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正文

    都市农业主要产业【都市农业实施方案】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5 点击:

       

    xx市都市农业实施方案  

    xx市是xx省“两型”社会和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订我市都市农业实施方案。  

    一、发展都市农业意义与有利条件  

    都市农业是以服务城市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融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具有战略性意义。都市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进入新世纪,我市农业由传统的粮棉油生产向城郊农业转型,培植壮大了四大支柱产业,全市人均GDP达到3.6万元,农业的发展必然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都市农业是实现我市城乡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有利于提高农村城镇化率,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市农业是服务城市、拓宽城市消费的重要载体,具有产业经济、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文化科普、辐射示范等功能,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农产品、文化科普和休闲观光方面的需求。都市农业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市发展都市农业有如下有利条件: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63.13万亩,林地38万亩,荒地、滩涂近10万亩,可养水面65.06万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农业生产和旅游资源丰富;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我市地处鄂东城市群中心,长江黄金水道、武九铁路、武黄公路、汉鄂快速通道、武-鄂-黄城市轻轨贯穿全市,已与武汉、黄石、黄冈等城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
    三是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万元,农民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对农产品和精神文化型享受的追求呈多样化和高档化;四是科技实力雄厚。我市具有各类农业科技人才850多人,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建有生产、教学和科研基地,为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五是我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基础,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二是农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市平均每个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3.3亩,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耕地的面源污染未能有效控制,土壤物理性状变差、有机质下降,工业与生活废水处理有待加强,农村水体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绿化美化标准偏低、数量不足,森林湿地生态功能有待提高;
    四是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3%,较难适应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
    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二、发展都市农业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两区一市”战略,按照“全域xx”理念、“新社区、新产业、新发展”和“六个跨越”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坚持 “两增同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叠加”(农村一、二、三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质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精品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建设与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xx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促进xx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都市农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2.“三化”同步的原则。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联动,以城镇化推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3.“三生”融合的原则。重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功能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3.“三产”叠加的原则。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服务业迅速发展,促进第一产业功能的拓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保护、发展生产力,保持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5.科技先导的原则。加速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6.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我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坚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  

    三、都市农业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努力实现下述目标:  

    一是农业年均总产值136亿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0%;  

    二是农村城镇化率达67%;  

    三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化肥施用强度下降15%,农药施用强度下降20%,太阳能、沼气等生态能源入户率城区达80%、乡镇70%;  

    四是优质农产品率达98%,无公害农产品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的95%以上;  

    五是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土地流转率达45%以上,农用地规模经营率达30%以上,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  

    六是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6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00个,家庭农场500个,乡村休闲旅游点200个;
      

    七是农机总动力达到65万千瓦,配套作业机具12万台套,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以上;
      

    八是农村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废水得到有效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四、都市农业建设内容与重点  

    按照“全域xx”的理念和“新社区、新产业、新发展”的要求,根据“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城市发展规划,我市都市农业重点打造“一圈一园两带六大示范区”,发展“五型”农业,实施十大项目,构建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一)打造一圈:大梁子湖生态农业圈  

    在环梁子湖水系、红莲湖旅游度假区、梧桐湖新区等地,加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休闲农业。  

    (二)建设一园: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把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园区设计规模7平方公里,一期3平方公里,二期4平方公里。园区建设8个功能区,即:粮油加工区、果蔬加工区、畜禽加工区、水产品加工区、市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创业孵化区、商贸办公区。打造一个集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规模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商贸服务“五位一体”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回归创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到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100家,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年均递增12%以上。  

    以加工园区的建设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扶持华苑米业、长港米厂优质大米精加工,梁子湖东岸水产品加工、肉鸭产业化一条龙、胡柚、莲藕保鲜加工。到“十二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1。  

    (三)发展两带:百里长港带、樊寺带  

    百里长港带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功能,将百里长港都市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樊寺(樊口—庙岭)带重点发展优质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步伐,打造一条优质、生态、循环农业带。  

    (四)建设六大示范区    

    1.梁子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  

    在环梁子湖地区。主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社区,从湖泊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等方面,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生态平衡。同时,切实利用、保护好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使我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美。  

    2.循环农业示范区  

    在樊寺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控化的原则,通过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通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应用、沼气工程等技术,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3.高新农业展示区  

    依托路口农业高新科技园、路口农场院士基地、xx省原种猪场、国家级武昌鱼原种场、华农大实验猪场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基地,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建立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农村实用人材培训基地和农业高新成果展示、辐射示范,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引领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的发展。
       
    4.百里长港都市农业示范区  

    在百里长港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用高科技武装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建设农业采摘园、农事体验园等,发展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温棚养鱼、标准化养殖、水培蔬菜、水培花卉等设施农业,为观光休闲农业夯实基础。建立回归农民工创业园,开展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加工和物流服务,推动都市农业的发展。  

    5.节约型农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农业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节能技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与建设,积极应用保护性耕作、无土栽培、滴灌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化、精量播种、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促进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6.农产品物流区  

    依托蟠龙大市场、樊口农产品交易市场、杜山水产品交易市场、东沟珍珠交易市场、北门种子交易市场等农资及农产品集散地,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销售,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五)发展“五型”农业  

    1.优质农业  

    按照“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着力调优做大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提升农产品优质率,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种植业抓好55万亩优质稻板块,40万亩优质油菜板块,20万亩蔬菜板块。重点建设百里长港万亩优质蔬菜基地,燕矶、杨叶、花湖、蒲团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蒲团、杜山、长港3万亩一级优质水稻基地,沙窝、临江、沼山6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  

