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公文写作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医院总结
  • 合同范文
  • 党团范文
  • 心得体会
  • 讲话稿
  • 安全管理
  • 广播稿
  • 条据书信
  • 优秀作文
  • 口号大全
  • 简历范文
  • 应急预案
  • 经典范文
  • 入党志愿书
  • 感恩演讲
  • 发言稿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脱贫攻坚
  • 党课下载
  • 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雨月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来源:雨月范文网 时间:2019-11-01 点击: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 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②崇尚正义和法制

    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

    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禁止粮食出口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4. 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

    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5、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它是在说明( )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 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8、“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恢复和发展经济以稳定统治 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 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10、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11、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2、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理财的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 1 -

    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户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 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戌法 15、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6. 下列不属于西欧宗教改革作用的是( )

    A.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D. 天主教会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7、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 ( )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18、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 )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19、阿里上台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A.反对奴隶主贵族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 B.反对英国入侵和土耳其入侵 C.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 D.反对马木鲁克和包税人统治 20、《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21.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22、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4.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5.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 )

    A. 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 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6.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

    兴地主: A.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27.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28.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歇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9.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30.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 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五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六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2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5)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2分)谈谈你的认识?(4分)

    (6)材料六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7) 材料六中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32、(28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

    - 2 -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务必填入答题卡中共计50分 1、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调整 ②它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2、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是

    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罪恶 B.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3、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B.日本人爱国热情高涨

    C.日本本国利益受到威胁,保家卫国的需要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4、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苏联的参加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5、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法西斯主义与民主主义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6、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7、《剑桥插图战争史》中写道:“朝鲜战争是“冷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把美国及其全部潜能又带回到竞争中来。”这一观点反映朝鲜战争( )

    A.影响了美苏“冷战”的进程 B.促使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

    C.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D.推动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8、“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了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美苏开始和解B美苏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美苏希望共同主宰世界D.美苏放弃了“冷战” 9、总统杜鲁门曾经把二战的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称为“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现的会议”。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0、.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12、“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这反映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以议会政治遏制共产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反苏反攻的舆论宣传

    13、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①德意志帝国 ②沙皇帝国 ③奥匈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

    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此言 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 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类历史行动 15、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C.第三世界兴起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16、《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备的限制不包括 A.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不得拥有飞机

    C.不得拥有潜水艇 D.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17、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与之相关的条约是:

    A.国联盟约 B.《拉巴洛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18、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 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 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 表明英、法、美绥靖意图 ④ 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19、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20、“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21、有人说:“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全世界。”讲这句话的应该是

    A.劳合•乔治 B.克里孟梭 C.威尔逊 D.罗斯福

    22、1991年12月25日,红白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23、.二战后,美苏都加紧对亚、非等地区的争夺。美苏分别侵略的国家是 A.越南,朝鲜 B.越南,阿富汗 C.中国,日本D.朝鲜,日本

    24“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美国总参谋长对( ) 次战争的认识?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25、二战后印巴分治是基于

    A 自然条件不同 B 宗教信仰不同 C 民族构成不同 D 历史传统不同

    二、材料问答题,共计50分 26.( 16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⑴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2分)

    材料二 ‚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使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

    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⑵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4分)

    ⑶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4分)

    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6分)

    ⑸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何启示?(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夫说:“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说:“尽管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其实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 材料二 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 1937年11月,张伯伦的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完成:

    (1)材料一中里宾特洛夫和吉田茂的话反映了德日签约的意图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中希特勒道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4分

    (3)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材料三中希特勒表示“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何体现?4分

    选择题答题卡

    解析:对侵略者来说,它们以“反共”蒙蔽了英法,阴谋得逞。对英法来说,它们没有看到法西斯侵略者的本质,所以咎由自取。

    参考答案:(1)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勾结起来,欺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继续蒙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伺机扩张势力,以图让德国东山再起。

    (3)英国没有识破德国的真实意图,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4)二战爆发后,很快灭亡了法国,对英国进行了不列颠之战,力图按自己的意志调整世界。

    (2010•河南信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给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联盟约》

    材料三 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材料四 第一条,(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其性质如何?

