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感恩演讲 > 正文

    高中个人发展报告_高中发展报告填表样本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10-02 点击:
    个人发展报告

    高中生个人发展报告八模

    1XX同学在2010年高一上学期在校表现较好,在道德方面能做到尊敬师长,尊重同学,不打人,不骂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在学习方面能做到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课下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并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体育方面做到每天按时跑操,并加以各种球类活动。在劳动方面每天保持脚下卫生,以及按时值日。该生有强烈爱国情感,每周按时升国旗,并关注国家大事,立志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该生在家懂得钱财来之不易,帮助父母料理家务,是父母的好孩子。

    2该生是一个守纪、肯学、求上进的学生,心性坦荡;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别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自信、乐观、和群,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成功的因子。你在学习上的认真与执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绩稳定,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你要关注学法,提高效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该生尊敬老师,碰到老师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该生热爱劳动,

    乐于帮助他人,团结同学,能够正确处理和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对于该生的表现,我感到比较满意。

    3该生在校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平时成绩优异,能主动并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该生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外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并扩充了知识面。该生追求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交纳团费,诚实守信,平日友爱同学,乐于助人,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本学年中该生的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在学习上该生刻苦钻研,努力认真,不断求索,在生活中该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在班级工作中该生积极配合班委搞好班级工作。

    4该生学习态度认真,从不旷课,从不上课睡觉,总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累思考,不懂就问。平时待人友善,诚实守信,与同学们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不过有时性格有点内向,不喜欢把心里事告诉别人,倒喜欢倾听别人对自己的倾诉,并热心帮助别人!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的了优异成绩!很聪明,反应很快能主动

    回答问题。平时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在教室用餐,会把握时间能抓住点滴零星时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

    5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多才多艺,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较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该生平时学习努力,踏踏实实,从不迟到,时间观念较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积极完成家庭作业,热心帮助同学,不懂就问,虚心求教,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热爱班级体,配合老师、办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决不托泥带水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热心帮助同学.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纪律.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助手!

    6懂礼貌,乐于助人,从不对有身体疾病的人产生歧视心理。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积极参加,表现优秀。平等对待每个人。该生在第六学期学习认真踏实,与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课前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质量好,卷面干净,课下不放过一道错题,不会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或问老

    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经常翻看错题本,成绩显著提高。与同学关系融洽,经常帮助同学。在举行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密切合作,任务完成的很完美。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帮手,尊敬长辈,有优良的社会道德。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并且积极为社会和集体尽一份力,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九、综合评价

    个人发展报告

    名师”激励我成长——个人发展总结报告

    我是莒县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蔡全坤,2012年,我非常荣幸地被评为莒县名师人选。对我来说,名师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自从被评为名师以来,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师。工作中我努力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履行名师的职责,现将本人的个人发展报告如下:

    一.加强师德

    一年来,我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工作上高标准来要求,踏踏实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作,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交流合作,遵纪守法,我与学校同进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尤其是作为九年级体育学科的教师,要把师德建设放在第一位,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排解升学压力。当然,对学生的爱还应该是有尺寸的,对学生的爱不仅有尊重、宽容上,还要体现在严格、理想教育、价值观上,而且也体现在求同存异上。九年级的学生由于有升学的任务,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以教师的博爱感动着、引导着学生努力向着目标前进,在我的亲切关怀和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较高,中考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好成绩。

    二.履行名师职责

    1.教育博客。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育博客看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把写教育博客看作自己的爱好,把教学反思及时通过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研究,发挥辐射作用。我经常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发表在博客中与大家分享,也常查阅博客中教育同行们的教育教学研讨材料,虚心向同仁们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我校课改的拓展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2、青蓝工程。

    为了充分发挥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帮带对象,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带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我有幸与身边的青年教师刘玲、温晓妍成为师徒,一学期来,师徒双方相互学习认真履行职责,通过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就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开展 “三公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课前师徒双方相互学习认真备课,重点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徒弟上课,师傅课后给予评课,在互听互评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重,九年直接面临升学的压力,又是课改教学,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认真备课,准备学案,及时了解学生,在教学中采取阳光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让我的体育课堂呈现生龙活虎的学习景象,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查阅资料,做体育基本技能练习。学习新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指导学生学习锻炼方法,改进的措施,同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尽可能地让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可喜的是学生们很爱跟我学数学,用他们的话说学孙老师的数学就是一种享受,学生的成绩也非常乐观。学生体质健康

    达标率在同年级一直领先。

    4、教研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担任教务主任的职务,这个特殊的职务决定了我必须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任务,并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具体是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三公开”听评课活动,我带头为全校教师做示范课,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指导报告,组织教师上好农远课,检查上课情况及上课记录,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建设学校资源库,自制教学资源并上传学校资源网,主抓青蓝工程建设,落实七、八、九年级科代制,检查学生成长记录,带领全体教师探究科代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为我校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献计献策。

    5、我的成绩。

    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这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如果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时时刻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学习。这学年我不断鞭策自己积极向上,不断的挑战自我,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

    (2)2011年获日照市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3)2011年被评为日照市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4)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

    (5)2012年个人博客被评为全国体育教师博客特等奖并在全国宣传。

    (6)2012年被评为全国网络教研先进个人。

    (7)2012年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10篇。

    (8)2013年获日照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9)2013年获县优质课一等奖。

    (10)2013年获省教育专家志愿者奖。

    (11)2013年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5篇

    三、努力方向

    1、向各位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名副其实的名师。

    2、不断学习业务和理论知识,大胆创新,更新教法,积极研究,总结反思,在课改中发挥好一名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教学特色的名师。

    开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正走在阳光地段,作为课改的参与者我会不断钻研新教法,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名师效应,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事们积极工作,思想积极进取的我在教育战线上会始终以奉献为快乐。给我一片蓝天,让我飞翔;给我一道阳光,我会闪耀光芒。前路漫漫,我会一直向前,作为名师,我将立足本位,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发挥名师应有的作用,为开发区教育的发展贡献我的智慧和力量。

    高中三年个人发展规划报告

    高中发展规划

    在初中奋斗了三年,终于实现来八中读书的小目标。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一直不敢放弃自己的理想。在这个书香氤氲的现代校园,我倍感荣幸,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也一定要挺胸抬头。未来的三年,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崭新的环境,强大的同学,刚开学的考试,我的成绩便说明了此时的我并不够优秀,初中的辉煌已经过去了。但我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不知所措。我知道,考试只是我成功路上的一点荆棘,不可以让它扼住我的脚步。每一点分数,都是一块铺路石。我不能放弃。所以,即使还是不敢大胆发言,我也会积极思考;笔记本上的点滴,练习册上的红笔,在我心里印下知识的足迹。听老师的话,认真书写着,从昨天开始,坚持到明天,直到高考的那一刻。曾经,夜的苦寂,弱弱白灯光下迷离的发丝,中指一侧的坚硬,都没有结束,还在上演。只是变得心甘情愿了。残阳如血,抵住零食的诱惑,音乐声里,文字飞扬;月光如水,浇灭了我内心游戏的冲动,伏案疾书。各项课程都要掌握扎实,压力并不能成为压的我喘不过气的巨石,而我要一跃而起让它成为垫脚石,助我攀上成功的峰峦。

    大学的校徽,闪耀在我的目光里,希望有一天它也能映亮我的笑脸。早就有憧憬,有期盼,向往着更前沿的城市,一所殿堂一样的学府,能有我的身影。当然,我始终不愿只是它的过客,而是真正融入它,享受学海泛舟的畅快淋漓,更深厚文化的沉淀。就是成为其中的一个莘莘学子。但我清醒的明白,还有差距。高中,卧虎藏龙。周围的人琴棋书画总有精通的一样,而我,似乎没有突出的特长。刻苦学习,是唯一的道路。

    语文主要问题出在作文与文言文。自知我才疏学浅,当下应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听老师的建议多读哲理文章。我的文言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实词的积累不够,整体理解能力欠缺,古文积淀太少。所以得从现在起先做好积累与归纳的工作。其次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我很不满意,无论是分数还是态度上都存在着太多的不足。虽然在以前我的英语还可以,但到了高中,经不起比较。课余时间我不会流连在网页,而是独伴青灯,手捧英文,自觉背诵,笔烂纸破.......即使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历史,政治是很广泛很深入的课程,想要学习透彻难度不小。但做好习题,是最基本的。对于理科的学习,除了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年的方法:改变往日作风,完善自我。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主动学习,乐在其中,激发对各科的兴趣。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整理知识,学习之时全神贯注,坚持锻炼,保证睡眠。

    高一八班

    刘书含

    高中三年个人发展规划报告

    高中三年个人发展规划报告

    一、目标:

    1. 思想道德:第一学期的品德等第为优秀,我觉得这是努力之后的结果,也是自己多年习惯养成后应有的结果。从小到大老师眼中我都是一个挺“乖”的学生。“乖”的含义有许多,我想思想品行上端正是主要,但也包含了自己比较沉闷与内向,或许是还有点笨。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一个人可以在学术、交际、管理等方面表现不怎么突出,但他的道德素质一定要过得硬,这是一个一般普通的学生应该做到的,更是身为二附中学生的我们必须做到的。所以,在这三年学习生活中我的目标是坚持每学期的品德等第都是优秀,在班中与同学们相处融洽,认真负责的完成工作,在内务方面自律自理自制,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我的这一目标能够实现。

    2. 科学文化:这一版块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来到学校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要考上心目中的重点大学,将各项课程学习透彻,掌握扎实是我们的任务。然而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很大的压力,面临种种的困难,甚至有时觉得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想这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学习习惯和基础同现在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便使得我一时很难适应以至处于落后的状态。

    这一学期我有两门学科没有达标,这是一个警钟,它让我有了紧迫感和努力的动力。刚进文科班的时候我就有要选文的念头,一学期下来我的这一念头依然存在且更为强烈。我在理科上的学习的确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离达到基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不达标的理由。即使将来不选理,起码及格是必须保证的,否则升留级也有危险。更何况数学是必考科目,我岂有不及格的理由?因此,在之后的学习中对于物理化学我首先要保证及格的分数,其次再努力赶上班级的平均分数线。现阶段每一门学科我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这一点必须谨记。对于数学,我要先达到平均分数在渐渐争取中上。我知道这些个目标都需要很大的努力和信心才能达到,仅仅嘴上说毫无用处,必须落到实际。

    而在我们文科班,我的文科成绩其实也只能说是平平。语文分数忽上忽下不够稳定,主要问题出在文言文与作文。自知我的作文水平在班上应该是在下游位置,当下应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使分数提高至30分是我的目标。而我的文言基础知识很不牢固,实词的积累不够,整体理解能力欠缺,古文积淀太少。所以得从现在起先做好积累与归纳的工作。其次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我很不满意,无论是分数还是态度上都存在着太多的不足。虽然在以前我最满意的学科是英语,而到了二附中我的英语只是二流三流与别人根本没得一比,而且我是开学到现在一个样没有一个进步。这只能说明我在英语上没有努力仅仅是在“吃老本”,而这样的状态只会是慢慢退步。目前在抓紧理科的基础上我更要腾出时间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边兼顾是

    有些困难,但也是必须的。依照自己的英语功底、领悟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希望能赶上中上的水平。对于政治与历史我始终充满着很强的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其结果当然不错,但是我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素质能力:老师一再强调要推行“优秀加特长”的教育理念。读书以来一直搞不懂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周围的人琴棋书画总有精通的一样,尤其是在本班都是卧虎藏龙的人才。这也不免让自己觉得有些碌碌无为学了那么多年却只是泛泛而谈。进了高中感觉自己对于文科一些知识的确产生不小的兴趣,尤其是历史、哲学、心理学。但仅仅三年的时间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我想从哲学入手了解中外哲学理念与代表人物并阅读基本他们的著作。并且我也能配合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更深入的探求哲学的奥秘。而历史是一项很广泛很深入的课程,想要学习透彻难度不小。况且自己初中时的历史功底很不扎实需要从头补起。我打算高一暑假结束前看完并理解《全球通史》,在阅读时有疑惑之处及时记录待之后查阅资料解疑。其次平时多关心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内容,去历史博物馆做志愿者就是很好的途径之一。还有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我要尝试着写一些历史小论文,主要参照已发的相关书籍自学起来,应该会对理解有所帮助。而对于心理学我暂时还未想好研究的方向,毕竟是自己将来的一个理想,我会想法努力的。

    二、阶段:

    课程方面我想分数与名次可能是比较客观的标准。目前我班中的名次在35以后吧,希望在高一期末考试时提高至25~30。现在的障碍主要还是理科,当然文科两门如果能往优秀发展也能助一臂之力。物理下学期的总评希望能达到65~70,而数学化学努力上升至75~80的总平分。对于语文英语我相信可以再向上冲,至少要在高二时这两门要挤进班级前15。或许我给自己的期限与分值有点高,完成起来有点难度。但相信刻苦、努力了还是会有成绩的。

    三、策略(此点在目标中都有提到,就不再做赘述)

    高中三学年:

    1、 目标:争取(必定)专心听课,预习,课后复习,常做练习,一个单元(学),做一次总结。努力迎考,在期中,期末等考试中,考取以下分数:语文——110以上;数学——110以上;英语——110以上;物理——80以上;化学——80以上;历史——85以上;政治——85以上,地理——80以上;生物——80以上。(语数英总分150分,期于6科总分100分。)

    2、 三年的方法:改变往日作风,完善自我。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主动学习,乐在其中,激发对各科的兴趣。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整理知识,学习之时全神贯注,玩乐之时痛快地玩。身体是学习的“资本”,每星期坚持锻炼,睡保证7小时以上。

    3、 三年的补救:如成绩还未上去,使用此补救方法。一旦发现各科目的成绩下滑(高考的科目),立刻在不影响其他科目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补救,务必在2个星期内有所提高,又以2个星期的时间内逐步提高,创新,变被动为主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高二目标:高二实行文理分科,应注重选科,在此同时,不要忽略语数英和综合科,由于此几科的分值也在150分,所以在注重语数英和自选修科目同时,课外也应学习一下综合科(原因选择题少,每题“含金量”高。分数应达到语文——125以上;数学——125以上;英语——110以上;选修——120以上;综合——100以上。)

    5、 高三目标:高三虽是高考的决定时节,也是人身体最虚弱之时期,所以要注意身体,而学习方法就需改变。

    山东高中生个人发展报告八模板

    1XX同学在2010年高一上学期在校表现较好,在道德方面能做到尊敬师长,尊重同学,不打人,不骂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在学习方面能做到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课下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并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体育方面做到每天按时跑操,并加以各种球类活动。在劳动方面每天保持脚下卫生,以及按时值日。该生有强烈爱国情感,每周按时升国旗,并关注国家大事,立志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该生在家懂得钱财来之不易,帮助父母料理家务,是父母的好孩子。

    2该生是一个守纪、肯学、求上进的学生,心性坦荡;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别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自信、乐观、和群,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成功的因子。你在学习上的认真与执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绩稳定,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你要关注学法,提高效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该生尊敬老师,碰到老师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该生热爱劳动,乐于帮助他人,团结同学,能够正确处理和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对于该生的表现,我感到比较满意。

    3该生在校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平时成绩优异,能主动并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该生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外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并扩充了知识面。该生追求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交纳团费,诚实守信,平日友爱同学,乐于助人,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本学年中该生的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在学习上该生刻苦钻研,努力认真,不断求索,在生活中该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在班级工作中该生积极配合班委搞好班级工作。

    4该生学习态度认真,从不旷课,从不上课睡觉,总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累思考,不懂就问。平时待人友善,诚实守信,与同学们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不过有时性格有点内向,不喜欢把心里事告诉别人,倒喜欢倾听别人对自己的倾诉,并热心帮助别人!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的了优异成绩!很聪明,反应很快能主动回答问题。平时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在教室用餐,会把握时间能抓住点滴零星时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

    5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多才多艺,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较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该生平时学习努力,踏踏实实,从不迟到,时间观念较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积极完成家庭作业,热心帮助同学,不懂就问,虚心求教,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热爱班级体,配合老师、办干部工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决不托泥带水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热心帮助同学.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纪律.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是同学们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助手!

