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感恩演讲 > 正文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古诗春晓课后反思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09-25 点击: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读的没有一点感情可言,我想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从表演启发学生理解诗的大意。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现在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古诗两首》包含了《春雨》和《春晓》两首有关春天的诗。因为《春晓》这首诗音乐课上老师已经教唱, 所以我先从《春晓》上起。虽然学生们会唱这首诗了,但是对于本诗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这首诗是说什么的。我采用这样的教学:

    一、说诗解字,剖题入诗

    我先从《春晓》的诗题入手,因为前面学到了形声字,我让学生先找到“晓”这个字的偏旁,日字旁,让他们说说这个字和什么有关。接下来结合诗句“春眠不觉晓“来理解”晓”,通过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学生们知道了”晓“就是早上的意思,那这首诗就明白了一半。以”晓“揭题入诗,学生理解起这首诗就容易多了。

    二、抓住重点,逐一突破

    在《春晓》一诗中,学生难以理解是这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难点我通过文中的插图来解决的。前面学生已经明白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的意思,观看课文插图,一位清晨刚起,慵懒拉窗帘的女子,在她身边的是飞翻的小鸟,映入她眼睛的是一树的桃花,几片花瓣从枝上飘落。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来说说这位女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自行说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而在《春雨》一诗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理解的重点。对于这两句,我是利用“好雨”一词来引入的。教学中,我激情朗读“好雨!”,然后让学生从诗句中找找这场春雨怎么好。在讨论、争辩中,学生总结出了春雨的“及时”“滋润”“悄声”等特点,这是学生自主的体会,重点被他们自己突破。

    三、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因为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从诗题到诗句都有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理解了全诗的意思后,我让学生们找找这两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们总结出了两首诗都写到了春天、风雨、夜晚这些要素,不同的是《春雨》是诗人晚上写到的,而《春晓》写的是早上看到的,想到的景色。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课外拓展,比赛激趣

    向来描写春天的诗句多不胜举,而我们的学生也已经有了一些诗句的积累,比如《咏柳》《绝句》等都是他们熟背于心的诗,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赛一赛”,看看谁能背出更多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学生们的你一首,我一首,背得不亦乐乎,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不过在热闹的课堂之后,我也发现了本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诗歌意境感悟不足。

    诗歌的教学应该有美的意境,而在我的课堂上,注重对诗句的理解,从字到词再到句,都是以理解意思为主,原本美好的诗句的意境没有在课堂上呈现。我想如果我用吟诵教学法,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对于吟诵教学我也是只知道皮毛,所以课堂上对这种教学方法把握得并不娴熟,从而不敢用这个方法,以后的诗歌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吟诵法,来体现诗歌的意境。

    二、忽略诗歌的感情色彩

    对于这两首诗有着诗人明显的感情色彩在其中。像《春雨》一诗,一句“好雨”让诗人欢欣喜悦的心情顿显,我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读这个词,有的男生甚至拍案称快,大吼一声“好雨”,这样的感情宣泄定是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欢喜。但想到一直以来对《春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就没有定论,欢喜和悲伤的两种论调一直存在,我就忽略了让学生对《春晓》感情的领悟,我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领悟对他们来说过难或者过于混淆,这也是这节课结束后我比较纠结的地方。

    一年级语文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的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

    反思一:春晓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处在机械识记记忆阶段,理解能力不是很深,要想让孩子们 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开始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谁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下(指两名同学回答)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我们喜欢,古人也喜欢。因此他们写出了大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板书:古诗两首)这样的导语设计,让孩子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对古诗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对这首诗内容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初读,整体感捂一下诗的内容,此时学生感悟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步师范读,教会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同时以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第三步是配乐朗诵,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最后,我播放一首《春晓》的儿歌,让孩子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讲授本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讲课之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受益颇深。讲课尤其是公开课,是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前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讲课技巧,课堂驾驭能力的把握,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都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老师在教学中只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单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还包括识字、认字)怎样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本”的内容

    有效结合起来,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生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课前的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

    总之,“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两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塑造课堂的精彩。

    反思二: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在学习此诗之前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课堂上要做的应该就是让学生去品味诗意,去感受诗情,激发学生对我们古典诗文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突破:   

    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让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反思三: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反思四:春晓教学反思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 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 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本课的教学,我力图体现两点,让古诗教学更有韵味: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感悟诗人情绪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春晓》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学的第一首古诗,教学时我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有的说写一写,有的说拆一拆,还有的说可以给它组组词……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比动作,有的拿画笔画了起来……在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学生的一番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春晓》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⑴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⑵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

    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抓重点字词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 5、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适时地进行表扬激励;6,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不佳。7,指导看图与学文融合的不够到位。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识字入手,并能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中,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研读古诗时,教师能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诗句,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注重要把图和文融合的更加紧密些,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文的进一步理解。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有了《春雨》这首古诗的教学,我想不借助媒体展开教学,然而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理解诗意呢?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我就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春天来了,你这几天睡觉有什么感觉吗?”最爱睡懒觉的李静静小朋友说:“我觉得特别想睡,爬也爬不起来。”接着孩子的话题我就说:“是呀,这就是说春眠不觉晓呀!等你醒来的时候已经到处是鸟的叫声了。说明天已经大亮了。”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小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上到一半时,我先进行了一个引言:“今天,我们进行男女生学习古诗对抗赛。”一语落地,学生群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布置的任务。每一学生完毕,我会进行一个小结,点出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哪些是要我们识记的。学生们没有了平时上课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最后,比赛结果是女生赢了。但男生也并不气馁,纷纷表示下次再努力,一定会赢的。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

    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城内小学 岳丽萍

    《春晓》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生在学习此诗之前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课堂上要做的应该就是让学生去品味诗意,去感受诗情,激发学生对我们古典诗文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突破:

    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让已经

    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篇一:春晓教学反思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篇二: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

    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篇三:春晓教学反思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古诗诵读——春天》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春天 教学反思

    张云英

    “课外阅读课内化”是现行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思路,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培养阅读习惯,是语文教育的责任。

    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在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就想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朗读、背诵古诗,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古诗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范读录音,来感受古诗朗读的节奏和韵味,然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读出感情,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

    课前让学生搜集古诗及其诗意,课堂上让学生小组交流,

    搜集古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古诗的海洋里遨游的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选择和鉴赏。小组交流让学生搜集的少量的古诗变得丰富起来,滴水成渊,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格的设计为了整齐、统一,却限制了学生的能力。

    “小试牛刀”环节,让学生再体会作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模仿写古诗。实现了读写结合的统一,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不过此环节设计难度过大,对于古诗的押韵、平仄等方面学生并不了解,虽然能写出诗句,但缺少诗的节奏,韵律、更像打油诗,如果能改成让学生写儿童诗歌或春天的景物片段描写,学生会更有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古诗《春雨》教学反思

    古诗《春雨》教学反思

    《春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本首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有的说:“随”是平舌音,“润”是翘舌音,有的说:“乃”的声母是n,不是l。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标出不明白的地方,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 感悟内容,启发想象。

    重点是理解意思,我围绕“好雨”一词让学生探索:哪里体现出是“好雨”?学生首先找到的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对第一句还不太理解。我通过一组反映春旱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春雨及时的重要性,对第一句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让学生再读原题《春夜喜雨》,感受此处“喜”的意思,学生说出了代表高兴、喜爱。

    古诗春雨春晓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 板书诗题: 春雨

    2、 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 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 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 指名读诗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í,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ù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 齐读这两句诗。

    ※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

        润物/ 细/ 无声。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ǎo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读四句诗。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é。上下结构,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齐读这两句诗。

    (6) 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 不可写成“党字头 ”,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 ”底部齐平。

    晓: 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 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                  ;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1

    第 三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 放录音。

    (2) 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 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 齐背。

    (6) 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 (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 (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说话练习。

    (1) 话题: 春天来了

    (2) 提出要求: 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 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 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古诗春雨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春雨春晓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 板书诗题: 春雨

    2、 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 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 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 指名读诗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í,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ù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 齐读这两句诗。