    (2)材料三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具体情况怎样?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三“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

    (4)材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5)材料四“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和简要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在做题时可以把自己放在说话人的角度去理解材料意思,因为这些材料多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代表的发言或者是形成的文件,站在不同角度的人说话的语气和用词都是不一样的。其次,还要注意列强在开展外交和谈论殖民地国家时的发言往往很冠冕堂皇,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题中材料二、材料四等。

    [答案] (1)处置德国殖民地问题。性质: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2)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3)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给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指日本趁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5)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6.答案要点: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27⑴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4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

    ⑵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4分) 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

    ⑶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4分) 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赶上美国;

    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新“遏制”战略,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⑸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何启示?(12分)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努力发展高科技 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8解析:对侵略者来说,它们以“反共”蒙蔽了英法,阴谋得逞。对英法来说,它们没有看到法西斯侵略者的本质,所以咎由自取。

    参考答案:(1)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勾结起来,欺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继续蒙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伺机扩张势力,以图让德国东山再起。

    (3)英国没有识破德国的真实意图,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4)二战爆发后,很快灭亡了法国,对英国进行了不列颠之战,力图按自己的意志调整世界。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了。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一般地大幅度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旧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1.以下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2.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该省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3.右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下图为中共八大会场

    4.八大的指导思想是

    A.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B.忽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阶段特征

    C.照搬苏联模式 D.早日实现社会主义

    5.对中共八大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国内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关于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的规定 ②基本依据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③八大内容在后来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④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B.继续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

    C.集中力量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反对党内的修正主义

    7.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 B.正确地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C.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8.从材料中你认识人民公社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使得一些领导人对国情认识不足B.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得不到认真的执行

    C.生产力低下,人民公社化是必要的D.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形势严峻,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

    9.人民公社化的核心内容是

    A.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B.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

    C.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

    10.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有①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②搞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④只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 图二

    11.以上两幅图和以下哪一会议直接有关?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八大三次会议 D.中共九大

    12.对于图二的那场运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B.使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D.对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毫无帮助

    13.下列对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

    A.党彻底批判了“左”倾错误 B.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严重受灾地区的灾情得到控制 D.苏联的经济援助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的检验,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邓小平

    15.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道路,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有 ①粉碎“四人帮”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 ④“左”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文中“革命”的含义是

    A.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B.社会制度的变革 C.实现生产的飞跃D.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指

    A.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 B.下放权力 C.精简机构 D.按价值规律办事

    19.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的工作重心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阶级斗争

    2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它 ①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③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结束“左”倾错误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199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

    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工业化大规模建设的需要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农业机械化的需要

    25.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所说的“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进行国有企业改革D.对外开放

    26.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主要历史意义有 ①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②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 ③为促进农业和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④有利于解决了中国的“三农”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从2006年起,我国将彻底免除在中国持续2600年的农业税。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决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我国的农业税最早确立于什么时候?

    A.夏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28.明朝中后期,我国的土地生产方式方面出现的最大变化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B.出现了租佃方式C.出现了货币地租 D.实行“摊丁入亩” 29.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的土改和1942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

    A.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化 B.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变化 D.中共的革命纲领出现了新的变化

    30.建国初期的土改农民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土地改革法》

    31.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为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32.农村的产生关系调整过程中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①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③一切从农村的生产力实际出发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33.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A.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 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 D.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

    3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生产力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3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C.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6.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展开的? ①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改革方面,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由公有制逐渐向私有制过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7.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包括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使得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效益显著提高 ③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④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3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现在存在哪些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个体经济 ⑤私营经济 ⑥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9.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A.改革管理体制 B.改革分配制度 C.推行股份制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以下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79年和1986年美国《时代》周刊两度将邓小平评为世界风云人物的封面

    40.《时代》周刊两度将邓小平获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是因为

    A.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B.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行思想的大解放

    C.对中国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D.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41.1985年9月《时代》周刊封面也刊登了邓小平的一幅图片,其中有一句话“China moving away from Mrax”,邓小平的以下哪一做法使美国人有如此的评论?

    A.邓小平全面实行市场经济 B.邓小平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进行改革

    C.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 D.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提出

    42.以上美国对邓小平改革的评论是错误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理由?