    6懂礼貌,乐于助人,从不对有身体疾病的人产生歧视心理。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积极参加,表现优秀。平等对待每个人。该生在第六学期学习认真踏实,与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课前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质量好,卷面干净,课下不放过一道错题,不会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经常翻看错题本,成绩显著提高。与同学关系融洽,经常帮助同学。在举行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们密切合作,任务完成的很

    完美。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帮手,尊敬长辈,有优良的社会道德。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并且积极为社会和集体尽一份力,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九、综合评价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 目: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报告

    姓 名:冯泽海

    学 号:03101215

    班 级:2010级自动化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戴学英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前言: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

    主体:

    当今世界上,客运铁路速度的分挡一般定为:时速100~120公里称为常速;时速120~160公里称为中速或准高速;时速160~200公里称为快速;时速200~400公里称为高速;时速400公里以上称为特高速。

    对于高速的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提高。西欧把新建时速达到

    250~300公里、旧线改造时速达到200公里的称为高速铁路;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00公里,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公里。

    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高铁”。

    中国高速客运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设计时速可达350公里,已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适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2009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京港高铁武广段,郑西高铁,时速250公里的宁波-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1068.6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铁的又一里程碑。据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包括京港高铁、京沪高铁等在建铁路重点工程有277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项目已超过40项,建设规模超过1万公里。

    随着沪杭城际客运专线26日正式通车,为止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起步较其晚了20至30年,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中国对高 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京沪高速铁路正处于构思阶段。1990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并提交全国人大会议讨论,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2]。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开始着手进行高速铁路的前期研究,但实质性的进展不大。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

    [3],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由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4]。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

    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高速铁路机车。

    京津城际铁路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而中国铁路此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期间进行的三次中国铁路大提速的基础上,铁道部随后制定了《“十五”期间铁路提速规划》正式将高速铁路建设列入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000公里[5];客运专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实现高速铁路、部分繁忙干线客货分线[6];而用于高速铁路车辆的交流电传动、动车组技术研究也同步进行,并开展时速270km/h高速动车组(DJJ2)的研制

    [7]。

    而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在2002年建成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时速达到200~250公里,同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的321.5km/h,轰动一时。而现在秦沈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合并成京哈线的区间段。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宣布规划建设里程超过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8],以及三个地区的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自规划实施后,大批高速铁路相继上马开工建设,包括温福铁路、合宁铁路、京津城际、京港高铁武广段,郑西高铁等。

    在2007年实行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线(如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胶济线等)大规模开行时速高达200~250公里的中国铁路高速(CRH)动车组列车,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线提速改造的先进水平。2008年8月,中国首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7年起铁道部开始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进行研究,并于2008年11月正式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9]。新方案将客运专线规划目标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并将城际客运系统由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扩展到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带、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

    与航空相比,高铁由于乘坐更便利、发车密度更高,从而将人们传统概念中的城市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大大拉近。

    然而,在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轨,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轨,事故原因是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来应该是显示红灯,而错误升级显示为绿灯。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

    发生如此严重的追尾事故,我们是否应该深思,反省我们目前的工作,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检查,检讨?

    结尾:

    因此,在高铁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安全方面的建设,放缓高铁建设速度,注重安全建设,这是我们应该放在首位的工作。外界指责高铁发展过快,追逐高速度,盲目发展。在我看来,高铁进行一定程度的大跃进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然而,一味追求动车高速度,这是不合理,盲目的。

    对航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飞机的最低起飞速度是240公里每小时,而动车的速度大多都达到240公里每小时以上的速度,丝毫不亚于飞机的速度,一旦出现事故,便是灾难性的。目前我国高铁运营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加上我国国幅辽阔,山地众多,气候多样,应该在长期的运行和数据记录中,再确定高铁的合适速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速度。

    社会调查的附件:

    百度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网。

    扩展阅读:

    1

    http://gtjschina.com/gh/24.html

    2

    http://tour.cyol.com/content/2010-04/19/content_3190330.htm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9%AB%98%E9%80%9F%E9%93%81%E8%B7%AF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

    科技导报 1998年06期

      记录中国的人类发展,首先要认识到一个压倒一切的现实,即中国有12.3亿人口,这些人是在缺少最基本的资源——土地和水源的情况下,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的。这些不利条件是生活在截然不同环境中的人很难理解的。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与辛勤劳动,使中国在克服这些障碍以及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果没有人类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目前的经济增长。其人类发展指数在175个国家中排在108位(人类发展报告,1997,以1994年的资料为基础),这个位次比其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的排名高出3个位次,使中国稳固地处于“中等人类发展”之列。  但是,中国所面临的颇具挑战性的条件及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决定了中国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在这方面,它与步入发达行列的先行者没有什么区别。每个国家都要寻找一条符合本国条件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是人口上完成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过渡,这对于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发展的最基本方面,中国的主要统计数字已接近高度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人民平均预期寿命目前超过70岁。多数人口已完成第一次卫生革命,相对来说已摆脱了传染病的困扰,现在中国人民面临着以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这些疾病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许多基本的卫生指标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数。饮食与营养状况同样得到改善,营养不良的现象有所减少,对于多数人来说,人所必须拥有的、过长寿健康生活的第一个能力已基本实现。  人们除了寿命更长、身体更健康以外,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中国目前在校生的数量已超过2.3亿,这是中国历史上接受教育和识字人数最多的时期。文盲率已下降到12%(占成年人口的16.5%)。只是在大学以及更高层次院校的入学率方面,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还有些落后。因此,中国人民在寿命不断增长的同时,能力也通过教育而得到不断增强。  在中国,虽然同在其它地方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但中国人口中妇女那一半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妇女最近几十年取得了巨大进步,其预期寿命(据官方统计为73岁)大大超过男性的预期寿命,另外,尽管其受教育水平平均落后于男性,但也在不断提高。妇女几乎在所有的领域的经济和社会方面都非常活跃。国有部门的妇女受到劳动保护法的大力保护,其中包括享受产假。中国提倡同工同酬,而事实上,男女之间的报酬差别仍然存在,尽管这种差别同其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比相对较小。

      中国自大约20年前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的家庭和个人同中央计划(其实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确切,因为中国中央计划的无力和保守是出了名的)时期相比,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性与自主权。人们可以从全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在让人们参与对其自身生活产生影响的决策这一人类发展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上,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将会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领域中其它方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人民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尤其是他们还面临人口规模较大、资源短缺等不利的基础条件。不仅中国人民自身获益,整个世界也从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中获益。从长远来看,只有健康、繁荣和有教养的民族才能够成功地处理国际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全球环境压力。  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使我们有信心认为,阻碍人类进一步发展前进的巨大障碍完全可以克服。障碍的出现源于众多问题的存在,如环境本身脆弱却负担过重,贫穷,大量人口需要吃饭、工作,经济改革引发了离心力量,难以制定足以应付整个国家复杂情况的政策与战略,等等。  向市场经济转变引起了体制的巨大变革。改革之前,劳动力大量剩余,收入很低,农村的一整套集体机构与城市的公有企业向人民提供了许多保障与教育措施,这反映在7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相对较长的寿命和相对较高的识字率上。但是随着中国从以往较熟悉的计划与集体主义步入不太熟悉的市场经济领域,这些体制不同程度地消失了。同其它许多转型经济相比,中国的转型一直比较谨慎而且只涉及局部。在以往许多保障机制被取消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混乱。  但是,高增长、特别是收入的高增长在中国分布并不平均。多数农村地区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与此同时,农村家庭在医疗和孩子的教育方面开销越来越大。较贫穷的家庭常常无法送孩子上学。这对女孩的影响尤为严重。农村,特别是贫穷地区的农村,女孩的入学率和完成学业的比例都大大低于男孩。贫困家庭也很难得到基本的预防性医疗卫生服务,及产前产中和产后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克服儿童的医疗和教育状况方面存在的巨大地区间差距,而这对地区的未来又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第一次卫生革命”,基本上消除了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但是多数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营养不良、婴儿和产妇死亡率较高等严重问题,仍然受到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困扰,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农村的医疗项目返回到以预防性医疗为导向的道路上。在集体所有制解体之前,合作医疗与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村人口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天也很有必要依据这些模式建立适当的现代医疗体制。

      改革成果的分布不均,充分表现在许多领域内差距的迅速扩大。从中国目前存在的总体差别情况(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来表示)看,同国际经验相比,这种差距扩大得异乎寻常地快,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在0.42和0.45之间)。省际之间的差距在快速拉大,更大范围的地区之间也是如此,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之间。80年代中期,城市补贴占城市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目前这种补贴已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在转型期内,业已存在的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剧,在农村和城市的各自范围之内,差距也在增大。  从人类发展指数的角度来看待地区间的差别,可以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从总体上说,中国的人类发展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正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表示的那样。在人类发展方面要克服两极分化,就需要想办法全面发展经济。然而,有的省人类发展指数(HDI)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有几个省(多数都较贫困),如宁夏、西藏、江西以及青海,特别是青海,在人类发展方面甚至比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要落后于平均水平,而其它一些省——山西、湖南、四川——在人类发展方面的情况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表明,贫穷的西部地区存在着让较低收入转变成较好的人类发展成果的机遇。  市场作用的日趋增强有可能引起某些差距的扩大,而一些发展战略(如80年代中期,将发展的重点从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向沿海地区和工业)也在无意中加剧了这种差距,结果之一就是造成农村收入的停滞,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继续增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减贫(贫困现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步伐放慢了。贫困的产生主要是由家庭收入、而不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当这两者不一致时(这种情况近几年发生过),家庭收入是决定贫困的主要因素。农村收入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增长时,如80年代初期和1992年以来的这一段时间,中国的贫困程度就降低了。否则,贫困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经验在以后制定扶贫政策时应当重视。中国政府强调农业对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强调避免两极分化、消除贫困的重要性,这种作法是非常正确的。1992年农村收入的不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提高粮食价格的决策。上面所举的例子只是为说明宏观经济、战略、政策对贫困现象产生的强大影响,这种影响常常超过了扶贫政策本身。

      80年代建立扶贫项目以来,中国的扶贫项目得到了长足发展。1994年宣布的国家“八七计划”承诺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各省、地方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在协手努力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富裕城市和贫困城市、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富裕企业与贫困企业之间“结对”这种富裕帮助贫困的方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但是有证据表明,由于扶贫项目只将注意力集中于贫困县而不是贫困人口,使许多生活在国家指定的贫困县以外的贫困人口被忽视。国家“八七”计划明确规定,扶贫计划要“深入到贫困家庭,使他们受益”。要继续想办法完成此目标,不管贫困人口在什么地方。随着日益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社会过渡,人口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当地人口构成的稳定性日趋减弱。包括在城镇里,新的贫困现象不断出现。这些贫困现象完全在扶贫项目所涉及的范围之外,尽管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新的失业救济和其它社会福利项目得以解决。  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经济和基础设施上;这些项目本身对贫困家庭的生活到底能产生哪些影响,目前所知甚少。中央扶贫机构尚无权制定并实施内容广泛、层次多样的计划,能同时解决贫困家庭的经济、基础设施的人力资源需求。因而,贫困现象重复出现一直是个问题。所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消除贫困的作法,同时将扶贫纳入到内容更广泛的经济战略中。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消除贫困问题举行了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中国表示要继续坚定地完成“八七计划”,实现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处理了在过去扶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会议作出决定,要加强对扶贫工作投入的力度,改善扶贫计划的重点。  上面所提及的新出现的贫困问题中就有城市贫困,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同不断增长的失业有关,失业主要由为制止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而引起。在市场决定一切的环境中,国有企业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容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外,作为市场环境的一部分,需求驱动下的结构调整迫使规模缩小的企业大量减员,女性在下岗人员中占有尤其大的比例。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劳动力充分流动的体制,诸如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用以替代原有的以企业为基础的保障体系,建立培训和工作安置机构,帮助日益增多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次就业。虽然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正如本报告所论述的,还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

      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中最基本的可能要属中国所特有的严重的城乡差别。在同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不同体制的社会。其中,城市社会享受着只有在分离的体制下才能享受到的特权。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快速加强,上千万外来人口在城里寻找工作,这种差别正在消失。城市居民和农村劳动力将在同一个劳动力市场上进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并且将比邻而居。这样,一部分人能得到社会服务和保险而另外一部分人却得不到的这种不平等现象就会越发明显。随着市场关系的扩大,这种作法越来越不可行,因为资本只会从高成本的地方流向低成本的地方。  目前,继续维持城乡之间以及外来人口和正式居民之间的这种差别已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所以,在重新设计社会保障体制的时候,中国必须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主要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补充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制度。这种作法通过提供社会方面的保障来代替儿子目前在养老方面仍然不可缺少的作用,降低妇女在教育和参加劳动等方面的机会成本,还有利于降低农村的出生率。最后,消除城乡差别将会从总体上加强人口的社会融合,这与人们不断获得的,使人们能富有建设性地、充分民主地运用自身不断提高的能力的权利相一致。   随着中国继续艰难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非常有必要建立可行的社会保险机制,以减轻国有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负担,处理失业以及劳动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迫切需要尽快建立新的统一的养老金制度,该制度以雇主和工人强制性出资额为基础,以工人自愿储蓄为补充,要包括从长远来看是可行的退休金支付额和退休年龄。短时期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从目前的体制向新体制转变过程中,如何安排、提供不断加重的养老金负担所需的资金。从长时期来看,该养老金制度必须要在资金方面作好准备,以应付不断加重的老龄人口退休负担。  中国面对非常不利的条件,却已经在消除贫困和推进本国人民的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在,为继续推进这一发展进程,还有大量政策性问题亟待解决,而每个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容易,都会使一些人付出代价,而另一些人从中受益,都要在大部分人之间进行代价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国作为本地区经济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巨大的责任,既要继续推进增长势头,又要保持社会和经济的一体化,在其庞大而又多元化的人口中推广改革成果,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目前的人类发展依赖于两方面,即是要继续向公平、社区与环境方向发展,同时要继续调动中国人民无穷的能量与智慧。

    作者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组织编写 北京 100600

    2010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中 国科 技 论 坛 

    ( 1 年 1 月) 1 期  2 0 0 1 第 1

    [ ]张兵 . 市 规 划实 效 论 [ . 京 :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9 8 8 5 城 M]北 中 19 . . 4 

    [ ] 春 才 , 坚 . 市 交通 与 城 市 空 间演 化 相 互作 用 机 制 研 究 [] 市 问题 ,07 ( ) 6 王 赵 城 J. 城 2 0 ,6 .  

