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正文

    [乡镇民族高寒山区情况汇报]乡镇情况报告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20-03-03 点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是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结合我乡实际,现将XX乡民族高寒山区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县XX乡地处XX水库中下游,成立于1984年,总面积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XX万亩,稻田面积XX亩,辖XX个村,XX个村民小组,XX户,总人口XX人,平均海拔757米。其中XX族人口XX人,是全县重点林区乡和边远贫困山区乡,也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二、    发展情况  

    近年来,XX乡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努力促进瑶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民族政策   

    一是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抓的责任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全面负责,乡长全面抓落实、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实行民族工作目标考核制。乡政府每年都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并与各村都签订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将民族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乡财政每年都安排30万元乡级民族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帮助少数民族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瑶乡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060万元,高标准水泥硬化XX公路28.6公里;
    投入80万元,新修通了XX公路11公里;
    投入40万元新修和拓宽了村级公路6条65公里,通组公路10条45公里;
    投资380万元硬化三个村公路15公里。二是逐步完善水利设施。投入80万元,维修河道3200米,新修和维修水沟、水渠29公里;
    投资130万元建起了6个村的饮水池,架设管网13000米,为2800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全面完成农电网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抗冰救灾,实施库区农电网改造的大好机遇,使全乡23个村177个村民小组告别了不通高压电的历史。四是实现通讯基本覆盖。移动通信信号和无线电话网络基本全面覆盖全乡。同时加大了对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力度,新开通了三个村的广播有线电视网络。  

    (三)强化第一要务,促进瑶乡经济持续发展  

    坚持以“发展是硬道理”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手段,围绕“山”做文章,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突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水兴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全乡建起了万亩用材林、万亩楠竹、万亩生姜、万亩山苍籽、3000亩百合和万亩药材等六大基地,基本形成了楠竹、杉木、生姜、百合四大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广泛招商引资和外引内联,先后引进人造板厂、竹凉席厂、活性炭等20余家企业,对境内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依托少数民族乡的民俗文化和水库湖区的秀丽风光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山水游、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  

    (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少数民族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全乡普九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顺利通过了两项督导评估检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投入282万元建起了综合教学楼、学生食堂,完善了校园公共设施,硬化了通校道路,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全乡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全面覆盖,参保率达98%。公共文化设施得到改善,先后建立了xx村等村的农家书屋。非物质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挖掘并保护了历史悠久具有少数民族乡风情的XX节、XX节、XX节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对按照少数民族喜庆婚嫁礼仪结婚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   

    三、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乡社会经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较浅层次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或缓解,但因其区位条件差,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能力有限,产业选择与发展空间狭窄,自身发展能力弱等等,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一)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  

    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是本乡贫困的根源。一是出行难。由于xx水库的建造,改变了我乡交通便利的条件,成为了交通死角。目前全乡公路总里程388.8公里,通畅59.9公里,通达85.2公里,未通的243.7公里,79个小组没通路,各村组道路基本为断头路和机耕路,全乡没有形成交通骨干网络。“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全乡人民的共识,道路建设的好坏,将影响XX乡的社会稳定和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制约着XX乡的经济发展和xx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二是饮水难。XX乡群众绝大部分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岸山区,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存在极大困难,有的地方因为水源少,到了干旱时期,人畜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特别是2011年5月以来持续4个月的高温干旱,全乡近12000人饮用水和150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xx村的井上井下两组、xx村的兰桂岭组等村组群众3542人担水需往返4公里山路。人畜安全饮水已成为群众的迫切要求。三是水利灌溉难。我乡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应发挥的效能、效益日益衰减,致使大部分原受益田成为了高岸田、望天田,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完全无法适应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及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在汛期,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或拦蓄能力弱,致使大量径流水资源白白流失。  