    A.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邓小平改革开放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局限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和扬弃

    C.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否定和修正

    D.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说不清其性质和代表的阶级利益,更看不清其方向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4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②闭关国衰,开放国兴 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开放的目的不同 B.开放的背景不同 C.开放的性质不同 D.开放的结果不同

    45.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的标志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 C.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的开发

    46.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开放城市→沿 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47.中央政府之所以采取先以沿海为龙头带动内地这种开放格局,主要依据是沿海地区

    A.与外国交通便利 B.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经营方式

    C.侨胞多,容易吸引外资 D.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48.我国五个经济特区设立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

    A.珠海、汕头 B.深圳、珠海C.厦门、海南 D.深圳、海南

    阅读《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势示意图》

    49.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其中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城市是

    A.连云港 B.南通 C.沈阳 D.大连

    50.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特区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 B.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点 D.打开中国的金钥匙

    51.1990年,中央政府为发展国家经济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是

    A.开发开放浦东 B.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C.在各地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实施“走出去”战略

    52.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53.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经济特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上海浦东 D.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5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深圳特区的设立 ②海南特区的设立 ③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 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55.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要遵循原则的原则有 ①对外开放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 ②必须应遵循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 ③必须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的原则 ④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开放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56.以下对“引进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独立自主和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条件下进行B.解决我国建设中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C.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D.直接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上开拓市场

    57.20世纪末,为适应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B.实施“走出去”战略C.扩大开放的规模 D.发展外向型经济

    58.关于“走出去”战略,表述最恰当的是

    A.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B.有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C.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 D.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59.以上材料的中心内容是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

    C.市场经济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有关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本质的相同点

    60.对于以上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B.是对付西方和平演变的一种思路

    C.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D.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考察时发表讲话

    61.上图邓小平谈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A.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问题 B.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C.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2.在上图讲话的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建立,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主要表现是

    ①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D.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64.邓小平以上的精辟、透彻的论述所起的作用是 ①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 ②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 ③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基本特征是

    A.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 B.实现企业优胜劣汰

    C.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 D.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66.对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表达,正确的是

    A.仍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B.完全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

    C.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D.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配置为辅

    67.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为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验

    6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实质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C.改革生产关系 D.解决商品供求不足问题

    69.世界现代史上的哪些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的

    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B.“人民资本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人民资本主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0.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的重大探索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B.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D.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71.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政策性调整阶段发展到制度创新阶段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十二大”以后C.“十三大”以后D.“十四大”以后

    73.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从图片中抽取信息,请你判断: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会议是

    A B C D 7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75. 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粮票 布票

    材料二 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阿德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阿德师傅是个能人。

    回答:

    (1) 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体制?使用这些票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水平低,商品不够丰富。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是否有误,如有错误请指出。(4分)

    答:(1)计划经济体制(2分);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不是很丰富(或大规模经济建设,城镇人口猛增,粮食销量大幅度增加,投机商人哄抬物价)。(2分)(2)买布必须用布票,当时是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凭票供应;他到发证的部门,不可能买到自行车票,因为主管部门只管发放票证;不可能买到电脑,因为60、70年代电脑刚刚诞生,传入中国时间不长,中国很少,不可能作为商品出售。(说到2点就给满分,其他言之有理同样给分。)(4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引自毛泽东写的《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2:“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引自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3: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引自《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4:“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引自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

    ①高二期中考试试题(历史)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1.5分,共50题,总计75分)

    1、春秋时期宋国的司马子鱼公开抨击宋襄公用人作为祭品的行为,他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这说明

    A.宋襄公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春秋时期已经存在轻天重民的思想

    C.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存在冲突 D.儒家学者极力维护西周的祭祀制度

    2、先秦的“百家争鸣”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史实可以作为依据的是

    A.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B.儒家思想取代神权观念成为主流思想

    C.对传统宗法“礼治”观念的彻底否定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法治思想出现

    3、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4、《老子》一书中用了大量的(约81对)的对立范畴来描述普遍的对立现象,如“有无”,“美恶(丑)”,“善不善(恶)”,“难易”等,同时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据此可知

    A.老子的思想来源于生活,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

    B.老子只看到了事物的对立,忽视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C.老子的思想中蕴含着统一与对立的辩证思维

    D.老子首次尝试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解释问题

    5、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6、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7、《黄帝内经》提出了 “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存理灭欲

    8、董仲舒说:“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独身”这反映的思想主

    张是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民贵君轻 D.仁政

    8、汉武帝对诸子学说及六艺之文皆命充之秘府,有功于古代思想之流传(《汉书·艺文志》)。武帝以后,学者犹兼治诸子百家之学。(《汉志》)„„独尊儒术的名下,融汇法、道、阴阳诸家。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汉武帝未能实现思想的大一统 B.儒家学说不断吸收各家思想

