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广播稿 > 正文

    【对衡阳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5 点击: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现就衡阳市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措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有利条件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8千公顷,农作物品种1400余个,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筛选,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生猪、湘黄鸡、双低油菜、油茶、黄花菜、烤烟、席草、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亿元。粮食总产331.92万吨,居全省第二;
    菜籽总产26万吨,居全省第二;
    出栏肉猪944.12万头,居全省第一;
    出笼家禽9470.92万羽,居全省第一;
    水产品产量23.75万吨,居全省第一。  

    1.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效改善。2009年全市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3.9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33%,现有各类水利设施44.13万处,各类水库1535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1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24千公顷;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67万千瓦、460千公顷、166千公顷。财政投入的逐年提高,使得水利条件极大改善、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为衡阳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159家,2009年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18亿元,增加值 30.1亿元,年加工农产品450万吨。 2009年,1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68亿元,联系基地129千公顷,带动农户55.3万户;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4个,合作组织成员26万户。已基本形成 “五大农业产业链”:一是以衡南县、衡阳县、常宁市、耒阳市为重点,以金雁、绿海、金拓天等企业为依托,精深加工优质米、植物油的粮油产业链;
    二是以322国道沿线为重点,以新五丰、爱平集团、创新集团、环球科技等企业为依托的生猪饲料产业链;
    三是以衡阳县、衡山县、祁东县为核心,以开福家具、湘竹木业、天天见梳篦、逢缘草艺等企业为依托的林草产业链;
    四是以五区和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等部分乡镇为中心,以黄花集团、京湘藤茶、怡绿有机茶、爱新觉乐等企业为依托的果蔬茶产业链;
    五是以温氏集团、巨东勤业等企业为依托的家禽产业链。  

    1.3农业科技推广效益凸现。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办点示范和技术培训为主要手段,着重抓好了水稻旱育无盘抛秧综合配套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超级稻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配套技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和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的推广工作,三年来累计推广面积6694万亩次,新增粮食产量9亿斤,为农民节本增效近8亿元。  

    1.4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增长较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5年的3833元上升到2009年的6327元,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3.3%降至50%,五年来降低了2.7个百分点。  

    2.制约因素  

    2.1农田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我市争取大量资金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整体抗灾实力得到加强,但乡村管理的小型机电泵站、涵闸普遍缺乏维修保养资金,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年久失修;
    部分村级渠道、田间引水渠淤塞严重,抗旱引不进,渍涝排不出,部分地方“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绝大部分农田机耕路不配套,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2.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农副产品的整体加工转化率依然偏低,仍然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大路货多、绿色无公害名优产品少;
    低档产品多、中高档标准化产品少;
    单一产品多、系列产品少;
    传统产品多、高效优质产品少。全市3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29个省著名商标,18个省名牌产品,至今只有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没有一家国家级名牌;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于发育阶段,规模小,数量少,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有效确立,尚未结成真正意义的利益共同体。  

    2.3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快。由于分散经营,土地使用权自主,影响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仍然是安身立命之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农民不愿转让土地;
    中央惠农政策补贴力度加大,农民惜地心理加重;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未有效建立,流转不规范,制约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4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方面,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都是年富力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留下来具体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呈“三多三少”现象,即体力型多、技能型少;
    生产型多、经营型少;
    老人妇女多、青壮年少。据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农业从业者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了65%,高中以上文化的仅占4.1%,据祁东县调查,该县长年从事田间劳作的60岁以上超龄劳动力占52.6%,妇女占45.3%。由于留守农民受教育程度都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差,导致农业科技推广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5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206个,实有人数1674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17.6%,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2%,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22.4%。普遍存在农技推广工作机制不活,农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缺乏制度约束、责任约束、利益约束;
    推广方式落后、手段单一,多偏重于科技理论说教,缺少现场演示形象直观的培训,导致技术与生产脱节、科技服务与农民需求不对称,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许多地方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种植方式。加上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造成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3.发展对策  

    3.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弱到强的转变。发达的物质装备条件,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要改变我市农业过分依赖自然条件的“弱质”特征,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就要大量运用现代工程手段和工业装备来强壮农业的“筋骨”,夯实现代农业的设施基础和装备保障。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要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按照“两个高于”(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
    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的要求,切实把支农惠农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为主体,地方财政资金相配套,农民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把握投资重点。把投入的重点放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搞好标准粮田建设、机耕道路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上,达到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使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同时,大力推进农机入户工程,提高农机覆盖率,推广机种、机播、机插、机收作业,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3.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低到高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一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技需求为目标,以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和大力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为原则,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新体制和新机制。二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面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用的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五年内新培育1.5万个科技示范户。三是加速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深入田间地头,采取现场演示、远程教育等形象直观的形式,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五年内力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四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计划的设备更新、配备,培训农业信息人员,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完善市、县、乡、村、科技大户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3.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加快集约型农业发展由慢到快的转变。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农业功能已由单纯的食品保障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领域延展,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也促进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精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一是要积极构建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着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增产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总产300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达380万亩以上,超级稻达150万亩以上。二是要规模发展畜禽养殖。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生猪规模养殖场改扩建,推广肉鸡笼养、标准化养猪等模式,确保年出栏牲猪900万头以上,出栏家禽9000万羽以上。三是要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机遇,围绕特色产业,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培育建成一批关联度较大、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紧紧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以金雁、绿海、金拓天、南天、天福、爱平、京湘藤茶、东方牧业、湘旗农牧、逢缘草艺等为依托,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15年我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到60%,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45%。四是要拓展农业功能,积极构建新型农业业态体系。适应城乡居民精神文明生活需求,通过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培育人才,加强管理,提高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  

    3.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由量到质的转变。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在稳定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等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围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千万羽湘黄鸡、百里油菜示范带、百万头牲猪养殖小区、百万亩优质稻超级稻示范区、十万亩黄花菜、十万亩席草”基地建设,强化“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二是培育大户,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规模保障。以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坚持“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代耕等多种形式,规范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资源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按照扶强促弱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大龙头变成强龙头,重点培植金雁、绿海、金拓天、南天、天福、爱平、京湘藤茶、东方牧业、湘旗农牧、逢缘草艺等十大龙头企业,力争在五年内新培育产值过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50家,打造1-2个中国名牌和弛名商标。同是在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使农产品加工业、中介组织、专业协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相结合,建立产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销一条龙等经营模式,实现农户分散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的有机对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共担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四是培育中介组织,搞活现代农业市场流通。力争五年内每年新培育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推广“支部+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主导产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5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快农民数量由多到少的转变。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机遇,采取多种途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市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组织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农村种养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负责人、科技示范户,到农业科技示范园现场观摩,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增强操作能力,使其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项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适应制造业等工业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培育中高级技工。四是加大政策扶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用地、创业贷款等问题,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优良环境,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加速发展 思考 调查 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