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广播稿 > 正文

    [某县贫困村党建工作综合材料]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7 点击:

    德钦县贫困村党建工作综合材料  

       

    一、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有关情况  

    (一)贫困村的主要特点  

    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部分贫困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贫困村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仍比较突出。  

    2、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由于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联合与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直接影响到农户家庭经营的水平与收入,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户收益低而不稳。  

    3、致贫返贫因素复杂,一些地方农民温饱不稳定的问题突出。自然条件严酷,地形地貌复杂,生产条件十分脆弱,生活环境恶劣,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群众的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患,极易返贫。其中因病、因灾、因子女上高中或大学、建房和婚丧嫁娶返贫和举债的占了大多数。  

    4、劳动力输转层次低,劳务收入不高。绝大多数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主要以干重体力活为主,且输入地和职业都很不稳定,因此总体收入水平低。还有少数地方由于家庭生产离不开强壮劳力,外出务工人员少,生活困难。  

    5、整村推进任务艰巨,投入不足。由于整村推进点多面广,项目庞杂,资金量小,效果有限,大部分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难以为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提供条件。  

    6、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观念陈旧。乡村卫技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弱,很难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保健的需求。  

    7、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尚缺乏有效衔接,全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近几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还做得不够,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  

    (二)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考虑  

    1、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开拓创新,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贫困山村基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贫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坚持开发式扶贫和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同步进行。从改土、治水、办电、交通、发展农村种、养、加工业等增收产业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使全县扶贫工作重点突出,亮点闪烁、成绩突出。2006—2010年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303万元,其中:安居工程专项资金 250万元、自然村整村推进建设资金1320万元、建制村整村推进建设资金7969万元(含部门整合资金)、易地扶贫资金1152万元、科技及产业扶贫资金48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16万元、上海帮扶资金2675万元、扶贫信贷贴息资金141万元、其他资金200万元。全县5年间,累计完成425户专项安居工程,9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28个建制村整村推进村等项目建设。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是: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以国家补助为辅,村民互助,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为主的办法,通过村民民主评议、严审安居工程扶持对象,严格操作程序、严把项目质量关,明确资金用途,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2006—2010年累计投入安居工程专项资金250万元,完成安居工程建设425户,有效的解决了我县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其中;
    2008年投入安居专项资金90万元,完成安居工程建设225户。2009年投入安居资金60万元,完成安居100户;
    2010年投入安居资金100万元,完成安居100户。二是稳步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以贫困自然村村为扶持对象,以解决温饱和创造稳定脱贫条件为目标,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科技推广、社会公益四大类项目进行全面规划,投入自然村整村推进资金720万元,完成8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其中:2006年投540万元,完成4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
    2007年投入340万元,完成1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建设项目;
    2008年投入285万元,完成18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建设项目;
    2009年投入150万元完成1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
    2010年投入105万元,完成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81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累计完成安居470户;
    新修通组公路 155.12公里 ,维修公路30.2公路,桥11座,新修人马驿道及牧道扩建 20.5公里 ,架设过江溜索 600米 ,新建挡墙4处 80米 ,排水沟 120米 ;
    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 9千米 ,220伏输电线路 4千米 ,购置变压器7台,木杆换水泥杆125根;
    新修三面光水渠 33.3千米 ,修复三面光水渠 4.6千米 ,新建和维修水池53座,架设各种型号钢管 23.6千米 ,架(埋)设各种型号胶管 17.85千米 ;