    C.汉武帝时的儒家学说取代独尊地位 D.汉武帝后百家争鸣的局面消失

    10、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11、产生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12、唐代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排斥佛道之学对于儒学体系的影响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13、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 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

    14、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5、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6、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他们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 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19、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君主专制 B、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C、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20、温家宝总理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的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

    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1、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22、道光年间,魏源曾对经世致用作了具体的解释:“士之能九年通经者,以淑其身,以形为事业,则能以《周易》决疑,以《洪范》占变,以《春秋》断事,以礼乐服制兴教化,以《周官》致太平,以《禹贡》行河,以三百五篇当谏书,以出使专对,谓之以经术为治术。”由此可知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源自儒家经典

    B.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因其封闭性已落后时代

    C.经世致用思想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D.儒家思想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3、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24、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已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提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对康有为的主张正确解释是

    A.利用孔子的权威推进变法 B.利用儒家学说制约君权

    C.宗教形式更有利于儒学发展 D.学习西方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25、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由此可知

    A.小说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B.明代小说主要有喜剧和悲剧两种形式

    C.小说在劝人向善方面没有实际作用 D.小说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

    26

    、对下面两幅绘画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图1 1482年桑德罗·波提切利《春》 图2

    唐伯虎(

    1470

    —1523)《春游女几山图》 ①图1对人物的描绘以写实为主 ②图2作品对山水的描绘以写意为主 ③两幅作品都开创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④两幅作品都体现了画家极高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对下面唐代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张旭《古诗四帖》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A.唐朝书法经历了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

    B.草书是因书籍快速抄写的需要而产生的

    C.楷书的书写因讲求工整所以实用性不强

    D.三个作品体现了唐代文人审美标准的多元倾向

    28、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明清戏曲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大力的提倡 B.儒家信仰的崩溃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9、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由此可知

    A.京剧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B.京剧特点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C.京剧是汉调与徽调融合的结果 D.京剧在清代广受大众的欢迎

    30、“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1、柏雷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中说:“希腊最幸运的,就是没有《圣经》。没有《圣经》这件事,就是他们自由的表现,也是他们能得到自由的重要条件。”作者认为古希腊思想自由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对希腊地区控制较松懈 B.没有强大而统一的宗教意识

    C.希腊公民中普遍存在的无神论思想 D.希腊民主和自由的政治环境

    32、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3、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由此可知智者学派

    A.受到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过度强调了个人的自由 D.理性思考了自然与法律的关系

    34、恩格斯曾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对恩格斯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文化的繁荣要有必要的经济基础做保障

    B.奴隶制是工业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C.古希腊文化的复兴必然与奴隶制的复兴相关联

    D.古希腊的艺术与科学是由奴隶等劳动者直接创造的

    35、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

    A. 人文主义思想 B.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

    C. 社会契约思想 D. 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

    36、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仰得救 C.理性主义 D.天赋人权

    37、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38、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了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39、《真理与价值》一文中提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抨击教会的禁欲苦行

    C.弘扬民主共和的精神 D.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

    40、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A.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D.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41、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 B.科学与宗教信仰冲突激烈

    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 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

    42、“(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43、1600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罪被烧死;163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而到了1662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年,巴黎成立法兰西科学院。此变化最能够说明

    A.基督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的进步

    C.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

    44、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45、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说过:“人权是上帝亲手蘸写在人性这整部巨著之上的,宛如用阳光写就似的,金光熠熠,凡世权利永远无法抹掉,也无法使之失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权与神权紧密联系 B.人权至上古已有之

    C.人权具有普适性价值 D.人权与神权难以并立

    46、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47、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D.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48、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康德的主张

    A. 强调了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 B.法律应该与普遍道德法则完全一致

    C.强调民主立法是个人自由的保障 D.内在因素是个人自由的根本保障

    49、《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对妇女的影响相对要小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50、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说明

    A.启蒙思想是凌乱而分散的,不成系统

    B.启蒙运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整体意志

    C.启蒙运动停留在口号,未对以后的资产阶级运动产生指导意义

    D.启蒙运动对宗教神学和教会权威进行了激烈批判

    二、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共2题,总计45分)

    51、(24分)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8分)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2)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据材料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论证。(8分)

    52、(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启蒙学者强

    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7分)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6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图一 图二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3.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4.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

    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5.右图为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重现了朱熹与陆九渊辩论的场面。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求理是否格物致知还是进行内心反省