    ※ 指名读

    ※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

    润物/ 细/ 无声。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ǎo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读四句诗。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é。上下结构,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齐读这两句诗。

    (6) 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 不可写成“党字头 ”,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 ”底部齐平。

    晓: 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 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 ;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1

    第 三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 放录音。

    (2) 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 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 齐背。

    (6) 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 (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 (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说话练习。

    (1) 话题: 春天来了

    (2) 提出要求: 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 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 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黄晓玲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从三年级开始,我在语文课的带文上一直坚持不懈的带古诗词和古文,自己也特别想尝试把自己上古诗的思路完整地运用到教研课上,于是在这次家长开放的日子里,尝试着在一节课里上完了古诗两首,还带了一首《别董大》,目标是希望孩子们在这一节里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人物之间的情感,并迁移到自己身上进行一个小练笔。

    相比较而言亮点有以下:

    1、配乐朗诵时学生的情感投入度很高,第一首比第二首感觉更棒。

    2、学习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中有一段说话设计:

    现场调换角色,老师问学生扮演角色回答,先是用“古诗”回答,再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随点随答,现场气氛很好。

    3、把写法和意境情感相似的两首诗揉在一起学习可以促进课堂的时效性。

    4、本节课注重了积累: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的记忆、《别董大》的限时背诵、课前同学们的关于描写友情古诗搜集和背诵等。

    5、语用的体现也有不少:说话、小练笔都很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和使用。

    当然,值得反思之处也有不少:

    1、关于这样的语文课堂的大语文观的体现本节课体现的不够充分,还可以摸索出更好的方式。

    2、对于一个家长开放课,可能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在课堂的表现没法照顾到。

    3、老师自己的古文修养有待提高。

    让学生的音乐创作激情飞扬——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教学反思

    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3、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将情境、音乐基本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三、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才形成了不同的学科。近代开始学校教学分学科进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把关于世界的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学科,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就是在学科交*、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从教学设计时开始,我这节课就采用了音乐与古诗词的整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在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字声关系就包括“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和“语言节奏与旋律的节拍、节奏”两个方面。古诗词的声律美其实质就是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汉字是单音节而且有声调高低的变化,这种特点决定了古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语音的高低走向;语音的长短组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语言色彩的亮与暗、软与硬等方面)。这些

    让学生的音乐创作激情飞扬——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教学反思

    让学生的音乐创作激情飞扬

    ——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教学反思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3、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将情境、音乐基本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三、教学中的成功之笔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才形成了不 同的学科。近代开始学校教学分学科进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把关于世界的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学科,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完整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就是在学科交叉、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从教学设计时开始,我这节课就采用了音乐与古诗词的整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在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字声关系就包括“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和“语言节奏与旋律的节拍、节奏”两个方面。古诗词的声律美其实质就是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汉字是单音节而且有声调高低的变化,这种特点决定了古诗词语言音乐美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特征:语音的高低走向;语音的长短组合(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语言色彩的亮与暗、软与硬等方面)。这些特征形成了古诗词歌曲字声关系中的两个方面:语言声调的高低在歌曲旋律音调中的体现,语言声调的长短在歌曲节奏、节拍中的体现。 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静夜思》的配乐朗诵、演唱系列古诗词歌曲如《咏鹅》、《悯农》、按不同的节拍(2/4、3/4、4/4)的节奏规律拍拍古诗词《春晓》的节奏等,通过诵一诵、唱一唱与拍一拍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音乐美,了解韵律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谱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可以使虚拟的音乐形象变得更直观具体。在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课件、乐音创作软件和网络,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最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 “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

    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

    还有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音乐很好听,但是写出来却和自己想的不同。

    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辩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3、教师在对个别问题的提问时,语言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和精准。

    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因此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

    《古诗两首》之《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

    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  春晓:春天的早晨(老师告诉学生晓这个字的意思是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诗句的意思才查到答案的,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在晓的三种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晓:1、天刚亮;2、晓得;3、使人知道清楚。)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告诉学生他是李白的朋友,在以后我们将学到李白写给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

    春眠  不觉晓  啼

    3、检查自学情况。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请学生看书上插图,用优美的语句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举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位女子起来后拉起竹窗帘,看到了杨柳依依,芭蕉油绿,桃花红艳,可是却有花瓣掉下来了,花瓣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我们学习诗的内容就知道了。)

    2、学习古诗: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字义、词义,再理解句义,最后理解全诗的含义)

    2、理解字义:

    眠:睡觉。(同样出示字典里查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

    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老师讲解: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一些词语,有时还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老师补充:教育学生春光虽然美好,可是却很容易逝去,所以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读: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齐读这两句诗。4、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老师把《春雨》与《春晓》进行比较,进行课外拓展。(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老师这儿也找了一些,请学生朗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请学生回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找出来读一读。

    五、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师: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

    想办法解决,好吗?

    2、学生诵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生自读、勾画、交流)

    男女生比赛读、小组竞赛读、小组接龙读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6、游戏巩固生字。

    (1)、讲解游戏办法。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他们,老师奖励你们看(出示卡片)这是什么(红果),对,不过这些红果可不是奖给你们吃的,它是用来串糖葫芦的!怎么串呢?看每个红果上面都有一个字,我们把这些字,重新串成这首诗,每行串一串,全诗四行串四串,谁想玩这个游戏,那好,我们先来串一串试试,其余的同学帮他们读诗,大家读到哪个字,谁就来串„„

    (2)分组竞赛。

    四、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1、诵读,感悟大意。

    大家看,多漂亮的糖葫芦,不能吃,我们来读读它吧!慢慢读,边读边想,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读、感悟、交流)

    2、看图编故事。

    你们一说,又让我想起了这幅图画(出示),再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不能看着这幅图编个小故事?谁来试试。

    3、启发想象。

    假如你就是图中那个小熊早晨醒来,推开窗户,住外一看,你的心情怎样?你会说些什么?

    4、美读。

    初春的早晨,空气里飘着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绿色,心情真的棒极了,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闭上眼,美美地背背这首诗吧!

    五、指导写字。

    1、了解“春”的由来。

    你们真像小诗人,那么有一个朋友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聊聊天,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吧?

    (课件:大家好,你们说我是谁?对,我是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是老大,人们很喜欢我,都说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雨蒙蒙,一年之计在于春,古时候我可不是这样,睢,这是甲骨文的春,春日这下,两侧草木刚刚长出嫩芽,中间最显眼的是一棵幼苗,弯曲着正努力往外钻呢?多有趣啊!而现在的

    我就由两部分构成,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底,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我了吗!

    2、指导写“春”。

    上面这偏旁叫什么?(“春”字头)下面的这个呢?请同学们写一个“春”字,我们还得把它写好看,怎么办,装田字格,你们自己也描红观察,提示老师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提示教师注意事项,老师写完后进行评价)

    多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下面同学们自己要在田字格里写一个“春”吧!