    [ ] 伟 . 市 交通 与 土 地 利 用相 关 性 分 析 [] 海房 地 ,0 6 ( ) 7 韩 城 j. 上 2 0 ,3 .  

    [ ] c al g e. rn  us L n — s  rn p r I t a t n S t o te r『 . o mu d 1 9 .9 4 . 8 Mi e We n r Fa zF r . a d u e a sot ne c o : ae f h   tM] D r n ,9 91 — 1 h   t T   r i   A t   [ ] l   n s R c adA otK n ehA U b ns a a s u t e J . o r a o c n m cLtrt e 1 9 ,3 : 4 6 1 6 . 9 A e A a , ih r  m t, e n t . ra   t l t c r [ ] J un l f o o i i a r ,9 8 ( ) 1 2 — 4 4 x   p i  r u   E   e u   [0 陈 立 芳 , 1] 郑卫 民. 市 交 通 与城 市 空 间 互动 影 响 探 索 [ ]中外建 筑 , 0 7 ( 0 . 城 J. 2 0 ,1 )  

    [ 1 G rnV k Taso  ato t  o ehgnme oJ.o ra o Ta sot egah ,0 5 (3 :2 - 3 . 1 ] oa  n . rnp ri c  fh cpn ae  t []Junl f rnprG orp y2 0 , 1 )2 3 2 3 tmp s e r       [2 wn  . onepit i L sA gl -tesr l ei be []Jun l f h  me cnPa nn  soi i ,9 7 ( ) 1 ]E i R C u t on: s o  n e s s l pa   s al J. ora o teA r a lnigA sc t n 19 , 1 : g r   e y  w d r    i ao  

    17 2 . 0 —1 6  

    [ 3 Ha sn W. Ho  ce s it sa e  n   s [ ] o r a o  m r a nt u  f ln es 1 5 , 1 :3 7 . 1 ] ne   G. w a c s b i  h p sl due J . un l f ei n Is tt o  a n r ,9 9 ( ) 7 — 6 i ly a J   A c i e P  

    [4 D l  Q , rnKM. h  aue n f ces it: o epe m nr r ut J. rnpr tn 17 ,5 :

    7 4 . 1] a i v M.. Ma i . T e t   mesrmet   csi ly sm  rl iay e l [] Ta so a o ,96 ( ) 1— 2 oa bi i  s s t i  

    [5 1 ]李平 华 , 陆玉 麒 . 市可 达 性 研 究 的理 论 与 方 法评 述 [ ] 市 问 题 ,0 5 ( ) 6 — 4  城 J. 城 2 0 ,1 :9 7 . [6 1 ]汤姆 逊 . 市 布 局 与 交通 规 划 [ . 京 : 城 M] 北 中国 建 筑 工业 出版 社 ,9 2 6 — 8 1 8 :8 8 .  

    [7 1 ]王春 才 , 坚 . 进城 市 交通 与 土地 利用 协 调 发展 的对 策 [] 综 合 运输 ,0 6 (2 :8 4 . 赵 促 J. 20 ,1 )3 — 2   [8 1 ]郑 向 阳. 津城 市空 间 的 扩展 与弹 性 发 展 [] 规 划师 ,0 3 ( ) 天 J. 2 0 ,7 .  

    [9 1 ]罗澍 伟 . 座 有城 垣 的 无城 垣 城 市— — 天津 城 市 成 长 的历 史 透 视 [ . 津 : 津 教 育 出版 社 ,9 9 — . 一 M] 天 天 1 8. 5 3  

    [0 S inr . T eCt i L t I p r l hn  . afri: t fr  nvrt Pes17 . 7 5 8 2 ] kn e  W. h  i   a   e a C ia  C lon S nodU i s y rs,975 - 3 . G yn e m i   I M] i a a e i    2   [1 靳 润 成 , 露 . 代 以来 天 津 城 市空 间 结 构 演化 的主 要特 点 [] 天津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2 1 ,1. 2] 刘 明 J. 社 ,0 0 ( )   [2 2 ]罗澍 伟 . 代 天津 城 市 史 [ . 京 : 近 M] 北 中国 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 ,9 337 19 . . 2  [3 2 ]张利 民 . 读 天津 6 0年 [ . 解 0 M] 天津 : 津 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 , 0 3 2 天 20 . . 7  [4 2 ]贵义 和 . 津 港史 ( 代 部 分 )M] 北京 : 民 交通 出版 社 ,9 215 天 现 [ . 人 19 . . 9 

    [5 现 代 海 港城 市 规 划 科研 成 果 汇 编组 . 代 海 港 城 市规 划 [ . 尔滨 : 龙江 人 民 出版 社 ,9 51 1 2] 现 M] 哈 黑 18. . 6 

    [6 王 明 浩 , 小 羽 , 玉娜 . 市 科 学 与 天津 城 市 发 展 [] 市 ,0 4 ( )1— 6 2] 李 刘 城 J. 城 2 0 ,2 :2 1.   [7 翟 国 强 , 玉 坤. 2] 张 天津 市 中心城 区外 围 空 间 形态 结 构 分析 [] 津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2 0 , 1 :3 1 . J. 天 社 ,0 6 ( ) 1— 7   [8 卢 卫 . 海河 综 合 开 发看 天津 城 市 『] 市 ,0 3 ( )1 . 2] 从 J

    . 城 20 ,2 :0   [9 Fid n . einl ee p et oi —   aeSuyo e eu l[ . ascue sT e I . es 16 . 2 ] r manJ R goa D vl m n Pl y AC s td f n zeaM] M sah st:   . P s,  6 e   o   c V t h M.T r 9   [0 S t P .Jh snDB T eE mot — a ayC rdrM]C n d: h  nvrt o  le a17 . - 7 3 ] mi  ., ono  .. h  d no C l r or o[ . a aa T eU iesy f br , 84 4 . h J n g   i i  A t 9 2   [ 1 穆 学 明. 3] 京津 冀 区 域 的结 构 化 与 城镇 布 局 [ . 渤 海地 区经 济 研 究 文 集 ,0 4 C]环 20 .  

    ( 责任 编辑

    胡琼静 )  

    新书 ・  

    定 价 : 4o 9 .0元 ( 邮 费 ) 含  

    2 O中 国人 才 发 展 报 告   O1

    《 中国 人才 发 展 报 告 ( 0 0 } 2 1 ) 系统 分 析 了 2 0 0 9年 中 国人 才 发 展 的状 况 、 问题 及 未来 走势 。 告 系 统 考察 了 中 国人 才强 国战  报

    略 和 科 教兴 国 战 略实 施 中的 成 就 与 问题 , 出 经 济 全 球化 、 才 国 际 化 的 时 代 已经 到 来 , 技 进 步 E新 月 异 , 家 问 的人 才 竞  指 人 科 t 国 争 会 更 加激 烈 , 将 深 刻 影 响 2 世纪 中 国人 才 发展 的总 体趋 势 。报 告 尝 试 构 建 了人 才 资 源 综 合 实 力 指标 体 系 和评 价 体 系 , 这 l 对  O C 国家和“ ED 金砖 四国 ” 的人 才 资源 综 合 实 力进 行 了实 证 性 的 国际 比较 研究 。 对 当 前 中 国高 等 教 育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针 从多  个 视 角 对高 等 教 育 改革 进 行 了 系统 剖 析  同 时 . 告还 分 别 就 国 家荣 誉 功 勋 制 度 、 碳 人才 政 策 支 持 、 型 向 “ ” 人才 发 展  报 低 “   H型 结 构转 化 的财 税 扶持 政 策 、蚁 族 ” 象等 当前 人 才 发展 领 域 的 热点 问题 进 行 了 考察 , 提 出 了政 策性 建议 。在地 方 人 才 发 展 问 “ 现 并  

    题 上 . 告 分别 从 东 部 . 报 中部 、 部 人才 建 设 的 典 型 区域 选 择 分 析 的样 本 . 西 系统 考 察 了 这些 区域 的 人 才 问题 。   联 系 电话 : 1 — 8 8 5 6 5 8 4 4 0 0 5 8 4 9 ;8 8 6 3传 真 : 1 — 8 8 5 2联 系人 : 娟 。 ( ) 0 0 5 84 9 杜 1 邮局 汇款 。 邮编 : 0 0 8 1 0 3 ;地 址 : 京 3 1 北 8 4信 

    箱 ; 款人 : 收 中国科 技 论 坛 杂 志社 。( ) 行 转 账 。开

    户 名 : 国科 学 技 术 发展 战 略 研 究 院 ; 户 行 : 2银 中 开 中国 工商 银 行 北 京 公 主坟 支 

    行 : 号 :2 0 0 6 9 0 8 3 8 ( 账 0 0 0 4 0 0 8 0 3 0 附言 注 明 “ 书 购 买 ” 。 图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80后新生代流动人口过半

    中新网9月10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今日介绍,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上午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情况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情况。

    王谦表示,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

    王谦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

    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王谦指出,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王谦表示,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流动人口家庭化——就业、居住、上学、就医等

    全國流動人口達2.36億,平均年齡28歲;年輕人流動方式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稱我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36億,每六人中就有一個是流動人口。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介紹,目前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約28歲,超過一半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是80后。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來到城市,不僅為了打工掙錢,超7成人希望落戶城市,在城市謀求發展,並融入這個城市。

    流動方式

    個體勞動力變家庭化遷移

    調查顯示,超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與全部核心家庭成員在流入地共同居住。

    這些80后的年輕人,選擇的流動方式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進入城市不僅是為了掙錢,對未來發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動方式由個體勞動力流動向家庭化遷移轉變;流動形態由“鐘擺式”向在城市穩定生活、穩定工作轉變。超過六成的80后流動人口,最近3年沒換過工作。

    《報告》分析,家庭化遷移使流動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產生歸屬感,有利於增強其幸福感。

    《報告》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流動人口相關的政策要適應家庭化流動趨勢,滿足流動人口家庭而非個人的需求。

    工資收入

    4月平均收入3287.8元

    國家衛生計生委調查顯示,今年4月就業流動人口的平均工資收入為3287.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流動人口主要就業於私營部門或從事個體經營,就業集中在制造業等五大行業。

    制造業一直是吸納流動人口就業最主要的行業,但近兩年流動人口在制造業從業比例連續下降。2013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制造業從業人員比例為33.3%,較2011年下降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出現上升趨勢,2013年在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行業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0.1%和11.3%,比2011年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

    婚育狀況

    已婚育齡婦女1/4“流動”

    流動人口一直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弱勢人群。國家衛生計生委推算,2012年流動已婚育齡婦女約6307萬人,佔全國已婚育齡婦女的近1/4。流動人口家庭上一年出生的孩子數量約佔全國同期出生數量的1/3,已孕婦女選擇在現居住地分娩的比例已接近70%。

    王謙說,在孕產期保健、兒童健康管理、預防接種等方面,流動孕產婦和兒童是衛生計生部門應關注的重點人群。同時,新生代流動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懷孕、生殖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對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是挑戰。

    ■ 焦點

    流動人口不是“超生大軍”

    近年來,曾有大城市為控制人口增長,對流動人口的升學、就業、購房等,出台諸多限制政策。還有人認為,現在各地計劃生育政策隻限制本地城市戶籍居民,流動人口可以隨意“超生”,缺乏監管;而且,多生的孩子,還要佔用城市的各種公共資源。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明確表示,流動人口家庭的生育率與總人口平均生育率相差無幾,他們不是所謂的“超生大軍”。

    為什麼大家感覺流動人口的生育率會高?王謙表示,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流動人口確實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來得多,農村的生育率原本就比城市要高一些;二是當地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嚴格,生育率比較低,於是這種反差愈發讓人感覺外地人生得更多,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王謙稱,現在的流動人口絕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小品中“超生游擊隊”的形象“,這個觀念已經過了20多年了,我們對流動人口的印象應該有所改變了”,王謙說,我國流動人口

    早已不是簡單的“農民工”概念,這個龐大的群體,越來越多元化,素質也越來越高,生育意願和實際生育率則明顯下降。

    ■ 相關新聞

    萬余流動人口靠承諾居住地辦准生証

    全國啟動流動人口生育服務登記承諾信息庫

    新京報訊 王謙介紹,今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啟動了流動人口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的承諾信息庫,上月底全國通過承諾辦理“一孩”生育服務登記的流動人口,超過1萬名。

    去年,媒體集中反映的流動人口辦証(“准生証”等)難的問題,如今是否得到解決?王謙昨天介紹,群眾俗稱的“准生証”,其實是生育服務登記,作用是幫助育齡夫妻以后在居住地享受生育保險、孕期保健等相關服務。政府通過登記,可以掌握服務對象的生育情況。

    王謙說,去年11月,原國家計生委專門出台了《關於方便群眾辦証的通知》,核心內容一是流動人口可自由選擇在居住地或戶籍地辦理生育服務登記,任何一地計生部門要實行首接責任制,不能推諉;二是流動人口需要核實的婚育信息,由兩地計劃生育部門負責核實,避免申請人來回奔波;三是如果因多次多地流動核實不了婚育信息,可以通過夫妻分別簽署“承諾書”,計生部門為其辦理第一個孩子的生育服務登記。

    (來源:新京報)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去年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余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继续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珍贵人力资本,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从“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型,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自1999 年实施扩大招生制度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攀升,由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难与难就业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学生及其家长心中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多项就业政策的出台,确保了每年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离校前后落实了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保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在系统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新世纪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毕业生就业一些政策建议。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大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和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我国毕业生就业(分配)的制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且与当时时代发展的特征相适应的过程,并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主要指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87年这一时期。在这十年中,由于大学生入学率相对较低,且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因此标以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毕业作为我国经济振兴和发展的科技型人才高度缺乏。为适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承担起高等学校学生的全部培养费,其毕业后也全部由国家指令性地计划安排工作。 *