    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7.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体现了古希腊

    A.发达的海外贸易

    C.丰富的人文精神 B.繁荣的商品经济 D.成熟的民主制度

    8.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11.“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12.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C.国力的强盛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13.《韩非子》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注:朝夕——东西方向;惑——迷失方向)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指南针技术十分成熟 B.战国时期使用司南辨别方向

    C.这是司南技术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 D.《韩非子》等不是科技著作,无参考价值

    14.《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1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 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 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 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富强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8.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19.15世纪西欧一些地区成立了新式寄宿学校,课程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

    A.功利主义思潮 B.理性主义思潮 C.人文主义思潮 D.现实主义思潮

    20.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制度变革 B.商品经济发展 C.统治阶级倡导 D.人文主义传播

    21.“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这句话应出自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

    2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3.某同学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清明上河图》里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出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末)寇仲利用火炮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 ③④ B.②④ C.④ D.①②③

    24.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25.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2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

    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27.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8.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趋向平民化。下列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词的兴起和流行 B.元杂剧的形成和繁荣

    C.唐诗的兴盛和多样 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29.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

    30.《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造成上述表中所列主要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农耕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个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即作用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二 图三 图一

    材料二 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1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1分)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2分)在上述观点的指引下,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核心思想。(2分)这一思想首先在近代哪国宪法中得到集中体现?(1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3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多年的中西历史研究,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2)依据材料三,具体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8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22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7.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主要由于

    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 B.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C.杜甫写了“三吏”,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 D.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8.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 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 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9.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10.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

    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 B.批评苏格拉底 C.探究社会正义 D.否定神的意志 1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12.上列图片A中的人物曾经说过“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所以说他

    A.反对宗教信仰 B.崇尚人性 C.倡导个人私欲 D.追求理性 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要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15.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③人文主义的传播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智者学派 B.启蒙思想家 C.宗教改革家 D.人文主义者

    17.“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18.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成果能够改变历史,是因为历史提供了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④殖民扩张带来的市场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IC 卡实际是运用的磁感应理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的理论,在历史上诞生于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 20.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21.“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④煤炭⑤电力⑥石油 A.①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22.1830年9月,美国人科林斯准备离开纽约去外地旅行,他不能选择的出行工具是

    23.20世纪科技发展中,与当今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电子计算机 B.无线电报 C.电话 D.有线电报

    24.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25.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6分,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

    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1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3分)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4分)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4分)

    (4)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并且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3分)

    (5)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3分)

    (6)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思想是否违背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为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赢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求。……如此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数据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哪些?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且摘引有价值的材料、同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与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有怎样的关系?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至宋代,思想史上出现了理学思潮,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但是,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对历史史料的解释?(5分)

    (2)材料中哪些属于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 (2分)

    (3)理学家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请推断理学家“去蔽”的结论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去蔽”的结论?(3分)

    29.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A 6.B 7.A 8.D 9.C 10.D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D 21.A 22.B 23.A 24.C 25.D 二、非选择题

    26.(1)人的自然状态(本性)是没有秩序的,人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城邦民主制要遭破坏,人的生活也会因为本性的没有秩序而降低到野蛮的水平。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

    (3) 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

    (4)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

    (5)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共同的武器是法律(或者答民主政治)。

    (6)没有。因为人文主义不仅是人的感性(本性)的解放,还在于人的“理性”的获得,从材料一到材料四,思想家们探讨法律的规范正是为了使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获得保障。 27.(1)电讯(电报、电话)、电镀、照明和动力(电力工业)四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任答两点即可)

    (2)是科学理论而不是生产经验的主导(科与技真正结合起来)。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或者“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运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较快,英法相对较慢),世界贸易急速发展。(如果答出“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加强”可以在总分不足的情况下加1分)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促进和推动了这样的经济变化。(具有因果关系)

    28.(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人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2)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3)存天理,灭人欲。这是违背人性的极端的做法,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谈仁义道德。但是人确实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弘扬仁、义、礼、智等美德。 29.观点: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2分)

    (以下两种观点,无论列哪一种都给4分,不得重复给分。)

    其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其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旨在避免绝对肯定或全盘否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评价。

    二、材料题

    26.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

    并影响到东南亚各国;“三孔”以悠久历史、宏大建筑、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6分)

    (2)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服务,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但说明不敢公

    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决裂,体现了阶级局限性。(4分)