    3、认识其它新部首。

    那么,其他的几个字也有新部首,你认识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4、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写其它生字。

    课后反思: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句话: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我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古诗两首《春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齐背《春雨》

    2、揭题,认识诗人。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精读古诗,理解体会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联系挂图,说说个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4、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6、议一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评议、交流。

    7、教师小结: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

    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春天的其他古诗,和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师: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板书:《春晓》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三,研探展评一:比正确朗诵古诗

    1.师口述学习指导: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得最准确。

    2,自研共探

    a.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

    B.小对子互读,正确。

    3.学情展示

    A.指名读,正音

    B.小组赛读。

    4.师范读。

    过渡: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再把古诗读几遍,要求顿而不断。

    5.生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春晓

    春眠 不觉晓 处处 闻啼鸟

    夜来 风雨声 花落 知多少

    四,研探展评二:比会认字

    (一)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v

    gu shi

    古 诗 首 眠 处 闻

    口述学习指导: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然后对子互读,最后小组内齐读。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自学:生自由读

    2.合作:对子互读。

    3.展示: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及时正音。

    五,研探展评三:理解感悟 吟诵古诗

    1,师口述学习指导: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再大声的读几遍《春晓》边读边想诗人在一个春雨过后的早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小对子可以交流。3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

    2.学生自读,交流互动。

    3.展示

    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二两行诗。

    (2)读懂了哪些字词?能连起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这是诗人早晨的所见所闻。

    (3)齐读一、二两行诗。

    (4)指名读三、四两行。

    (5)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6)齐读这两句诗我们来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

    师: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7)让我们带着作者爱春、惜春之情一起来背背这首是吧!(指名背诵、齐背)

    六、研探展评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古 、声、多”,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笔顺及位置,并书写。

    2、生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4、师生评议。

    5、师范写。指导:“古”字横要长:“声”字上为“士”字:“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一小下大。

    6、生再次练写并组词。

    七.归纳总结

    《春晓》将一幅雨后的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八:作业

    1.背诵《春晓》

    2.书写会写的字。

    板书

    春 眠

    夜 来

    春不 觉 晓,风 雨 声,晓 处 处 / 花 落 / 闻 啼 鸟。 知 多 少。 / /

    古诗文教案春晓1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春晓 2011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课型 1 新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能力目标:能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古诗的意境。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 学

    重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准 备

    板 书 设 计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 师 活 动 节 出示春晓 学 生 活 动 设计 意图 巩固

    齐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两遍 齐读 结合注释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领读 学 习 古 比赛读 诗 找出名句,读一读 自由读,背 小组内检查背诵 复习巩固 (! )齐读古诗本上积累的古诗

    理解诗意 画一画 读、背

    检查 齐读 读、背 检查 齐读 自主学习

    复习

    积累

    背 写 古诗 (2)齐背古诗

    齐背

    作业 背写古诗《春晓》

    作业

    知 识 巩 固 题

    拓 展 延 伸 题

    作 业 内容 背古诗 课外找一找孟浩然的诗读一读。

    《春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4.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梦浩然写的,他是大诗人李白的朋友。

    三、初步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注意老师的停顿。

    2.认识文中的生字。

    3.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4.指导学生读诗的节奏。

    四、理解诗意。

    1.全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具体描写了那些景物呢?

    2.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交流。

    4.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诗句的意思,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诗句的内容变成一幅画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各色鲜艳的花都开了,在这美丽的春天里,晚上睡觉可真香甜啊。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欢快的叫声。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昨夜的一场春雨,不知道会打落多少花啊!

    5.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说刚才在脑子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6.诗人用20个字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读课文,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五、拓展。

    1.有人给这首诗配上了音乐,变成了优美的歌曲,你想听吗?

    2.春天这么美,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她。把你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3.春天是美好的,但是春天也是短暂的。孟浩然用诗句把美好的春天留在了人间。你有办法留住春天吗?请同学们把诗人描绘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春天的画,请大家分享你画中的美景。

    案例分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写景,他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透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

    学生在学习此诗之前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课堂上要做的应该就是让学生去品味诗意,去感受诗情,激发学生对我们古典诗文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突破:

    1.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在学生基本理解了古诗内容以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古诗的画面,这时候伴以教师富有诗意的语言的描绘,在学生在脑海感受画面美的同时,享受到语言的美。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一定性阐释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为了体现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必须发生转变,由传统的语文课程中的灌输者、命令者,训斥者变为商讨者,组织者、引导者,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实施】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睁开你们那双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2、揭题,教学生字“首”。

    二、定向

      1、会正确读写这首诗中的生字。

      2、能理解“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每个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会背诵、默写。

      5、学生自由读,学习目标。

       师激励: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信心达成上面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

      1、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 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  ”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读通全文。

       ② 用“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有不懂的问题请注在文中的空白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四、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引导每个成员把学习结果提交小组讨论交流。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辅导。

    五、交流、评议

      教师引导各小组派代表把组内学习结果在班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评议,(如:通过刚才大家的自学、讨论,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师:你是怎么理解“春晓”的意思的?

      生:我是用“拆字法来理解的,“春”是春天,“晓”是早晨,连起来就是春天的早晨。

      师:很好,你不仅理解了题意;而且还能清楚地说出解词的方法,还有谁也站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我也是用“拆字法”读懂了“不觉晓”的意思。“觉”是感觉,“晓”是早晨,开亮了的时候,所以“不觉晓”就是指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生:我读懂了“春眠”的意思,“眠” 是睡觉,所以“春眠”就是指春天在睡觉。

      生:我觉得“春眠”应理解为“春天的夜里在睡觉”准确些,因为刚才说“不知不觉就天亮了”那说明睡觉的时间是前一天晚上。

      生:我认为他说的还不完整,因为谁在春天的夜里睡觉,没讲出来,所以“春眠”的意思是:诗人在春天的夜里睡觉。

      师:很好,你能通过理解,想象把词语的意思说完整,还有谁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处处”是到处的意思。

      生:我用也“拆字法”理解“闻啼鸟”的意思,“闻”是指听到,“啼”是鸟叫,因此“闻啼鸟”就是指听到鸟叫的声音。

    音乐《春晓》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春晓》

    课型: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二( )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精品】《春晓》教学反思

    篇一: 《春晓》教学反思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篇二:《春晓》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学的第一首古诗,教学时我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有的说写一写,有的说拆一拆,还有的说可以给它组组词……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比动作,有的拿画笔画了起来……在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学生的一番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篇三:《春晓》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春晓》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小朋友在没上学前就能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了。现在请会背的小朋友试着背一下。背不下来的认真听一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课上我充分利用《春晓》意境悠闲,学生早已耳熟能详,采取配乐读、比赛读,感情读,组内读、领读、跟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在头脑中形成古诗描绘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在识字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本课的形声字较多,因此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并试着给会认的字组词,或说说生活中哪里能用上这些字,在小组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精神。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本课的形声字多,课上老师在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识字的合作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篇四:《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有了《春晓》这首古诗的教学,我想不借助媒体展开教学,然而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理解诗意呢?首先,应让幼儿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我就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春天来了,你这几天睡觉有什么感觉吗?”最爱睡懒觉的陈菲菲小朋友说:“我觉得特别想睡,爬也爬不起来。”接着孩子的话题我就说:“是呀,这就是说春眠不觉晓呀!等你醒来的时候已经到处是鸟的叫声了。说明天已经大亮了。”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学前班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上到一半时,我先进行了一个引言:“今天,我们进行男女生学习古诗对抗赛。”一语落地,幼儿群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布置的任务。每一幼儿完毕,我会进行一个小结,点出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哪些是要我们识记的。幼儿们没有了平时上课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最后,比赛结果是女生赢了。但男生也并不气馁,纷纷表示下次再努力,一定会赢的。

      课到这里,好象该结束了。“不是还有惊喜吗?”学生们可没忘提醒我。“是什么呢?惊喜是——要你们给《春晓》穿件新衣服,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啊?古诗还能变成故事?”学生们可惊奇了。奇怪归奇怪,孩子们可都不甘示弱,纷纷准备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从孩子们的嘴里飞了出来。你听——

      “美丽的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睡着可舒服了!孟浩然一觉醒来,发现天早就亮了。他躺在床上,听见屋外到处都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唧唧喳喳的,真热闹!他连忙起床,走到窗口一看。呀!院子里的花儿怎么落了那么多?地上到处是鲜艳的花瓣。哦!大概是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吧!春天真美啊!”

      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古诗的意思在孩子们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全部掌握了。我还用得着逼着他们去枯燥地记古诗意思吗?

