年产达到13万吨以上。并以此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我县脐橙种植面积大、地处多个果业重点县中心地带的优势,与大公司、大企业联姻,谋划引进脐橙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县食品加工业的又一个支柱产业。
    (四)统筹兼顾,攻坚破难,为会昌工业崛起开好局
    发展工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复苏和银根、地根的紧缩,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招商难、用地难等问题更加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必将阻碍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使我们对工业发展束手无策、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当前,最紧要、最突出的就是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使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破浪前行。
    ----围绕“转”字抓招商,解决“引凤”难的问题。就我县的情况来看,以大项目少、工业项目少、外资项目少,小项目多、农业项目多、三产项目多等“三少三多”几乎是这几年招商引资共同特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念好“转”字经,切实转变招商策略,招好商、引好“凤”。在理念上,由被动招商逐渐向主动招商转变。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改变现有停留在完成任务的被动局面,要树立招商既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财源的需要,又是为本单位拓财源、创实业的理念,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氛围。在队伍上,由“全民招商” 逐渐向“专业招商”转变。即由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抽调精干队伍,组成招商小分队,常年在外招商,真正让干部在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上经受磨炼,提高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借鉴纪工委的设立模式,在商务局设立若干个非常设性的招商分局,专业专门开展招商引资。领域上,由“分散招商” 逐渐向“定向招商”转变。改变“五湖四海”的招商方式,不管是项目领域、还是招商地域,都要有相对固定的范畴,以利于招商队伍更快熟悉招商业务,掌握产业转移动态。考核上,由投资额度量化逐渐向纳税额度量化转变。招商引资的终局效果就是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的终端评价指标就是纳税额度。可想而之,如果用纳税额来考核衡量招商成效,并建立合理的分享机制,不单单可以做大财政蛋糕,也可以使企业税收足额征缴,招商单位服务质量更为优质。
    ----围绕“活”字聚资金,解决“筑巢”难的问题。用地难、土地后续管理难是当前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进来的企业没土地,已经用地的企业没效益,这种“两难”处境普遍存在。而拥有土地就掌握了资源,一旦土地有偿转让给客商,政府就失去了更多地自主权,无法更多地干预干涉。据调查,按我县现行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建好厂房后,据现有厂房租赁行情,只需5-7年即可收回全部成本。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可以试行公司运作模式,由财政注资组建工业投资发展公司,通过土地、厂房抵押的方式,筹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采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五统一”的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并对供地提出更加严格的规定,甚至可以提出项目进园均实行“先租赁后供地”的办法,只有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标准(年主营业务收入至少达到2000万元以上)才能供地,进而做精做美做活工业园区。一方面,可以使工业用地始终掌控在政府手中,解决建园资金紧缺、企业入园难和好项目进不来、小项目出不去的问题使工业用地发挥其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瓶颈”,合理循环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政府“有招不完的商,供不完的地”现象的发生。
    ----围绕“好”字增效益,解决“入规”难的问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企业个数的多少决定着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实力。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除了中小企业成长步伐不快之外,由于规模以上企业与规模以下企业的差别不大,一些客商还存在不想上、不愿上的现象。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又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这更给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了难度。对此,建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台相关政策。总体上说,就是要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所谓政治上关心,就是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客商纳入“两代表一委员”当中来,让他们有说话的空间,有表达诉求的机会,也让县委、县政府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让这些客商尽快融入会昌,更好地服务会昌;
    所谓政策上倾斜,就是在用地、用工、享受优惠政策方面,优先安排照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所谓资金上扶持,就是对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和重大建设,按照纳税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总之,通过“差别待遇”、“最惠国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努力营造工业经济良好的发展氛围。
    ----围绕“优”字抓环境,解决“服务”难的问题。环境就是品牌,环境也是影响力,更是核心竞争力。一流的发展环境,就能留住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效益。工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环境。要着力抓好与客商利益最直接的服务环境。要建立县领导挂钩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招商引进单位要自始至终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将客商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客商创办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实业,对客商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不折不扣地解决好,对损害客商利益的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体现会昌人热情好客的客家风范。要着力抓好与客商生活最相关的人居环境。做美城市,完善功能,配套设施,让客商在会昌创业视如家的感觉。要着力整治与客商安全最密切的治安环境,营造安定团结、祥和有序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我县 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 经济发展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