    (3)孔子是历代君主树立的权威;抨击专制政治的灵魂。(2分)

    (4)核心是“仁”和“礼”。(2分)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分)

    27. (1)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思想。(2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2)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2分)

    意义:对当时的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斗争起了进步作用。(2分)

    (3)国家学说:按照共同意志制定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应当接受人民的严格监督。(2分)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2分)

    法治学说:国家要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4)材料二是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2分);材料一、三是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的政治构想。(2分)

    28..(1)派别:分别是洋务派、维新派;(2分)

    共同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分) (2)派别: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

    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分别指民主与科学。(2分)

    历程: 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4分)

    高二理科历史期中考试题

    高二理科历史期中考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王丹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座号,姓名,学号,班级。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不得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 早在中国古代,有人就提出了朴素的民本思想,下列那些人物的思想具有民本主义色彩( )

    ①孔子②孟子③韩非④老子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假如你是汉代的学生,如你想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该去( )

    A.长安 太学B.洛阳 书院 C.南京 书院 D.洛阳 太学

    5.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演变过程中,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存天理,去人欲”“心外无物”的思想家分别是( )

    A.荀子 董仲舒 朱熹 王守仁 B.韩愈 董仲舒 朱熹 王守仁 C.二程 韩愈 朱熹 王守仁 D.陆九渊 韩愈 朱熹 王守仁

    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盛行,道教传播 B.统治者重佛抑儒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D.儒学人才凋零

    7.“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此思想的是( )

    A.王夫之 黄宗羲B.顾炎武 王夫之C.顾炎武 李贽D.黄宗羲 李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朝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得益于发明了纸

    B.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知道了磁石指南的作用

    C.印制《金刚经》的技术雕版印刷术

    D.宋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9.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小纂②隶书③楷书④甲骨文(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京剧是我国国粹之一,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 B.北方地方剧种融合而成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11.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 ( )

    A.《诗经》B.《离骚》C.《论语》D.《春秋》

    12.四大古典名著可以说是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水平,其中创作于清代的是( )

    A.《水浒传》B.《西游记》C.《红楼梦》D.《三国演义》

    1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 汉赋 唐诗B.楚辞 唐诗 宋词

    C.宋词 唐诗 楚辞 D.唐诗 宋词 元曲

    14.下列人物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的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林则徐

    15.19世纪晚期一家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派,守旧派…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派…意在做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派分别指( )

    A.顽固派 抵抗派 洋务派 B.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C.顽固派 抵抗派 洋务派 D.顽固派 维新派 革命派

    16.早在上个世纪,陈独秀就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由此拉开了一场运动的帷幕。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 梁启超 B.李大钊 C. 鲁迅 D.胡适

    17.“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在中国最早迎接宣传这个潮流的是( )

    A.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陈独秀 D.李大钊

    1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文章的发表。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

    上论证了( )

    A.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19.“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20.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的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研自由争论,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研的自由争论,后者侧重于政治思想主张

    21.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个面向”战略的提出②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③恢复高考制度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2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能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政策的事( )

    A.提出“二为”方向 B.提出 “三个面向”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战略“科教兴国”

    23.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成功升空并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包括( )

    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③建国初就已具备雄厚的现代科技基础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24.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 “那段日子”指:( )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革”十年 D.解放战争时期

    25.他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创造出

    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是( )

    A.邓稼先 B. 李四光 C.袁隆平 D.钱学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共三大题 计50分)

    26.(计16分)孔子、董仲舒、朱熹、顾炎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请简要说明这四个阶段的主要概况。(提示:主要概况包括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儒学发展阶段、儒学的地位、评价等)

    (1)简述第一阶段的主要概况(4分)

    (2)简述第二阶段的主要概况(4分)

    (3)简述第三阶段的主要概况(4分)

    (4)简述第四阶段的主要概况(4分)

    27. (计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教夷,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中的“师夷长技”“制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简要评述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2分,2分,4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中国那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1分,2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28.(计15分)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世界前列的伟大人物……”

    (1)20世纪中国产生的这三位伟大人物是谁?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2分、2分,2分)

    (3)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述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3分)

    高二理科历史期中考试答题卡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座号,姓名,学号,班级。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不得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三大题 计50分) (2) (3) (4)

    (2)

    (3)

    (4)

    (2)

    (3)

    临沂市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 史

    2014.11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作为一代王朝,国家结构上最本质的特点是

    A.统一性 B.集权性 C.松散性 D.均衡性

    2.“(东汉末年)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滹南遗老集引》)这段描述反映出

    A.政府大力表彰气节

    C.家庭不断走向解体

    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B.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

    C.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 D.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

    4.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

    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

    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

    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

    5.下列哪一条约废止了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为外商经济入侵大开便利B.东汉后期选举放松了标准 D.乱世仍有人依循儒家规范 3.唐后期坊市制度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

    之门?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6.“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7.下表是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种类和资本额。甲项应该是何种产业?