    社科院综合室李群执笔,孙立成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教育部官方网站

    从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演变来看,这种指令性地统包统分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的一种延续。早在 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就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这一决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生分配工作由国家总理亲自负责。1962年中央决定成立由习仲勋负责的“毕业生分配委员会”,直至“文革”前,负责和参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部门先后有政务院、教育部和内务部。1981年,“文革”后首批统一招收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国家恢复中断了十几年的毕业生统一计划分配制度。这一时期大学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个人无需为毕业分配操心,但也没有把握个人命运的自主权,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正是当时情形的写照。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其中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决定》的重大决策之一,允许学校有一定自主分配的权力。1986年,原国家教委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向高等学校。

    在这种模式下我国高等学校和大学毕业生均缺乏自我主动性,但每个大学生到各个单位都是重点培养对象,这是这一时期一大重要特点。

    (二)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和劳动人事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统包统分”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并已取得了积极而稳妥的进展。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这一时期主要是1988年到1999年。

    上世纪90年代,上大学最大的变化是从“两包”到“两自”。“两包”,即考生上大学学费由国家包下来,毕业后由国家包分配。“两自”,即学生上大学要自己缴费,毕业后要自主择业。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已开始酝酿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与收费制度基本一样,持续了较长时间。1986年,原国家教委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向高等学校。1987年,清华大学第一次尝试供需见面活动,这是大学生第一次在工作前与“婆家”见面,受到普遍好评。1989年,国家正式推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1994年,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同年,原国家教委推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试点。当年全国共37所并轨试点院校,1997年全国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并轨招生。 

    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由于我国目前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国家可提供的毕业生数量在近期内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社会上还不具备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这项改革只能随同其他方面的改革逐步实施。

    (三)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主要指的是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毕业生数量从1996年的83.9万人增至2006年的413万人,10年间增加了近4倍。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在2009年611万毕业生的基础上再创新高。政府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多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对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户籍管理、工资定级、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发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部委联合发起“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选拔2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四个部委发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服务年,要求做好就业网络联盟组建、就业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等工作。2007年,全国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2008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13566人,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04万,最终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77.5万人,高达98.25%的淘汰率,创历史新高。2009年初,国家对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应征入伍;参加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家庭困难的五类大学毕业生将分别给予二十多条各种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年,教育部出台八项措施力促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由表1可以看出,从数量上来看,1998-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及就业人数均呈快速的增长态势,其中2001年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100万人,至2009年毕业人数为611.24万人,增幅高达490%;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速度均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其2003年已达到40.39%,但从2006年开始其环比增长幅度有下降的趋势。因此,从大学生毕业人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高等学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指数增长,虽然自2006年后扩招的幅度有所下滑,但在总量上却是一直在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就业率的下降。从就业人数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也是有逐所增长  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表1:1998-2009年大学毕业生及就业人数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毕业人数(万人) 82.98 84.76 94.98 103.63 133.73 187.75 239.21 306.8 413.74 495.25 559.61 611.24 就业人数(万人) 55.22 55.94 61.94 72.54 85.59 131.43 174.56 223.96 289.62 349.96 386.05 414.35 毕业人数环比

    增长(%)

    就业人数环比

    增长(%) / / 2.15 12.06 9.11 29.05 40.39 27.41 28.26 34.86 19.70 13.00 9.23 1.30 10.73 17.11 17.99 53.56 32.82 28.30 29.32 20.83 10.31 7.33 初次就业率(%) 66.55 66.00 65.21 70.00 64.00 70.00 72.97 73.00 70.00 70.66 68.99 67.79

    (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网)

    的态势,但其增长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学生毕业人数。从就业人数环比增长率来看,其增长幅度整体上均小于毕业人数的环比增长幅度,在也可以从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可以看出,自1998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均在70%左右,但从2006年以来则有进一步下降的态势,说明在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形势越来越严峻,进一步修正现有的大学生生就业制度及体系,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是各政府部门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二、中国大学毕业生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大学毕业生与经济发展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则需要进一步给予研究,本节主要就大学毕业生对GDP水平增长的影响程度、其就业人数对GDP的影响程度、大学毕业生的预测以及由于就业率不高所带来的潜在GDP损失等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中国大学毕业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奠定科学的基础。

    (一)大学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表2是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和与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主要用于分析两类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生毕业人数还是大学生就业人数均与GDP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均非常高,接近1。而且从双尾检验来看,这两个相关系数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信度较高。说明GDP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和大学毕业就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长的幅度也有着较强有一致性。

    表2.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

    大学毕业人数 大学就业人数

    Person Correlation

    Sig.(2-tailed)

    0.994 0.000 0.992 0.000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对GDP的影响程度,本节主要应运回归分析分别做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检验。具体的回归系数及相关的检验如表3所示。从两组回归模型各项检验来看,他们的可决系数平均较高,达到0.98以上。说明仅从大学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来看,这两个变量均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和表2中相关系数值的结论较为一致。再从各参数检验的T值来看,各参数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说明回归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这两组回归模型可靠性较强,能说明两组变量与GDP之间的回归关系。

    从具体大学毕业人数和与就业人数与GDP回归方程来看,大学毕业人数对GDP影响的回归系数为417.0783,而大学毕业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系数则为588.2250,可见,相对大学毕业人数而言,大学毕业就业人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密切,每增加一个单位就业人数就会带来588.225个单位GDP的增长,比大学毕业人数所带来GDP增长的单位高171.1467个单位,从数量上进一步说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将会直接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中主要的要素。

    表3 大学生毕业人数和与就业人数与GDP回归检验

    变量

    大学生毕业人数

    大学生就业人数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对潜在GDP的影响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就业人数均对GDP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就业人数对GDP增长的影响更大,本部分主要分析如果大学生全部就业,也就是当初始就业率为100%的理想情况下GDP总量将会是多少,也即大学毕业生所带来的潜在GDP。

    依据上述回归方程式,可求得表4中1998年到2009年各年的潜在GDP。由表4可以看出,当所有的大学生均参加工作时,各年的GDP值均有较大幅度地增长,其中2006年增幅高达41.3%,增额为88503.49,其他年份中最小增长比例的是2001年,也高达10.32%,也就是说如果社会上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所有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就业,那么我国的GDP总量将会有10%以上的增长。

    从具体潜在GDP增长的态势来看,在2001年之前一直是下降的,但之后到2006年却又处于上升的态势,2006年之后又处于下降的态势,这是因为在大学生扩招早期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由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一直并未达到饱和,因此,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呐能力一直还是相对较强;但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招,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了GDP损失的百分比进一步上升;近些年来,鉴于GDP原始总量的提高和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由大学生B 56693.8320 0.9939 417.0783 58262.9750 0.9840 588.2250 R-Squ Std. Error 4548.5385 15.3337 5167.3270 24.8430 Beta / 0.9940 / 0.6842 t 12.4642 27.2001 11.2750 23.6770 Sig.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就业不高所导致的潜在GDP损失率也有所减少,但下滑的幅度不大。可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将直接有助于提高经济产出水平,是挖掘潜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能力有效方式。

    表4 1998-2009年潜在GDP值

    项目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GDP 83024.3 88479.2 98000.5 108068.2 119095.7 135174 159586.7 184088.6 213131.7 259258.9 302853.4 340507 潜在GDP 107073.9 108120.9 114132.6 119220.7 136926.3 168702.2 198972.3 238730.4 301635.2 349581.4 387439.6 417809.6 差额 24049.59 19641.73 16132.09 11152.53 17830.6 33528.22 39385.58 54641.81 88503.49 90322.51 84586.17 77302.62 GDP损失

    百分比 28.97 22.20 16.47 10.32 14.97 24.80 24.68 29.68 41.53 34.84 27.93 22.70

    (三)大学毕业生统计预测分析

    为准确地了解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就业的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选用多项式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模型分别对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这是因为这种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根据现有时间序列数据的散点图选择适合的多项式次数,并给出相应模型拟合程度的检验值,适用于对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由于本文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模拟的散点图来看,选用了该方法进行预测其预测的精度较好。

    (1)预测模型概述

    令时间t为时间序数是自变量, y为时间序数值是因变量,所以,可设所需的多项式曲线预测的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b0b1tb2tbkt   (1)

    当k1时,为直线模型

    当k2时,为二次多项式(抛物线)模型

    当kn时,为n次多项式模型

    设有一组统计数据y1,y2,,yn,令 2k

    Q(b0,b1,bn)(yt-yt)

    t1n2

    (yt-b0-b1t--bkt) k

    t1n2

    最小值 (2 )

    根据微分原理由式(1)和(2)得:

    Qk2(y-b-bt--bt)001kb0

    Q2(y-b0-b1t--bktk)t0b1Qkk2(y-b-bt--bt)t001kbk

    经整理得: (3)

    ynb0b1tb2t2bktk

    2ktyb0tb1tbk-1t  (4)

    

    kk12ktkybtbtbt02k

    由式(4)可求出参数b0,b1,bk的值。

    参数算出来后就可以按式(1)对所需的y进行预测

    (2)预测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多项式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模型,运用SPSS13软件可得,图1和图2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的趋势走向图,由图1和图2具体拟合曲线可以看出,各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的散点均落在CUBIC曲线上,因此可以采用三次方的CUBIC模型来进行拟合。

    有关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CUBIC模型检验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从S-qu值来看,两类预测模型的值均相对较高,且模型整体的F检验值也均较大,可见所得到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CUBIC模型在整体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拟合度高。从各具体参数的T检验值来看,其绝对值也均大于2,且sig有意义,因此可见所得到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CUBIC。

    图1 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拟合图 图2 大学生就业人数拟合图

    模型中各参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检验,可见表5所得的具体模型可靠性较强。

    表5 模型检验

    Std. Error T检验 Sig. R-squ F检验 变量 系数

    -59.06 15.94 -3.70 0.01 变量一次方

    14.18 2.79 5.08 0.00 变量二次方 大学毕业 0.994 609.374 生人数 -0.49 0.14 -3.47 0.01 变量三次方

    141.36 24.94 5.67 0.00 常数

    -48.95 11.09 -4.41 0.00 变量一次方 11.81 1.94 6.08 0.00 变量二次方 大学毕业 0.996 609.233 就业人数 变量三次方 -0.46 0.10 -4.66 0.00 102.93 17.34 5.93 0.00 常数

    为了预测的准确性,本文主要依据上述所得到的模型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具体预测值如表6中2010年到2012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所示。由具体预测值可以看出,在未来三年里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大学生毕业人数年均增长6.77%,2011年将突破700万。而大学生就业人数也会有所增长,年均幅度为2.48%,小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幅度,由预测值可得在未来三年里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65.87%、63.55%和60.67%,可见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将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就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据当前的形势适度做好相应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尽量减少由于低大学生就业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表6 2010-2012年中国大学生毕业和就业人数预测值

    年份

    毕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2010 689.21566 454.00333 2011 743.9239 472.8169 2012 785.66825 476.68625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特征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结构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对城市的选择以及对省份的选择,是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进一步把握大学毕业生就业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图3和表7均来源于《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3反映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城市优选倾向。从图3可以看出,无论是211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非211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比例均高于地级市和区县,其中211院校的毕业生选择直辖市的比例高出非211院校7个百分点,分别为81%和74%,而且两类高校毕业生对副省级城市的选择则基本差不多,分别为86%和85%。两类高校的毕业生选择地级城市的比例要高于区县,其中选择地级市的比例在60%以上,而选择区县的比例则在40%以下,相差20个百分点左右。同时这两类高校毕业生自身对地级城市和区县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整体上非211高校毕业生选择地级市和区县的比例要高。可见,当前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均明显地倾向于选

    择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少数毕业生愿意去地级市工作,仅有极少数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区县工作,且211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大城市工作的比例要略高于非211高校的毕业生。

    图3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

    表7是各省大学毕业就业净流量来看,由于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和新疆五个地区样本较少,因此表7中各省大学毕业生流入、流出数据中并未包含这五个地区。其中表7中流入率等于在外省读书到本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除以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反映了地区对外省应届大学生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各省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倾向;流出率等于在本省读书到外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除以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反映一省对本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引力;净流入率等于流入率减去流出率,它反映了一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纳力,综合反映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整体倾向。

    省份

    广东

    北京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山东

    江苏

    内蒙古

    天津

    广西

    辽宁

    四川

    净流入率 152 147 128 54 17 16 14 14 6 4 -14 -16 -16 表7 省际大学毕业就业净流入率 单位:% 流入率 流出率 省份 净流入率 流入率 流出率 155 4 -20 27 47 山西 170 23 -21 26 47 贵州 136 9 -26 32 57 重庆 65 10 -29 17 45 河南 36 20 -29 19 48 甘肃 45 30 -36 20 57 河北 31 17 -39 10 49 安徽 40 26 -45 15 60 陕西 45 39 -54 10 63 吉林 45 40 -55 6 60 黑龙江 21 36 -62 10 72 湖北 23 39 -63 3 70 湖南 22 39 -70 6 76 江西

    由表7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净流入率大于0的地区一共有十个,而这十个地区中除云南以外均为东部发达地区,其中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均在全国前列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净流入率分别为152%、147%和128%,位列前三,而江苏、浙江和山东

    也是高校毕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但这几个地区的大学毕业就业的流入率也相对较高;而从中西部地区来看,众多中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流出率均较高,其中江西和湖南的流出率最高,分别为76%和70%。由于东部发达地区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当本地区大学毕业生本就比较富余的情况下要再接接收外省流入的大量大学毕业生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也使得较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也是当前广大“蚁族”群体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本来高等教育就有限,再加上众多本地区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流失到外地,这就使得很多中西部地区在合适的岗位得不到合适的人才,直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可见,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并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才吸纳能力将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职业特征分析

    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引发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难。从小接受教育的学子们十几年寒窗下来不但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毕业后反而为就业和生计发愁,这是学子们的悲哀,是我们国家的担心。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并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成为困扰中国的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他们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技能不足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随着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急需数以亿计的有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供求出现严重矛盾。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又严重缺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入职业化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将培养出高水平的社会急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一文件的颁布,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招生规模的适度增长提供了保障。当前国内已经设立了许多高等职业化教育院校,其发展、运作方式和可喜的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呈现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高于高等普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的趋势特征。这些高等职业化教育院校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当前其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以其先进的科学发展观,使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成为云南省就业率第一的应用型大学。把培养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工程化的职业人,而不仅仅是一名单纯的大学毕业生。这就是爱因森学院办学的“真谛”。

    天津职业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市属普通高校。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近3万名合格毕业生,用人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职业大学学生“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招生范围已扩大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学生第一志愿率多年来保持100%。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2007、2008、2009年一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8.02%、98.28%、98.35%。 《云南日报》2010年1月25号第4版

    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坚持“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弘扬“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精神,正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中国特色、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九江职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畅通就业渠道等举措,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九江职业大学一直以“招得进、学得好、走得出”作为办学的衡量标准。从学生入校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成为学生就业教育的专项课程。同时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置,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在学生专业确定之后,教师除了教授专业课程外,还向学生介绍就业方向和专业可考的证书,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九江职大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幼师、艺术等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