      最后,我们评选出了三名“编故事大王”给予了奖励。并且我和孩子们约好了,下次学古诗,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好。

      学完了古诗以后,我让学生回想一下以前学习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背诵着自己知道的有关春天的诗句,也能很快把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从古诗里提取出来。这种联想比较,我想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必要方法吧!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感谢我的幼儿们,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五:《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这首古诗,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很多幼儿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所以学习这一课时,我把学习重点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了解故事的大意。

      上课开始,我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了诗歌《春天》,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古诗《春晓》。请幼儿听磁带朗诵以后,我马上让幼儿分别背诵,给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幼儿表现的机会。幼儿背诵完以后,大家的心才平静下来。幼儿的背诵虽然很流畅,但是缺少诗的朗诵节奏与感情。我示范朗诵了两遍,让幼儿试着学了几遍。我没有急于让幼儿学会朗诵,而是觉得应该在了解诗的大意以后,幼儿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我先讲解“春眠不觉晓”的意思,要知道“觉”是知道的意思,“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然后逐句解释每句诗的意思。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句,书上还设计了诗句和图画的连线。通过连线练习,幼儿结合老师的讲解,找出对应的图画,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加深了幼儿的记忆。

      幼儿对诗中描写的意境有了理解,就可以更好地朗读古诗了。再次范读古诗,让幼儿注意老师的语速和语调。在老师教读几遍以后,幼儿就能带着感情朗诵古诗了。再通过朗诵比赛对幼儿进行激励,幼儿的朗诵水平就有了更快地提高。这次教学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一定性阐释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为了体现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必须发生转变,由传统的语文课程中的灌输者、命令者,训斥者变为商讨者,组织者、引导者,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实施】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睁开你们那双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2、揭题,教学生字“首”。

    二、定向

    1、会正确读写这首诗中的生字。

    2、能理解“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每个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会背诵、默写。

    5、学生自由读,学习目标。

    师激励: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信心达成上面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

    1、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 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 ”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读通全文。

    ② 用“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有不懂的问题请注在文中的空白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四、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引导每个成员把学习结果提交小组讨论交流。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辅导。

    五、交流、评议

    教师引导各小组派代表把组内学习结果在班上提出来,师生共同

    评议,(如:通过刚才大家的自学、讨论,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师:你是怎么理解“春晓”的意思的?

    生:我是用“拆字法来理解的,“春”是春天,“晓”是早晨,连起来就是春天的早晨。

    师:很好,你不仅理解了题意;而且还能清楚地说出解词的方法,还有谁也站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我也是用“拆字法”读懂了“不觉晓”的意思。“觉”是感觉,“晓”是早晨,开亮了的时候,所以“不觉晓”就是指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生:我读懂了“春眠”的意思,“眠” 是睡觉,所以“春眠”就是指春天在睡觉。

    生:我觉得“春眠”应理解为“春天的夜里在睡觉”准确些,因为刚才说“不知不觉就天亮了”那说明睡觉的时间是前一天晚上。

    生:我认为他说的还不完整,因为谁在春天的夜里睡觉,没讲出

    来,所以“春眠”的意思是:诗人在春天的夜里睡觉。

    师:很好,你能通过理解,想象把词语的意思说完整,还有谁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处处”是到处的意思。

    生:我用也“拆字法”理解“闻啼鸟”的意思,“闻”是指听到,“啼”是鸟叫,因此“闻啼鸟”就是指听到鸟叫的声音。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很好,通过自学读懂了诗中词语的意思,下面请大家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把它的意思说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师:很好,小朋友们都能用自己的话正确,连贯地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的意思说出来,那么能不能把整首诗的意思也连起来说一说呢?

    学生独立练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录音诵读,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哪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录音朗诵,学生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全班评议。

    生: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还听到鸟儿叫个不停,还有知了在唱歌。

    生:此时你还看到了小朋友在田野里放风筝,听到了他们的欢笑声。

    师:此时,你最想面对春天说些什么?

    生:我最想说:“春天太美了!”

    生:我想大喊:“啊!春天,你真迷人!”

    生:我想对着春天说:“啊!春天,我愿做个像你一样美丽,纯洁的人。”

    师:谁能把自己对春天的这份感情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六、质疑问难

    1、“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花落了多少,作者知道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全班讨论、交流、评议。

    七、自测自结

    1、自测:对照学习目标,检测一下自己,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以通过做课堂作业本来检测)

    2、自结:学了这一课,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八、拓展延伸

    “解题意→明诗意→悟诗境”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一般的方法,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课后去自学几首古诗。

    【教学反思】

    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整堂课来看“定向→自学→讨论→交流→质疑问难→自测自结→拓展延伸”,教师只充当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鼓励者,参与者和协作者,改变了以前那种“权威主义”,“话语霸权”的角色,而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学,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这堂课的设计比较精彩的是“交流、评议”这一环节,因为这儿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基本上能解决诗句中的词语,可万万没料到的是,学生不仅把诗中的词语都理解了,能说出每句诗,整首诗的意思,而且把诗歌的意境这一教学难点体会得如此深刻,尤其是小朋友对春天说的话“啊!春真美呀!”“我愿做个像春天一样美丽、纯洁的人!”这使文章主题的升华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又超越了文本。由此我想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春晓教学反思--周萍

    《春晓》教学反思

    榆中县萃英学校 周萍

    一年级的孩子处在机械识记记忆阶段,理解能力不是很深,要想让孩子们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开始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谁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下(指两名同学回答)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我们喜欢,古人也喜欢。因此他们写出了大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板书:古诗两首)这样的导语设计,让孩子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对古诗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对这首诗内容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初读,整体感捂一下诗的内容,此时学生感悟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步师范读,教会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同时以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第三步是配乐朗诵,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最后,我播放一首《春晓》的儿歌,让孩子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讲授本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讲课之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受益颇深。讲课尤其是公开课,是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前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讲课技巧,课堂驾驭能力的把握,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都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老师在教学中只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单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还包括识字、认字)怎样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本”的内容

    有效结合起来,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生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课前的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

    总之,“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两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塑造课堂的精彩。

    《春晓》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之》教学设计

    风吹散了热爱 ly市xg区desy小学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春晓》,说说诗中春天的美丽景象。

    2、 认识“落、少”2个生字,会写“春、处、少”3个生字。

    3、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晓》。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古诗《春晓》的意思,感受春天清新怡人的景色。

    2、 生字的识记和书写规范。

    教学内容: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描写了雨后的早晨,从睡梦中醒来后美丽的春景图。把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的春意,勾勒的淋漓尽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看你们一个个做得这么端正,是不是早就做好准备,想要到语文的王国里去畅游一番了?

    2、同学们,请你们看看窗外,美丽的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走向我们了,你发现了吗?那你都发现我们身边

    有哪些变化呢?(学生自由说发现)

    3、课件展示有关春景的图片,师配乐说:“雨后的清晨,你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清新的空气和清脆的鸟叫。地上那飘落的花瓣和雨水冲刷后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春天吗?不仅你们喜欢,古代的大诗人孟浩然也很喜欢,还写了诗来赞美春天呢!(板书课题:春晓)

    二、感知课文

    1、听范读录音,圈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给同桌多读几遍。

    2、请学生自己说说比较难认的字,一起动脑筋,想方法记一记,并出示生字卡片。

    春:三人观日就是春

    晓:形象记忆,右半部分上边代表人,下班代表床,太阳出来,人要起床了,就是晓。早晨的意思。

    落:部首识记。叶子或者花瓣落下来。

    3、再听录音,画出停顿的地方。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刚才听了录音和老师读的,我看有许多同学也想来读一读了,那谁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呢?(指明读:春晓)

    你的发音真标准!那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春天的早晨)

    2、这样的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本来在干吗呢?你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呢?(在睡觉,春眠不觉晓)

    3、春天气候温和,不冷不热,你睡的时候会睡得怎么样呢?有的同学今天早上还迟到了,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不知不觉”就是“觉”的意思。 4、春天的早晨,睡得这么舒服,一醒来听到这么美妙的叫声,心情真舒畅呀,来试试看,第一句如何读呢?(学生试读,老师指导,齐读)

    5、谁能用动作表现一下第二句诗呢?(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学鸟的叫声)同学们,学懂诗句要从字词入手,那“闻”又是什么意思呢?(听到)

    6、这么热闹的春日早晨,你喜欢吗?那你想怎么读第二句诗呢?美美的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7、观看动画,理解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思

    8、同学们,当你看到许多美丽的鲜花被昨夜的风雨吹落时,你又会怎样呢?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放声诵读后两句吧!