    新开农田28亩,修复农田40亩,改良40亩;
    新修卫生路 3.26千米 ,核桃种植1739.7亩,板栗120亩,当归24亩,秦艽732亩,羊肚菌20亩,大棚蔬菜22亩,养蜂330箱,养猪21户,养羊10户,养鸡1户,畜种26头;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992套;
    购置农用机械69套;
    完成农村实用科技培训 1570人次,新建活动室3座,球场2块,卫生厕所3座标志牌33个。三是有效推进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 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根据迪贫开办发[2007]3号大件 《迪庆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扶贫开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施方案的批复》,2007年至2010年全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建设原则,投入资金8215万元,完成建设24个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24个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累计完成通组公路 413.6公里  ,维修 16公里 ,改扩建 91公里 ,桥17座,新建挡墙3处 900立方米 ,牧道 8公里 ;
    架设各种型号胶管 214千米 ,各种型号钢管 37.6千米 ,水池60座,三面光水渠 106千米 。完成推广太阳能3064套,卫生路 26.1千米 ;
    完成安居建设户2187户;
    架设220伏输电线路 46千米 ,10千伏输电线路 21.5公里 ,木杆换水泥杆106根,变压器3台;
    完成核桃种植5862亩,白云豆500亩,葡萄203.5亩,天麻372塘,养蜂1240箱,发展养猪299户,养鸡120户,新建核桃加工厂一座,完成科技培训2336人次;
    新建卫生厕所12座,活动室31座,球场6块,垃圾处理池8个,标志牌24个,改造村卫生室、文化室和村委会办公室各2处,完成防洪挡墙 3000米 ,新开农田40亩。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建设,有力的推进了贫困山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了贫困群众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我县脱贫致富的历史步伐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是有力推动易地扶贫开发。“十一五”期间,德钦县累计投入易地扶贫资金1152万元,完成418户2300人的易地转移。其中:2006年投入252万元,完成86户500人的易地搬迁;
    2007年投入250万元,完成97户500人得易地搬迁;
    2008年投入250万元,完成97户500人;
    2009年投入200万元,完成80户400人;
    2010年投入200万元,完成80户400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我县居住在高寒山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向河谷一带转移、有效的缓解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压力,并为生存在恶劣自然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最终目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五是实质性推进产业扶贫项目。为加快德钦县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培植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06年投入扶贫产业资金70万元,完成优质核桃种植12167亩;
    2007年投入扶贫产业资金150万元,完成养蜂500箱,葡萄种植400亩;
    2008年投入扶贫产业资金230万元,完成核桃种植15000亩及葡萄种植240亩;
    2009年投入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完成葡萄种植400亩;
    2010年投入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完成葡萄种植400亩;
    扶贫产业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山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步伐。六是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劳务输出是扶贫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为加快劳务输出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质量,2006年至2010年投入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专项资金116万元,委托县生物创新办、县职业技术中学、县农业局、县科协等部门完成以蔬菜种植、畜牧兽医、葡萄种植、核桃种植、汽车驾驶、养蜂、旅游服务技能专业等的农函大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6621人次。七是积极争取上海帮扶项目。为加快德钦的社会经济发展,2004年,德钦被确立为滇沪合作对口帮扶县。2006年至2010年,上海投入帮扶资金2675万元,完成12自然村整村推进和4个建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建设及学校、卫生所、产业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通组公路建设 223.18公里 ,加宽改造 10.5公里 ,桥19座;
    完成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 37.6千米 ,变压器1台,木杆换水泥杆345根;
    完成三面光水渠建设 35.08千米 ,架设各种型号钢管 0.84千米 ,架(埋)各种型号胶管 62.08千米 ,水池30座;
    完成卫生路建设 10.6千米 ,完成安居建设750户;
    完成农田围栏 2.7千米 ,大棚蔬菜11.8亩,秦艽种植404亩,养猪58户,白云豆420亩,当归770亩,养蜂870箱,核桃952.5亩,葡萄226.5亩,养羊27户,新建养殖小区一个;
    完成推广太阳能1653套;
    新开农田150亩,防洪挡墙 330米 ,种植防风林2000株,修缮村小学1座,活动室3座,球场7块,卫生厕所8所;
    完成标志牌17个,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17人次。完成霞若乡核桃种植2000亩,云岭乡葡萄种植300亩及核桃种植500亩;
    完成6个村卫生室和4个村完小及县医院设备更新项目的建设。八是全力抓好扶贫信贷。按照全县以旅游为龙头,加强基础,加强环保、加强管理、培育旅游、畜牧业、生物业为支柱产业,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98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2000万元。共有684户农户获得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扶贫信贷资金的发放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增收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农村增收产业的培植。  