    做事前,先学会做人。这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培养学生成才的第一要素。根据立足首都、面向服务业、突出财贸、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针对服务业“为人服务”的行业特征和职业特征,学院确立“立德强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立德”突出“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职业道德教育,“强技”则是加强以基层管理技能、推销技能、理财技能为核心的财贸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独创了“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五板块”商贸素养教育体系,建立了商贸素养证书制度。每种素养教育,学校都印制了专门的《教育手册》,内容包括该素养的教育大纲、理论基础、自我学习、研讨提高、自我行动、走访企业、成果展示、自我评价、推荐书籍等内容。按一个学期一个板块贯穿3年全过程,形成有中国特色服务业人才素养培养创新体系。学院把技能教学放到实训基地中去,由企业专家担任培训指导教师,学生可以得到真实的企业经营运作环境下的培养和锻炼。按照“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该学院建立商贸素养教育体系和商贸技能实训体系,构建了专业技能训练、商贸岗位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校外顶岗实习“四位一体”工学结合的职业技能实训体系,学生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等5类证书。正是有了这些得力措施和做法,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很高,就算是金融危机时期,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仍为99.33%。

    从毕业生就业职业特征分析,之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一直有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我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树立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设计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大学生多证书制等方面。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新特征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先后选派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大学生村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事物。2008年,中央组织部又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决定用5年时间选派10万名高

    天津职业大学简介,天津职业大学网站 九江职业大学坚持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就业率,九江电视台新闻

     刘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业工作纪实,中国青年报

    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一计划直接把“大学生村官”推向全国,选派村官也成为各地各高校要做好的、重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1)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呈现大学生就业新特征。自从党中央号召“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多数省市逐步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并选择确定10%的行政村实施这一工程。据统计,全国有69万多个行政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 协助村“两委”工作,全国就会有近70万大学生村官就业。成都等地还实行了“一村两名大学生”计划,有的地方还准备实施“一村几名大学生”计划,如果全国都实施这样的计划,那么,全国就会有一百多万,甚至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村官,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大学生村官”计划大有潜力可挖掘。另一方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举措,其方向的正确性无庸置疑,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是:第一,它有利于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形成了向农村流动人才的新格局。第二,它有利于拓宽干部队伍成长渠道,有利于更新干部现代化知识。第三,它有利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2009年,教育部和总参谋部出台了大规模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兵役的政策,2010年5月国防部、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预征报名系统,引起莘莘学子积极响应。预征入伍,成为2010年高校校园的时尚词语,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重要选择途径。2010年是大规模开展高校毕业生预征兵制度的第二个年头,围绕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机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总参谋部、教育部及早部署并逐项推动相关工作。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人数比2009年有所增加,将力争达到15万人。2009年我国已从高校毕业生中征兵13万人。在2008年,这个数字还只是3.9万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有优惠政策。对应征入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由中央财政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入伍次年2月后,学校将入伍毕业生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款项汇至指定银行账户或贷款银行。退役后,享受政法招录优先、考研初试总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入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翌年毕业班学生退役后1年内,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到证。

    (3)高校毕业生创业新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国已依托1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目前提供给大学生创业用场地共计3万多平方米,高校学生创业企业达到540家,创业人数近4千人,仅2009年一年就创办了203家企业和团队,共有2236人创业。同时,基地为创业企业提供1-3年的租金减免、提供小额创业贷款、配备创业导师、创业技能培训、综合咨询代理等服务,切实为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条件环境和支撑服务。据新华网介绍,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将联合开展“创业引领计划”,以一系列新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些政策将包括:一、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按行业特点合理放宽资金、人员准入条件。二、出台高校毕业生个体经营收费减免政策。三、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四、姬振旗,曾凡峰,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做好劳动保障服务。五、开展创业培训。

    四、新世纪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以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特征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属于新增量就业,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对处于世界金融行业最前沿的中国造成了极大地冲击,由此所受到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冲击也最为直接。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关键性的特征:一是社会自身劳动力需求不足;另一个是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特征是:历时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不仅使得许多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等)的金融体系遭受严重冲击,而且也使得相关国家的实体经济也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影响更是不可避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期,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增长缓慢,社会需求减弱,不少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破产倒闭,而处于中高端的企业虽然暂时没有倒闭的危险,但其发展形势已不如从前,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因此,企业纷纷减薪、裁员,原本计划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名额或减少或取消,这给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加上部分由于企业倒闭而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两者共同扩充了就业大军的数量,增加劳动供给压力。而在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也会出现岗位与人员不匹配的现象,供需之间存在矛盾。

    劳动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决于产品需求,而产品需求又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而下降,因此,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很难由供给条件的改善来调整。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随着出口的减速,使出口贸易强劲的劳动力需求势头减弱,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二)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的脱节仍然严重

    人才培养结构主要指的是三类结构:专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学历结构。从专业结构来看,一般而言,高校的专业设置会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场的需求现状及趋势;二是自身是否已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市场需求是高校专业调整与设置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及时跟上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社会需求永远走在专业设置前面,因此就容易产生“结构性矛盾”,导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供需失衡。另外,一些高校一味地增设新专业,也不考虑自身开设此专业的条件是否已具备,从而造成新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影响了毕董洪亮,六部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 人民日报 》( 2010年04月24日02 版)

    业生就业。

    从区域来看,中国具体典型的区域特征,差异性较为明显。东部是我国从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的区域,而且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相对于中部地区要发达,且每年毕业人数均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也将会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就必然会需要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来支撑,但从大学生就业选择来看,东部地区是广大毕业生的首选地点,这就也是造成一定程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见从人才培养的区域角度来看,培养适用于当地需要的人才,平衡区域高等教育分布必将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条捷径。

    最后,从学历构成来看,合理协调的人才学历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根本保障,随着教育制的改革,大学教育已发展了根本性的就业,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教育应当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要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从而要求有条件的扩大招生规模;二要基本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逐步提高的要求,从而也要求逐步扩大大学教育规模。鉴于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并于自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大学扩招,但大学教育太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有大量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来承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就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要把高等职业教育摆在一个重要地位予以发展,这样才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过程中的技能型人才不足问题,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

    (三)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主要是指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可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由于人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动性因素,因此经济质量的提高最终将会取决于劳动者质量的提高,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对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社科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但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低。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必然会导致部分毕业生很难及时就业。

    五、毕业生就业发展建议

    (一)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

    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行业技术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宏观因素,也有职业预期、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个体因素,但就业主体也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毕业生准确定位、调整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是缓解和解决“就业难”现象的关键所在。

    第一,确立自我检验的积极心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求职为镜,可以度长短。大学生要对就业过程有正确的认知,把寻求就业的过程看成是告别学生时代,破蛹化蝶的成长考验,当成一次难得的就业能力的自我审核。以乐观的心态,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岗位目标,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原则,以积极的行动去迎接就业的挑战,跳出从众、攀比的社会心理陷阱,尽早落实岗位,体会苦中有甜的成长必然。

    第二,调整就业期望值,进行正确的择业定位。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

    第三,不一味追求高薪高职、“孔雀东南飞”。家长对大学生投入了很大的教育成本,经过四年大学教育,高校毕业生基本上都期望找到好工作,有个高工资、高职位。这些大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在现实中很容易碰壁,不容易实现自我价值。中国东部地区和直辖市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有较多的机遇,有很多最新的信息,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奔赴这些地方,由于以往大学生对这些地区的过分追求,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才供给的相对过剩,给高校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工作,留在西部工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光明的就业前景。

    (二)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合理配置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人数

    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把培养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放在第一位,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明智选择。事实证明,选择社会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热门专业是成功就业关键,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合理配置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人数,是

    祁鸣,转变观念天地宽——谈谈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问题,沈阳日报 专家:就业初期工作经验比钱重要,中国网

    教育部门急需规划的课题。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则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作为普通高校探索尝试地把转型培养技能型人才摆上日程,建立开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二是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确定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招生人数,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由于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校毕业生必须适应不断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面向社会办学,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合理配置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人数,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有的专业可以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过细地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企业需要农民工,不需要大学生”的尴尬需求局面。

    (三)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从上述我们量化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区域选择是导致大学毕业就业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引起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的因素。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东部大中城市的集聚现象,解决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区域结构性失业问题就需要政府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力,鼓励毕业生去西部地区,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并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另外,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交通的严重拥挤,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活的障碍,成为降低他们生活质量的最大羁绊,逃离一线城市就业逐渐成为他们选择趋势。同时,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最后,实施“回家工程”来引导大学毕业生就近到家乡或配偶的家乡工作。中国人都有乡亲情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就近到家乡或配偶的家乡工作,符合中国国情。

    (四)开设毕业生创业置业绿色通道,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发生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善的背景下,不景气的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即各级政府要就创业相关的问题出台诸如政府贴息贷款,免工商注册费,简化注册手续流程,免税,免费培训,免费咨询,免费风险评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抓好政策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台地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一是要积极争取资金投入,通过财

    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项目,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普遍开展创业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以及“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四是高等学校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依托大学科技园、各种科研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可见,积极发挥政策在大学生创业的职能将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保障。

    (五)开辟多种就业途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1、 健全完善企业订单式招收高校毕业生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步提高。

    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校企联盟”平台,以此优化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企业文化, 促进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订单培养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得高校毕业生实现“订单式”就业。

    2、进一步加大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力度,探索实现一村有多名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克服短期行为, 做好长远打算。在政策方面,不仅要制定好引导大学生下得去的政策,还要及时制定好促进大学村官工作展得开的政策,更要制定好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相适应的长期政策,依靠政策引导和规范此项工作,使之不断深入,并产生实效。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情况的不断完善,成都实施“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为探索实现一村有多名大学生村官成为可能。

    3、继续善高校毕业生预征兵制度,扩大高校毕业生入伍规模。

    高校毕业生预征兵制度不仅可以提升解放军队伍的素质,而且还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毕业生预征兵制度,是解放军入伍制度的创新,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新途径。从当前的需求来看,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入伍规模是可行的。

    此外,继续制定和完善社区就业、创业、征兵等方面新政策,深化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积极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201.

    [2]赵淇.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3]姚裕群. 论我国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4]《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何其中.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6]傅鸿飞. 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人才结构培养失衡. 市场研究,2007(01) .

    [7]马丁.特罗著,王香丽译,谢作栩校,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8.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8]张家寰,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探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9]林颖,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 《武汉大学》,2004年

    [10]龚惠平,大学毕业生已不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背后, 2009-02-17

    [11]张建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研究[J],商情 ,2008年第36期

    [12] http://www.jj-tv.com/cmin/News_View.asp?NewsID=33758

    [13] http://job.chsi.com.cn/z/jy30/

    [14] http://www.gov.cn/gzdt/2010-05/06/content_1600716.htm

    2010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内容简介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系统分析了2009年中国人才发展的状况、问题及未来走势。报告系统考察了中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成就与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问的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这将深刻影响21世纪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趋势。报告尝试构建了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OECD国家和“金砖四国”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性的国际比较研究。针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视角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报告还分别就国家荣誉功勋制度、低碳人才政策支持、“h”型向“H”型人才发展结构转化的财税扶持政策、“蚁族”现象等当前人才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在地方人才发展问题上,报告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人才建设的典型区域选择分析的样本,系统考察了这些区域的人才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2010版)》: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作者简介

    潘晨光,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出国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等职;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专家组成员;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人才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国农村人才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多次参加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重要课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人才前沿》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以及《社会科学前沿问题思考》、《中国博士后学术报告》等著作。同时,在一些核心期刊以及内部参阅中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若干篇。

    目录

    开启中国人才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部分

    中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人才发展结构从“h”型向“H”型转化的

    财税扶持政策研究

    中国“走出去”战略下外贸人才需求预测与

    供给对策研究

    构建中国低碳人才的政策支撑体系

    关于中国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思考

    “蚁族”现象研究:问题、借鉴与对策

    第二部分

    国家公派留学支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高校人事行政制度管理模式现状与反思

    中国高校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与矫正——基于跨国公司的视角 高校学术行政化现象的反思——以H大学为例

    第三部分

    上海海归科技工作者状况调研报告

    天津市人才财政投入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重庆建设西部人才高地战略构想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大事记

    2009年中国人才大事记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中國人才發展報告*

    ——高校畢業生就業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6萬人。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630餘萬人,比去年增加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繼續把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促進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珍貴人力資本,同時也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也經歷了從“計畫軌”向“市場軌”的轉型,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自1999 年實施擴大招生制度以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攀升,由此所帶來的直觀感受是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普遍下降。就業難與難就業的現象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大學生及其家長心中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也成為我國政府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多項就業政策的出臺,確保了每年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在離校前後落實了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可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但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保持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在系統*

    社科院综合室李群执笔,孙立成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教育部官方网站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基礎上,主要分析了新世紀大學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發展趨勢,最後給出了畢業生就業一些政策建議。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大致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雙向選擇的改革調適過渡階段和自主擇業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在這三個階段內,我國畢業生就業(分配)的制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是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且與當時時代發展的特徵相適應的過程,並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

    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主要指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到1987年這一時期。在這十年中,由於大學生入學率相對較低,且我國各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也極不平衡,因此標以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畢業作為我國經濟振興和發展的科技型人才高度缺乏。為適應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國家承擔起高等學校學生的全部培養費,其畢業後也全部由國家指令性地計畫安排工作。 從大學生畢業就業政策演變來看,這種指令性地統包統分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前大學生畢業就業政策的一種延續。早在 1951年當時的政務院就決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這一決定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學生分配工作由國家總理親自負責。1962年中央決定成立由習仲勳負責的“畢業生分配委員會”,直至“文革”前,負責和參與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的部門先後有政務院、教育部和內務部。1981年,“文革”後首批統一招收的本

    科畢業生畢業,國家恢復中斷了十幾年的畢業生統一計畫分配制度。這一時期大學生在社會上供不應求,個人無需為畢業分配操心,但也沒有把握個人命運的自主權,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正是當時情形的寫照。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其中畢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決定》的重大決策之一,允許學校有一定自主分配的權力。1986年,原國家教委出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制度,逐步把競爭機制引向高等學校。

    在這種模式下我國高等學校和大學畢業生均缺乏自我主動性,但每個大學生到各個單位都是重點培養對象,這是這一時期一大重要特點。

    (二)雙向選擇的改革調適過渡階段

    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和勞動人事等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以“統包統分”為特徵的畢業生分配制度也在經歷著一場變革,並已取得了積極而穩妥的進展。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制度。這一時期主要是1988年到1999年。