    四、小游戏:我说你来猜猜看

    请学生合上书,师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生猜这是哪一句诗。 (此游戏即可巩固诗意,又可练习背诵)

    五、读法指导: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特别想要读一读,想不想听我读一遍?想就请你们认真地把书拿起来,背挺直了,听老师读,注意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读得跟你们不一样?

    (学生说说发现:把每行的第二个字音拖长了,读得更有味道,更有趣了)

    那你觉得自己能像我读得这么好或者认为自己读的比我读的还好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六、书写指导:

    1、学生认读“春 、少、处”三字,看清楚字的间架结构。

    2、己认真描红,说说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少:右边的点要略高于左边的点,撇要稍长些。

    春:三横间距相等,撇捺两分有覆下之势。

    处:竖起笔较高,点在竖中部起笔,稍长。

    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的姿势要正确。 小结:

    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春天是美好的,但是春天也是短暂的,孟浩然用诗句把美好的春天留在人间,你有办法留住春天吗?请同学们把诗人描绘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作业设置:

    以《春晓》为题,把春景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板书设计: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课后反思: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古诗两首之》教学反思

    风吹散了热爱 * *区第二实验小学

    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教一些有篇幅的课文时尚能得心应手些,可是一遇到每学期语文书中必有的古诗篇目,就让我望而却步。我一直觉得自己语言有些贫乏,又碰上古诗字又极其的少,总觉得还没说两句就说完了,真是忧心忡忡啊!

    在准备《古诗两首之》一课时,我就料想有一些学生在学龄前就熟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佳作;另外,也有些学生在开学初发新书后不久,自己看了几遍就背下来了。果不其然,我还没书写完课题,孩子们就开始自顾自的背起来了,有的同桌还在比谁比谁背得快,像一挺挺机枪在快速发射一般。可是学课文并不是背会就可以了,他们理解诗的意思吗?他们会不会不认真听讲了?我有点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就必须在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生活无处不在,一切的创想都来源于生活。我看看窗外,一个问题便随口而出:“同学们,你们看看窗外,春姑娘来了,她给咱们周围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孩子们的小手都举起来了,花开,鸟叫等等,争着说春天的景象。我适时引导孩子们想象春天刮风、下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这下,有的孩子背刚学过的《山青青》的最后几句;有的比动作;有的自己在下面画起画来;有的孩子翻开课文,直接读起了诗的后两句。我便

    顺势给他们自由时间把《春晓》读个够。之后,我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写每句诗时的心情,让孩子们体会诗人对春的喜爱。

    当学生再次读起这首诗时,我没有听到机关枪似的连读,听到的是悦耳的深情朗读。看来,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给了学生最真切的体味!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

    杨埠初中 郑文生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诗词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

    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例如月亮(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手法。

    诗词,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此,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

    《赠汪伦》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想学生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但也许也会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是啊!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那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送别”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切入点,情感是本课的关键。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古诗词教学反思

    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多,内容深,要求背的篇目比以前多了一倍。难怪学生(特别是差生)对古诗文有反感心理。

    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在的深思。为了克服学生对古诗文的厌倦情绪,调动他们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中,我结合

    学生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学古诗文更要如此。早晚读,我指导学生对新课的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语速、节奏,尽量读得通顺。上课时先把课文读熟后才去分析课文。重点检查差生的朗读情况,引导他们如何去读,

    提高其朗读能力。

    二、分析课文不要求过细,不面面俱到,不在字词句下功夫,对课文内容不求甚解。重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程度,只要

    其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即可。

    三、利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古诗文涉及的历史故事很多。因而上课中常穿插讲一些历史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同时,让他们在课外收集一些与课文及作者有关的故事,力争在堂上讲给同学听,学生兴趣高。因而学习古诗文的主动性就表现出来了。

    四、老师先背诵后学生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老师一定先背给学生听,这就给学生起到示范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传授一些背

    诵技巧。因而,学生背诵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以上几点方法,学生深受欢迎,效果不错。但对于一些极懒,思维极迟钝的学生毫无用处。

    2012.1.古诗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

    —— 教学反思

    清晰的记得仇千记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借鉴仇千记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

    “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怎么和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体现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

    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顿时,班里鸦雀无声。“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

    “不认识庐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

    又一次鸦雀无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 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们这次沉默了。理趣诗对孩子们来说,没有类似的感情体验,他们很难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笔把我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但是,那样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看不全面,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吧?”有的孩子试探着问。”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孩子的反应也机敏起来。“那就要走出庐山,看问题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问题看清楚吧”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

    古诗《草》教学反思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第四册古诗《草》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刚一出示课题学生就马上背出了古诗。我想,古诗背诵已不成问题。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在理解诗的意境上做点文章。因此,我在学生多次诵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给这首诗配画,你会配什么画面?有学生说:“我就配一幅画。那草枯了又黄,黄了又枯。所以我画一些枯草,在枯草丛中点上几点嫩芽。让他永远充满生命和活力。”有学生说:“我画三幅,一幅枯草图,一幅绿草图,一幅野火图”还有学生说:“画四幅,体现草的四季。”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在配画中得到充分地展现。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我说:“对,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充满激情地赞美小草。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诵古诗吧。”最后引导学生读书后古诗,完整地了解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诗《草》教学反思

    《草》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本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学生课前对这首诗都早有接触,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背这首诗,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是首要问题。

    在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业时,马上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我们以前背这首诗时,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现在这首诗名字又变为《草》了呢?”听到孩子提出这一问题,我立刻觉得这就是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所在,所以我顺势说:“同一首诗有不同的名字当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个谜底我要在上课时揭晓!”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第二天上课,早有学生等不及要询问我所说的“谜底”,看着他们那种着急劲儿,我并不急着为他们解疑,而是先讲解起这首诗来。在引导孩子学好这首诗后,我问道:“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草!”很多孩子齐声回答,“表现了草的什么呢?”我追问,“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听了孩子的问答,我总结说:“是啊,这首诗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它的题目取作《草》。我们以前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草》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几个敏锐的孩子不等我说完,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兴奋地说:“《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诗呢!”“哦——那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完了这个问题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还带着提示的意味吟诵起这句诗,果不其然,我的话音未落,立刻又孩子反应过来“后面两句诗里有送别呢!”“正是因为这首诗里有送别的意思,所以这首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这首诗少了最后两句话,它主要写的是草,所以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叫做《草》。”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复习课教学反思

    出于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我总喜欢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和改革,这样的尝试使我在教学的路上,慢慢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这次在市评优课上之所以选择古诗词复习这种课型,是因为古诗词复习领域的公开课尚为空白,同时也想大胆的进行一番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和尝试。

    总体来说,两次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基本实现了课前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预想。学生通过写景诗、送别诗、思想诗、咏物诗、爱国诗,这一系列的以内容为专题的古诗词复习课,有机会尝试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鉴赏诗词的精妙之处所在。通过这一稍微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以课堂为途径,让学生了解了更多与古诗词有关的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如:通过《芙蓉楼送辛渐》的鉴赏认识了多位郁郁不得志的文学名家;通过《鸟鸣涧》了解了诗人王维的禅意境界,体会到盛唐时期的政通人和。学生在课堂上所收获的,远远多过传统的诗词课堂教学。纵观两节古诗词复习课,我认为自己的课堂呈现出一下几个亮点:

    1.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两节课均按照大连市标准课堂的四十分钟教学 设计,在整堂课上,孩子们经历了诵读、理解、体会、鉴赏、仿用等几个学习环节,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多方面感官。40分钟的教学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研讨,并不觉得冗长。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教学效率较高。

    2. 课堂随机引导到位:在两节课实施之前,分别对于学生可能作答做 出了预设。但学生毕竟是活着的、思考着的群体,他们的回答,往往与预设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将预设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融为一体,课堂上的几处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送别诗中关于水的拓展,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古诗名句;写景诗中关于“禅”字的解读,让学生对王维的诗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及时更改不合适的教学设计:在进行第一次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首先进 行了古诗词的分类汇报,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堂可用时间减少很多,知识后边的教学环节如赶集一般匆匆忙忙。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果断的删除此环节,代以直接交流复习主题的诗句,目的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两课的教学过程总体来说让人比较满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在第二