    2、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全县38个贫困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路畅通、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农民饮水安全卫生、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和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贫困状况得到缓解。2006至2010年,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大量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部分村组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贫困状况得到缓解。二是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农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道路状况等有了明显改善,为解决温饱奠定了基础。三是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各项社会事业有所发展。2006年至2010年是我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济总量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466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全县贫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卫生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缺医少药状况得到缓解。四是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扶贫开发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改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大部分地区“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消除,安居自满、小富即安、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逐步被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科技观念所代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五是全社会齐帮共扶,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扶贫。省直各扶贫挂钩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送资金、送物资、送科技、送医药、支教等方式对我县进行帮扶,将救济式的输血扶贫朝着开发式的造血扶贫转变,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德钦县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扶贫工作任务重。德钦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刻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且剩余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解困难度越来越大。到2009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208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如果按中央提出的2020年前消除绝对贫困的要求,今后五年,每年我县要解决2085多人口贫困问题。按目前的投入,每年解决200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工作进度,到2020年如期实现扶贫开发目标难度很大。二是自然灾害严重,加剧了返贫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完成扶贫开发任务的难度。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县几乎每年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加上交通、能源、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农民素质相对较低,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较弱,部分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后又返贫的现象日趋严重,高返贫率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今年以来,我县先后遭遇了多年未见的雪灾、旱灾、虫灾、洪灾,这些情况的出现,对扶贫开发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完成扶贫开发任务的难度。三是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扶贫资金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德钦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县财政自给率低,投入的扶贫资金十分有限,随着扶贫难度的加深,要求投入的扶贫资源也随之加大,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德钦地处边远、所需的建设物资均靠外州、县购进,所需投入的单位扶贫投资和强度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县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同时,近几年来,少数乡镇存在着擅自调整项目计划、资金管理不严等现象,导致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低下。  

    4、下一步考虑。一是基本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教人才兴县,生态环保立县,特色产业强县,旅游文化富县、和谐稳定安县”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支持云南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作为重要抓手,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由过去分户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转变;
    由整村推进同时向特困片带的整体推进(包括道路、农田、水利、人饮、水土保持、农村新能源建设等)转变。二是主要目标: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着力培育壮大支撑群众主体收入的重点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主要工作。实施以基础实施建设为主的整村推进项目(22个村),全县42个建制村主要实施以产业为主、基础建设为辅的整村推进项目,突出重点产业(葡萄、核桃、高原油菜等项目)。实施8个片区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开发。加大对移民户和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全县计划培训5000人。  

    二、贫困村党的建设有关情况  

    (一)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发挥作用情况  

    1、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坚持开展学习活动,做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每月都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当前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上级文件精神,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使广大党员干部能了解当前党在农村的各项举措,进而支持支部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干部锻炼。每个支部干部都分别挂包1-2个工作项目,逐步提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三是改进村干部作风。开展干部谈心交心、走访慰问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增强的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争取干部、党员、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四是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紧密协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五是建立项目工作运行、考评机制。分类明确各组织和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极大地调动村两委及各组织、责任人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作用。一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和发展葡萄、核桃等特色产业。二是完善制度,促进民主管理,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双创双带”、结对帮扶等活动,从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和生活方面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涌现出一批党员示范户。在新农村建设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发挥群团组织生力军作用。以创建“平安村、小康村、生态村”为载体,引导农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团员、民兵、妇女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二)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1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一是坚持抓党建责任到位。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构建了基层党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责任网。同时,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从县乡机关中选派了42名优秀公务员到村任党总支部书记,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坚持领导表率到位。县委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召开村组现场推进会,帮助基层梳理和研究确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形成了各显特色、各具特点、竞相争优的创先争优格局党建工作 贫困 某县 材料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