    上世紀90年代,上大學最大的變化是從“兩包”到“兩自”。“兩包”,即考生上大學學費由國家包下來,畢業後由國家包分配。“兩自”,即學生上大學要自己繳費,畢業後要自主擇業。實際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家已開始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醞釀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這一改革過程與收費制度基本一樣,持續了較長時間。1986年,原國家教委出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制度,逐步把競爭機制引向高等學校。1987年,清華大學第一次嘗試供需見面活動,這是大學生第一次在工作前與“婆家”見面,受到普遍好評。1989年,國家正式推出“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取”的雙向選擇制度。1994年,原國家教委發出《關於進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試點意見》,提出從招生開始,通過建立收費制度,改變學生上學由國家包下來,畢業時國家包安排職業的做法。引導學生畢業後參與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以獎學金制度和社會就業需求資訊引導畢業生自主擇業。同時建立相應的獎學金、貸學金制度,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引導學生畢業後參與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國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針政策指導,以獎學金制度和社會就業需求資訊引導畢業生自主擇業。同年,原國家教委推行高校招生並軌改革試點。當年全國共37所並軌試點院校,1997年全國大部分學校開始實行並軌招生。

    由於我國目前經濟、文化、教育發展還很不平衡,國家可提供的畢業生數量在近期內還不能滿足各方面的要求,社會上還不具備公平競爭的環境,因此這項改革只能隨同其他方面的改革逐步實施。

    (三)自主擇業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

    自主擇業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主要指的是1999年高校大擴招以來這一時 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期,在這一時期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畢業生數量從1996年的83.9萬人增至2006年的413萬人,10年間增加了近4倍。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30萬人,在2009年611萬畢業生的基礎上再創新高。政府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務院及各部委出臺了多項針對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從多個方面緩解大學生就業難。

    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對中、東部地區的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的戶籍管理、工資定級、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的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企業用人自主權的規定等方面給出了詳細的規定。2003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人事部發起“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2年的志願服務工作。2006年開始連續5年,中共中央組織部等八部委聯合發起“三支一扶計畫”,每年招募選拔2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主要安排到農村基層從事2-3年的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編辦四個部委發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公開招募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兩基’攻堅縣以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教育工作。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將2007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全面服務年,要求做好就業網路聯盟組建、就業政策諮詢和資訊服務、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等工作。2007年,全國陸續頒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旨在規範就業市場、促進大學生就業。2008年,國家公務員招錄人數13566人,考試報名人數突破104萬,最終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為77.5萬人,高達98.25%的淘汰率,創歷史新高。2009年初,國家對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到中小企業就業;應徵入伍;參加國家、地方重大科研專案以及家庭困難的五類大學畢業生將分別給予二十多條各種優惠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年,教育部出臺八項措施力促201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

    由表1可以看出,從數量上來看,1998-200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及就業人數均呈快速的增長態勢,其中2001年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100萬人,至2009年畢業人數為611.24萬人,增幅高達490%;從環比增長速度來看,自1999年以來,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增長速度均保持較大的增長幅度,其2003年已達到40.39%,但從2006年開始其環比增長幅度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從大學生畢業人數所反映的情況來看,高等學校的擴招直接導致了高校大學生畢業人數的指數增長,雖然自2006年後擴招的幅度有所下滑,但在總量上卻是一直在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大學畢業就業率的下降。從就業人數來看,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也是有逐所增長 表1:1998-2009年大學畢業生及就業人數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畢業人數82.984.794.9103.133.187.239.306.413.495.559.611. 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萬人) 8 6 8 63 73 75 21 8 74 25 61 24 就業人數55.255.961.972.585.5131.174.223.289.349.386.414.(萬人)

    畢業人數

    12.0

    環比增長/

    (%)

    就業人數

    10.717.117.953.532.828.329.320.810.3

    環比增長/

    (%)

    初次就業66.566.065.270.064.070.072.973.070.070.668.967.7率(%) 5 0 1 0 0 0 7 0 0 6 9 9 1.30 3 1 9 6 2 0 2 3 1 7.33 2.15 6 9.11 5 9 1 6 6 0 0 29.040.327.428.234.819.713.09.23 2 4 4 4 9 43 56 96 62 96 05 35 (數據來源於中國社會保障網)

    的態勢,但其增長的幅度明顯小於大學生畢業人數。從就業人數環比增長率來看,其增長幅度整體上均小於畢業人數的環比增長幅度,在也可以從中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可以看出,自1998年以來我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均在70%左右,但從2006年以來則有進一步下降的態勢,說明在近幾年我國大學生就業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進一步修正現有的大學生生就業制度及體系,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就業管道,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已是各政府部門必須直接面對的一個社會性問題。

    二、中國大學畢業生與經濟發展關係分析

    從實踐來看,大學生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大學畢業生與經

    濟發展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定量關係則需要進一步給予研究,本節主要就大學畢業生對GDP水準增長的影響程度、其就業人數對GDP的影響程度、大學畢業生的預測以及由於就業率不高所帶來的潛在GDP損失等一些問題展開分析,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和把握中國大學畢業生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為相關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制定奠定科學的基礎。

    (一)大學畢業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相關分析是研究現象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係,並對具體有依存關係的現象探討其相關方向以及相關程度,是研究隨機變數之間相關關係的一種統計方法。表2是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和與就業人數與GDP之間的相關係數表,主要用於分析兩類變數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定量關係。由表2可以看出,無論是大學生畢業人數還是大學生就業人數均與GDP存在正向的相關關係,而且相關係數均非常高,接近1。而且從雙尾檢驗來看,這兩個相關係數值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可信度較高。說明GDP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和大學畢業就業人數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長的幅度也有著較強有一致性。 表2.大學生畢業人數與就業人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關係數

    變數

    Person Correlation

    Sig.(2-tailed) 大學畢業人數 0.994 0.000 大學就業人數 0.992 0.000

    為進一步定量分析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對GDP的影響程度,本節主要應運回歸分析分別做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與GDP之間的回歸檢驗。具體的回歸係數及相關的檢驗如表3所示。從兩組回歸模型各

    項檢驗來看,他們的可決係數平均較高,達到0.98以上。說明僅從大學畢業生人數和就業人數來看,這兩個變數均直接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和表2中相關係數值的結論較為一致。再從各參數檢驗的T值來看,各參數T值的絕對值均大於2,說明回歸參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進一步說明這兩組回歸模型可靠性較強,能說明兩組變數與GDP之間的回歸關係。

    從具體大學畢業人數和與就業人數與GDP回歸方程來看,大學畢業人數對GDP影響的回歸係數為417.0783,而大學畢業就業人數與GDP之間的回歸係數則為588.2250,可見,相對大學畢業人數而言,大學畢業就業人數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更為密切,每增加一個單位就業人數就會帶來588.225個單位GDP的增長,比大學畢業人數所帶來GDP增長的單位高171.1467個單位,從數量上進一步說明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將會直接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經濟發展中主要的要素。

    表3 大學生畢業人數和與就業人數與GDP回歸檢驗

    變數 R-Squ B

    56693.832

    4548.5385 /

    大學生畢業人數 0.9939 0

    417.0783 15.3337

    58262.975

    5167.3270 /

    大學生就業人數 0.9840 0

    588.2250 24.8430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對潛在GDP的影響

    Std. Error Beta t Sig. 12.4642 0.0000 0.9940 27.2001 0.0000 11.2750 0.0000 0.6842 23.6770 0.0000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大學畢業生還是就業人數均對GDP產生較大的影響,且就業人數對GDP增長的影響更大,本部分主要分析如果大學生全部就業,也就是當初始就業率為100%的理想情況下GDP總量將會是多少,也即大學畢業生所帶來的潛在GDP。

    依據上述回歸方程式,可求得表4中1998年到2009年各年的潛在GDP。由表4可以看出,當所有的大學生均參加工作時,各年的GDP值均有較大幅度地增長,其中2006年增幅高達41.3%,增額為88503.49,其他年份中最小增長比例的是2001年,也高達10.32%,也就是說如果社會上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讓所有畢業的大學生參加就業,那麼我國的GDP總量將會有10%以上的增長。

    從具體潛在GDP增長的態勢來看,在2001年之前一直是下降的,但之後到2006年卻又處於上升的態勢,2006年之後又處於下降的態勢,這是因為在大學生擴招早期隨著畢業人數的增加,由社會所提供的崗位一直並未達到飽和,因此,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呐能力一直還是相對較強;但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不斷擴招,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能力不斷下降,導致了GDP損失的百分比進一步上升;近些年來,鑒於GDP原始總量的提高和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就業的高度重視,由大學生就業不高所導致的潛在GDP損失率也有所減少,但下滑的幅度不大。可見,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將直接有助於提高經濟產出水準,是挖掘潛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能力有效方式。 表4 1998-2009年潛在GDP值

    專案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30288479800108011901351159518402131259230283405GDP

    4.3 9.2 0.5 68.2 95.7 74

    86.7 88.6 31.7 58.9 53.4 07

    潛在107010811141119213691687198923873016349538744178GDP 73.9 20.9 32.6 20.7 26.3 02.2 72.3 30.4 35.2 81.4 39.6 09.6

    240419641613111517833352393854648850903284587730差額

    9.59 1.73 2.09 2.53 0.6 8.22 5.58 1.81 3.49 2.51 6.17 2.62 GDP

    損失 28.922.216.410.314.924.824.629.641.534.827.922.7百分7 比

    (三)大學畢業生統計預測分析

    為準確地瞭解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及就業人數的發展變化趨勢,積極有效地預防大學生就業的變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文選用多項式曲線趨勢外推預測模型分別對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及就業人數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這是因為這種預測方法可以有效地根據現有時間序列數據的散點圖選擇適合的多項式次數,並給出相應模型擬合程度的檢驗值,適用於對時間序列數據的預測,由於本文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及就業人數都是時間序列數據,從運用統計分析軟體SPSS13.0模擬的散點圖來看,選用了該方法進行預測其預測的精度較好。 (1)預測模型概述

    令時間t為時間序數是引數, y為時間序數值是因變數,所以,可設所需的

    0 7 2 7 0 8 8 3 4 3 0

    多項式曲線預測的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ytb0b1tb2tbkt  

    2

    k

    當k當k型

    (1)

    1時,為直線模型

    2時,為二次多項式(拋物線)模

    Qk

    2(y-b0-b1t--bkt)0b0Qk

    2(y-b0-b1t--bkt)t0b1Qkk

    2(y-b-bt--bt)t001kbk

    ynb0b1tb2t2bktk2ktyb0tb1tbk-1t

    kkk12ktybtbtbt02k

    當kn時,為n次多項式模型

    設有一組統計數據y1,y2,,yn,令

    最小值

    (

    2

    根據微分原理由式(1)和(2)得: 經整理得:

    (4) (3)

    由式(4)可求出參數b0,b1,bk的值。

    參數算出來後就可以按式(1)對所需的y進行預測 (2)預測結果分析

    依據上述多項式曲線趨勢外推預測模型,運用

    n

    2

    Q(b0,b1,bn)

    (y

    t1

    t

    -yt)

    n

    2

    t

    SPSS13軟體可得,

    (y

    t1

    -b0-b1t--bkt)

    k

    圖1和圖2大學生畢業生

    人數和就業人數的趨勢走向圖,由圖1和圖2具體擬合曲線可以看出,各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的散點均落在CUBIC曲線上,因此可以採用三次方的CUBIC模型來進行擬合。

    有關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CUBIC模型檢驗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從S-qu值來看,兩類預測模型

    的值均相對較高,且模型整體的F檢驗值也均較大,可見所得到的大學生畢業

    人數和就業人數CUBIC模型在整體上通過顯著性檢驗,擬合度高。從各具體參數的T檢驗值來看,其絕對值也均大於2,且sig有意義,因此可見所得到的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CUBIC。

    圖1 大學生畢業生人數擬合圖 圖2 大學生就業人數擬合圖 模型中各參數在5%的顯著水準下均通過檢驗,可見表5所得的具體模型可靠性較強。 表5 模型檢驗 變數

    係數 Std. Error T檢驗 Sig.

    R-squ F檢驗

    變數一次方 -59.06

    大學畢

    變數二次方 14.18

    業生人

    變數三次方 -0.49

    常數

    大學畢

    變數二次方 11.81

    業就業

    變數三次方 -0.46

    人數

    常數

    102.93 141.36

    15.94 2.79 0.14 24.94 11.09 1.94 0.10 17.34

    -3.70 0.01

    5.08 0.00

    0.994 609.37

    -3.47 0.01

    4

    5.67 0.00 -4.41 0.00 6.08 0.00

    變數一次方 -48.95

    609.23

    0.996

    -4.66 0.00 3 5.93 0.00

    為了預測的準確性,本文主要依據上述所得到的模型預測未來三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具體預測值如表6中2010年到2012年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所示。由具體預測值可以看出,在未來三年裏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人數均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大學生畢業人數年均增長6.77%,2011年將突破700萬。而大學生就業人數也會有所增長,年均幅度為2.48%,小於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長幅度,由預測值可得在未來三年裏我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65.87%、63.55%和60.67%,可見我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因此就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依據當前的形勢適度做好相應的大學生就業保障體系,儘量減少由於低大學生就業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表6 2010-2012年中國大學生畢業和就業人數預測值 年份

    畢業人數(萬人)

    2010 689.21566

    2011 743.9239

    2012 785.66825

    就業人數(萬人) 454.00333 472.8169 476.68625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特徵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特徵分析

    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結構主要包括大學生就業對城市的選擇以及對省份的選擇,是瞭解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傾向,進一步把握大學畢業生就業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圖3和表7均來源於《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圖3反映的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城市優選傾向。從圖3可以看出,無論是211院校的大學畢業生還是非211院校的大學畢業生選擇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的比例均高於地級市和區縣,其中211院校的畢業生選擇直轄市的比例高出非211院校7個百分點,分別為81%和74%,而且兩類高校畢業生對副省級城市的選擇則基本差不多,分別為86%和85%。兩類高校的畢業生選擇地級城市的比例要高於區縣,其中選擇地級市的比例在60%以上,而選擇區縣的比例則在40%以下,相差20個百分點左右。同時這兩類高校畢業生自身對地級城市和區縣的選擇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整體上非211高校畢業生選擇地級市和區縣的比例要高。可見,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均明顯地傾向於選擇直轄市或副省級城市,少數畢業生願意去地級市工作,僅有極少數的大學畢業生願意去區縣工作,且211高校畢業生選擇去大城市工作的比例要略高於非211高校的畢業生。

    圖3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

    表7是各省大學畢業就業淨流量來看,由於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和新疆五個地區樣本較少,因此表7中各省大學畢業生流入、流出數據中並未包含這五個地區。其中表7中流入率等於在外省讀書到本地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除以本省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總人數,反映了地區對外省應屆大學生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各省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的傾向;流出率等於在本省讀書到外省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除以本省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總人數,反映一省對本省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吸引力;淨流入率等於流入率減去流出率,它反映了一省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吸納力,綜合反映了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整體傾向。