    次写景诗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孩子们既荣幸又紧张,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略显拘谨,没有完全将平日的积累,与学生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作为授课老师,只注重对于知识的引导和点评,却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走出紧张的状态。

    课堂教学容量还是有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本来就已经超过孩子的接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取舍还不够灵活。教学设计中有多处提升学生的引导,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应当点到为止,或是利用平时的教学时间慢慢渗透给孩子,避免样样通而样样松。

    除此之外,语文的课堂,还是应当换语文以颜色,读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课堂上还应当有大量的诵读过程,此项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够突出。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通过这两次的尝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教师自己讲古诗词、读通、读懂、读透,才能引导学生从短短的诗句当中,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见解。我会将此次尝试所得到的经验,运用于以后的古诗词教学当中,这样在六年级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得到更多的收获。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也出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一去二三里》《画》和《静夜思》。这三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不难背诵,但是若论及完全理解并体会古诗蕴含的意味,恐怕不是一年级学生能够通过听讲而完全获得的。因此,我认为,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必过分地要求学生体会古诗深意,毕竟只有足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积累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古诗。一年级的古诗学习侧重点应该还在于重点字词的理解和对画面的联想,帮助他们构成对古诗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如,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如:烟村,亭台,床,霜等。通过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画》这首诗。通过配音朗读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所蕴含的思乡愁绪。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篇一: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古诗小学语文《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篇二: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当我再重新审视古诗《所见》的教学时,心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所见》这首诗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

    天真可爱。那么,怎样把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把这节课分成了四大块:生字教学,朗读教学,诗意感悟,拓展学习。但这四大块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互相融汇,只不过有时是突出了生字的认读,有时是突出了朗读的感悟,有时突出了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又注重了拓展学习。

    当然,古诗教学重点在于朗读。整节课中“读”应当占较大的比重,更应该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读的有所收获。首先让学生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读通。纠正字音后,读正确。第二步听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粗知诗意。第三步自由朗读,指导划出节奏及韵律,读出语感。第四步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夏天的有趣,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适当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将读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诗意,是我的最大启发。这首诗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我认为可以扣住“歌声振林樾”的“振”字进行理解,为什么牧童歌声响亮?(因为牧童高兴、活泼可爱。)那为什么又“忽然闭口立”呢?(因为牧童要捉知了,怕惊吓了知了。)一幅天真可爱的牧童捕蝉图就展示在了学生眼前。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创设了学古诗的意境;在学完《所见》后,又展示了课外的一首描写小孩童趣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感悟童趣;课外又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童趣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篇三: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学这一课的重点及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诗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捕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1、利用课文插图,把学生带到绿色的树林中,林荫小道上,牧童和黄牛是那样的充满田园的气息,感受着初夏的新绿和泥土的芬芳,学生的情绪瞬间萌动起来。

    2、借助录音带,播放《快乐的小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缓缓走来,一下子让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3、与此同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走在这林荫小道,你仿佛听见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说,听到了牧童的歌声,还有的说听到知了的叫声。我继续追问,还有耳朵灵敏的同学还听到什么?学生们楞了一会儿,马上就有人回答说,听到了黄牛的叫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听见山涧溪流的哗哗声。他们在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来到了诗歌的情境中,和牧童一起骑牛,玩耍。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完成对它的全方位理解体会。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通过集体吟诵,男女声吟诵,师生吟诵,分组吟诵,表演吟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反复回环吟诵中,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想捕蝉又生怕吓跑蝉儿的忧虑以及“忽然闭口立”的机灵;在吟诵中,孩子们将自己化为牧童,真真切切地领会了农村孩子乡间生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课堂中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悟诗意。教学中作为教师稍作点拔,旨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篇一:古诗教学反思

    《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

    在理解诗句的时候,说出来有些脸红,自己都没有彻底弄懂“东吴”的意思,结果一遍遍地问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还有在比较“飞”和“冲”哪个字用的好时,通过手势,指导学生理解“冲”,“冲”字点出了方向,学生也明白了。但在指导朗读时,我却让学生简单地做着飞的动作读这句诗,这样就误导了学生,还是停留在对“飞”的理解,而不是“冲”,本来是想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结果却成了这堂课的败笔。在课上,有个互动的好契机,我没能及时抓住。一学生读完诗后,说这首诗写得很好,用了对联,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说错了,应该是对仗。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学生想表达的就是对仗,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当时我只要引导下,学生就马上理解了,并且能够在诗中找出对仗的地方,因为我的愚昧,失去了和学

    生互动的机会。在今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准确地去解读教材,把握精要,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时代背景没有应适时出示。我的教学设计将杜甫写《绝句》时的背景资料放在理解诗句的含义之后,在拓展的时候才讲述了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目的是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学习同时期写得另外一首《绝句》。但效果不佳,学生的反映平平。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的帮助,要选用最佳时机,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也没有在最佳时机出示,板书应该是每篇课文的精华,我在写“有动有静”时是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写得,没有利用好板书,板书不应该是为了完成而写之,应该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这首诗还适合利用副板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写法,我在设计时没有合理周详地考虑。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譬如说,在认真听学生回答,及时作出反应这方便还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粉笔字也需要再花时间、精力去苦练;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够;教学时间还应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课文中,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古诗!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下功夫苦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勤学好问,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师傅那种应用自若的状态。学无止境,继续加油!

    篇二: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总是觉得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在我读了《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中“古诗教学”这一章以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文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总结提高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古诗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文章中经典的理论、生动的案例、具体的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灯,使我豁然开朗。重新审视古诗教学我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学习古诗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古诗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这里的“仿写”并不是让学生写古诗,而是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尝试着写诗。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从新品味诗句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经典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因此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无疑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写作范例。

    1.学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学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语言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古诗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

    1.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首首精练的古诗,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在我们熟知的唐宋诗人中,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的情怀。生活中的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诗人对抗战事业的满怀必胜信心,其殷殷的爱国之情怀,读了无不使人动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现代小学生品德教育中需要加强的。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诗词,无疑是在学生心目中,植下了爱国之根,注入了民族之魂。

    2.通过学习古诗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我要在以后古诗教学中充分借鉴“古诗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篇三:古诗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在一次研讨课上,原本想选篇阅读课文上,可是想既然古诗是我一直很困惑怎么去教学的一种文体,不如就选古诗吧,这样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各位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让我从理论到了实践,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目标。特别是大家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课堂开始导入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继而介绍古诗的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从

    而体会王维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的思想感情。在导入时,虽然我介绍了重阳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聚在一起登高、喝菊花酒、赏菊、佩带茱萸等。但在这个方面我是一笔带过,如果我能以图片或其他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这样一种场景,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也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其次,对诗歌的理解上,学生一直停留在浅层次,而我没有适当的去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挖掘,从而使学生没有完全的理解诗意,读的效果也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从知背景,知试题,知诗意等,我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心中的需求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诗中“独”、“异”、“倍”、“遥”、“少一人”等一些重点字词,孩子们都能够大体的理解。但就如老师们提出的那样,“遥”到底是有多“遥”?这时候,可以通过地图让学生体会到遥的距离,从而更好的感知王维在离家几年的时间中的那份孤独和寂寞。“少一人”少的到底是谁?如果你是作者的亲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学古诗时的一些技巧。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我想“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有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在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古诗词教学的反思

    古诗词教学的反思

    今天早上我观看了第四个专题的录相,聆听几位专家们的点评、讨论,感受和启发良多。下面结合专家们的点和评论,反思我在古诗词上的教学。

    1、注重教学的真实性的有效性 黄老师谈到有的老师在诗词教学中,诵读这个环节里,有的老师是纯表演,展示自我,甚至有的还要与学生做比较,以抬高自己。在学生的掌声和喝彩中找到“自信”。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否则时间长了狐狸尾巴总是会暴露出来的。既然是教学就应该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那就应好好地教,使得学生学得好好的。否则我们就是在做无效功,我们要让45分钟的课堂有效益有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收获。