    (二)产业调整难度大、农民增收幅度小  

    产业结构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以及群众知识水平低下是本乡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连续受灾(2006年的水灾、旱灾,2008年的冰冻灾害,2009年的风灾,2010年的两次特大洪灾和旱灾,2011年旱灾),群众大多又单纯以种高旱田为生,这就使处于温饱线上的群众容易返贫;
    二是XX乡集边远山区和xx水库库区于一身,山多田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长防林和公益林项目,沿河群众有树不能砍,林农没有山地可耕种;
    三是群众文化科技知识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和动力,仍沿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使农业生产增产不明显,“种粮解温饱、打工保运转”的现象相当普遍。四是驾驭市场的能力弱,受文化素质、信息闭塞、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群众不能掌握市场规律,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产值难以提高。  

    (三)社会事业发展慢、群众生活质量低下  

    近年来,我乡的社会事业和群众生活质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从总体来看,我乡的社会事业发展仍然缓慢,群众生活质量仍然低下。一是就学难。由于近几年在创建教育强县的过程中,撤并了所有村小,优化了教育资源,但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山区子女求学的难度,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群众子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成为住校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或者由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专门负责照顾孩子,增加农民的教育成本;
    同时,由于xx乡交通不便,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许多科班毕业的教师不愿来我乡任教,现任教师许多都是“民师”转正的,尤其是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教师奇缺,影响了瑶乡的教育质量。二是求医难。主要是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满足不了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农民很多病不能就近医治,只能转院治疗,大大增加医疗负担;
    其次是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匮乏,执业医师少,缺乏医治一些常见病应有的能力,导致农民有病没有医生看,或者有病医生看不了,耽误治疗。  

    (四)贫困面大、地方财政支持能力弱  

    一方面,全乡xx个行政村共有贫困户1829户、7473人,分别占全乡总农户、总农村人口的57.9%、59%;
    另一方面,乡本级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加上财政转移支付金额不多,乡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和办公运转经费常常应接不暇,更加谈不上支撑乡经济建设和“反哺”农村了。  

    四、关于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快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促进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少数民族人民自身奋发图强,发展民族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     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倾斜力度。  

    制定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全面小康发展纲要,并纳入“十二五”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例如:财政方面,各级财政应按收入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少数民族高寒山区专项发展资金、民族工作经费、转移支付资金,对艰苦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务员应实行津补贴专项补助;
    交通公路方面,在乡、村道路改造上,按照实际困难适当提高少数民族高寒山区道路改造的补贴标准,减少或免除有关配套资金,优先解决通乡、通村公路问题;
    农林业方面,要加大少数民族高寒山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层次升级,大力发展农林水产加工业,在长防林、风景林、公益林、退耕还林(包括荒山造林)工程项目给予支持安排,优先解决林业基础建设资金,特别是林区道路建设维护资金。同时,应将所收取的林业“一金一费”全额返回用于林业建设;
    扶贫方面,应将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对扶贫成本过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政府可采取引导和支持村民整体搬迁;
    水利方面,应科学设计和规划,根据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自然居住环境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建立山区人畜饮水供水系统,实行分步进行,分年度逐步实施;
    文化方面,加强对乡镇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如我乡的瑶族传统文化瑶歌、长鼓舞、瑶族服饰、婚嫁喜庆仪式等。  

    (二)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刚性力度。  

    一是一直以来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一些政策,但都是原则性条款,各级各部门执行起来灵活性太强,刚性不足,最终难以执行到位。二是上级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重视程度,尊重少数民族的意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速项目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平衡力度。  

    边远山区林农与农区农民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差距太大,农区稻田多,农民种田不上缴一分钱税费,国家还补助每亩120多元;
    而山区林广地少,粮食不能自给,林农砍一立方米树还要上交78元的“一金一费”。建议取消少数民族地区“一金一费”或将“一金一费”全额返回用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民族乡群众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自筹部门省、市、县各级财政还应承担一定比例。  

    推荐访问:高寒 乡镇 情况汇报 山区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