    A.军事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煤工业 D.纺织工业

    8.“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据此,列强得到内河航行权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中西交流 B.洋货畅销内陆 C.威胁中国国防 D.教案不断发生

    9.民国12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

    10.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旨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活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等。这份文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袁世凯用一万两白银购得一辆“奔驰”送给慈禧,京郊哈德门一个名叫孙富龄的人做御驾司机,孙富龄跪着开车,需要一手压油门一手压制动一手握方向盘——两只手的孙富龄不久即畏罪潜逃。因为没能找到“三只手”,慈禧又重新回到了她的16抬大轿上。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失天朝体统

    C.司机技术不佳 B.专制皇权体制 D.坐轿更显威严

    12.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联产承包计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高潮。这一规定解决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

    A.土地所有制问题

    C.劳动力出路问题

    要原因是 B.经济结构单一性 D.“一大二公”的弊端 13.下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提高军事才能

    C.迅速积累财产 B.市场经济逐渐确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锻炼演讲水平 D.培养参政意识 14.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其最直接的途径是

    15.下列是欧洲某项贸易的大略资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目?

    A.黑奴 B.棉花 C.香料 D.钢铁

    16.(某国)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章士钊《政本》)据此,该国确立了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贵族寡头政体

    17.麦迪逊在《联邦党文集》中提出:“要形成一个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首先必须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必须迫使政府控制自己。”美国的成功做法是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民主选举 D.分权制衡

    18.“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

    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照顾子女,让在外

    辛劳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The Angel in the House。这种家庭价值观的形成与哪一事件有关?

    A.欧洲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女权运动开展

    19.1834年,英国政府派遣律劳卑出任首位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处理英商在华一切事宜,也使中英外交冲突更加激烈。英国此政策转变的背景应主要是

    A.重商主义的影响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

    D.林则徐执行禁烟政策 C.英国建立殖民帝国

    20.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邓小平观点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斯大林模式

    D.中国的改革开放 C.美国罗斯福新政

    在20世纪中期的最主要特征是

    A.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B.生产和资本集中化

    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垄断组织的国际化

    22.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措施是

    A.美元贬值 B.兴办公共工程

    C.减少开支 D.增加农业生产

    23.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来帮助欧洲树立信心用的,至少公开宣传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走向绥靖和中立。其中“□”缺失的文字应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德国分裂 2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C.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B.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D.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21.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中25.右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题,第26题14分,27题11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材料三 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

    ——李庆西《最后的儒者》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6分)

    2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杰克·戈德斯通在《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一书中写道:当时如果从英吉利海峡向大陆望去,从法国一直到土耳其再到中国,都是一片专制王权的海洋,我们就毫不奇怪英国人民一定会为他们能生活在一个拥有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国度而感到庆幸了。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社会,才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产生了惊人的结果。

    (1)戈德斯通认为当时的英国得益于何事?当时中英两国的政体如何?(2分)指出其各自的主要表现。(4分)

    (2)英国“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产生了”怎样的“惊人的结果”?(4分)

    (3)戈德斯通研究问题的主要观察视角是什么?(1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前,“女子庄洁自好,无登山、入庙等事,井臼之馀,刺绣旨蓄,靡不精好。至于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材料二 有人抱怨:“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民国《川沙县志》卷14“风俗”)。

    材料三 《1892年至1902年海关报告》称,在毗邻厂区的农村,“村民衣着和一般外表有了显著改善。这些村民在走向进步的历程中,已从贫困和不足的状态逐渐改变为中等程度的舒适和富裕状态,特别是妇女和少女更是如此。”

    一个女子曾说:“假如我们能够自营生计,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我们不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呀。”另一女子说:“现在男子们不能骄傲了,因为我们能够谋生,不再似从前

    的妇女般依赖男子了。”

