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条据书信 > 正文

    劝学【《劝学》...】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8-09-24 点击:


    wanbaoyu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讨论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四.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字词及翻译。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五.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或创作有关劝学的格言。
    《劝学》练习
    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跬(kuǐ)步 参省(xǐng) 骐骥(jì) B.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靛(diàn)青 舟楫(jí) 跂(zhī)而望 D.舆(yú)马 中(zhōng)规 闻者彰(zhāng)
    二、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知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非异也 3.輮使之然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三、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合乎、符合) B.声非加疾也(洪亮)
    C.而闻者彰 (清楚) D.假舆马者(假使)

    推荐访问:《劝学》 劝学知识点 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