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合同范文 > 正文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本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8-09-21 点击:

        9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4.揣摩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结构和思想感情。

        2.难点

        揣摩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chi4)  嗥鸣(hao2)  斑斓(1an2)  怪诞(dan4)

        亘古(gen1)  默挈(qi4)    田垄(long3)  蚱蜢(zha4 meng3)

        污秽(hui4)  谰语(1an2)    辗(zhan3)    辘(lu4)

        镐(gao3)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奇怪;古怪。

        (5)亘古:整个古代。

        (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7)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8)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者作品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2.导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正课

        1.正确流畅,饱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1)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体齐读,或配乐朗读、表情朗读。

        2.质疑:本章只有两个自然段,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而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3.质疑: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土地的誓言”?

        讨论并归纳:这是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4.质疑:P60第二行。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

        讨论并归纳: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5.质疑: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讨论并归纳:具体(略)。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6.质疑: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7.质疑: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并归纳: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

    推荐访问: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