    “因为工厂方面不需要缠足的女子,所以女子缠足的陋习也渐次革除了”。

    材料四 她们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她们每天与其他工人及城市中工业生活接触,耳濡目染,自会发生思想的变化,结果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社会新闻与笑谈,均由工厂女工带回家中,否则各种消息实无法传至农村社会的”。

    ——以上材料摘自《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上海开埠前女性的地位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影响。(5分)

    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这几个月事情很明显,即这些随眼可见的破坏可能远远小于欧洲经济整个系统的裂痕。过去的10年情况是极端异常的。狂热的备战和更狂热的战争力量的维持使得国家经济所有方面断裂。机器失修或者完全过时。在军事独裁和毁灭性的纳粹统治下,实际上每一个可能的企业都卷进了德国的战争机器。因为资金的缺乏、民族主义的榨取或者单纯的破坏,长期的商业联系、私人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船务公司消失了。在很多国家,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已经严重动摇。战争中欧洲商业结构已经完全坍塌。„„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努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下文摘自美国“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非洲、近东、远东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中南美洲某些地区,千百万人赤贫如洗,缺少就业机会,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援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要使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外界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时候若无其它国家的初步援助,这些地区的人民便无法着手这项伟大的事业。

    ——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就职演说

    材料三所有这些地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它们必须为人民的民主报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它们就无从满足当今世界对这些地区人民所激起的种种希望。倘若它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

    ——1949年6月24日杜鲁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马歇尔发表演讲的背景是什么?(3分)针对材料一中所说问题,马歇尔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2分)

    (2)据材料二,“第四点计划”提出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5分)

    (3)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你的看法如何?(3分)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题(4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拿满

    分吧!)

    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8、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 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10、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 11、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和约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6、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17、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8、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9、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4年 B、1982年 C、中共十五大 D、1999年 20、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社会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

    (二)史实判断题(10分;有的说法教材中未必能找到,但根据所学知识,

    你完全可以推断。争取多拿分哪!)

    2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2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23、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

    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25、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题(50分)

    (三)史实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你可选择任意两题回答,

    得分20分。)

    26.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3分)

    (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秦朝负责中央和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2分)

    27.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1分)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3分)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3分)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2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据此回答: (1)这两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或通过的?(4分)

    (2)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2分)

    (3)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四)史料分析评论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4分)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3分)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30、(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三组为必答题;在第一和第二组中,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

    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

    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图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

    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题第一组:(9分)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②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的永久繁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请你简单地解释这一主张的含义。

    探究题第二组:(9分)

    ③指出三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④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探究题第三组:(6分)

    ⑤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必然不同。你认为三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幅?请表达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题

    (三)史实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你可选择任意两题回答,

    得分20分。)

    26、(1)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分)

    (2)颁布“焚书令”(或“焚书坑儒”)、“挟书律。” (2分) (3)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制度。(3分) (4)“朝议”制度;“中朝”(或“内朝”)(2分) 27、(1)1840年.(1分)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

    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8、(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4分) (2)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3)《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

    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分)

    29、(1)“助理万机”,位高权重。(4分)

    (2)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

    分)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2分)

    (3)明朝。(1分)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1分)明太祖朱元璋。

    (1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4分)

    30、(1)①“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②“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分)

    (2)③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

    分)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力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是中国人民的持久顽强的抗战。(3分)

    ⑤图一、“悲愤”:“悲伤”――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2分)

    图二、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2分)

    图三、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2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

    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

    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

    6.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100亩 B.200亩 C.300亩 D.500亩

    7.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

    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 C.《汴河两岸好风光》 D.《坊墙去除利工商》

    10.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1.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

    这些有技术的

    “机

    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1

    12.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A.徽商与川商 B.徽商与晋商 C.粤商与晋商

    D.徽商与京商 13.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4.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

    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5.“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

    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 16.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17.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

    “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9.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

    着工业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20.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

    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21.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能源工业 D.机器制造业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24.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 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 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A.光荣革命 B.工业化 C.殖民战争 D.新航路开辟

    26.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28.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它们犹如一颗小树在夹缝中仍然顽强生长。以下两家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产品主要走向市场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右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 D.“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30.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7分,第33题9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2分)

    3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的?(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

    33、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

    是哪两个国家?(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

    志。(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是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1937年至1949年这两个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扼要指出各自阶段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4分)

    4

    推荐访问:高一 期中考试 试题 历史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高一下册历史期中考试