    畜牧业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50处,凡湖、燕扬沿线80万头优质三元猪,沿湖地区500万只优质水禽养殖。  

    水产业重点建设杜山、蒲团四海湖、东沟等10个万亩以上特色健康养殖渔区,国家级武昌鱼原种场,梁子岛水特产渔业基地,三山、路口、小港、六十、峒山等15个新型渔村。  

    林果业建设平原地区的10万亩花卉苗木、丘陵地区的10万亩特色林果, 提升杜山黄金梨、沼山胡柚、涂镇蓝莓等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档次和规模。建设峒山、东港、柯营、先台、旭东、横山6个花卉苗木和林果专业村,明胜、新鑫达、大自然、旭东、盛丰等10个花卉苗木产业园。  

    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新建一批人工建造的设施和利用现有设施的升级改造,使我市的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满足市民对农业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高密度温棚养鱼、标准化畜禽养殖、水培蔬菜、水培花卉等种养模式。  

    提升路口农业高新科技园的建设水平,建设好100亩种子工程园、600亩设施栽培园、100亩科研工程园、1000亩科普展示园。  

    在百里长港沿线17个村建设万亩设施栽培蔬菜基地,杨叶西流港生态农业、太和伟业生态农业、农瑞祥蔬菜出口基地等8个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  

    在市蔬菜科研中心建设100亩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为全市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种苗。  

    建设生猪“150”养殖模式猪舍1000栋,蛋鸡“153”养殖模式鸡舍1000栋。  

    建设长港黄金湖三机配套水产养殖示范区和四海湖纳米微孔增氧技术示范区。  

    3.生态农业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市的生态农业重点围绕梁子湖、花马湖、洋澜湖、南迹湖四大水系和百里长港,以清淤、护坡、除污、种草、植树为主要内容,建设好林网、水网、路网三位一体的生态共生廊道。  

    加大四大水系水利修复工程建设。新增、恢复、改造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湿地生态、森林生态和长江经济林带建设。通过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恢复生态系统。通过荒滩造林、中幼林抚育改造、沿江环湖20万亩速生用材林建设措施,提升都市农业生态功能。  

    加大生态能源开发力度。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200个低碳生态农庄,500个低碳家庭农场,100个低碳生活社区。新建15000户户用沼气、50处小型沼气、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2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2000盏、秸秆汽化炉10000个。  

    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实施“三两”工程,即“两清”(清水养殖、清洁种植)、“两减”(农药减量化、化肥减量化)、“两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长港示范区建立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0万亩农业综合防治示范片,积极推广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菌)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10万亩。  

    抓好蒲团横山村、东沟六十村、沙窝新湾村等10万平方米零排放生物发酵床生态畜禽养殖基地、小港畜牧养殖小区、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等建设。  

    抓好东沟立体水产养殖、沼山复合生态水产养殖、涂镇湖循环水产养殖等10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建设。  

    4.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充分利用我市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市民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休闲旅游品质,增加农民收益。我市休闲农业围绕一区(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区)一都(吴都)两带(长港沿线、武黄高速、汉鄂快速通道),着力打造四条休闲农业观光线:一是沿江(杨叶、燕矶、城区、临江、葛店)休闲农业观光线;
    二是沿湖(梁子湖、红莲湖、三山湖)湖景观光旅游线;
    三是沿山(沼山、葛山、天平山)生态观光线;
    四是沿路(鄂燕杨路、樊李路、316国道临江至华容段)三色(绿色、白色、彩色)设施农业观光旅游线。  

    结合新社区布局,建设和完善特色农业产业板块和基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设施化水平,培植路口农业高新科技园、峒山花卉苗木基本、太和浙湖互爱彩叶园艺基地、蒲团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30个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示范点。  

    在百里长港示范区建设和完善设施蔬菜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花卉观光园、特色水产园、民俗文化园等,通过举办荷花节、垂钓节、采莲节、捕鱼节等,开展农业参与性旅游。重点建设好银山生态园、东正山庄、三山水乡生态农庄、湖景山生态园、梁子岛梦天湖农业生态园、锦绣梁湖生态园、沼山森林公园等30家休闲农业点,以家庭农场(牧场、渔场、林场)为特色的休闲农家乐200家。  

    以百里长港水文化产业带、民居建筑为特色,以三山水上休闲、月山红色旅游、东沟珍珠工艺品、麦秆画等建设民俗观光点10个。  

    以沼山、葛山、白雉山、麻羊垴为依托建设4个省级森林公园,以东梁子湖、三山湖、红莲湖、花马湖为依托建设4个湿地公园,满足市民休闲、度假、避暑、娱乐的需求。  

    5.精品农业  

    发挥精品农业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通过精品农业的实施,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商标注册和品牌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做大做响“武昌鱼”和梁子湖大河蟹品牌,保护和利用好“xx武昌鱼”地理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销售服务,打造我市精品农业的“航空母舰”。扶持壮大 “晒湖牌”种猪、“四海湖”猪肉、“沼山”胡柚、“洋澜”大米、“神凤凰”粉丝等品牌。  

    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无公害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0%以上。加大有机品牌、绿色品牌、无公害品牌的认证力度,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50个以上,绿色农产品达到30个以上,有机食品产品达到5个以上。  

    加大品牌的推介力度。建立健全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开发农产品外销市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等推介形式和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农超对接”活动,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推进品牌农业不断升级。  

    五、发展都市农业支撑项目  

    启动10大项目建设,总投资100亿元。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项目  

    实施方案 农业 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