    2、把握好诗词教学的轻重

    以往我的教学总是重于显性积累,而轻于隐性积累,殊不知只有重于隐性积累及把两者相结合起来才达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今后我将改掉为考而教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而要重视和落实诗词的欣赏和积累。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如果把诗词的欣赏积累搞好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不会低。就像学生学会了阅读也喜欢阅读那他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会的。而以前的那些显性的积累,学生当时虽然记住了,但理解不深,没有得到很好的体验、感悟、联想和想像,不出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教学效率是事倍功半的,是低效率的教学。

    3、诗画的转化,还原诗词的真实面目

    一首精美的诗词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图,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借助学生自身的联想和想像把诗词中的文字转化、还原回到原来所描述的景物。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对学生更好地引导去体验、感悟及去欣赏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转化还原的方法除了想像和联想之外,我们还可借助散文性的语言的描述及图画等。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篇一: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古诗小学语文《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

    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篇二: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当我再重新审视古诗《所见》的教学时,心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所见》这首诗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那么,怎样把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把这节课分成了四大块:生字教学,朗读教学,诗意感悟,拓展学习。但这四大块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互相融汇,只不过有时是突出了生字的认读,有时是突出了朗读的感悟,有时突出了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又注重了拓展学习。 当然,古诗教学重点在于朗读。整节课中“读”应当占较大的比重,更应该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读的有所收获。首先让学生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读通。纠正字音后,读正确。第二步听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粗知诗意。第三步自由朗读,指导划出节奏及韵律,读出语感。第四步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夏天的有趣,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适当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将读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诗意,是我的最大启发。这首诗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我认为可以扣住“歌声振林樾”的“振”字进行理解,为什么牧童歌声响亮?(因为牧童高兴、活泼可爱。)那为什么又“忽然闭口立”

    呢?(因为牧童要捉知了,怕惊吓了知了。)一幅天真可爱的牧童捕蝉图就展示在了学生眼前。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创设了学古诗的意境;在学完《所见》后,又展示了课外的一首描写小孩童趣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感悟童趣;课外又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童趣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篇三: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

    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学这一课的重点及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诗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捕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

    体会得更真切。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

    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1、利用课文插图,把学生带到绿色的树林中,林荫小道上,牧童和黄牛是那样的充满田园的气息,感受着初夏的新绿和泥土的芬芳,学生的情绪瞬间萌动起来。 2、借助录音带,播放《快乐的小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缓缓走来,一下子让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3、与此同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走在这林荫小道,你仿佛听见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说,听到了牧童的歌声,还有的说听到知了的叫声。我继续追问,还有耳朵灵敏的同学还听到什么?学生们楞了一会儿,马上就有人回答说,听到了黄牛的叫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听见山涧溪流的哗哗声。他们在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来到了诗歌的情境中,和牧童一起骑牛,玩耍。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完成对它的全方位理解体会。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通过集体吟诵,男女声吟诵,师生吟诵,分组吟诵,表演吟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反复回环吟诵中,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想捕蝉又生怕吓跑蝉儿的忧虑以及“忽然闭口立”的机灵;在吟诵中,孩子们将自己化为牧童,真真切切地领会了农村孩子乡间生活的乐趣。

    春晓教案及反思

    《春晓》教学设计

    车王镇中心小学 朱建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

    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生自由回答。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齐唱歌曲)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词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前言]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古诗春晓的意思_春晓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分页:1 2 3

    儿童教学教案-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春晓》

    儿童教学教案-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

    2. 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 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 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 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 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 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 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 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ID:as7123688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

        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

        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

       (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⑴ 师范读。

       ⑵ 自愿读。

       ⑶  比赛读:

         (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3、吟诵古诗、唱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音节、讲多音字

      1、小朋友,你看!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谁还认识他们?快拼一拼!

        dī fú yè chèn yān yuān zuì liǔ cūn

      2、你们还认识这个字吗?

        “长”(cháng),长空的长。今天我们再学习的这个字念“长”(zhǎng),长大的长。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

    二、情境引入

      看!(出示黑板上的画面)春姑娘来了,小草变绿了,柳树发芽了,到处鸟语花香,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哦!这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多美的春天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二首”,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三、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

      2、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比较熟悉的,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春晓”(注音)。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好多同学在上学之前就会背“春晓”这首诗了,谁会呀?

        那我们现在上学了就要学习认字!你们真的会了吗?谁认识这几个字?

        雨 处 闻 晓 啼

      3、我们把这些字放回古诗再读一读,看你有没有进步!

      4、谁会读了?

    四、学习《春晓》,理解与指导朗读

      1、请你仔细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2、这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古诗,还自己演了一个动画片呢!你们想看吗?那看完以后,可要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

        (放动画片)

      3、讨论: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夜晚,睡觉可真香,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晓:早晨)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眠:睡觉 闻:听)

        夜来风雨声,──昨夜的大风大雨。(昨天晚上)

        花落知多少?──得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4、小结:

        在这个春天的夜晚,这个小朋友睡的可真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见到处都是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想起昨夜的风雨,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五、回读古诗《春晓》

      1、雨后的清晨多美呀!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在读一读!一会儿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大家来欣赏!

      2、指名配乐读。

      3、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会背的可以背。

    六、学习《村居》

      1、导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是什么啊?

        生:《春晓》。

        师:除了《春晓》之外,还有一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的,可美了!

          春天到了,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叫的可好听了,柳条长长的扫过堤岸。孩子们很早就放学回来了,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多开心啊!这就是清朝诗人高鼎写的《村居》。

      2、初读:

        这首诗挺难的,有哪些小朋友会读啊?只有两三个人读过,没关系,现在我们就打开书读读,看谁把字音读的最准确。

        学生初读古诗 多读几遍。

        师:在这首诗里,有几个生字和认读字都不太好读,我来考考你,看看你都会了吗?

        学生读生字和认读字,教师适当讲解。

        师:把这些字放回这首诗里,和小伙伴们读读,看看谁有进步了!

        小组读书。

      3、讲读:

       ⑴ 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读的。

         学生看电脑动画。

       ⑵ 师:谁愿意像这个样子给大家读读?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 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在田字格里规范的书写生字。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学生古诗词网站。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美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熟知诗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部分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课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播放引入课题

      1、请学生观看画面:

        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所看到的,引出要学的古诗《春晓》。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来学习第一首 :

        (板书课题:春晓)认读生字“古、诗、首”。

      3、第一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

    二、诵读古诗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课件出示古诗。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同学先展示一下自己,然后同学教读古诗。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⑶ 自由练读,实行小组监督检查制度。

       ⑷ 抽查个别同学,给与恰当的评价。

      2、学习诗文:

       ⑴ 课件播放诗意的相关画面:

         将抽象的意思以直观的图像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帮助其理解诗文。

         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播,讲诗句的意思说给学生听,使学生有个模糊的记忆。

       ⑵ 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⑶ 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如:“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

           “眠”是睡觉的意思。

           “啼鸟”即鸟啼。

    三、播放音乐,诵读古诗

      1、在音乐的渲染中体会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在诵读中加深对本首诗的理解。

      2、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泉出诗中不熟悉的生字,先自己借助拼音认读,然后请同位检查。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检查生字认读:

       ⑴ 齐读。

          ⑵ 同桌互读。

       ⑶ 开火车。

    五、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古、多、处”,认读并扩词练习。

      2、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古诗新唱《春晓》教案

    古诗新唱《春晓》教学设计

    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 周小琴

    手机:13477333376 QQ:2959742265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晓》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古诗新唱的形式,并积极地学习其他的古诗新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该曲看到春之美,听到春之美,并能赞美春之美。

    3.请学生自编简单动作来表现该曲活泼愉快的情绪,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边唱边演中体会古诗新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语言形象融为一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利用琴声师生问好

    二. 新授:

    1、导入:

    (1)请生看屏幕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春天。

    师:说的真好。这是春天的图画,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1:图上的花开了。

    生2:草绿了。

    生3:春雨在下。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为你们骄傲!这二幅图都是表现春天的景象的。那么,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

    生1:《春天在哪里》。

    生2:《春雨蒙蒙地下》。

    生3:《小兩沙沙》。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有关春天的歌唱给老师听一听。 生:(唱)

    师:这几个同学唱得真好。看来,春天确实太美了,我们都爱这个季节。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赞美它呀!有关春天的歌多,春天的诗也有不少呢!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呢?