    表7 省際大學畢業就業淨流入率 單位:% 省份 淨流入率 流入率 流出率 省份 淨流入率 流入率 流出率

    北京 上海 浙江 福建 雲南 山東 江蘇

    147 128 54 17 16 14 14

    170 136 65 36 45 31 40 45 45 21 23 22

    23 9 10 20 30 17 26 39 40 36 39 39

    貴州 重慶 河南 甘肅 河北 安徽 陝西 吉林

    -21 -26 -29 -29 -36 -39 -45 -54

    26 32 17 19 20 10 15 10 6 10 3 6

    47 57 45 48 57 49 60 63 60 72 70 76

    內蒙古 6 天津 廣西 遼寧 四川

    4 -14 -16 -16

    黑龍江 -55 湖北 湖南 江西

    -62 -63 -70

    由表7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上存在明顯的區域特徵。其中淨流入率大於0的地區一共有十個,而這十個地區中除雲南以外均為東部發達地區,其中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均在全國前列的廣東、北京和上海的淨流入率分別為152%、147%和128%,位列前三,而江蘇、浙江和山東也是高校畢業人數較多的地區,但這幾個地區的大學畢業就業的流入率也相對較高;而從中西部地區來看,眾多中西部地區大學畢業生的流出率均較高,其中江西和湖南的流出率最高,分別為76%和70%。由於東部發達地區不但是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發達地區,當本地區大學畢業生本就比較富餘的情況下要再接接收外省流入的大量大學畢業生時,這就在很

    大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也使得較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也是當前廣大“蟻族”群體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中西部地區本來高等教育就有限,再加上眾多本地區培養的大學畢業生流失到外地,這就使得很多中西部地區在合適的崗位得不到合適的人才,直接形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可見,促進中國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並提高中西部地區人才吸納能力將是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職業特徵分析

    傳統高等教育的弊端引發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從小接受教育的學子們十幾年寒窗下來不但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畢業後反而為就業和生計發愁,這是學子們的悲哀,是我們國家的擔心。而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並將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繼續成為困擾中國的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形成原因非常複雜。他們的實踐能力特別是職業技能不足成為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隨著我國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我國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家急需數以億計的有技術技能型人才。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供求出現嚴重矛盾。一方面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國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又嚴重缺乏。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加入職業化教育,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必將培養出高水準的社會急需的人才,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2005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並提出“到2010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這一檔的頒佈,為高等職業教育在提高辦學品質的基礎上,繼續保持招生規模的適度增

    長提供了保障。當前國內已經設立了許多高等職業化教育院校,其發展、運作方式和可喜的畢業生就業率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呈現出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高於高等普通教育畢業生就業率的趨勢特徵。這些高等職業化教育院校的職業特徵決定了當前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普遍較高。雲南愛因森軟體職業學院以其先進的科學發展觀,使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成為雲南省就業率第一的應用型大學。把培養學生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應用型人才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工程化的職業人,而不僅僅是一名單純的大學畢業生。這就是愛因森學院辦學的“真諦”。 天津職業大學是一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市屬普通高校。多年來,學校已為社會培養輸送近3萬名合格畢業生,用人單位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讚職業大學學生“上崗快、留得住、素質高”。招生範圍已擴大到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學生第一志願率多年來保持100%。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2007、2008、2009年一次就業率分別達到98.02%、98.28%、98.35%。2009年學校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聯合授予“濱海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學校堅持“服務為本、應用為根、品質立身、卓爾不群”的辦學理念,弘揚“育德育能、力實力新”的校訓精神,正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具有中國特色、全國一流、有國際影響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九江職業大學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廣泛開展校園活動,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暢通就業管道等

    

    《云南日报》2010年1月25号第4版 天津职业大学简介,天津职业大学网站

    舉措,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九江職業大學一直以“招得進、學得好、走得出”作為辦學的衡量標準。從學生入校開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就成為學生就業教育的專項課程。同時學校對課程體系進行科學設置,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在學生專業確定之後,教師除了教授專業課程外,還向學生介紹就業方向和專業可考的證書,推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九江職大連續五年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幼師、藝術等部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100%。

    做事前,先學會做人。這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培養學生成才的第一要素。根據立足首都、面向服務業、突出財貿、服務企業的辦學定位,針對服務業“為人服務”的行業特徵和職業特徵,學院確立“立德強技”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立德”突出“有愛心、講誠信、負責任”的職業道德教育,“強技”則是加強以基層管理技能、推銷技能、理財技能為核心的財貿通用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獨創了“愛心、誠信、責任、嚴謹、創新五板塊”商貿素養教育體系,建立了商貿素養證書制度。每種素養教育,學校都印製了專門的《教育手冊》,內容包括該素養的教育大綱、理論基礎、自我學習、研討提高、自我行動、走訪企業、成果展示、自我評價、推薦書籍等內容。按一個學期一個板塊貫穿3年全過程,形成有中國特色服務業人才素養培養創新體系。學院把技能教學放到實訓基地中去,由企業專家擔任培訓指導教師,學生可以得到真實的企業經營運作環境下的培養和鍛煉。按照“高素質技能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該學院建立商貿素養教育體系和商貿技能實訓體系,構建了專業技能訓練、商貿崗位模擬、一條街崗位體驗、校外頂崗

    九江职业大学坚持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就业率,九江电视台新闻

    實習“四位一體”工學結合的職業技能實訓體系,學生可以獲得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證書、英語等級證書、電腦證書等5類證書。正是有了這些得力措施和做法,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很高,就算是金融危機時期,2009屆畢業生就業率仍為99.33%。

    從畢業生就業職業特徵分析,之所以高等職業院校一直有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我們認為他們的教育樹立以行業為先導、以能力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設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計畫、建立科學的設置課程體系、積極推行大學生多證書制等方面。

    (三)大學畢業生就業新特徵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先後選派一些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官,大學生村官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新事物。2008年,中央組織部又啟動了“大學生村官計畫”,決定用5年時間選派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這一計畫直接把“大學生村官”推向全國,選派村官也成為各地各高校要做好的、重要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1)實施“大學生村官”計畫,為大學生就業拓寬管道,呈現大學生就業新特徵。自從黨中央號召“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以來,多數省市逐步實施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就業工程,並選擇確定10%的行政村實施這一工程。據統計,全國有69萬多個行政村,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 協助村“兩委”工作,全國就會有近70萬大學生村官就業。成都等地還實行了“一村兩名大學生”計畫,有的地方還準備實施“一村幾名大學生”計畫,如果全國都實施這樣的計畫,那麼,全國就會有一百多萬,甚至幾百萬大學生就業村官,從就業的角度考 刘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业工作纪实,中国青年报

    慮,“大學生村官”計畫大有潛力可挖掘。另一方面,實施“大學生村官”計畫是一項牽動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舉措,其方向的正確性無庸置疑,應當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大學生村官”計畫取得的主要成就是:第一,它有利於解決農村人才匱乏問題,形成了向農村流動人才的新格局。第二,它有利於拓寬幹部隊伍成長管道,有利於更新幹部現代化知識。第三,它有利於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優化幹部隊伍結構,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2)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開闢大學生就業新途徑。2009年,教育部和總參謀部出臺了大規模徵集高校畢業生入伍服兵役的政策,2010年5月國防部、教育部啟動了大學生預征報名系統,引起莘莘學子積極回應。預征入伍,成為2010年高校校園的時尚詞語,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又一重要選擇途徑。2010年是大規模開展高校畢業生預徵兵制度的第二個年頭,圍繞進一步“加大力度,擴大規模,提高品質,形成機制”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總參謀部、教育部及早部署並逐項推動相關工作。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征人數比2009年有所增加,將力爭達到15萬人。2009年我國已從高校畢業生中徵兵13萬人。在2008年,這個數字還只是3.9萬餘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入伍有優惠政策。對應征入伍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由中央財政實施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入伍次年2月後,學校將入伍畢業生補償學費和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款項匯至指定銀行帳戶或貸款銀行。退役後,享受政法招錄優先、考研初試總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試入讀碩士研究生。入伍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和翌年畢業班學生退役後1年內,可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憑用人單位錄(聘)用手續,向就讀高校再

    次申請辦理就業報到證。

    (3)高校畢業生創業新政策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國已依託11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了“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目前提供給大學生創業用場地共計3萬多平方米,高校學生創業企業達到540家,創業人數近4千人,僅2009年一年就創辦了203家企業和團隊,共有2236人創業。同時,基地為創業企業提供1-3年的租金減免、提供小額創業貸款、配備創業導師、創業技能培訓、綜合諮詢代理等服務,切實為促進高校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了條件環境和支撐服務。據新華網介紹,教育部、財政部等六部委將聯合開展“創業引領計畫”,以一系列新政策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這些政策將包括:一、放寬高校畢業生創業市場准入條件,允許按行業特點合理放寬資金、人員准入條件。二、出臺高校畢業生個體經營收費減免政策。

    三、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四、做好勞動保障服務。五、開展創業培訓。

    四、新世紀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的突出問題與挑戰

    (一)以全球性金融危機為特徵的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畢業生的就業屬於新增量就業,外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其影響很大。2008 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對處於世界金融行業最前沿的中國造成了極大地衝擊,由此所受到的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衝擊也最為直接。

    具體來看,金融危機對大學生畢業生就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關鍵性的特徵:一是社會自身勞動力需求不足;另一個是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當前全球性

    姬振旗,曾凡峰,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董洪亮,六部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 人民日报 》( 2010年04月24日02 版)

    金融危機主要特徵是:歷時時間長、波及範圍廣、影響程度深,不僅使得許多發達國家(美國、歐洲、日本等)的金融體系遭受嚴重衝擊,而且也使得相關國家的實體經濟也受到影響。金融危機對新興經濟體影響更是不可避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與全球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的時期,金融危機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增長緩慢,社會需求減弱,不少處於產業鏈低端的企業破產倒閉,而處於中高端的企業雖然暫時沒有倒閉的危險,但其發展形勢已不如從前,為有效應對外部快速變化的環境,企業也在不斷地計算現有人員工作時間與新增人員替代選擇的成本收益關係,因此,企業紛紛減薪、裁員,原本計畫吸納的高校畢業生名額或減少或取消,這給數以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帶來較大的就業壓力,加上部分由於企業倒閉而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兩者共同擴充了就業大軍的數量,增加勞動供給壓力。而在高校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中,也會出現崗位與人員不匹配的現象,供需之間存在矛盾。

    勞動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決於產品需求,而產品需求又因為金融危機引發的消費和投資下降而下降,因此,金融危機下的勞動力需求不足很難由供給條件的改善來調整。與此同時,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也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由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需求降低,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隨著出口的減速,使出口貿易強勁的勞動力需求勢頭減弱,從而導致了我國外貿行業的萎縮並引發就業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二)人才培養結構與人才需求的脫節仍然嚴重

    人才培養結構主要指的是三類結構:專業結構、區域結構和學歷結構。從專業結構來看,一般而言,高校的專業設置會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市場的需求現狀及趨勢;二是自身是否已具備開設該專業的條件。市場需求是高校專業調整與設置要考慮的因素,但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設置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很難及時跟上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社會需求永遠走在專業設置前面,因此就容易產生“結構性矛盾”,導致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供需失衡。另外,一些高校一味地增設新專業,也不考慮自身開設此專業的條件是否已具備,從而造成新的專業結構不合理,供需失衡,影響了畢業生就業。

    從區域來看,中國具體典型的區域特徵,差異性較為明顯。東部是我國從經濟發展快綜合實力強的區域,而且東部地區高等教育相對於中部地區要發達,且每年畢業人數均大大超過中西部地區。而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經濟也將會有較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就必然會需要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來支撐,但從大學生就業選擇來看,東部地區是廣大畢業生的首選地點,這就也是造成一定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可見從人才培養的區域角度來看,培養適用於當地需要的人才,平衡區域高等教育分佈必將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一條捷徑。

    最後,從學歷構成來看,合理協調的人才學歷結構是一個地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根本保障,隨著教育制的改革,大學教育已發展了根本性的就業,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學教育應當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要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大學教育

    的需求,從而要求有條件的擴大招生規模;二要基本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人的基本素質逐步提高的要求,從而也要求逐步擴大大學教育規模。鑒於此,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工作,並於自上個世紀末就開始了大學擴招,但大學教育太過於重視理論教學,而在實際工作中又需要有大量的職業教育畢業生來承擔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因此就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鼓勵,要把高等職業教育擺在一個重要地位予以發展,這樣才有利於緩解當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緊缺的矛盾,有利於緩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擴大社會就業過程中的技能型人才不足問題,有利於推進城市化發展。

    (三)加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七大明確提出的重要戰略方針,主要是指以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內容的進一步轉變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針。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第二次歷史性轉變,其實質在於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即主要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包括速度品質效益相協調、投資消費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在內的全面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可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經濟發展品質的提高,由於人是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能動性因素,因此經濟品質的提高最終將會取決於勞動者品質的提高,即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元化,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要有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而且對畢業生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社科知識也有

    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競爭意識,還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團隊合作的精神,開拓進取和創新精神。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基礎也有高有低。這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必然會導致部分畢業生很難及時就業。

    五、畢業生就業發展建議

    (一)轉變和更新就業觀念

    當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很多,既有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行業技術創新、教育體制改革等宏觀因素,也有職業預期、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等個體因素,但就業主體也就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是現階段大學生就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大學畢業生準確定位、調整就業心態、改變就業觀念是緩解和解決“就業難”現象的關鍵所在。

    第一,確立自我檢驗的積極心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求職為鏡,可以度長短。大學生要對就業過程有正確的認知,把尋求就業的過程看成是告別學生時代,破蛹化蝶的成長考驗,當成一次難得的就業能力的自我審核。以樂觀的心態,客觀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就業能力和崗位目標,本著“先就業、後擇業”的原則,以積極的行動去迎接就業的挑戰,跳出從眾、攀比的社會心理陷阱,儘早落實崗位,體會苦中有甜的成長必然。

    第二,調整就業期望值,進行正確的擇業定位。在就業市場上的用人單位找不到人、大量的畢業生無處去的“錯位”現象普遍存在,這是因為大學生的就祁鸣,转变观念天地宽——谈谈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问题,沈阳日报

    業期望普遍較高的原故。因此,要順利就業就必須首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調整就業期望值不是對單位沒有選擇,只要有單位就去,而是要在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的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這就是說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要知道現在再好的單位,將來也有下崗的可能,因此,在擇業時要看得長遠一些,學會規劃自己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

    第三,不一味追求高薪高職、“孔雀東南飛”。家長對大學生投入了很大的教育成本,經過四年大學教育,高校畢業生基本上都期望找到好工作,有個高工資、高職位。這些大學生的想法和做法在現實中很容易碰壁,不容易實現自我價值。中國東部地區和直轄市毫無疑問是中國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有較多的機遇,有很多最新的資訊,因此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奔赴這些地方,由於以往大學生對這些地區的過分追求,直接導致了這些地區人才供給的相對過剩,給高校畢業生在該地區就業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要鼓勵大學生去西部工作,留在西部工作。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一系列戰略的實施,為高校畢業生開闢了光明的就業前景。

