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公文写作 > 正文

    【八年级上册古诗】八年级上册古诗人教版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09-18 点击:
    八年级上册古诗

    八年级上册古诗

    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连三月”表明战乱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4)阅读此诗,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全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角度谈谈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理解?

    答: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浮,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这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通过双关手法,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思想感情:回首当初的“惶恐”,而如今孤苦“零丁”,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悲慨。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赤诚忠心

    (4)谈谈你读《过零丁洋》的感受?

    答: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南宋朝廷行将覆亡,文天祥的人生之路也到了尽头。但他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3.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全诗包含复杂的感情,谈谈你的认识。贡献自己的一切。

    (2)说说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望”字你是如何理解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突出了泰山雄伟的气势,显示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2)你是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答:“荡胸生曾云”,作者虽未直接写泰山,却通过山中层出不穷、漂浮不定的云雾,写出泰山的深邃。一“荡”、 “生”,由静至动,给肃穆的泰山再添生气。“决眦入归鸟”把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在飞鸟的高翔中,展示了泰山的无限广阔。

    (3)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气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表达了诗人敢于面对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魄,启发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最终赢得胜利。

    (4)这首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字赏析:

    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一个“钟”字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

    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5.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能否将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几处”“谁家”准确地写出了初春时分飞鸟不多的情况,突出了早春的特征。

    (2)根据“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联,写出诗中所展示的景象。

    沿途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的将要使人眼花缭乱;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

    (3)这首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和“啄”字赏析?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中哪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黑云压城城欲摧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

    (2)诗中有不少色彩描绘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黑云”“夜紫”“燕脂”“红旗”等,突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感受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离别的愁绪也有,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还有继续奋斗、为国家、为民族

    八年级上册古诗默写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 , 。

    ②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 。

    杜甫 ③ , 。 ,自缘身在最 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 , 。 ⑩ ,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 ⑤辛苦遭逢起一经, 。 ,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 ,盖竹柏影也。 , ,。

    ⑦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 俶尔远逝, , 。

    ⑧潭西南而望, , , ,不 可知其源。

    坐潭上, , ,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⑨ , 。 ,大渡桥横 铁索寒。 , 。

    毛泽东《七律 长征》

    11.,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

    14城阙辅三秦,。。

    海内存知己, 。 , 。

    15.僵卧孤村不自哀,。,

    16.婴闻之:,

    ,。 ? 《晏子使楚》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1《望岳》

    (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春望》

    (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用“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绵长。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3《石壕吏》

    (主题:表现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战乱造成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暮投石壕村

    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

    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了。活着的这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也就永远地长眠

    了。这两句是老妇的血泪之诉,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

    4《归园田居(三)》

    (主题: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但使愿无违。

    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5《使至塞上》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示了对守卫边塞,报效国家的唐军将士的崇敬,洋溢着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纯干净,“直”字写出了景物的劲健挺拔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6《渡荆门送别》

    (主题:本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7《登岳阳楼(其一)》

    (主题: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大老伤悲的落寞情怀。)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写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也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尾联“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诗人直写自己一个白发老者凭吊古事,内心沧桑沉重。“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尾联气韵苍凉,雄阔慷慨。

    8《长歌行》

    (主题: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诗的主体由客观转到主观,语势随之陡转。青春和生命是美好的,但却是短促的,一去永不复返。歌辞

    的主旨在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9《野望》

    (主题:通过描写秋天黄昏以及诗人目睹归猎之景,表现诗人抑郁孤独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10《早寒江上有怀》

    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树叶飘零,北雁南飞,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诗人在异乡遥望、深深地眷念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主题: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12《黄鹤楼》

    (主题:借景抒发诗人绵绵愁绪和思乡深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13《送友人》

    (主题: 这是一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14《秋词》

    (主题:诗歌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5《鲁山山行》

    (主题: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本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16《浣溪沙》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题: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杀敌雄心。)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表达方式有: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原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陋室铭 刘禹锡 唐朝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言外之意:因牡丹花色艳丽,所以用以指代富贵的人,作者借牡丹讽刺如今大多数人都追求名利跟风拜俗,也以此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望岳 杜甫 唐朝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 )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

    春望 杜甫 唐朝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巩县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石壕吏 杜甫 唐朝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三峡 郦道元 南北朝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 同:泝( ))

    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合叙句)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紧急召见,最快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合叙句)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南北朝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夕阳)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宋代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 )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东晋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 王维 唐朝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朝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宋代

    原文: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 )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 )倚( )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徙倚)。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

    八年级上册古诗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复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黄鹤楼 崔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 【唐】 王绩 秋词 唐 刘禹锡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浣溪沙 宋 苏轼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送友人 唐 李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僵卧孤村不自哀,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尚思为国戍轮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铁马冰河入梦来。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它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在它那里了,山的南北两面,一边明亮一边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凝望之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心胸为之荡漾)

    远望泰山层云迭起,不禁心胸摇荡,睁大眼睛遥望那归鸟还林(因为山太高,近乎把双眼都睁裂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极目远眺,群山定会显得十分渺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字写出了杂草茂盛 )

    国都虽然沦陷了,山河却依旧存在,春天来了,京城里草木荒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抒发对时局、离别的感伤之情)

    感伤时事,怅恨离别,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连绵好几个月,家信贵如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感伤时局、思念家乡程度之深)

    白发稀疏,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亡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则永远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出出进进都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今晚回兵营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后来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隐隐约约在哭。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第二天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要前往边塞去慰问官兵,途中(我)路过了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 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 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学。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旗帜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诗人的惆怅之情)

    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表达诗人悲凉、怅惘的心情)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碧波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推荐访问:古诗 八年级上册 初二语文上册古诗18首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