    生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你真棒!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美丽的古诗吧。

    屏显: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晓。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师生齐读《春晓》,注意节奏。

    2.解读:

    师:你们都会背这首诗了,难怪读得这么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真了不起,只用了20个字就把春天写得这样美,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为这首诗配上音乐,让它听起来更美,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听听,然后帮老师选一选吧。选一首最适合这首诗的乐曲。

    (1)屏幕显示两首乐曲:依次播放(乐曲一《二泉映月》)(乐曲二《春晓》伴奏曲)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首乐曲配《春晓》更合适呢? 生:乐曲二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第二首曲子欢快活泼,更适合春天。

    生2:因为第一首曲子节奏较慢,不适合这首诗。

    师:你们说的真好,因为第二首乐曲活泼热情,更能表现春天的美,现在就让老师配上这首乐曲,为你们朗诵一遍《春晓》吧。

    (2)教师按《春晓》伴奏曲的节奏为同学朗诵该曲(播放音乐)。

    师: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朗诵一遍吗?

    (3)学生随音乐节奏朗诵,老师边朗诵边指导,引导学生准

    确地把握节奏。

    3.深入:

    师:孩子们,这首诗不光能配乐朗诵,它还能唱呢,你们听——

    (1)屏幕显示该曲的动画演唱。

    师:好听吗?

    生:答

    师:古诗不光能读,它还能唱得这么好听,这样的歌曲就叫——古诗新唱,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古诗新唱。古诗新唱其实就是作曲家们为古诗配上好听的旋律,让我们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简单易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2)学唱歌曲:

    同学们,老师再请你们认真地听一下这首古诗新唱,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①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感。

    师:请你们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1:春天到了,鸟在叫。

    生2:花儿都开了,草绿了。

    生3:春雨在滋润花草。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这首歌曲活泼愉快,让我们一下子

    就走进了春天,并且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这么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同学们,请你们看着歌单,听老师把它唱一遍。

    ②屏幕显示歌单,老师示范演唱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③老师逐句教唱。

    师:刚才学唱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现在老师唱歌词,你们唱La音。孩子们,一定要和老师合作愉快哟。

    ④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师:同学们,我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还想和你们合作一次,这一遍请你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地演唱歌词,需要注意

    的是音要准,吐字要清楚,还要带上愉快的情绪来唱。

    ⑤请生轻声演唱歌词。

    师:你们真是最好的“合作伙伴”。要唱好这首歌曲,我们要处理好歌曲中的四个休止符,它们分别在哪儿呢?你能指出来吗?

    请生上台指认休止符处。

    ⑥解决难点

    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师:为了方便记忆,在这四个休止符处,我们加上四个“小动作”。分别是:听、听、看、摇头。来,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吧。

    老师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在四个休止符处配上“小动作”。 师:解决了休止符这个小问题,我们很高兴对不对?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把歌曲演唱一遍。

    ⑦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一次。

    师:咱们唱的真好。赛歌时间到了:我们班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赛开始:

    首先请女生随琴唱。

    接着请男生随琴唱。

    师:小评委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生评议。

    师:学会 了这首歌曲,我想请你们一起唱给老师听一听。(播放伴奏音乐)

    ⑧请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们唱的真动听,老师的眼前立刻呈现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画面,老师谢谢你们。

    4.拓展:

    (1)将学生分组,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来表现《春晓》。

    师:学会了这首古诗新唱,老师想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来表现春晓,也就是说你可以为歌曲配上舞蹈动作,跳一跳,可以画上一幅画来表现歌曲内容,还可以把它编成小故事演一演,等等。这些形式都可以。

    ① 学生创作。

    ② 教师巡回指导。

    ③ 请生展示成果。

    ④ 师生共同评议。

    师:刚才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呀。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另外几首古诗新唱吧。

    (2)播放另外几首古诗新唱,让学生爱上这种艺术形式,并尝试哼唱自己创编的古诗新唱。

    ①请生欣赏《咏鹅》《村居》《静夜思》。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现在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首歌曲进行即兴表演,可以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请生随音乐节奏即兴表演,可以离开座位。

    请生自己选择一首古诗,并尝试哼唱该诗,老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愉快而又主动学习的:

    1、看春天:通过“鸟语花香图”“春雨蒙蒙图”等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春之美。

    2 、说春天:该环节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春之美。

    3 、唱春天:歌曲的学唱时,有师生的互动,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合作愉快”的氛围中,再一次充分体现了春之美。

    4 、演春天:拓展活动中,我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地形式来表现春天,比如:唱歌、跳舞、绘画等等。这一过程调动了

    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从而更好地展现了春之美。

    当然,一年级小学生创新欲望很强,兴致很高,但大多数的创造只是片段,他们不能将内容进行整合链接,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指导才能完成。

    5《古诗两首-----春晓》教案

    课题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古诗两首 古诗 古诗两首------春晓 执教者

    1、认识“古”、 “诗”等 13 个字,会写“古”、 “声” 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 教学重难点 诗。 2、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画一幅画, 能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并谈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 吗? 同学们, 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 想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古时候的人常常以诗歌 的形式写出他们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4 课 《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2.讨论学法:你认为学古诗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呢?(学生各 抒已见,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字—读古诗—背古诗。)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说一说你看了哪 些景物?这美丽的景色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尽收眼底,写了一首 《春晓》,而且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2.(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生字“眠、处、闻”用红字显 示) (1)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 晓:天刚亮的时候。) (2)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3.(课件展示朗读) (1)听课件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2)认读“眠、闻、处”(小组合作,汇报识字方法) 比一比:闻—问 处—外 形声字:眠(冬眠) (睡眠) (3)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 “听”的意义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 闻。) (4)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

    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来到窗前)。 (5)小结:《春晓》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就 请我们继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丽吧!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如:春眠/不觉 晓 2.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4.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美丽。 5.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好。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古、声、多”,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字 的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笔顺,提示不容易写好的笔画 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如:“多”字的撇、横撇;“声”字的上半 部是“士”,不是“土”等。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教学反思

    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案

    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古诗(加拼音)。(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然后集体交流并书空“古”。)你会背几首古诗?(板书:首(加拼音))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板书:春晓)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眠、处”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眠”是形声字;它是什么意思。

    (2)“处”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chǔ;与“外”区别;书空。

    3.说一说:诗中写了春天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2)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

    2.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

    3.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处、声、多”。

    5.学生描红、临摹。

    六、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咏春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 指名背诵。

       ⑷ 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 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讨论学习:

        ①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 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 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

          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

        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 烟 散 学 忙 儿 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教学杂谈

     【浙江省杭州市益农镇第二分校 张月琴】

    〖画一画,再现古诗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

    【广东省湛江市第八小学 黄土娣】

    〖读诵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独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使古诗更是琅琅上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诵,学生可以揣摩出诗句中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情境,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如教《春晓》时,教师先让学生正确地、流利地读上几遍,然后由教师范读,此时教师的语气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都务必做到标准化,再由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法反复吟读,最后达到处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反复诵背之中,学生就会进一步领悟诗的内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小学校 陈 蓉】

    〖通过音乐感受诗歌意境〗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联想春天和风、细雨、繁花,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龙虬中心小学 李小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由于诗歌有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对仗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显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读出古诗的音乐美来,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语言,贯穿其间的一般是“情感”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索。

      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画,耳中听到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和充满激qing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与感染,也使学生有了一种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每位学生都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广东省新会师范附属小学 黎长齐】

    〖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以图导读,启发想象〗

      新大纲对古诗教学要求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体会到读固然重要,但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读熟了诗歌,也不一定读懂了诗意。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助学生感悟诗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推荐访问:古诗 反思 春晓 教学 古诗春晓反思 春晓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