    (二)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合理配置學科專業結構和招生人數

    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把培養學生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應用型人才放在第一位,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是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明智選擇。事實證明,選擇社會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的熱門專業是成功就業關鍵,专家:就业初期工作经验比钱重要,中国网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合理配置學科專業結構和招生人數,是教育部門急需規劃的課題。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則主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高校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畢業生品質,同時要轉變教育觀念,解放思想,作為普通高校探索嘗試地把轉型培養技能型人才擺上日程,建立開闢“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二是要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發展變化,確定高校的辦學模式、辦學層次、專業結構、教學內容和招生人數,做到超前預測、超前設計、超前培養。由於社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高校畢業生必須適應不斷更新知識和學習新技術的需要。因此,必須改革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面向社會辦學,適應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需要,大力推進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合理配置學科專業結構和招生人數,做到人才的培養適應市場的需要。有的專業可以按專業大類招生,不必一開始就過細地分專業,同時擴大選修課的範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應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課程,使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企業需要農民工,不需要大學生”的尷尬需求局面。

    (三)畢業生就業重心下移,向二、三線城市發展

    從上述我們量化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當前的就業區域選擇是導致大學畢業就業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引起我國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的因素。因此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在東部大中城市的集聚現象,解決當前人才相對過剩的區域結構性失業問題就需要政府加強

    經濟調控手段力,鼓勵畢業生去西部地區,向二、三線城市發展,並對去西部地區和條件艱苦的一些重點單位和行業就業的大學生,在工資、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較大的優惠。另外,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交通的嚴重擁擠,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生活的障礙,成為降低他們生活品質的最大羈絆,逃離一線城市就業逐漸成為他們選擇趨勢。同時,在完善就業市場方面,政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制度,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管道,不斷完善就業市場。最後,實施“回家工程”來引導大學畢業生就近到家鄉或配偶的家鄉工作。中國人都有鄉親情結。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就近到家鄉或配偶的家鄉工作,符合中國國情。

    (四)開設畢業生創業置業綠色通道,在政策上給予更大支持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改變就業觀念,利用自己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的就業崗位,即畢業生不做現有就業崗位的競爭者,而是為自己、為社會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發生在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還未完善的背景下,不景氣的經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有所作為,即各級政府要就創業相關的問題出臺諸如政府貼息貸款,免工商註冊費,簡化註冊手續流程,免稅,免費培訓,免費諮詢,免費風險評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教育部近日下發《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結合實際,抓好政策落實,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出臺地方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一是要積

    極爭取資金投入,通過財政和社會兩條管道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天使基金”等資助專案,重點扶持大學生創業。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創業培訓,積極探索、開發適合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培訓專案,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高校學生,普遍開展創業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風險意識教育,幫助學生瞭解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防範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全面加強創業資訊服務,廣泛收集創業專案和創業資訊,開展創業測評、創業模擬以及“一對一”的創業指導和諮詢。四是高等學校要出臺促進在校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和措施。要通過多種管道籌集資金,普遍設立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依託大學科技園、各種科研平臺等為學生提供創業場地;積極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成果、科技發明、專利等轉化為創業專案。可見,積極發揮政策在大學生創業的職能將是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重要保障。

    (五)開闢多種就業途徑,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健全完善企業訂單式招收高校畢業生機制,推動高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穩步提高。

    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校企聯盟”平臺,以此優化配置高校畢業生人才資源,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方面,以“品質”為核心,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入企業文化, 促進校企合作,充分實現訂單培養人才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使得高校畢業生實現“訂單式”就業。

    2、進一步加大實施“大學生村官計畫”力度,探索實現一村有多名大學生村官。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大學生村官計畫”是一項系統工程,推行這個計畫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克服短期行為, 做好長遠打算。在政策方面,不僅要制定好引導大學生下得去的政策,還要及時制定好促進大學村官工作展得開的政策,更要制定好與“大學生村官計畫”相適應的長期政策,依靠政策引導和規範此項工作,使之不斷深入,並產生實效。隨著“大學生村官計畫”執行情況的不斷完善,成都實施“一村兩名大學生村官”計畫,為探索實現一村有多名大學生村官成為可能。

    3、繼續善高校畢業生預徵兵制度,擴大高校畢業生入伍規模。

    高校畢業生預徵兵制度不僅可以提升解放軍隊伍的素質,而且還可以緩解日益緊張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2009年開始實施的高校畢業生預徵兵制度,是解放軍入伍制度的創新,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新途徑。從當前的需求來看,逐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入伍規模是可行的。

    此外,繼續制定和完善社區就業、創業、徵兵等方面新政策,深化實施“崗位拓展計畫”、“創業引領計畫”、“就業服務與援助計畫”等,積極開拓新的就業管道,大力促進畢業生就業。

    參考文獻:

    [1]徐國祥.統計預測和決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201.

    [2]趙淇.關於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1,

    (7).

    [3]姚裕群. 論我國的就業形勢與大學生就業問題. 中國大學生就業,2004.

    [4]《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何其中.新形勢下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

    2009,(10).

    [6]傅鴻飛. 從大學生就業難看中國人才結構培養失衡. 市場研究,2007(01) .

    [7]馬丁.特羅著,王香麗譯,謝作栩校,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

    [J].外國教育資料,1999,(1):3—8.

    [8]張家寰,高職院校綜合辦學能力探析,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9]林穎,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龔惠平,大學畢業生已不再“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背後, 2009-02-17

    [11]張建生,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研究[J],商情 ,2008年第36期

    [12] http://www.jj-tv.com/cmin/News_View.asp?NewsID=33758

    [13] http://job.chsi.com.cn/z/jy30/

    [14] http://www.gov.cn/gzdt/2010-05/06/content_1600716.htm

    2015-2022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行业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5-2022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行业

    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2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行业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摘要及目录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的多元化以及办学形式上的多样化造成了招生的无序竞争和管理上的混乱。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下展开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改革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我国的成人教育从最初的函授教育发展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今天的远程网络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几十年形成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在很多方面不再适应迅猛发展的成人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必将影响我国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

    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国家也特别重视,不同的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使远程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共296所。2013年,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其中,成人高校297所,比上年减少51所。2014年,成人本专科招生269.64万人。2013年,成人本专科招生256.5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5.1%.

    未来,人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学习和研究并使工作日益协作化。因此,未来的学校教学势必兼容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与协作学习,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新时期的教学形式。在线学习势必成为人类未来学习的主潮流。

    本行业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成人高等教育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深度分析

    第一章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界定及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的界定 一、成人教育的界定 1、成人教育定义 2、成人教育的内涵 3、成人教育的特征 4、成人教育的目的 二、成人教育的分类 三、成人教育的主要职能 四、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发展环境 一、成人教育政策环境分析 1、成人教育行业管理体制 2、成人教育行业主要政策 二、成人教育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环境分析 2、国内宏观环境分析 3、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三、成人教育社会环境分析 1、成人人口规模及占比 2、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 3、国民教育支出水平 4、社会培训意识

    四、成人教育技术环境分析

    1、技术发展对教育方式的影响分析 2、数字化学习与信息教育影响分析

    第二章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一、成人教育发展历程

    二、成人教育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三、中国成人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体制出现缺失

    2、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 3、功利倾向凸显 4、定位难以落实 5、管理疏漏难免 6、工学矛盾突出 7、办学特色不明显 8、发展态势失衡

    四、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成人教育发展的全球化 二、成人教育发展的社会化 三、成人教育发展的产业化 四、成人教育发展的网络化 五、成人教育发展的法制化 六、成人教育发展的多元化 第三节 成人教育发展模式趋势 一、大众传媒式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二、区域性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三、网络化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四、数字化学习社区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五、成人教育机构的“品牌效应”将更加突出 六、成人学历教育的地位将有所提升 七、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将更加变通 八、成人教育办学思路更加灵活

    第三章 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一、成人高校总体规模 二、成人高校学生情况 三、成人高校师资情况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一、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二、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三、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建议 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分析 1、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现状 2、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问题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学历教育生源质量偏低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布局结构调整 第五节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混合式教学成为主要教学形式 二、成人高等教育实现大整合

    三、资源得以共享,大学、学科、专业的界限趋向模糊 四、超大型教育机构出现,众多成人教育机构转型

    第二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主要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主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高校分析 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1、学院简介

    2、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 3、组织架构分析

    4、课程设置及特色课程分析 5、学院最新发展动向

    二、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1、学院简介

    2、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 3、组织架构分析

    4、课程设置及特色课程分析 5、学院最新发展动向

    三、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1、学院简介

    2、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 3、组织架构分析

    4、课程设置及特色课程分析

    四、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1、学院简介 2、组织架构分析

    3、课程设置及特色课程分析 4、学院最新发展动向

    五、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1、学院简介

    2、师资队伍及教学设施 3、组织架构分析

    4、课程设置及特色课程分析

    六、深圳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发展分析

    第二节 中国主要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发展分析 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营情况分析 1、学校简介 2、学校师资力量 3、学校学科建设

    4、学校科研能力 5、学校发展特色

    6、学校学历教育概况 7、学校经营优劣势分析 8、学校最新发展动向

    二、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经营情况分析 1、学校简介 2、学校学科建设 3、学校发展特色

    4、学校学历教育概况 5、学校经营优劣势分析

    三、广东省国防工业职工大学经营情况分析 1、学校简介 2、学校师资力量 3、学校学科建设 4、学校发展特色

    5、学校经营优劣势分析

    四、天津市职工经济技术大学经营情况分析 1、学校简介 2、学校师资力量 3、学校学科建设 4、学校发展特色

    5、学校学历教育概况 6、学校经营优劣势分析

    五、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经营情况分析 1、学校简介 2、学校师资力量 3、学校学科建设 4、学校科研能力

    5、学校经营优劣势分析 6、学校最新发展动向

    图表目录:

    图表:各国际组织近期下调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预测值 图表:世界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 图表:三大经济体GDP环比增长率

    图表:世界及主要经济体GDP同比增长率 图表:三大经济体零售额同比增长率 图表:世界贸易量同比增长率

    图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率 图表: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失业率

    图表: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初步核算

    图表:2015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制造业PMI指数

    图表:2015年1-4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同比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 图表:2015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变化 图表:2015年1-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图表:2015年1-4月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变动情况 图表:2015年1-4月鲜菜、鲜果价格变动情况

    图表:2015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同比涨跌幅

    图表:2012-2014年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图表:2013-2014年中国成人人口规模 图表:2012-2014年成人高校总体规模 图表:2012-2014年成人高校招生数量

    图表:2012-2014年成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 图表:2012-2014年成人高校教职工人数 图表:主要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比 图表:主要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收入占比 图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结构图 图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架构

    图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架构 图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架构

    图表: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结构图

    市场行业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客户

    我司的行业报告主要是客户包括企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申请评审机构申请资金或融资者、学术讨论等需求。

    2、报告内容

    我司的行业报告内容充实,报告包括了行业产品定义、行业发展现状(产品产销量、产品生产技术等)、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对购买者认识和投资该行业起到关键引导作用。

    3、报告重点倾向

    我司的行业报告重点倾向主要包括:行业相关数据、行业企业数据、行业市场相关数据等。报告侧重点略有差异,具体情况看报告结构目录。

    4、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人员组成各高校的知名导师、行业高管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市场调查人员。

    我们的团队人员对客户需求定位精准,能抓住项目精华,以合适的文字图表和图形展示项目投资价值。对行业或具体产品的投资特性、市场规模、供求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结构与主要竞争企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寻求规律、发展机会、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大做强的对策等等。

    我司研究员在信息、理念、创新思维上具有开拓性给客户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5、报告数据来源

    我司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报告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环境:我们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整理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现状等。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结构:我们行业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结构、行业投资主体性质结构以及行业生产主体结构等等。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市场:我们的行业市场分析对行业产品整个供求状态以数据或文字方式表述、对行业市场现状呈现的特点进行概述,并对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企业:我们的行业企业分析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和指标、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等。

    成人高等教育行业成长性:我们的行业成长性分析主要包括行业所属生命周期的位置,行业投资增长性,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情况以及未来市场增长速度等。

    我司报告特色:在研究内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公司介绍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企业。拥有庞大的服务网点,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智研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A.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注册成立,是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认证、监管的国内较早开展竞争情报、市场调研、产业研究及专项研究为主的调查研究机构之一,凭借其专业的研究团队,先进的研究技术在此领域一直处于绝对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a) 拥有全国百万家企业基础数据库

    b) 全国各地分支网络和严格的调查控制流程,使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向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c) 超过200多个研究项目的成功案例

    d) 研究领域覆盖能源、化工、机械、汽车、电子、医疗等诸多行业 e) 我们很荣幸的为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麦肯锡、通用集团、波士顿咨询、三菱商事、中国农科院、同济大学、三星电子,松下电器、丸红株式会社海尔、美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过咨询服务

    B. 智研咨询调研(行业研究)说明

    a) 行业研究部分智研咨询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研究的方法: b) 通过对厂商、渠道、行业专家,用户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销售和市场等方面数据。

    c) 二手资料收集,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用户调研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d) 智研科信具有获得一些非公开信息的渠道: e) 政府数据与信息 f) 相关的经济数据 g) 行业公开信息 h) 企业年报、季报

    i)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j) 精深严密的数理统计分析

    我们的服务领域

    节选内容来自相关行业,仅供参考,如需报告请来电咨询

    行业研究报告范文(节选)

    2015-2020年中国萤石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萤石采选加工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萤石采选产业运行总况 一、世界萤石储量及分布情况 二、世界萤石消费分析 三、世界萤石国际贸易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世界主要代表性国家萤石资源利用现状 一、北美(美国、墨西哥) 二、欧洲(俄罗斯、西班牙) 三、非洲(南非、肯尼亚) 第三节 全球主要生产企业简介 一、墨西哥MEXICHEM

    第三章 中国萤石采选加工行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五节 中国萤石市场需求消费情况分析 一、中国萤石市场容量 二、中国萤石需求结构

    第六章 2008-2013年中国萤石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8-2013年中国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进出口统计 一、2008-2013年中国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进口统计 二、2008-2013年中国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出口统计 三、2008-2013年中国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进出口价格对比 四、2013年中国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进出口主要来源地及出口目的地

    第八章 2015-2020年中国氢氟酸产业及对萤石产业影响分析 第一节中国氢氟酸市场运行总况 一、氢氟酸产业规模分析

    第九章 中国钢铁产业及对萤石产业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中国钢铁产业指标分析 一、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分析

    第十一章 2015-2020年中国萤石采选加工产业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 第二节 2015-2020年中国萤石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萤石供给预测分析 二、萤石需求预测分析 三、萤石进出口贸易预测

    报告正文:

    第一章 世界萤石采选加工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萤石采选产业运行总况 一、世界萤石储量及分布情况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局于2014年3月4日发布的《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4》。截至2013年,世界萤石基础储量4.7 亿吨,可开采储量2.4亿吨,其中南非、墨西哥、中国和蒙古萤石储量列世界前4 位,这几个国家的萤石可开采量占到全球的49.6%。

    资料

    推荐访问:高中 报告 发展 高中发展报告自我评价 高中发展报告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